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一家由政府引导、省内多家医药企业共同出资举办的新药创制服务机构;她作为三大创新平台之一被写进《殊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她甫一成立即被纳入到国家新药创制体系。独力承担国家“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任务。她,就是广东华南新药创制中心,一个机制体制创新的新药创新平台。今年10月,她将迎来四岁的生日。正是这家尚处幼年期的新药创制机构。却肩负着加速提升区域医药行业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使命,并为广东的新药创制研发走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创新之路。6月盛夏,记者一行走进该中心,通过与机构相关负责人的深入对话,为读者一展这家新药创制服务机构的全貌。  相似文献   

2.
文章展望了从天然产物中创制新药的发展趋势。单味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重点将转向瞄准质控的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研究。进入21世纪,中国天然药物研究要在国际上占有重要位置,突破口便是中药复方现代化,其关键之一便是化学(有效)成分研究。从中草药中发现有效成分或先导物必须采用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融为一体的机制,采用高通量筛选,目标就是寻找有效成分或先导物进而创制新药。长短结合,正确处理知识创新和新药开发的关系。知识创新须体现在创制新药的应用基础研究中,是产生巨大效益的理论基础;短程开发是知识累积水平的体现,是科研经费的必要补充和保证。改革传统天然产物化学研究模式,实施以当代最先进大型谱仪为先导的天然产物研究战略。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推进,新药创制格局发生改变,一批药物创制关键技术和生产工艺得以突破,我国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物登台亮相,不但在一些领域打破了国外专利药物垄断,而且药品安全性、可靠性提升。医药研发正由仿制逐渐走向创制,我国正从一个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4.
《合肥科技》2007,(8):18-18
为提升我省新药研发水平,日前,我省正式启动实施“安徽省‘十一五’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 新药创制是现代医学科学的重要支撑手段,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医疗科技水平和实力,对提高医疗保健水平、保障生命安全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治光 《科技潮》2009,(9):22-23
2009年7月28日,在北京市科委的推动下,由北京大学与北京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等15家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北京新药创制产学研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北京市政协副主席马大龙、北京市委副秘书长李福祥、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林建华等出席启动仪式。仪式由市科委党组书记杨伟光主持,市委副秘书长李福祥、市科委主任闫傲霜、北京大学副校长岳素兰以及京卫医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宋耕福分别致辞。  相似文献   

6.
金科 《今日科技》2007,(6):32-33
浙江省新药创制科技服务平台,由浙江大学(省制药工程重点实验室)、省医科院(国家浙江新药安全评价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研究中  相似文献   

7.
《今日科技》2014,(10):60-61
<正>浙江省新药创制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2004年10月启动的首批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试点之一,由浙江工业大学牵头,联合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和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共同建设。启动建设以来,平台紧紧围绕"整合、共享、服务、创新"基本要求和"政府搭建平台、平台服务企业、企业自主创新"基本思路,集药学、药效学、毒理学、天然药物研究和药品质量控制研究为一体,有效整合了浙江工业大学等5家核心建设单位的科技资源。平台建立了资源共享机制,为企业新药筛选、工艺改进、质量控制、药效研究和安全评价等各类新药临床前研究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大  相似文献   

8.
<正>浙江省微生物生化与代谢工程重点实验室协作单位杭州华东医药集团近期完成了达托霉素的新药创制。万古霉素产生耐药性后,该品种是国家临床急需的的抗多重耐药细菌大品种药物,2014年全球销售额达到8亿美元。该项目曾获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计划(批准号2011ZX09202-101-11)支持,项目负责人为重点试验室主任李永泉教授。李永泉教授及其团队深入解析了玫瑰孢链霉菌达托霉素生物合成过程的级联调控机制(GBL受体蛋白-adpt A-达托霉素基因簇第一个合成酶),利用  相似文献   

9.
组合化学:新药创制的高效方法与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一种新药创制及绿色化学的高效方法与技术——组合化学的起源、现状、建库及活性物鉴别表征,固相与液相组合合成,介绍了各种分析手段在大规模组合化学与高通量群集筛选中的应用。讨论组合化学信息与计量学的应用:估计合成收率,预测产物活性。说明了绿色组合化学能充分利用资源和原料,节省人力和时间。将组合化学与药物设计相结合,可望高效寻找到理想新药。同时还扼要交流了实验室完成的工作,并对组合化学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日前,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基金下达,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崔亚丽教授申报的"个体化用药相关重要生物标志物及其新型检测试剂盒研发关键技术"项目课题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十二五"计划的资助,资助经费4 135万元。"个体化用药相关重要生物标志物及其新型检测试剂盒研发关键技术"项目课题,涵盖10个子课题,参  相似文献   

11.
<正>2009年10月9~11日,国际工业药学和临床药学研讨会在广州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山大学、广东省药学会、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联合主办,由中山大学药学院、广东省药学会制剂专业委员会、广东省高校创新药物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拿大麦基尔大学医疗中心共同承办。  相似文献   

12.
“硅替代”新药创制即合成现有药物的含硅结构类似物.含硅药物与其碳结构类似物相比,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并表现出特定的生物活性,如更强的药效、更高的选择性和更小的毒副作用.因此,对现有药物进行硅替代是设计、改造药物的有效途径.文章对各种硅替代药物进行了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13.
正1广东省生物医药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研究1.1快速发展,规模扩大在"十二五"期间,广东省生物医药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大部分企业设立了工程研发中心,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深圳市与中科院共建的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华南新药创制中心等公共平台先后创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学研创新体系,增强了广东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实力。1.2产业链形成,细分节点不完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广东省已经形成了生物医药  相似文献   

14.
近日,中科院广州能源所与深圳市中锋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建筑物节能与防灾(华南)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签约仪式在深圳举行。该研发中心的成立将充分体现了国家创新体系中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和科研机构的引领、骨干和带动作用。该中心的成立必将极大地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时成为科研机构科研成果转化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成立于1994年,隶属高新区。中心率先成立"全国少有、江苏唯一"的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江苏省苏州新药创制中心"。此外,还建立了苏高新软件园、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孵化器  相似文献   

16.
《广东科技》2012,21(16):19-20
新型研发机构迅猛的发展势头、独特的运行机制和突出的创新成就,引起了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国家领导曾多次莅临调研指导,并充分肯定了其发展模式和取得成效。新型研发机构凸显"三高"特征近年来,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涌现出以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华南新药创制中心等为典型代表的新型研发机构。这些机构具有鲜明的"三高"特征:一是高起点的组建模式。这些机构坚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建设和发展,主要依托创新科研团队、国内知名高校院所或广东龙头企业来组建,起点高,实力强。  相似文献   

17.
谭海斌 《安徽科技》2012,(10):19-22
正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加速发展,我国涌现出华大基因、天津市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华南新药创制中心、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它们的发展路径、建设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研发机构的特点,却在促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育、产学研合作、培育新兴产业等方面显现出巨大潜力和活力。新形势下,加强对新型研发机构的研究,对于做好研发机构的引导和管理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民义 《广东科技》2010,19(8):13-14
<正>一、前言自2005年广东省与教育部、科技部(科技部2006年加入)展省部产学研以来,分别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每年已达数亿)、共建产学研示范基地(分为示范市、区、镇,研发基地和产化基地)、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向企业派出科技特派员等大措施,以及共建体制创新的研发平台(华南新药创制中心)  相似文献   

19.
<正>建设背景新物质创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之一。不同于基于共价键的分子新物质创制,基于非共价键的超分子新物质创制是物质世界丰富多彩的核心来源,也是改变人类生活和自然认知的关键。建设目标2021年6月,杭州科创中心正式启动建设超分子新物质创制创新工坊(以下简称“创新工坊”),由诺贝尔奖得主J. Fraser Stoddart担任院长,围绕超分子新物质创制中的“机制不明”“调控不准”和“应用不广”三大科学问题,研究分子尺度的电子及能量转移机理,探索超分子新物质在分子机器药物递送和软体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的应用,实现超分子新物质的精准设计与创制,建设世界一流的超分子新物质创制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20.
邹毅 《华东科技》2005,(7):38-41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一个医药消费大国,同时又远远不是一个医药强国。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新药研发能力薄弱。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许多行业如通信、IT业甚至汽车行业借着开放的契机,或通过引入资金,或通过引入技术,均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但在医药行业,由于制药工业的极度分散、新药研发机构的经济实力有限,再加上医药行业较之其它行业更为严格的行政管制制度及措施,我国的新药研发能力并没有获得长足的进展。在发达国家对药品的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及压力下,我国的许多企业及科研机构只能利用国内政策的优势,通过对国外药品的仿制作为自己新药的研发途径。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暂时满足医药市场的需求,缓解公民越来越强烈的对健康保障的需求,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内医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