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鳍(鱼艹隹又)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组织切片技术首次在显微水平对大鳍Hu消化系统的胚后发育特点作了系统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食道内侧纵行肌纤维属于粘膜下层,而不是肌层。胃腺的分化较早。食道-胃衔接处环肌在成鱼为横纹肌,仔、稚鱼及幼鱼期发育不完善,横纹不典型。肠上皮的纹状缘出现较早而且发育较快,1-3日龄时就可见,7-8日龄时很发达。5日龄仔鱼肝后部开始贮存脂质。胰腺为弥散型,主要分布于肝脏边缘、胆囊和肠道周围、肠系膜上和脾部门及其周围等处,少量随肝门静脉入肝,分布于肝叶的边缘实质中。  相似文献   

2.
大鳍鳠臀鳍和脂鳍均是皮肤特化的产物.臀鳍的组织结构可分为表皮层、胶原纤维层、胶原下层和鳍条4部分;脂鳍可分为表皮层、胶原纤维层和脂肪层.臀鳍和脂鳍的表层均与皮肤的表皮相似,而发达的胶原纤维层与皮肤真皮的致密层相当.臀鳍的胶原下层、脂鳍的脂肪层与皮下层相当,而鳍条则是矿化的结缔组织.从特化程度来看,脂鳍的特化程度不如臀鳍高,表明脂鳍应是奇鳍褶的痕迹器官.  相似文献   

3.
用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的方法对大鳍鳠卵巢滤泡细胞的发育及精孔细胞的形成进行研究,结果为:①大鳍鳠卵巢滤泡细胞来源于卵巢基质细胞,由围在卵细胞外围的卵泡膜细胞层和其内侧的颗粒细胞层组成,滤泡细胞从发生到退化的全过程可分为7个时期;②大鳍鳠仅有1个受精孔一个精孔细胞,精孔细胞由1个滤泡细胞发育而成.  相似文献   

4.
利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方法,对0~50日龄(Days after hatching,DAH)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消化系统胚后发育进行显微观察和研究。结果显示:大鳞副泥鳅初孵仔鱼口咽腔封闭,消化道为一条封闭的柱形直管;3 DAH仔鱼卵黄囊体积明显减小,肠道前端开始膨大;4 DAH时,仔鱼开口摄食,口咽腔可见味蕾和杯状细胞,消化道迅速发育,食道结构开始分化为前后两部;5 DAH时,卵黄囊基本耗尽,肝脏呈网状结构,肝血窦出现;7 DAH时,仔鱼的口咽腔味蕾和粘液细胞大量增加,肝脏出现脂肪空泡;15 DAH后,食道前后段结构差异显著,后段呈“I”形状;20 DAH时,食道粘液细胞丰富,肠道、肝脏和胰脏发育逐渐完成;50 DAH幼鱼前肠粘膜褶皱结构复杂,粘液细胞丰富,中肠到后肠毛细血管逐渐丰富,管壁也逐渐变薄,形成明显的消化区与呼吸区。研究认为20 DAH后大鳞副泥鳅消化系统逐渐发育完善;10~20 DAH为肠道呼吸功能形成期,肠道呼吸功能的形成与之生存在静水低氧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5.
大鳍Hu臂鳍和脂鳍均是皮肤特化的产物。臂鳍的组织结构可分为表皮层、胶原纤维层、胶原下层和鳍条4部分;脂鳍可分为表皮层、胶原纤维层和脂肪层。  相似文献   

6.
大鳍鳠的胚胎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人工催青、干法授精获得大鳍鱯的受精卵.其平均卵径2.65mm×3.00mm,吸水膨胀后达3.5—3.8mm,弱粘性.囊胚期才出现卵黄体的波状滚动;感觉器宫发生较早,尾芽分离时第一对须原基出现;出膜前6h左右已见体色素和眼色素;出膜仔鱼细长,全长7.0—8.0mm.水温26.5—31.5℃的条件下,从受精至孵出仔鱼历时50h57min.本文除记述胚胎发育各时期的外形变化、生理特性和表现行为外,还同长吻鮠、南方鲶、鲶、胡子鲶的胚胎发育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长鳍吻鮈消化系统组织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长鳍吻鮈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肠和肛门几部分组成,食道粗短,肠较长,在活体内呈"N"形盘旋状;消化腺分为肝脏和胰腺,肝脏暗褐色,分被、腹两叶,胰为弥漫型,分布于口咽、食道肠壁和肝脏内,肉眼不可分辨;食道上皮为复层上皮,而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少量杯状细胞分布于食道、肠前段、肠中段上皮细胞之间,肠后段杯状细胞丰富;消化道肌肉层分2层,内层为环肌,外层为纵肌。肌肉层从肠前段到肠后段逐渐加厚;肝小叶不明显,肝细胞呈卵圆形或多角形。  相似文献   

8.
大鳍鳠个体生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鳍绝对生殖力(F)为1643(218~3966)粒,相对生殖力(F/L)为53.83(11.49~120.89)粒/cm,F/W_0为10.38(3.61~19.78)粒/g,龟体长范围:17.0~38.3cm:体重范围:54.0~509.0g.绝对生殖力和体长(L)、净体重(W_0)、年龄(t)和成熟系数均呈直线正相关,而与卵径与肥满度无关。生殖力与体长的关系较之与体重的关系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中华鳖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华鳖消化系统主要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咽腔(前部为口腔、后部为咽腔)、食道、胃、小肠、大肠;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脏.消化道管壁除口腔外,其余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不同部位的消化道管壁肌层厚度有差异,胃壁最厚,食道和小肠壁其次,大肠壁最薄.中华鳖口腔和食道上皮由两层细胞组成,底层为扁平不规则的基细胞,表层为长形的粘细胞,这部分上皮还特化成具水呼吸功能的绒毛突起;胃、小肠和大肠上皮均为单层柱状上皮.肝脏中贮脂细胞发达并含大量深色颗粒;胰脏泡心细胞和胰岛均不发达  相似文献   

10.
大鳍鳠早期卵子发生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鳍早期卵子发生的超微结构 ,发现卵原细胞时期细胞器丰富 ,线粒体发达 ;初级卵母细胞早期 ,可见到卵黄核和颗粒细胞 ,细胞外具有质膜和结缔组织膜 ;初级卵母细胞后期 ,在滤泡层下面可见到放射层 ,该时期线粒体、卵黄核的形态和数量以及细胞膜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大鳍鳠成鱼静止代谢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于2001年6月至2001年7月,采用封闭式呼吸仪,在27.5℃水温下测定了24尾采集于嘉陵江的大鳍鳠成鱼(体质量范围为52.5~149.6 g)的静止代谢率,其中雄鱼11尾,平均体质量(93.8士7.8)g;性腺发育到Ⅱ和Ⅲ期的雌鱼8尾,平均体质量(80.2±7.8)g;性腺发育到Ⅳ期雌鱼5尾,平均体质量(115.6±6.6)g.大鳍鳠静止代谢率与性腺成熟系数相关不显著,与体质量显著相关,相关关系为M=e4.711m0.80.根据该方程的体质量指数(0.80),以实验鱼的平均体质量为标准体质量对各实验鱼的代谢率进行调整,得到雄鱼和Ⅱ,Ⅲ期雌鱼及Ⅳ期雌鱼的标准体质量代谢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74.5±9.9),(182.7±9.7),(191.4±9.6)mg/kg.h.性腺发育到Ⅳ期雌鱼的标准体质量代谢率高于发育到Ⅱ和Ⅲ期雌鱼的标准体质量代谢率,但统计检验表明二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雌雄鱼间静止代谢率差异也不显著(P>0.05).还对影响大鳍鳠成鱼静止代谢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体质量及温度对大鳍鳠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3月至2002年1月,以嘉陵江大鳍鳠(MystusmacropterusBleeker)作为实验材料,采用封闭式呼吸仪,分别在12·5℃,17·5℃,22·5℃,27·5℃和32·5℃水温条件下,测定了114尾鱼体(体质量13·0~400·4g)的代谢率.各体质量组的代谢率与温度之间均呈显著的双对数直线相关.协方差分析表明:各回归方程的温度指数(B)间差异显著,各水温条件下大鳍鳠代谢率与体质量均呈双对数直线相关;协方差分析表明,各回归方程的斜率(体质量指数b)之间差异不显著,截距a值差异极显著.回归分析表明,体质量和温度对大鳍鳠的代谢率交互作用不显著.并对代谢测定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对采集于信阳市浉河的31尾大鳍刺鰟鮍的年轮特征、长重关系、食性和繁殖力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鳍刺鰟鮍多为一年生,环片间平行,多呈开阔的U型轮纹;体长与体质量的相关数学式为W=0.018L3.0945,雌性个体的平均肥满度较雄性略高;食物组成复杂,能摄取动、植物,同时摄取一些有机碎屑,植物在饵料中比例较高;卵径呈多峰状分布,绝对繁殖力在1101.6~4470.2之间.大鳍刺鳑鮍的年轮为闭合切割型,呈等速生长,属于偏植物性的杂食鱼类,分批产卵,绝对繁殖力与体长的关系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运用光镜技术研究了锯齿米虾的消化系统。消化系统主要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消化管的基本结构由内向外可分为四层,即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和外膜。粘膜层主要由单层柱状上皮和基膜构成。除中肠外,其余消化管管壁上皮均覆盖有角质膜。粘膜下层和外膜均为结缔组织层。各消化管管壁的肌肉层变化较大。消化腺主要是肝胰腺,由无数的肝小管组成,根据其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可把构成肝小管的单层细胞分为四类:分泌细胞( B细胞)、吸收细胞( F细胞)、储存细胞( R细胞)和胚细胞( E细胞)。  相似文献   

15.
栉孔扇贝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组织学方法研究了栉孔扇贝的消化系统、栉孔扇贝消化系统由食道、胃、晶杆囊、肠、直肠及消化腺等组成,消化道管壁由粘膜层和粘膜下层组成,除食道外缺乏肌层.消化道粘膜上皮主要为纤毛柱状细胞,在食道、肠和直肠还有少量的粘液细胞.消化腺为复管状腺。腺管上皮有消化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两种类型,消化细胞内含许多囊泡和颗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