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国科学家声称发现新的物质形态。迄今为止已知道存在5种物质形态,即大家熟悉的气态、固态、液态、等离子态和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态。正如美国科学家指出的,他们成功获得了费密凝聚态或赞密-狄喇克凝聚态。  相似文献   

2.
研究二维情况下受泵浦光激发和周期型势阱囚禁的激子极化激元系统.以冷原子体系为基础,根据含时变分法,由高斯型试探波函数和Euler-Lagrange方程得出高斯型稳定局域态宽度的条件,用虚时和实时演化方法对冷原子凝聚体动力学行为进行数值模拟.考虑到激子极化激元系统中泵浦、耗散和饱和增益项的影响,将研究推广到激子极化激元凝聚体系.研究二维周期型势阱的不同势阱周期对局域凝聚态行为的影响,并与相同条件下冷原子局域凝聚态进行比较;研究周期型势阱在激子极化激元凝聚态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在没有周期型势阱下,局域凝聚态仍然能够出现,势阱存在时能对局域凝聚态的密度分布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3.
分子动力学计算机模拟是研究复杂凝聚态系统的有力工具,但存在着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小的局限性。准分子动力学方法,有望成为研究凝聚态系统的跨尺度问题的有力工具。对径受压圆盘的算例表明,准分子动力学方法在解决大尺度力学问题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蒙特卡罗方法在统计物理与凝聚态理论中的应用近况、存在的困难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浙江师范大学凝聚态物理学科是我校历史比较悠久的学科之一,在2005年被批准为浙江省重点学科,现任学科负责人是浙江师范大学校长———吴锋民教授。学科在致力于师范教育的同时,也始终把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放在首要位置。该学科目前拥有凝聚态物理校级重点研究所、凝聚态物理校级重点实验室、凝聚态物理硕士学位点、材料物理本科  相似文献   

6.
2006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理事会建立了“凝聚态物质与材料物理学2010年前瞻”委员会,对凝聚态物质与材料物理学进行评估与展望,以研究未来10年凝聚态物质与材料物理学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份篇幅较短的中期报告里,委员会总结了未来10年凝聚态物质与材料物理学面临的巨大挑战,并提供了对国际前景的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7.
学者认为板块深俯冲快折返假说物理基础脆弱地壳俯冲是板块构造学说的重要内容。27年来,国内外发表了上千篇论文,板块深俯冲快折返假说成了地表柯石英形成机制的主流学说。然而,国内外对板块深俯冲快折返假说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议。2005年以来,哈尔滨工业大学凝聚态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学凝聚态物理系苏文辉教授领导的柯石英研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回顾了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凝聚态物理学科的发展历程,然后简短介绍了目前学科点的主要研究方向.最后,着重讨论了最近十年中凝聚态物理学科老师在纳米物理、表面物理、超导材料及应用、理论和计算凝聚态物理等几个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概率波新释     
分析了固体材料中影响价电子状态的因素及价电子状态的量子力学描述方法,给几率波意义的阐释提供了一种物理图像;讨论了凝聚态物理学理论的发展困境及难点,认为量子力学方法描述凝聚态系统是合适的,但是可能由于计算工具、方法、模型等方面的问题阻碍了凝聚态物理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介绍软凝聚态物质不同领域的共同基本特点和一般规律,以及软凝聚态物质研究工作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近期有可能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1.
BOD一级反应的氧垂公式呈现指数形式,通过求异,可准确求得其到达最小溶解氧浓度的时间,推导出二级反应的氧垂公式呈现指数积分形式,通过求异,利用牛顿法可近似求得其到达最小溶解氧浓度的时间,由实验原始数据分析出BOD一级反应和二级反应下的氧垂曲线基本相同,但它们的最小溶解浓度,最小溶解氧浓度出现的时间及趋向饱和的快慢不同,模型中的参数估计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  相似文献   

12.
不同质子酸掺杂对苯胺电聚合速率影响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循环伏安方法在不同质子酸掺杂下电化学聚合苯胺,并以聚合电量随循环次数的变化测定苯胺电聚合的速率.结果表明苯胺的聚合速率受[H ]的强烈影响:当[H ]低于7.5 mol/L时,苯胺的聚合速率与[H ]之间是一级反应,苯胺溶液中[H ]的存在加速了苯胺的聚合;当[H ]高于7.5 mol/L时,苯胺的聚合速率与[H ]之间是零级反应.建立了质子酸对苯胺电化学聚合的有关速率方程,该速率方程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3.
为了去除水中残留的低浓度苯酚,采用水蒸气活化法制备废轮胎活性炭,分析了废轮胎活性炭自水溶液吸附低浓度苯酚的吸附动力学特性,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和苯酚初始浓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分别采用拟一级反应、拟二级反应和颗粒内扩散反应模型对不同温度下的反应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废轮胎活性炭吸附低浓度苯酚的动力学数据,颗粒内扩散影响吸附速率,但不是唯一的速率控制步骤,计算得到的表观吸附活化能表明,该吸附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废轮胎活性炭用量为0.3 g/L时,苯酚浓度小于2 μg/L。  相似文献   

14.
耗氧速度是评价煤自燃性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相同温度下煤的耗氧速度和氧浓度成正比 ,但据此计算的耗氧速度与实际偏差可能很大。在不同温度和氧浓度水平下对煤进行等温氧化实验 ,推导出据等温实验测算煤氧化反应的级数和反应速度常数的公式 ,从而能确定相同温度下氧浓度与耗氧速度间的函数关系 ,该关系式能更准确地反映煤氧复合过程的耗氧规律。等温实验研究表明 ,煤氧化反应的平均级数通常不为 1 ,反应级数和速度常数都是温度的函数  相似文献   

15.
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纤维酶解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纤维的酶解率与处理时间和酶的初始浓度的经验关系式,以及纤维素酶对纤维水解反应的动力学解示方程,该方程能有效地预测和控制生化处理中纤维素酶对织物的加工过程。利用动力学方程,能够得到酶浓度无限大时纤维经过t时间处理后的最大酶解量(Ymax)和半最大酶解常数K‘。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SF纤维素酶对纤维的酶解极限程度为粘胶>棉>亚麻纤维,而要达到相同的酶解率,亚麻纤维所需的酶用量最高,棉其次,而粘胶最低。纤维的酶解速率与纤维素酶的浓度有很大的关系,在低浓度的情况下,酶解速率与酶浓度近似成正比,而在高浓度的情况下,酶浓度的增加对酶解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因此,在实际的工艺处理过程中,选择过高的酶浓度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井下氡浓度分布情况,对复杂管网式地下铀矿井氡浓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铀矿井的三维物理模型,并基于CFD软件对铀矿氡浓度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了与实际情况较接近的氡浓度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在通风管入口附近氡浓度较小,掘进面附近的氡浓度较大。氡浓度在垂直方向上,高度与氡浓度成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17.
220Rn室中220Rn浓度的调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描述了220Rn室的结构.探讨了用延时法调节220Rn浓度的方法.该方法可有效的调节箱体中220Rn浓度.用檀香燃烧的烟气作为气溶胶注入箱体中,测量了箱体中ThB(212Pb)浓度和气溶胶的关系.箱体中的气溶胶粒子浓度需大于104P/m3以上才能有效建立箱体中的ThB浓度.烟气气溶胶会堵塞气路,污染探测元件,有待以后研究改进.  相似文献   

18.
采用FT-IR跟踪法研究了双酚S与环氧氯丙烷的醚化反应,使用回归分析法研究了醚化物在FT-IR中的醚键特征峰强度与酚羟基转化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间存在良好的二次函数关系。建立了FT-IR法测定醚化反应中酚羟基转化率的标准工作曲线,利用该曲线研究了双酚S与环氧氯丙烷的醚化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在环氧氯丙烷大大过量的情况下,醚化反应速率与酚羟基浓度相关,当酚羟基浓度小于临界浓度时,该反应为一级反应;当酚羟基浓度大于临界浓度时,该反应为零级反应。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电除尘器靠近收尘极板存在高质量浓度粉尘气流的事实,采用电除尘器末端加装吸风口,将靠近极板的气流强制等速吸入并进行高效净化,可以显著提高电除尘的收尘效率.为了准确描述电除尘器出口断面粉尘质量浓度分布的规律,从而得到吸风口吸入风量与除尘器除尘效率提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采用有限差分法对电场粒子二维输运方程进行数值计算.得到电场各断面粉尘的分布结果,通过与实验模型实际测试得到断面浓度分布结果进行比较二者吻合较好,证明建立的输运方程正确,采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可行.依据对实际电除尘器出口断面粉尘浓度数值模拟结果.并结合在电除尘器末端极板处加装强制等速吸风口流动规律的理论描述,得到吸风口高度与除尘效率提高量二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据此关系可以提出实现保障电除尘器达标排放所必须强制吸入的流量.  相似文献   

20.
优势菌种的驯化与纯菌液相油烟降解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油烟气冷凝液为碳源,驯化来自城市污水处理厂氧化沟的活性污泥,结果表明真菌增长较快并显示出优势,微生物通过分工协作降解油烟污染物.一株优势红冬胞酵母菌被分离出来进行降解液相油烟污染物的动力学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37℃、pH值范围为6.0~7.0、无机盐浓度为1.0 m g/L、磷酸氢铵浓度为5.0 m g/L、溶解氧浓度为5.4 m g/L(搅拌速度120~160 r/m in)下,优势红冬胞酵母菌降解液态油脂的动力学模型是:u=0.13s352 s(-h 1);在低油烟浓度(352 m g/L)条件下,降解反应为一级生化反应;在高油烟浓度(352 m g/L)条件下,降解反应为零级生化反应;当油烟浓度等于352 m g/L时,比降解速率是最大比降解速率K值的一半,油烟浓度处于352 m g/L附近时,是从一级降解反应到零级降解反应的过度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