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化石燃料燃烧仍是我国主要的能源转换和利用方式,其转化效率低、排放污染大.为了实现节能环保,一方面需要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结构转型,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另一方面需要降低燃烧过程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等各类副产物造成的大气污染.固体氧化物基燃料电池(SOFC)因其可以直接将化石燃料、生物质燃料或其他碳氢化合物燃料...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07,(7):62-62
纤维素生物质是自然界中极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它包括各种农作物秸杆、林业生物质等,我国每年仅农作物秸杆就达8亿吨以上。本项目技术以各种农业和林业纤维素生物质为原料,利用分解微生物将纤维素生物质降解为可发酵性糖类物质,然后利用产氢微生物转化为燃料氢,或利用酵母转化为燃料酒精。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3,(13):24-25
生物质是环境友好的重要能源资源之一,其高效利用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还可实现CO,零排放,是间接利用太阳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生物质能源利用处于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的优先位置。但是,我国每年用于直接燃烧供热的生物质折合21900万吨标准煤,此能源利用方式效率低,造成能源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带来了严重的健康和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广外能源研究所生物质合成燃料实验室常杰研究员负责的"十五"863计划项目"生物质催化制氢及液体燃料新工艺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该项目自2002年8月开始实施以来,经全体科研人员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已全面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任务和指标,建成了我国第一套生物质气化制氢及合成二甲醚试验系统,成功实现了在实验室规模上常压生物质气化过程与高压二甲醚合成过程的衔接,开展了工艺优化和催化剂试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2005年7月顺利通过科技部门组织的验收,获得与会专家的好评.在完成预期的制氢和合成燃料目标基础上,还结合生物质原料的特点,开展了固定床气化的研究,为将来生物质原料的适应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66-66,68
“甘蔗制酒精关键技术合作研究(2009DFA30820)”是国家2009年下达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主要针对我国甘蔗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中品种及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与巴西进行交流与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6.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是通过电化学反应将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发电技术。它工作温度高,废热可以得到有效利用,能量转化效率高;因运动部件少,工作时安静;采用全固态结构,无酸碱腐蚀性物质包含在电池中,电池的污染排放低,因而被称之为21世纪的一种绿色发电技术。此外,SOFC的运行温度使得燃料的内部重整成为可能,原则上不仅可以使用纯氢燃料,还可以用资源丰富而且经济的天然气、煤气、生物质气等作为燃料。这就使得SOFC的运行费用大大低于其它使用纯氢气的燃料电池。这种费用较低而效率高的能源技术特别适合于中国的国情。不但可以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降低传统火力发电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还将带动和促进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1999,(15):32-33
一、主要技术内容 该成果将细小的固体生物质废物转换为可燃气体,供作锅炉燃料或内燃机发电,以及居民生活煤气,增添了高品位的能源,变废为宝,并节省大量的锅炉用煤,平均每处理一吨废木粉,可节省0.8~1.5吨煤.  相似文献   

8.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凸显,城市雾霾天气频现,发展和应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共识。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国家在政策上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并确立了公交优先战略。我国拥有世界极大的公交客车市场,保有量占全球40%以上,随着油价不断上涨,客车使用成本越来越高。另外,随着城镇人口持续增加,公交车需求量迅速增长,运营成本压力在逐年增大。采用混合动力客车技术后,可以大大减少燃料消耗和污染排放,降低公交车的使用成本。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1,(9):16-16,18
生物质能是理想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气化是一种生物质能转化技术.随着我国的能源需求越来越大,能源需要与环境问题非常突出.我国具有丰富的农林生物质资源,每年农业、林业加工剩余物达8亿吨.研究开发具有国内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适合国情的农林剩余物制备生物燃气关键技术及示范装置,将生物质转化为高品位的燃气,用于集中供气、燃气供热、燃气发电等,对于缓解化石资源短缺,有效减排CO2和有害气体,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有着悠久的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历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物质能源体系。在对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先民们积累了丰富的能源知识,根据不同的用途合理地选择能源,通过多样化的利用形式,充分满足了古代社会生活、生产等方面的需要,为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延续提供了重要保障,是一笔值得珍视的科技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能源微藻与生物炼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藻作为重要的生物能源原料,具有巨大的生物质生产潜力。本文结合目前能源微藻在藻种选育、规模培养以及生物炼制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综述了近年来各国在微藻能源开发方面的重要科研工作,并对微藻能源开发的相关研究方向和进展进行了评述和预测,对能源微藻生物炼制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在高产优质藻种筛选与培育、能源微藻规模化培养以及微藻生物炼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并提出微藻生物质综合利用以及生态养殖是我国能源微藻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以我国丰富的木本油脂、松脂、蓖麻等生物质资源为原料,针对非粮油料生物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瓶颈问题,开发木本油脂、蓖麻生物质资源的预处理、催化转化、深加工制备功能产品表面活性剂、能源产品蓖麻基润滑油、关键化工中间体癸二酸中间体等环境友好制备工艺。研究生物基表面活性剂制备工艺技术,创制松香双子表面活性剂、油脂基阳离子和水溶性表面活性剂、漆脂基乳化蜡及表面活性剂、稳定的水果和包装纸用乳化蜡等新产品;建立中试示范生产线。通过对示范工艺系统优化和技术集成,实现木本油脂、非粮非木质生物质蓖麻的综合利用,将为木本油脂高值利用、替代石油的蓖麻基可生物降解能源产品的产业化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为我国生物基材料的发展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农业大国,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要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改变传统的能源利用和能源生产方式,开发利用生物质资源,生产清洁能源是一项必然的选择.作为人类传统燃料的农作物秸秆,是来源于太阳能的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资源丰富含碳量低的特点,加之在其生长过程中吸收大气中的CO2而成为碳元素的汇(Sink)而被称为清洁能源[1].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用能中高品位的商品能源的比例增加,秸秆所占的比重正逐步下降.燃烧秸秆成为被替代的对象,田间地头或田间焚烧的秸秆量逐年增加,这种污染在收获季节集中排放,使得短时间内大气质量严重恶化,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2].  相似文献   

14.
本文照欧盟和美国标准,以及我国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标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的固体生物质燃料,针对氧弹内加水量、充氧压力、辅助燃烧条件等因素进行试验研究,考察氧弹量热法不同条件试验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提出适合的发热量最佳测定条件,为合理利用固体生物质燃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主要研究内容:(1)建立以生物质为燃料的热载体陶瓷球加热系统;(2)建立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反应器;(3)开发生物油的冷激和净化技术;(4)研究热载体陶瓷球与残炭的分离和循环技术;(5)研究工艺参数对于生物质液化结果的影响和参数优化;(6)探索生物油作为燃料、脱硫剂、脱硝剂和其它精细化工原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围绕直燃发电的整个产业链,探索和完善相应的规范、标准,为保障产业健康发展,实现我国农林生物质资源的工业化、集约化应用,以及我国农村分布式能源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化石能源渐趋枯竭、温室气体效应导致全球变暖、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严酷事实.为应对日益突出的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特别是在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甜高粱生产乙醇为代表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产业,对调整我国农业种植结构、增强粮食...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不仅是煤炭资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同时也是煤层气资源大国。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可以有效弥补天然气的供需缺口,增加洁净能源的供应。而且,煤层气还可直接用于民用燃料、汽车燃料、发电,以及使用范围极广的化工原料。  相似文献   

19.
谈发展生物质产业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2005年初,我在《科技日报》上发表了“发展生物质产业”一文[1],至今已半年有余,这方面的情况目前又有了许多变化,如:国际原油价格由每桶40多美元飚升到60多美元,美国总统签署了“美国能源法案”,我国能源形势愈趋严峻,以及生物质产业开始在我国引起更多的社会关注等等。本文拟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2):16-16,29
1 课题背景 我国一次能源中煤炭占到总能源结构的70%,而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应用中只占到6%,而太阳能在其他可再生能源中应用占有比例小于1%,能源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采暖和空调能耗是导致能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能耗占到建筑总能耗的40%/~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