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邹谨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1-4
邓小平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特色的原因,在于它深刻总结了我国以往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历史教训,符合当代中国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制度化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体现在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要解放思想、事实求是,不照搬别国制度,坚持推进改革,汲取党和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吸收和借鉴人类制度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包含一系列内容:必须坚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区域经济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统一;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必须坚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必须走改革开放之路。 相似文献
3.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毛,成于邓”。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基本正确的探索期、正误交织的曲折期和严重错误的失败期,思想框架几乎涉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内容。其探索有成绩也有失误,但作为起点和正反经验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有重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主体是事物的基本方面 ,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 ,在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问题上 ,邓小平同志坚持了中国人民是主体、公有制是主体、社会主义是主体这三方面核心思想 ,使我们的经济建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保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因此 ,我们只有坚持邓小平主体论的思想 ,才能使我国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深刻总结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从中国国情出发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社会主义模式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作了新的理论探索,突破了旧的观念,建立了新的社会主义观。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对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及其发展规律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是继找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之后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首先就要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在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和我国几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社会主义本质、建设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等方面发展了列宁的社会主义观,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成熟。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总结了这一理论的主要内涵,肯定了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11.
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生价值理论,是对传统人生价值理论这一古老命题在新时期的科学审视。它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为依托,以人们的利益追求为切入点,深刻阐述了物质利益追求和精神价值追求、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并赋予它们以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2.
赵常伟 《邢台师范高专学报》2010,(2):17-19
邓小平的新社会主义观使得中国社会主义有了全新定位。这种定位主要表现在共同富裕、中国特色、初级阶段、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市场经济和四个坚持等几大方面。这种定位使得中国社会主义实现了历史飞跃。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毛泽东和邓小平形成了两个时代的里程碑。邓小平经过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两步艰辛开拓,日渐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思想,终于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14.
赵群 《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14)
人类发展社会主义道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做出理论的概括。邓小平创造性地形成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论,要想更好地理解这一理论,我们必须了解中国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中国为什么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界定及时代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问题的科学理论,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界定,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产生的国际与国内宗教背景,研究当前中国宗教形势,探讨如何处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宗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发展重点是指实现发展目标诸项战略措施中的关键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之初,即明确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实践证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重点论,抓住了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关节点,掌握了中国现代化成功的钥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新华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2,20(4):79-83
从公私观念变革的视角,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私观的演进历程,分析其产生的背景与条件,以利于人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及丰富的理论内涵,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公私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私观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背景与条件:它既来自对我国传统公私观的批判和扬弃,又来自对建国后头30年公私观嬗变的反思和探索;既来自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公私观的继承和发展,又来自改革开放初期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 相似文献
18.
李晓衡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
本文从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思想基础、现实基础、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基本特征等方面对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这一理论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赵博 《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8,(1)
1978年,随着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深入,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一讲话不仅为当时急待解决的一些问题提供了答案,同时也为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这篇讲话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言书。与此同时,虽然这篇讲话的发表以将近三十年,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其中找到一些与现时情况下一些政策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活动的理性总结,更是对这种实践的指导原则的规律性认识,是对社会主义学说的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始终都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