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硅酸盐碱性溶液中,采用恒电流控制模式,在电流密度为20A/dm^2时,以镁舍金AZ91为基体制备微孤氧化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手段对制得的微孤氧化膜层进行相结构分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氧化膜层的表面、横截面及断口等进行研究,还探讨了表面疏松层和致密层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制得的镁舍金微孤氧化膜由MgO,MgSiO3和MgAl2O4等相组成;微孤氧化膜层由表面疏松层和致密层构成;镁合金微孤氧化形成的表面疏松层为多孔结构,这种孔呈网络结构分布;而形成的致密层结构非常致密,没有发现孔洞,而且它和基体的结合非常紧密;表面疏松层和致密层是经过“成膜→击穿→溶化→凝固→烧结……”等一系列循环过程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在硅酸盐体系电解液中加入CrO3制备微弧氧化膜,并研究不同电压下CrO3对AZ91D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影响.结果表明:硅酸盐系电解液中CrO3的加入使膜层中生成新的物相MgCr2O4,该物相具有尖晶石结构,有利于提高膜层的耐蚀性,且CrO3加入后获得绿色的微弧氧化膜,其中起显色作用的物质就是MgCr2O4.随着CrO3... 相似文献
3.
4.
利用微弧氧化着色技术对镁合金进行表面处理研究,以不同的弱碱性主盐进行微弧氧化着色反应,研究不同主盐组分对氧化膜颜色的影响,在微弧氧化着色反应过程中,不同电解液的浓度、反应时间对微弧氧化膜的颜色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当偏铝酸钠的浓度为10g/L,偏钒酸铵的浓度为2g/L时,可制备出绿色的陶瓷膜层;在偏铝酸钠-高锰酸钾体系溶液中,当偏铝酸钠的浓度为10g/L,高锰酸钾的浓度为0.3g/L时,可制备出黄色的陶瓷膜层。 相似文献
5.
在NaAlO2、KH2PO4复合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乳酸钠对镁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处理,研究了陶瓷层生长速率随乳酸钠浓度的变化规律,并对陶瓷层采用扫描电镜进行表面形貌观察;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膜层相组成进行分析,用电化学工作站进行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乳酸钠浓度为3 mL/L时所获得的膜层致密性较好并具有最佳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6.
以纯铝为基材,在微弧氧化电解液中添加不同含量的纳米ZrO2颗粒进行微弧氧化,制备了ZrO2复合微弧氧化膜层。采用SEM 和EDS 观察并分析微弧氧化复合膜层表面形貌和膜层成分,研究不同含量纳米ZrO2颗粒的添加对微弧氧化复合膜层硬度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弧氧化膜及其复合膜层表面粗糙不平,纳米ZrO2颗粒的添加使得微弧氧化复合膜层裂纹减少,孔径减小,硬度和耐蚀性提高。 相似文献
7.
铝合金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形成机理及性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扫描电镜(SEM)、盐雾腐蚀试验及对比磨损试验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铝合金、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形成机理、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耐蚀性及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耐磨性。研究结果表明,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的耐蚀性优于铬化处理,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的耐磨性优于电镀硬铬涂层。 相似文献
8.
镁合金微弧氧化的电解液组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交流微弧氧化装置对AZ91D镁合金在1组分、2组分、3组分和4组分电解液中进行了微弧氧化处理,并通过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微弧氧化处理后膜层的耐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能显著提高镁合金耐蚀性能的微弧氧化电解液,多为含NaAlO2组分的碱性溶液;电解液中添加H2O2和C4H4O6Na2等组分,可进一步提高膜层的耐蚀性.微弧氧化处理后,膜层表面光滑、均匀、致密,并由尖晶石结构的MgAl2O4相和MgO相组成.NaAlO2组分的存在,能与膜层中的MgO相在微弧氧化过程中一起烧结形成具有尖晶石结构的MgAl2O4耐蚀相,从而提高镁合金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了考察不同( NaPO3)6浓度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影响,将AZ91D镁合金在碱性(NaPO3)6溶液中进行微弧氧化处理.结果表明:在( NaPO3)6溶液中获得含有MgO、MgAlO4、α-Al2O3等高熔点高耐蚀性物相的陶瓷质氧化膜,显著提高镁合金的耐蚀性.随着(NaPO3)6质量浓度的增加,微弧氧化过程的起弧电...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微弧氧化方法在LY12铝合金试样表面生成了黑色的氧化膜层。研究了添加剂铵盐的浓度和时间变化对黑色膜层的影响。研究表明:硅酸钠浓度为60g/L、铵盐浓度为6.5g/L、电压为550V、氧化时间为9min的条件下,膜层厚度为38mm,呈黑色。膜层扫描电镜(SEM)显示:表面有很多微孔且它们互不相通,微孔呈火山口状堆积分布。能谱分析(EDS)显示:其主要成分为O、Si、Al、V,其中Si、Al主要以氧化物形式存在,V在氧化膜表面以一定的形式出现,最终表面颜色为黑色。 相似文献
11.
频率和占空比对镁合金微弧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涡流测厚仪、扫描电镜、能谱仪、电化学工作站等,研究了频率和占空比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厚度、表面形貌和耐蚀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频率的增大,膜层厚度变化不大,但是表面孔径和表面粗糙度都减小,耐蚀性增强;随着占空比的增大,膜层厚度有所增加,表面孔径和表面粗糙度增大,耐蚀性呈先增强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镁合金表面复合膜的制备及其耐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在镁合金微弧氧化膜表面制备SiO2溶胶凝胶膜形成复合膜层.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测试,分析膜层的表面形貌和成分.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研究不同条件下复合膜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SiO2溶胶凝胶膜的最佳沉积条件为浸涂次数3次,浸泡时间1 min,干燥温度80~100℃,干燥时间8h,固化温度170℃,固化时间1h.溶胶凝胶膜能够有效地封闭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的微孔,形成均匀且较为致密的复合膜层.动电位极化曲线结果表明:复合膜比微弧氧化膜和镁合金基体具有更正的腐蚀电位(Ecorr)、更低的腐蚀电流密度(icorr)和更大的线性极化电阻(Rp),说明微弧氧化镁合金沉积溶胶凝胶膜后耐腐蚀性能有显著地提高,复合膜对AZ91D镁合金具有良好的防腐蚀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循环伏安(CV)、动电位极化(Tafel)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结合纯镁微弧氧化膜微观形貌,研究电压对膜层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压对膜层耐蚀性影响显著,随着电压升高,膜层耐蚀性增强,这是因为较厚的膜层厚度为抵御腐蚀介质的侵蚀提供了良好的物理屏障.在整个腐蚀试验过程中,高电压下制备的膜层经历三个阶段:腐蚀介质逐渐渗入膜层,腐蚀介质渗透膜层到达膜基面侵蚀基体,腐蚀产物填充微孔和微裂纹等缺陷.相比而言,低电压下制备的膜层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膜层外部疏松层和内部致密层的电阻均逐渐减小,致使耐蚀性降低,最终膜层完全失效. 相似文献
14.
15.
生物医用ZTM镁合金微弧氧化表面改性研究 《山东科学》2021,33(6):64-71
为了进一步优化生物医用镁合金的耐蚀性能,满足临床使用要求,对新型生物医用高强韧ZTM630镁合金进行了微弧氧化表面改性处理。分别制备了氧化时间为2、5、8和15 min的微弧氧化试样,并对其组织结构和耐腐蚀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发现: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涂层厚度与表面粗糙度均呈现增高的趋势;当氧化时间为5 min时,试样表现出最强的耐蚀性。研究表明,微弧氧化时间的合理调控对于生物医用镁合金耐蚀性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硅酸盐体系中对AM60B镁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处理,采用循环伏安(CV)法、Tafel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膜层在3.5% NaCl介质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AM60B镁合金经微弧氧化处理后,膜层耐蚀性得以显著提高.相比低电压下的膜层,高电压下获得膜层微孔略大,但微孔数量明显较少,厚度显著增加,这使得膜层在整个腐蚀过程中呈现了极强的电阻性和优异的耐蚀能力,甚至测试结束时腐蚀介质仍未渗透至膜基面,而低电压下处理得到的膜层,腐蚀介质已渗透至膜基面且侵蚀了基体.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型铸铝合金的不同热处理状态、不同表面防护体系(硫酸阳极化、化学氧化和微弧氧化)进行960h的盐雾对比试验。借助三维显微镜进行宏观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该型铸铝合金T7热处理状态抗腐蚀能力优于T5;微弧氧化表面防腐方法比常规方法(硫酸阳极化 重铬酸盐封闭、化学氧化 涂H06-2锌黄环氧酯底漆 涂H61-1环氧有机硅耐热漆)抗腐蚀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8.
对钢铁基体表面电弧喷涂铝及铝锌涂层进行了动态腐蚀实验 ,以失质量法计算了腐蚀速度 ,并探讨了腐蚀机理。采用SEM对铝及铝锌涂层腐蚀前后的外表形貌进行了观察 ,并对铝及铝锌涂层表面进行了能谱分析 ,采用电化学系统测试了涂层的自腐蚀电位。实验结果表明 ,在 3 %NaCl水溶液中铝涂层的耐蚀性优于铝锌涂层 ;其原因是铝涂层表面上氧化膜的自愈能力及自腐蚀电位高于铝锌涂层。研究还表明 ,铝及铝锌这些阳极涂层不仅能有效地保护它所覆盖的钢铁表面 ,还能保护暴露于腐蚀介质中的钢铁基体表面。在铝、铝锌涂层上刷涂有机涂料 ,有机涂料能渗透到金属涂层的孔隙中 ,将孔隙封闭。同时 ,有机涂层和金属涂层能构成复合涂层 ,其防腐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既有水工钢闸门的主要防腐方法是在钢基体上热喷涂金属涂层,本试验针对Q235裸钢、Zn-15%Al热喷涂涂层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各自的腐蚀机理。结果表明:裸钢的腐蚀产物(FeOOH和Fe3O4)随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厚;Zn-15%Al涂层的腐蚀产物(锌和铝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具有自封闭性,保护基体,减缓腐蚀。裸钢与Zn-Al涂层在快速腐蚀试验中的腐蚀退化过程均呈非线性规律,与自然环境下钢闸门构件锈蚀退化过程相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