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中国科技成果》2004,(19):59-59
一、项目概况
该项目立项背景是基于我国多年来靠传统养猪,成本高效益低,生产性能差,产品质量低劣,缺乏安全性,危害人体健康,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等因素.
根据环境条件及投人品(饲料、兽药、添加剂等)对生猪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各种组织增长、沉积速度不同的技术原理,通过一系列试验、优选,研制出一套综合性无公害现代生产技术,使其生长期由传统的10个月缩短为5个月,料肉比由4.05:1提高到3:1,日增重由304克增加到691克,屠宰率、瘦肉率分别达到74%和64%以上,提高5和18个百分点,病死率降低15.8个百分点(1.2%). 相似文献
3.
1课题概述
长江上游坡耕地面积约1.3亿亩,占全国坡耕地总面积41%,养育着山区1.6亿人口,支撑着庞大的牲畜家禽养殖业发展。但长江上游坡耕地水土流失及土地退化严重、耕作管理粗放与生产力低下、作物种植模式单一与品质不良而市场竞争力弱、区域农民生活贫困与增收困难。强化坡耕地整治与高效生态农业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是解决山区农民生产生活与促进山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可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粮食和食品安全与产业结构优化提供科技保障。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10.
11.
犏牛是牦牛与黄牛或改良牛种间远缘杂交的F1代,其乳、肉、役用性能较牦牛有较大的提高,温驯、易管理,生长发育较快,利用年限长,适应性及抗逆性较强,是牦牛生产的重要补充,很受青藏高原农牧区欢迎。目前,犏牛虽然在牦牛产区很受群众欢迎,但是数量较少,价格较高,且几乎全部是土种黄牛与牦牛的后代,良种牛与牦牛所产的优良犏牛数量极少。随着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的启动,牧区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饲养适应性和奶肉性能较好的犏牛可作为群众生活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牧区每户牧民家饲养1~2头犏牛可减少对牦牛的过度挤乳,遏制牦牛退化,提高牦牛品质,在牦牛产区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和价值,近年来国家对青海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力度加大,生态移民安置成为生态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犏牛特有的优点,使其成为生态移民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对生态工程建设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15.
16.
17.
19.
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科学大观园》2002,(12):26
一、产地条件选择距主要交通干线10千米,并且3千米以内无污染源(包括工矿、医院等污染源),土壤和灌溉用水不含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耕层疏松深厚,通气性好,有机质含量高,具有较好的保肥、保水能力的田块。二、秧田管理种子处理:选用适合产地生产条件、优质丰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