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迄今为止,文学历经了四个时代:黑铁时代、青铜时代、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现今,文学的黄金时代逝去,文学的白银时代来临.相比于黄金时代,白银时代的文学贬值了.白银时代的文学不再是高雅文化的代表,失去了社会的娱乐领导权,没有了赖以支撑的社会理想,难以再造自己的经典,文学无可挽回的衰落了.文学的衰落并不意味着文学的消亡,文学与人的存在相始终,这也是文学无可怀疑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从文学的总体面貌上考察,当代十七年实际上形成了主流文学的作家共同体的创作范式.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创作实践阶段,这时期的文学即可称之为常规范式文学.它的主要表现是文学创作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着文学观念和创作内涵的一致性.本文着重从历史、政治、社会和文化心理等角度,具体探讨十七年常规范式文学的形成原因及基本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与文学相互影响,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繁荣,相互影响日益加大.本论述从科学技术增加了文学的载体、丰富了文学的内容、扩大了文学的创作群体、调整了文学的评价尺度、改变了文学的价值观念、简化了文学的创作思维、变革了文学的创作方式、拓宽了文学的叙述方式等方面论述了科学技术对文学的影响;从文学对科学技术的传播、引导、反思等方面论述了文学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三十年文学"的发展频频受制于政治、商业和电子媒介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文学与政治、90年代文学与商业、当下时代文学与电子媒介这三个维度大致勾勒出了"新三十年文学"的生态面貌.80年代文学以1985年为分界线,之前是文学与政治的合谋期,之后文学与政治走向疏离;90年代文学背离纯文学传统,投入到商业的怀抱中;当下时代文学受电子媒介影响,进一步走向式微,甚至有人宣布文学已死亡,但文学的终点也正是文学的起点.  相似文献   

5.
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以各种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给人以艺术享受的一种意识形态.道德是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文学为何具有德育功能?笔者试图从文学的创造性、文学的情感性、文字的产生和德育改革实践等角度对文学德育功能的学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蒙星宇 《广东科技》2011,20(2):78-81
本文研究医学院的文学教育的历史渊源和可行性、终极目标、教学方法.梳理医学与文学的渊源与融合,论证了医学院文学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据教学实际,提出医学院文学教育的终极目标:自觉人生的诗意,通晓生命的道理、懂得生活的情趣.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论述了医学院的文学教学方法的三部曲:精选文学作品,展示诗意之美;生动演绎、调侃解...  相似文献   

7.
地域文学与地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双向关系.河洛文化对河洛文学精神品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河洛王都文化生成了河洛文学的权力意识,苦难意识、历史兴亡意识;河洛理学文化构造了河洛文学的理学主题和独特的人物形象;河图洛书文化塑造了河洛文学的神秘奇异风格.河洛文学捍卫和坚守了河洛那方土地上的地域文化,为中国文学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8.
美国英文学术期刊《中国文学》(Chinese Literature:Essays,Articles,Reviews)创刊于1979年,在历任主编欧阳桢、倪豪士、苏源熙、奚密等人的领导下,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成为了北美地区中国文学研究的翘楚.海外中国文学研究为国内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和研究切入点,《中国文学》以其高品质的学术研究对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以各种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的一种意识形态.道德是一种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文学为何具有德育功能?笔者试图从文学的创造性、文学的情感性、文学的出现和德育改革实践等角度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学阅读作为一种通过文本接受获得文学意义的特殊的心理过程和实践活动,是文学接受的最基本的层次和最普遍的途径,也是一个必须与文学消费、文学鉴赏和批评等其它文学接受活动区别开来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文学的本质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的理论家总是从不同角度来探索文学的本质,从而形成不同的文学本质现.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从现实的需要出发来探讨文学的本质,认为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文学具有审美的特征.这种文学本质观和方法论在当下文学本质的论争中仍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文学即心学”包含着十分深刻的思想内容.可是,长期以来,在某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对“文学即心学”的思想却没有认真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本文在辨析“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思想的基础上,从文学的认识对象、认识方法、认识目的三个方面阐述了“文学即心学” 的思想,分析了“文学即心学”在理论、创作与欣赏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许鹏 《长春大学学报》2007,17(5):102-104
文学对人的言语能力、个人修养和人文素质的影响具有不可否认的积极的提高作用.对于学习语言的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对于文学的学习更是增强专业优势、吸纳中外文化的良好契机.然而通过对我省普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文学课设置状况的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省普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文学课的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加强文学课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反思文学本质界定方式,应该注意到文学与意识形态学说的基本关系,应该从文学特点和意识形态范畴本身进行考察.文学不是某种经过限定的意识形态,但充满了意识形态性,这是生活影响和文学理论规约的结果.在界定文学本质的时候,应保持对文学理论意识形态内涵的自觉,避免将文学理论对文学的价值诉求转化为文学的本质定义.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的文学观呈现出鲜明的两面性.一方面张扬文学本体性, 致力于文学独立自由,拒斥政治、商业对文学的侵蚀;另一方面,又继承了五四文学启蒙、改造国民性的传统,把文学作为社会改造的工具,有浓厚的功利色彩.  相似文献   

16.
进入后文学时代,社会文化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这种转变使文学经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种危机实质上是经典的当代功能危机和价值危机,亦即文学经典主义观念的危机.在文学资源丰裕化的后文学时代,文学经典主义显然已经不再合时宜.  相似文献   

17.
大陆和台湾对峙初期,政治性在文艺领域占据了前所未有的至高地位,大陆文学尤其具有代表性.大陆文学进入新时期之后,台湾文学进入1970年代后,文学的政治性都呈现出一个逐步淡化的过程,文学取得了相对的独立性和自足性.  相似文献   

18.
短信文学联通并移动着的文学性显现使它最终成为一种文学样式而在文学家族中独树一帜.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学归属层面的思考,更有在生活、文化等层面的意蕴启示:它是文学与生活交往的成功范例,使得日常生活更加审美化;极大地显示出作为一种创新文学内在的民间诉求,并带来了一种平等、自由、开放的公众文学活动环境;又是当今社会碎片化伦理变迁的表征;还对文学生态施加一定影响,促成文学创作和观念的游移.  相似文献   

19.
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中国文学史》一书,对中国文学的研究和借鉴有很大贡献.其中《中国文学的诗色》一章,将中国文学同西方文学和日本文学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中国文学的七大特色:一、文学传统的悠久和持续性首先,中国文学传统的悠久性,是任何文学所无可比的.从公元前八九世纪,直至五四运动,几乎三千年的文学史,对外国人来讲,不能不算是奇迹,欧洲文学里,虽然古希腊和中国的几乎同时发生,但英、法、德、西等国基本上都晚于中国一两千年,多从公元九至十世纪开始;东方文学如阿拉伯国家,文学的发生也只在公元十几世纪;日本文学始于七世纪,最早的诗集《万叶集》成于七五九年,《怀风藻》七五一年.美国的历史也只有二百余年,就无论其文学了,其次,中国文学的不可中断性,是世界上唯一  相似文献   

20.
2007年的中国奇幻文学,仍然经历了剧烈的市场分化与战略重组.奇幻文学发展中的许多重要问题,也在2007年得到了凸显,如网络和期刊两种不同传播风格、科幻与武侠对奇幻文学的不同影响等.“中国化奇幻“和“大幻想文学“的建构,也在2007年提上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