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省内【头条】南粤功勋奖评选活动正式启动首届南粤功勋奖、南粤创新奖评选活动于近日启动,南粤功勋奖、南粤创新奖获得者将分别获得3000万元和500万元的奖励,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  相似文献   

2.
新闻短播     
《广东科技》2009,(23):9-9
11月初,《广东省南粤功勋奖和南粤创新奖评选表彰办法(试行)》出台,规定:南粤功勋奖获得者,将获3000万元奖励;南粤创新奖获得者,将获500万元奖励。  相似文献   

3.
《广东科技》2010,(22):2-3
首届南粤功勋奖、南粤创新奖评选活动于近日启动,南粤功勋奖、南粤创新奖获得者将分别获得3000万元和500万元的奖励,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申报工作已于10月20日至11月8日展开,评选工作将于12月完成,由省委、省政府在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上向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相似文献   

4.
叶青 《广东科技》2016,(12):22-26
正距1976年唐山大地震,今年刚好40周年。被誉为中国抗震的权威、现代"张衡"的周福霖院士,是国内知名的工程结构与工程抗震减灾专家,今年虽已76岁,但他仍继续奔波在抗震第一线。对他来说,这40年是极其不平凡的。"没想到一次考察完全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道。"忆起40年前,周福霖院士如是说道,"唐山大地震让我转到隔减震技术研究上,尽管此路走得艰辛,但我坚  相似文献   

5.
12月18日,全国首届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大厦召开,本次会议是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广州市建设委员会和我校共同发起举办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陈厚群院士、隔震减震专家周福霖院士等国内外近200名专家出席了本次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华东视界     
《华东科技》2022,(1):8-9
<正>上海SHANG HAI 1.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颁发,吴志强和丁奎岭获“科普杰出人物奖”2021年12月,2021年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颁奖典礼暨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20周年庆典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获得本年度“科普杰出人物奖”。2021年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共收到405个申报项目,邀请了院士在内的百名专业人士组成评审团,最终评选出130个奖项。  相似文献   

7.
《天津科技》2003,30(6):15-15
侯锋,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蔬菜遗传育种专家,南开大学特聘教授,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首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获“五一”劳动奖章及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天津市劳动模范。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工程科学技术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天津市科技兴市突出贡献奖、杜邦科技创新奖等科技奖励17项。  相似文献   

8.
国际隔震与消能减震控制学会(ASSISi)公布了新一届主席副主席名单,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当选该学会主席.这是我国科技界的又一重大要事,也是我国科学家在国际科技领域的话语权不断提高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9.
该学术团队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为学术带头人,现有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8人,其中博士10人,科研实力强。其科研基地地震工程及应用技术试验室,是教育部和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部抗震科研基地和建设部批准的隔震减震产品测试中心。该实验室实验条件优越,拥有三向6自由  相似文献   

10.
第四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张立强荣获本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创新奖一等奖.被誉为"中国人工智能最高奖"的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于2008年由中国人工智能协会发起设立,共设有科学技术成就奖、科学技术创新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该奖每年评审一次,旨在奖励我国智能科学技  相似文献   

11.
在广州大学城广州大学校区二期建设现场,一种国际上最先进的橡胶抗震技术正在应用于该校行政楼项目施工当中,这是我国单体楼面积最大的隔震工程。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周福霖教授说:“这栋楼就如同漂浮在大海上的船,无论地下怎么动,楼都倒不了。” “加个橡胶垫,房屋不怕震。”据周福霖教授介绍,在这样的大楼里办公、做实验,即使突然发生强烈地震,房屋也不会倒塌,师生安全无虞,仪器设备完好。 由周福霖主持在建的这座大楼采用隔震设计方案,隔震层设置在地下室一层顶部与地上首层底之间,隔震设置采用普通型橡胶隔震支座与铅芯型橡胶隔震…  相似文献   

12.
广州大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是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所依托的研究基地“地震工程及应用技术实验室”是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4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3人,教授18人,副教授22人,讲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学科研人员26人。学科带头人周福霖教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学科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人,广东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广东省“千百十”第二层次人选1人。  相似文献   

13.
由深圳市罗湖区晟源电源工业公司研制生产的工业用固定型全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最近荣获电力工业部首届新技术、新产品暨科技攻关成果展示会创新奖。  相似文献   

14.
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建于 1 994年 ,是广州大学校管科研机构 ,广州市属重点实验室 ,建设部抗震科研基地和隔震减震产品测试中心 .中心现有科技人员 2 3人 ,大部分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博士、硕士学位 ,国内外著名的地震工程学家周福霖教授任该中心主任 .中心有美国MTS公司生产的 3m× 3m三向六自由度模拟地震振动台以及配套的室内外静、动力测试设备 ,可进行各种建筑结构、工业设备和产品的静、动力试验 .中心研究开发了国内第一套大型电液伺服压剪试验系统 ,竖向荷载可达 1 5 0 0t,水平荷载可达 2 0 0t,试件直径可达 1 5 0 0mm…  相似文献   

15.
业务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软件开发、网络集成等领域,主要产品包括电源类、信息化产品类等,先后被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国家级新产品:荣获国家科技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承担多项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拥有国家专利九十余项,荣获科技部“中国百家民营科技创新奖”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6.
《科技导报(北京)》2009,27(22):12-13
11月10日.何梁何利基金2009年度顾奖大会暨何粱何利基金成立15周年庆典在京隆重举行。“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授予我国石油开采领域科学家王德民院士。陈木法院士等30人荣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朱美芳教授等15人荣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相似文献   

17.
在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两位高校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一位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王忠诚院士,另一位是北京大学的徐光宪院士。本期“经典回眸”栏目,将讲述这两位院士的科研事迹和百昧人生,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搜新吧     
王忠诚、徐光宪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月9日,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揭晓。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与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19.
《工程与建设》2012,26(2):170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之一、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吴良镛,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9月23日,第六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在北京举行颁奖典礼,西北大学化工学院范代娣教授荣获"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成就奖,成为我省高校中首次获得该殊荣的专家。侯德榜奖化工科学技术奖是目前我国化工学术界最高科技奖励,设成就奖、创新奖和青年奖3种,3种奖项每次累计不超过30名。本届全国共评出成就奖3名,创新奖11名,青年奖9名。范代娣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生物化工、化学工程、生物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等,担任西北大学化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