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新显色剂DCS-偶氮胂与铬(Ⅲ)的显色反应.在乙酸-乙酸钠缓冲介质中,在乳化剂OP存在下,试剂与铬(III)生成蓝紫色络合物,λmax=620nm,ε=2.46×104L·mol-1·cm-,铬(Ⅱ)量在5.0-50μg/25ml间符合比尔定律,络合比1 : 2.该体系灵敏度较高,选择性好,用于生物样品中铬(Ⅱ)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DBC-偶氮胂与铬(Ⅲ)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弱酸性介质中及加热条件下,DBC-偶氮胂与铬(Ⅲ)形成2∶1的蓝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62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46×104L*mol-1*cm-1,铬量在0~0.6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基于此反应,建立了直接测定钢中微量铬的新方法,并以合金钢标准样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是60年代后期才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的分光光度分析法。该法是利用表面活性剂对金属离子——有机试剂显色反应的敏化作用以提高光度分析的灵敏度。镧(Ⅲ)系离子——生色有机试剂——表面活性剂系统的研究开展得还不够多,并且表面活性剂也只限于刚离子表面活性剂。溴邻苯三酚红(2.7—二溴-4.5.6—三羟基-9-(2′—  相似文献   

4.
铜基合金中铈及铈组稀土的测定,通常多采用铜试剂分离或铜试剂三氯甲烷萃取分离偶氮胂Ⅲ光度法.但上述方法不能满足测定微量铈及铈组稀土分离富集的要求.又不利于环保.而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稀土显色剂即不对称变色酸双偶氮衍生物发展很快.其中膦酸型对硝基偶氮氯膦(简称 CPA-PN)已用于镍合金、矿石中铈组稀土的测定.本文基于在硫酸介质中,草酸掩蔽铁(Ⅲ)不影响CPA-PN与铈显色反应的特点,提出在氯化铵存在下,以铁作载体,用氨水先将铁、铈共沉淀与基体铜分离,再用草酸掩蔽铁,CPA-PN与铈显色,借此可测定铜基合金中0.002%~0.02%铈及铈组稀土.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四个8-氨基喹啉新偶氮衍生物,产品经 IR,TG,元素分析鉴定.对这四个化合物与金属离子的显色和荧光特性作了定性探索,建立了 Au(Ⅲ)、Co(Ⅱ)的新荧光测定方法.初步结果表明8-氨基喹啉7位氮偶衍生物是一类优良的荧光试剂.  相似文献   

6.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隐伏铀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采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基于铀和偶氮胂Ⅲ之间的显色反应,在自制的固体试剂包和手持式光度计的基础上,建立了矿石粉末中痕量铀的现场光度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当铀固体试剂包总质量为1.39 mg时,根据铀与偶氮胂Ⅲ形成的螯合物颜色可建立铀的半定量目视比色分析方法;该方法不仅可区分含铀矿石粉末样品和不合铀的矿石粉末样品,并可准确地测定矿石粉末的铀含量.与常规痕量铀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适于现场操作等优点,在隐伏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采、环境和食品中痕量铀监控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在NH4C l-NH3.H2O缓冲溶液介质中铬(Ⅲ)能使荧光试剂水杨醛缩氨基硫脲荧光强度降低,降低的程度随铬(Ⅲ)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铬(Ⅲ)的荧光分析方法.其铬(Ⅲ)的量在20.0~260.0μg/L范围内与△F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13.6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2.12%.该方法操作简便、反应迅速、灵敏度高,可直接用于自来水,池塘水及工业废水中铬(Ⅲ)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试剂二溴对甲偶氮胂与钯(Ⅱ)显色反应的最佳条件及其应用,建立了一种在水相中直接测定微量钯的分光光度分析方法.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00=1.1×104 L· mol-1·cm-1,钯含量在0.5~3.5μg·mL-1范围内符合朗伯-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9.
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是60年代后期才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的分光光度分析法。该法是利用表面活性剂对金属离子——有机试剂显色反应的敏化作用以提高光度分析的灵敏度。镧(Ⅲ)系离子——生色有机试剂——表面活性剂系统的研究开展得还不够多,并且表面活性剂也只限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邻苯三酚红(2.7—二溴-4.5.6—三羟基-9-(2′—磺基苯)—异氧杂蒽酮呫吨酮-3,BPR)与稀土离子从pH4时开始相互作用。在过量的金属离子存在下会形成等摩尔组成的络合物(λ最大=560~580nm)而当过量的BPR存在下,会形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DBC-偶氮胂与铅、铋的显色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0.1mol/L HClO_4介质中,DBC-偶氮胂与铅、铋均能显色,分别形成1:1和1:3型络合物,其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4.46×10~4L·mol~(-1)·cm~(-1)和1.03×10~5L·mol~(-1)·cm~(-1),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而且两者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有明显差异,故可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铅、铋;而在3.0mol/L HClO_4介质的高酸度下,试剂与铋的显色反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ε为1.05×10~5L·mol~(-1)·cm~(-1)),此时铅不显色,此条件下可用于铋的单独测定。该方法用于某些纯金属和纯试剂中铅、铋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关于微量铬的测定近年来有较多的报道。本文对Cr(Ⅲ)—ACBK—CTMAB体系的显色反应作了研究,拟定了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酸性铬蓝K(ACBK)光度法测定微量铬的具体条件,该法表观摩尔吸光数可达2.34×10~4mol~(-1)·cm~(-1),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20nm,线性范围为0~31μg/50ml。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三氯偶氮胂的萃取提纯方法,纯品经色层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元素分析以及有效成分测定,均表明有效成分达95%以上.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三氯偶氮胂的六级离解常数,而且探讨了该试剂在高酸度下与金属离子显色反应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3.
没食子兰,Gallocyanine[1562-82-2],在分析化学中作为氧化还原滴定剂和指示剂及络合滴定指示剂,另外,试剂与Sb(Ⅲ)、Sb(ⅴ)和V(Ⅲ)、Ti(Ⅲ)的显色反应的已见报导。但因试剂及其与铋形成的配合物吸收光谱严重重叠,至今尚未  相似文献   

14.
新型有机试剂的合成及应用至今仍是光度分析法发展的方向之一.三苯甲烷染料是早为人所共知的一类常用显色剂,优点是灵敏度高,但在强酸性介质中不够稳定,对比度小.若在其分子中用安替比林环代替一个苯环,由于安替比林基的络合和成盐能力胜过苯环上的氨基,能显著提高试剂的反应能力,由于杂环基的引入,能提高试剂在强酸介质中的稳定性及对比度,这类试剂统称为安替比林染料.已有人合成了几种,并先后广泛用于在不同条件下测定锌、镓(Ⅲ)、镉、锑(Ⅴ)、钼(Ⅵ)、铼(Ⅶ)、汞(Ⅱ)、硼、磷(Ⅴ)、钖(Ⅱ)、硅、锗等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多种增敏剂对铬(Ⅲ)与铬天青S的显色反应的增敏效应,并考虑利用铬(Ⅲ)配合物的动力学惰性以提高显色反应的选择性。本文提出了“铬(Ⅲ)—铬天青S—溴化烷基二甲氨基乙酸”体系新的增敏型多元配合物。研究了形成这个体系配合物的最佳条件及配合物的组成。证明增敏剂CDMAA或TDMAA很适于分光光度测定微量铬,具有高灵敏性及选择性。当CDMAA或TDMAA用作增敏剂时,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1.56×10~5或1.88×10~5。这两个增敏剂的增敏效应高于以前已见诸报导的各种增敏剂。  相似文献   

16.
详细研究了在还原剂抗坏血酸存在下,新有机试剂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二酚(简称MQAR)与钴的显色反应,确立了Co(Ⅱ)与MQAR显色反应的条件,并用于药品中钻的测定,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了另一个新的增敏型多元惰性铬(Ⅲ)显色配合物体系。当两性增敏剂烷基二甲氨基乙酸作为<铬(Ⅲ)—铬菁R—增敏剂>体系中的增敏剂时,此显色体系的灵敏性虽比前文所报导的显色体系稍低一点,但对某些外来离子的选择性来说,自有其优点;况且当烷基为十四烷基及十六烷基时,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1.22×10~5及1.14×10~5,灵敏性仍比其它已报导的体系为佳。探索了形成此多元惰性显色配合物的形成条件、组成及其在测定微量铬时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 三苯甲烷和偶氮试剂最常用于各种分光光度法测定铍。如铬天青S法、铬菁R法。铍试剂Ⅲ和铍试剂Ⅳ法等。钙试剂羧酸钠盐(以下简称钙试剂)用于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铍的显色剂尚未见报导。本文对钙试剂—Be(Ⅱ)显色体系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水中微量铍的含量。 在PH5.0~6.5的溶液中钙试剂与Be(Ⅱ)形成1:1兰色络合物,铍含量在0~7微克/25毫升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在640nm处摩尔吸光系数为1.1×10~4l·mol~(-1)cm~(-1)。Cu(Ⅱ)、Fe(Ⅱ)、Cd(Ⅱ)等离子干扰可用EDTA掩蔽,该体系显色灵敏,快速,用EDTA作掩蔽剂,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导了一个新双偶氮化合物 DASP 的合成。作为用分光光度法测定Cu~(2 )的试剂,我们初步试验了其与 Cu~(2 )的显色反应基本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显色体系稳定,最大吸收波长在470nm,摩尔吸光值ε=1.84×10~5.在铜铬合染料 KN-GR 的废水回收试验中,测定误差在±5%内。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一个吡啶偶氮邻氨基类有机试剂5-Br-PADMA的合成与提纯方法,初步研究了该试剂与C_o~(2 )、P_b~(2 )、C_u~(2 )、Ni~(2 )和F_e(3 )等离子的显色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