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晶格与 In P匹配的 In Ga As P超晶格材料的热稳定性 ,实验结果表明在 60 0℃以上的热退火下会产生量子阱混合 .采用 1 .0 64 μm连续输出的 Nd∶YAG激光器对超晶格外延片进行了聚焦辐照 ,室温光荧光谱得到了 1 84 me V的蓝移 ,说明激光辐照与热退火一样会产生量子阱混合效应 ,光荧光谱的双峰位表明运用激光处理量子阱外延片具有一定的空间选择性 .衬底预加热和对激光束的聚焦可以在不减弱处理效果的情况下有效地减少激光辐照的时间 ,以减小晶格损伤  相似文献   

2.
对与InP晶格匹配的InGaAsP四元系量子阱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热稳定性能的研究,通过光荧光谱(PL)的测量发现:InGaAsP四元系量子阱材料在650 ℃以上的常规退火条件下有量子阱混合现象产生,而单量子阱结构较多量子阱或超晶格结构更容易产生量子阱混合.对单量子阱片进行快速退火处理后,荧光峰位置、峰宽无明显变化,表明量子阱混合的产生除了依赖于退火温度的高低,也与退火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对与InP晶格匹配的InGaAsP四元系量子阱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热稳定性能的研究,通过光荧光谱(PL)的测量发现:InGaAsP四元系量子阱材料在650℃以上的常规退火条件下有量子阱混合现象产生,而单量子阱结构较多量子阱或超晶格结构更容易产生量子阱混合。对单量子阱片进行快速退火处理后,荧光峰位置、峰宽无明显变化,表明量子阱混合的产生除了依赖于退火温度的高低,也与退火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对与InP晶格匹配的InGaAsP四元系量子阱材料进行了热稳定性的研究,通过光荧光谱的测量发现:量子阱材料在650℃以上的常规退火条件下,有最大可达155meV的PL峰值蓝移,表明禁带宽度有明显增大。运用1.064μm连续输出的Nd;YAG激光器进行光子吸收诱导无序技术的研究,比较量子阱材料被辐照前后荧光谱的峰普宽,发现量子阱结构的禁带宽度在激光辐照后有明显增大,证明有量子阱混合现象产生。  相似文献   

5.
实验观测了He-Ne激光辐照不掺杂GaAs膜和GaAs多量子阱的反射光强,对比研究了实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用光荧光谱(PL)方法研究了无杂质空位诱导(IFV)InGaAs/InP多量子阱(MQWs)结构的带隙蓝移,实验中选用Si3N4作为电介质层,用以产生空位,并经快速热退火处理,产生扩散,实验结果表明,带隙蓝移同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有关,最佳退火条件的800℃,10s。同时二次离子质谱(SIMS)的分析表明,电介质盖层Si3N4和快速热退火(RTA)导致量子阱中阱和垒之间元素互扩,这种互扩是导致带隙蓝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氖离子注入诱导InGaAs/InP量子阱材料带隙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氖离子注入引起量子阱带隙蓝移。蓝移的大小与量子阱的宽度,阱距表面深度,注入离子剂量,能量,及退火条件有关,研究所得的参数对设计量子阱集成光器件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激光辐照的方法在硅锗薄膜样品表面生成微米级小孔,用高精度扫描电镜观察孔内结构,发现片状的纳米结构. 用荧光光谱仪测其光致荧光谱,在705 nm处出现较强的光致荧光谱(PL). 对片状结构在800 ℃下进行退火20 min后,其PL光谱明显蓝移至575 nm. 退火40 min后,在725 nm处有较宽的PL光谱,同时,在606 nm处有一尖锐的PL光谱. 利用量子受限和纳晶与氧化物的界面态综合模型解释PL光谱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该文特厄密函数作为包络波函数,利用传递矩阵方法计算了电子隧穿GaAs/Ga(1-x)AlxAs双量子阱超晶格在外加电磁场作用下的传输系数,并对计算结果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GaAs/AlGaAs多量子阱结构的电场光调制特性,测量了光反射谱、光电流谱和光电流电压特性。结果表明,在I-V特性中存在光电流负微分电阻区,由这种多量子阱材料制备的自电光效应器件(SEED)观察到明显的量子限制Stark效应。  相似文献   

11.
量子阱超晶格和方形截面量子阱线超晶格中极化激元的色散关系被详细讨论.在量子阱超晶格和量子阱线超晶格中,我们得到了四支(不是两支)极化激元模.  相似文献   

12.
由于现代外延生长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异质结器件、量子阱与超晶格材料的生长与应用得到迅速发展.本文概述了目前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最先进的几种外延生长技术,包括MBE、MOCVD、CBE、ALE和HWE.  相似文献   

13.
GaAs/GaAlAs单量子阱双区共腔激光器双稳特性与开关效应李长英张长信郭韵赵鹏涛(西北大学物理系激光教研室西安710069)单量子阱光双稳激光器(Singlequantumwellaserdevice)是一种兼有双稳、开关、存储整形与放大的多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半绝缘GaAs/Al0.3Ga0.7As多量子阱的电光效应和光折变效应。用光调制反射谱分析了样品的结构,用电调制透射谱测量了电吸收和电折变;用二波混合的方法测量了它的光折变性质。对两种方法得到的电吸收和电折变作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5.
激光冷却原子是超冷原子分子物理实验的基础,在精密测量、量子模拟等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获得温度更低,密度更高的超冷铯原子样品作为制备超冷基态铯分子的起点,本文实验展示了一种利用三维光晶格装载实现超冷铯原子温度进一步降低的方法,有效克服了磁光阱中超冷原子辐射光子自吸收引起的加热问题.在标准的磁光阱系统中获得超冷铯原子的基础上,利用压缩磁光阱技术提高超冷铯原子的密度.通过四束激光构建三维光晶格,实现超冷铯原子的高效装载,采用飞行时间法测量了原子的温度,观察到温度由~6 0.0μK降低至~1 1.6μK的冷却结果.同时研究了光晶格激光的频率与原子装载数目的关系,发现在负失谐1 5.5GHz时光晶格装载效率最高.同时,本文研究了利用光晶格减小超冷原子辐射光子自吸收引起的加热问题,对于进一步降低铯原子温度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使用质子H ̄+和聚焦Ga ̄+离子束方法,在GaAs/AlGaAs量子阱材料上制备半导体一维量子线。通过低温阴极射线发光谱和光致发光谱,测量了由于Al从AlGaAs势垒向GaAs量子阱内扩散导致的发光谱峰的兰移,并讨论上述两种离子注入方法各具有的特点及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InGaAs/GaAs应变单量子阱的表面光伏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表面光伏谱方法,测量了应变InGaAs/GaAs单量子阱在不同温度下光伏效应.结合理论计算对样品表面光伏谱的谱峰进行了指认,分析了量子阱内子能级间的跃迁能量、强度及跃迁峰半宽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8.
超晶格由2种不同晶体材料交替生长的具有周期性结构的多层薄膜构成,2种材料的势垒-势阱结构就是量子阱.通过理想的无限深势阱模型,讨论了施加电场作用的超晶格中单量子阱束缚态的能级结构和态密度,得到了体系的本征能量与本征函数.分析表明:沿超晶格生长方向能量量子化,量子化能量构成了一系列子能带(微带);在电场作用下,超晶格量子阱能级向低能方向移动,施加电场不影响超晶格量子阱子能带的电子态密度.  相似文献   

19.
电子在组分超晶格中的运动问题等效于电子在一维方形势阱中的运动问题。由于电子所经受的相互作用势是一维周期势,情况与K-P模型类似。利用转移矩阵方法对理想情况下超晶格量子阱的能带结构和透射谱特征进行了研究,而且对非理想情况下的透射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存在局域态。  相似文献   

20.
采用MOCVD外延生长11周期InN/GaN量子阱结构样品,原子力显微镜表面形貌结果显示实现了台阶流动生长模式.通过高分辨率X射线衍射与掠入射X射线反射谱技术获得了阱层与垒层的实际厚度.从(102)非对称衍射面与(002)对称衍射面的倒异空间图,确认了InN阱层处于与GaN共格生长的完全应变状态,获得了GaN缓冲层的晶体质量信息及其c轴与a轴晶格常数,确认外延层因受衬底热失配的影响处于压应变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