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上海信息化》2005,(3):8-8
在上海市信息委召开的上海市区县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对2004年上海市区县信息化工作进行了总结,一是电子政务成为区县政府转变职能,提高服务与管理能力的有力支撑,二是信息化成为“构建综合协调、管理有序、服务优质、文明祥和”现代化社区的重要动力,三是区县成为落实市信息化重点项目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2.
《上海信息化》2001,(1):14-23
2000年,上海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信息化工作的重要讲话,认真执行和落实市委七届八次全会和市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信息化建设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推动下.在市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上海信息港主体工程全面建成.标志着上海已构建起了一个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新世纪城市功能性建设、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建设》2003,(3):10-10
在2002年2月22日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时任上海市代市长陈良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力推进城市信息化,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信息化建设目标。一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度审视上海的信息化建设时发现,信息化已大大地提高了上海的“城  相似文献   

4.
《上海信息化》2000,(4):22-23
上海教育系统积极落实黄菊书记强调的“要像90年代抓城市面貌‘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那样来抓信息化工作”的要求,为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积极的源动力和策应力。  相似文献   

5.
再过25天,我们就要跨入21世纪。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上海市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全面推进城市信息化发展工作,意义非常深远。前不久召开的市委七届七次全会,讨论了上海“十五”期间的发展,提出:要顺应网络经济加速发展的趋势,着力实施信息化领先发展战略,促进信息基础设施、信息产业、信息技术和信息应用的综合发展,进一步提高上海的信息化水平。可以这样说,“十五”时期将是上海信息化建设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刚才,黄菊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为加快上海信息化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总体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讲话精神,在工作当中加以贯彻落实。下面,我就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讲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上海信息化》2009,(12):45-45
上海浦东信息化发展研究咨询中心是为了贯彻政府提出的信息化工作“管、办、评”分离的思路,更好的服务于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推进的要求,由胡铉亮等一批知名的信息化专家组建的民办非企业非赢利机构。中心主管单位是上海市浦东新区经信委。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信息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信息作为生产力的催化剂和倍增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温州作为全国经济发达的城市之一,在今后工作中应是新思维、大眼光,跳出就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的局限,而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法制化与信息化互动关系综合作用中,高起点、全方位、突出重点地抓好五方面建设,加快信息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年年后浪拦前浪,江草江花处处藓”。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浪潮中,信息化忙碌的身影和独特的魅力,正成为一道无可替代韵都市风景线。借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口号,我们可以自豪地宣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信息化,让城市更美好。  相似文献   

9.
上海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具有加快推进工业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信息化成为国际性潮流已近十年,上海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就一直以发达国家中心城市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为追赶目标加快建设,提出把城市信息化建设作为基本战略之一加快实施,这  相似文献   

10.
政府机构作为官与民之间的连接桥梁 在数字化浪潮中,如何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资源,借助信息技术的特点来发挥自己的职能,更好地为民服务,是包括我国在内的众多国家近年来的热门话题。比如美国提出“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政府”计划;加拿大政府提出“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政府服务的蓝图”;英国政府提出“直接政府”的概念,都是以让民众有更多的服务选择、打破组织界限、让政府更有效率地为民众服务为目标的。 作为经济强国的日本,自然也不甘落后。日本政府在《日本高度信息网络社会形成基本法》和《e-Japan战略》中明确指出:通过建立世界最先进的高速信息通信网络、加强信息知识教育、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和电子政府建设、推进公共领域信息化、确保信息安全等一系列战略举措,确保到2005年实现“使日本成为世界最先进的信息化国家”的总体战略目标。尤其强调:在电子政府建设方面,要求中央政府在2003年实现信息化,地方各级政府在2005年实现信息化。 思路清晰 一直以来,日本政府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企业为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公共团体明确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信息化办公室前身为上海市信息港办公室,四年前建立信息港办公室时,即建立一个展示上海信息化建设成就的互联网站“上海信息化”。当时由于条件所限,网站的规模非常小,停留在发布信息这个基本功能上。随着城市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国家对政府信息化和建设电子政府的工作大力推进,随着“中国上海”城市门户网  相似文献   

12.
基层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基层农业信息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对促进农业生产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本文立足区县实际,分析了我市基层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存在的五大制约因素,提出了推进我市基层农业信息化应重点优先建设的七项内容和必须完善的五项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去年11月,江泽民总书记在考察广东南海市信息化建设时强调,信息化是系统工程,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认识,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不仅自己要努力掌握信息技术,更要加强领导,协调统一,同时要着眼于应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对此,闵行区将按照江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加快发展,力争通过信息化建设带动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尽快将闵行区建设成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城区。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历史机遇。目前,我国东部的上海、天津、深圳、杭州、青岛等一批大中城市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始向纵深方向发展,信息化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提升了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综合发展能力。与之形成对比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受管理条件、技术素质、资金投入等因素的限制,信息化发展水平较为滞后,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有的地方甚至还没有开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5.
《上海信息化》2002,(1):54-61
2001年,本市信息化工作以江泽民同志和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信息化建设的方针政策为指导,认真贯彻上海市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上海信息化建设的决定,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6.
喻永平 《科技资讯》2009,(15):26-26
本文基于笔者对全国城市勘测行业现状的了解,给出了城市勘测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在参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勘测体系信息化的内容和建设方法,在探讨内容和方法的过程中,给出了全国信息化建设较为突出的测绘院或勘测院为其型例子,在文章最后,笔者分析了城市勘测体系信息化所面临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全文试图从理论上对城市勘谢体系具体建设内容进行抽象,体现了较高的理论价值,相信对整个勘潮行业的信息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城市信息化———当今社会的热点富煜清刘家鑫刘恒富一、城市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四月十八日,首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深圳召开。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就积极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做了重要讲话,他在谈到今后一个时期的信息化工作时,明确地提出了“力...  相似文献   

18.
胜利的2012年过去了,我们迎来充满希望的2013年。过去的一年是信息化建设取得巨大成绩的一年,在信息公开、民生服务、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等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在升级信息化基础设施、普及智能手机、推动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等方面取得很大进步,一些机构与企业对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新技术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许多城市开展了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中心的规划与实施工作。"智慧城市"成为2012年信息化建设的主题,引领各地信息化建设沿着整合、效益、协同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9.
在电子政务领域,顶层设计正日益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话题,它的有效解决,将使电子政务在规划上取得革命性进步。为此,上海市信息委区县信息化处在总结近年来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出台了《上海市区县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建设指南》,对如何合理架构区县电子政务一体化平台做了进一步明确。围绕这个总体框架,我们邀请了来自上海市信息委.徐汇区信息委.嘉定区信息委、互联网软件有限公司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的五位领导、专家,从各个角度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2002年,上海信息化工作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按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要求,紧密结合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初步形成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产业发展、信息技术应用及信息资源开发、信息化发展环境塑造等各方面相互促进,整体协调的良好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