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荒漠化是困挠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生态环境问题.本文针对山西省土地荒漠化的现状,强调研究和治理土地荒漠化的重要性,并对土地荒漠化的研究和治理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植被指数对监测土地荒漠化的动态变化统计结果的差异,以2003年和2009年全年的250 m分辨率的MODIS植被指数产品MOD13Q1为数据源,利用NDVI值作为荒漠化分类的依据,对西藏自治区内荒漠化土地进行研究,得出了2003年和2009年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及其分布图和不同荒漠化等级土地之间的动态变化图并统计其变化面积.研究结果表明:西藏自治区内部分地区荒漠化程度有所减缓,就整体而言其荒漠化趋势不容乐观.而不同植被指数统计结果可为西藏自治区的荒漠化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祖彪 《科技资讯》2012,(9):147+149-147,149
分析了"十一五"期间本溪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在不同年度、不同季节和不同污染因子的动态变化趋势,结合本市实际,指出了影响本溪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探讨了改善空气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求榆林市防治荒漠化的可行性措施。方法采用实证和比较方法,以榆林荒漠化防治中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为考察对象,并适当借鉴了有关国家区域性荒漠化防治的措施。结果榆林荒漠化防治中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治理与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群众性毁林开荒、政府行为的疲软和防治经费投入的不足。结论榆林荒漠化防治需要管理机制创新、投资机制创新和激励机制创新,榆林荒漠化防治的基本路径是创建综合生态系统机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发布,新材料产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文章从山西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现状出发,对其所面临的机遇与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就山西省新材料产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宁夏土地荒漠化敏感度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土壤、地形、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4个方面的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2001和2017年宁夏土地荒漠化敏感度进行了建模分析. 基于模型得到2001和2017年宁夏荒漠化敏感度等级数据。主要结论有:1)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有效检测宁夏荒漠化敏感度,2001和2017年的模型准确度分别达到85%和78%;2)宁夏各区域按荒漠化风险等级由低到高排序,依次为北部引黄溉区、南部黄土丘陵区、中部干旱区;3)相比于2001年,2017年宁夏土地荒漠化风险级别总体呈下降趋势,大约有39%的高风险和极高风险区域转化为低风险和中等风险区域,得益于防沙治沙、禁牧封育与生态修复等政策的施行. 研究通过监测宁夏荒漠化易发生区域的动态变化趋势,及时为宁夏荒漠化防治工作布局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7.
《太原科技》2014,(10):23-23
2015年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申报指南近日公布。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围绕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人才需求,结合山西省低碳创新重大专项,以国际视野引进科技人才、寻求项目合作,引导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参加山西省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竞标、产业技术攻关、产学研合作和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重点支持范围:一是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支持其在山西省开展合作研究和产学研合作;二是支持中央"千人计划"和省"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在山西省开展合作研究和产学研合作;三是支持山西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国外著名机构共同建立联合研究中心;四是围绕产业创新链建设相关工作,支持山西省国家公派、省筹公派回国科研人员利用国际科技合作渠道开展技术引进、合作研究及产学研合作。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石羊河荒漠化趋势特征、掌握荒漠化过程驱动机制,有效提高流域荒漠化监测精度和为荒漠化趋势预测奠定基础。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反演植被降水利用率(RUE),结合同期气象和经济社会发展数据,运用Sen趋势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开展2010—2019年植被生长季石羊河流域荒漠化定量评价和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流域RUE值自南向北依次降低,研究时段内流域荒漠化程度总体向好,改善的区域占流域总面积的48.5%,稳定不变的占47.7%,退化面积仅占3.8%;驱动荒漠化逆转的自然因素变化主要为日照时数减少、平均气温升高和相对湿度增加,经济社会因素变化主要为粮食产量和压沙造林面积增加以及人口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山西省国有苗圃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就如何促进山西省国有苗圃发展、进一步为全省实施"生态兴省"战略和建设"绿色山西"做出更大贡献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银西高铁宁夏段为工程背景,利用RS和GIS技术反演时间序列的沙漠化监测指标,结合决策树分类法提取沙漠化土地信息,分析了银西高铁扰动廊道内土地荒漠化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014—2018年主体工程建设期高铁扰动廊道内土地荒漠化程度呈轻微递增趋势,2019—2020年工程收尾阶段高铁扰动廊道内土地荒漠程度呈递减趋势;银西高铁建设对荒漠化的影响随着远离高铁逐渐减弱,显著影响区主要集中在高铁两侧0.05 km范围以内。总体上看,银西高铁建设对扰动廊道内土地荒漠化存在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非常微弱,可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该区域的荒漠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山西省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的8项主要指标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指出山西省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的差异主要是由收入水平、福利水平、住房需求这3方面的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王猛 《山西科技》2014,(6):120-121
山西省在2010年10月份就启动了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工作,并根据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提出"三合一"的年度目标考核方式。随着考核内容的不断丰富,在考核过程中产生的信息也在与日俱增。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搭建考核信息的新载体,实现考核信息的动态化管理,有利于奖优惩劣,提高考核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平鲁区近30年风观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平鲁区多年年平均的风速日变化范围在2.5m/s~5m/s之间,风速的日变化主要随太阳辐射的变化而变化,风速的大小受太阳辐射、下垫面和地形影响较大。指出平鲁区每年4月份的风速最大,3月份风速次大,全年风速最大的季节在春季,冬季次之,夏季风速最小;全年的风能主要是由西北偏西风和西风提供,这两个风向的风能占到总风能的72%;多年的年平均风速没有明显的增大或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介绍了华北半湿润偏旱井灌区及旱作区(山西晋中)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项目的概况,针对华北半湿润偏旱区的特点,探索性地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年降水量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山西空中气态水的运移过程和降水成因分类,形成了对山西省降水天气系统的认识;通过对1956--2000年降水量系列的统计、计算,对降水量的地域分布规律、降水量随高程的变化特征等空间分布规律,降水量随时间序列的变化规律,降水量的年内分配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对比。  相似文献   

16.
以位于土地沙漠化迅速发展的河北省坝上高原的康保牧场为研究区,选取典型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块设立6块样地,采用标桩法,通过一年时间的实地测量,对其土壤年风蚀量进行了计算利分析,旨在为今后当地土地利用结构和格局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土壤年风蚀量的大小是秋翻耕地〉退耕还草地〉天然草地〉退耕还灌草地〉天然灌草地〉留茬地.结合对当地基本情况的实地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在正在发展中的沙漠化地区,特别是在年降水量不足300 mm的半干旱地区,退耕还灌草结合的方式要好于单纯性人工种草.单纯性人工种草效果欠佳,在遇到连年干旱的情况下,人工牧草长势不好.2)秋翻耕地的土壤年风蚀量要远远大于留茬地,留茬地不但大大减轻土壤的风蚀量,甚至还起到了风积土壤的作用.因此,农田的耕作应采取保护性耕作,推广秋季高留茬,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风蚀量.人工植被建设应以灌草结合的模式为主,对于广大天然草原应以自然恢复为主,根据草原退化的不同程度,因地制宜实行禁牧,休牧或轮封轮牧,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山西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研究。从时间角度研究了1994年以来山西省各个地市人均GDP的相对差异、绝对差异、总体差异及其变化趋势;从空间角度研究了1994年和2008年山西省各个地市的经济差异,并比较了其变化。  相似文献   

18.
陕北地区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的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供陕北地区退耕还林的自然科学依据。方法 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粒度方法分析陕北地区的自然因素对退耕还林工程的影响。结果 陕北地区土地沙漠化及水土流失受全球气候变化、青藏高原抬升、西风环流变化、东亚季风演化的控制;第四纪早期,中国北方旱化加剧,陕北地区处于西北部干旱荒漠与东南部森林草原之间的过渡带,极易受到气候波动影响。结论 退耕还林政策使区域人类生产活动更加符合自然规律,使人类活动更加与自然协调,达到了自然环境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为因素是晋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形成与逆转的主要因子.本文在分析人为因素系一般作用的基础上,以右玉县风动力荒漠化土地的逆转为例,定量评价了人为因素在荒漠化土地整治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