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式英语",是一种具有中国特征的不规范的英语,理论上应该避免。但并不是所有的"中国式英语"都是不可接受的,它的产生有一定的社会语言学根源。本文主要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探讨中国式英语的根源及其社会功能,目的在于改变社会对中国式英语全盘否定的态度和看法,肯定其对社会积极的一面。但同时,也要读者认识到中国式英语的弊端,尽量减少使用中国式英语,与世界英语接轨。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英语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汉语的干扰下产生的、不被英语国家的人所接受的语言形式。本文从中介语理论出发,分析了中国式英语的成因及在中学阶段的主要表现形式,指出中国式英语是中国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暂时且必然的语言现象。同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为中学英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杨柳 《科技信息》2010,(7):200-201
目前,不少相关人士谈“中国式英语”色变,主要原因是不明白中国式英语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试从中国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阐述在今后的英语学习和言语交际中如何避免中国式英语。  相似文献   

4.
丁杨  崔艳霞 《科技信息》2010,(17):I0232-I0232,I0245
英语学习在中国存在已久,许多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占了很大比重,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中国学生表达英语很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汉语式英语,这样的英语不是地道的英语。本文就学生出现的汉语式英语做一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式英语和中国英语作了理论界定,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中国式英语的词汇和句法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英语是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最普遍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母语的干扰,主要表现在措辞和句式两个方面。中国式英语是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过渡语,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帮助学生最大可能地减少中国式英语的出现,文章从跨文化意识、思维模式、目的语的输入和写作评估四个方面提出了英语写作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考生想在大学英语四六级新题型考试中的写作部分拿高分,尽可能地避免中国式英语的出现也是其中的一种必要的策略。中国式英语是中国学生英语写作存在的最普遍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母语的干扰,主要表现在措辞和句式两个方面。中国式英语是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过渡语,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帮助学生最大可能地在写作中减少中国式英语的出现以及提高大学英语考试中写作的得分,文章从跨文化意识、思维模式、目的语的输入和写作评估四个方面提出了英语写作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英语(Chinglish)是中国的英语习得者受到母语的干扰或由于英语体系本身的庞杂,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所犯的语音、词汇、句式、语篇甚至标点上的错误。拟探讨中国式英语的定义,并从语音、词汇、句式、标点、语篇等层面讨论中国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分析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中国英语习得者在英语学习中所犯的错误。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芳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1):102-105
英语与中国文化的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ChinaEnglish)。中国英语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将随着中国人使用英语的普及和中国特色的形成而逐渐发展,从而丰富和发展英语与世界文化。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存在区别,也有其联系。中国式英语(Chinese English)是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由母语的负迁移影响而形成;中国英语表现在语音、词汇、及语篇层次上,这启示我们在英语学习与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中国英语这一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0.
英语在中国传播和普及的同时,越来越明显地被融入很多中国元素,构建中同式英语很有必要。在构建中国式英语的过程中,既要坚持传统英语的基本规范、借鉴其他国家构建本土英语的经验,更要突出英语的中国特色,强调中式英语的综合性。中国式英语构建的路径是一个相对系统的综合体,体现在发音、构词法、词汇、词组、语法、句式结构、习惯表达法和叙述模式等方面。长远来看,中同式英语将会得到广泛重视和认同。  相似文献   

11.
中式英语是中国人学英语时的一个极为普遍而又棘手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文化、思维等方面分析了中式英语形成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几年来,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水平一直提高不大,原因很多。其中汉化现象是制约其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主要就汉化现象几种常见的表现形式进行剖析并力求找出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易安银 《科技信息》2007,(24):225-226
随着英语学习的风行,许多英语学习中的问题也接踵而来,特别是"中式英语"现象已经呈现了一种不容忽视的蔓延趋势,本文作者将围绕这一现象简要分析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即汉英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的差异以及发音、文化等因素。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如何杜绝中式英语的有效措施,从而较好地帮助中国学生扫清英语学习的障碍,以致学到更地道的英语。  相似文献   

14.
黄祥艳 《科技信息》2009,(25):177-177
中国式英语现象是个十分复杂的课题,而由中西文化方面的差异所引起的中国式英语现象更是对英语学习者有害。因此,本文将从母语文化的负迁移的具体方面入手,分析种种文化负迁移所致的中国式英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国式英语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受中国语言与文化干扰而形成的中国式英语广泛存在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写作及会话中,严重妨碍了中国学生学习有纯正地道的英语并且有损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根据在教学实践中收集的学生在写作、翻译及会话中的实例,从词汇、句法及语用方面详细剖析了中国式英语的本质特征及其形成的内在原因,并就大学英语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汉式英语产生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影响。汉式英语就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时,受汉语的干扰而说出或写出的不合英语语法和表达习惯的畸形英语。对常见的汉式英语错误进行了分类列举,并分析了产生错误的原因,帮助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效避免此类错误的发生,从而学说标准、地道的英语。  相似文献   

17.
“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在语言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的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的畸形英语。本文论述了外事商贸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存在的主要原因和表现形式,并就如何避免“中式英语”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式英语问题在中国的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就词汇而言,中式英语的主要问题在于大量存在多余的词,这些多余的词可分为“多余的名词”、“多余的动词”、“多余的修饰词”、“同义重叠”、“重复指标”等类型。其问题根源在于使用在英语表达过程中受到汉语句子结构和表达习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哲学语用意识在汉英跨文化交际中对英语产生的冲击以及由此带来的两种英语变体———"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以此可以深入探讨"怎样用地道的译入语表达原语所承载的文化"这一译界长期命题提供新的视角。文章指出,中国英语也罢,中式英语也罢,它们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都与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及表达方式在中国人潜意识中的存在有密切联系。这种思维方式根深蒂固地、同时又不易觉察地使中国人在英语学习、使用时对英语表达方式产生排斥和异化。中国英语之所以不是中式英语最重要的一个指数在于它克服了汉语思维模式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