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燕学博 《海峡科学》2022,(12):103-108
探索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之间内在的叠合要素是实现二者协同推进、有效衔接的实践基础,探索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共同目标以及彼此之间的递进接续是新时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理论基础。该文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二者发展的内外要素出发,分别从人与资源两个角度的四个叠合要素出发,探索其相互促进的耦合机制,找到共同的着力点,发挥相互促进作用,以期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衔接和融合。  相似文献   

2.
3.
4.
利用CiteSpace计量可视化工具对2018—2021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收录的以"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为主题的共计443篇CSSCI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绘制了我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域的知识图谱,综合考察了国内该领域有效衔接问题的总体发展脉络,探寻合理有效衔接的研究现状,挖掘相关热点及未来研究趋势.研究表明:我国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学科类别多样;研究机构呈现"总体分散、部分集中"的特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困境与实现路径、脱贫攻坚成果与"五大振兴"具体层面的有效衔接和微观区域有效衔接现状的效果评价等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是巩固脱贫成果,进一步释放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通过梳理国家层面和凉山彝族自治州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以制度改革为核心、以经济开发为核心、以贫困区域为核心、以精准为核心的贫困帮扶以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融合5个发展演变历程,在深入探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一致性和继起性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2个层面构建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衔接机制。立足凉山彝族自治州实际情况和已有文献研究的区域划分标准,将其划分为河坝聚落区、山坡聚落区、二半山聚落区、高半山聚落区4个区域,根据区域特性提出乡村振兴差异化推进路径。从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夯实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分区分类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完善乡村振兴与其他发展战略的衔接路径4个方面探讨了配套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7.
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 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角度, 通过构建“乡村发展现状评价–乡村类型划分–脱贫攻坚项目实施预评价”分析框架, 进行项目实施之前的预诊断, 甄别乡村发展优势与短板, 研究其与脱贫攻坚项目的匹配情况, 得到如下结果。1) 江津区全区统筹规划的评价平均值为0.080, 乡村聚集程度较低, 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北部与东部; 基础设施的评价平均值为0.819, 基础设施建设较好, 形成一条南部两翼低值环绕带; 人居环境的评价平均值为0.713, 形成一条南部高值环绕带与一条北部低值带。2) 江津区241个乡村根据发展现状可以划分为15种类型, 数量最多的“规划一般-基建一般-环境一般”类型乡村有64个, 零散分布在北部, 该类型乡村实施的脱贫攻坚项目数量为12个, 明显多于其他类型乡村。3) 江津区脱贫攻坚项目的实施地集中在西部与南部。从江津区全域和每个项目实施地的乡村发展类型来看, 改善统筹规划和基础设施类的脱贫攻坚项目与全区乡村发展现状的匹配度较高, 但改善人居环境的脱贫攻坚项目仅有3个。  相似文献   

8.
智慧农业可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能为传统农业注入新的血液,必然也会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数字经济的发展与智慧农业紧密相连,为实现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携手共进,需要找准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之间的“契合点”。在分析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动因、模式和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智慧农业实现路径,以期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党中央对当前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都具有基础性作用.发挥科技力量促进产业振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支撑.针对当前中国农村产业发展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劲、专业人才供给仍显不足的现实困境,需要充分发挥科...  相似文献   

10.
 农业科技创新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支撑。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聚焦产业发展瓶颈和需求不够,存在有效供给不足、推广方式与新型经营主体不相适宜、科技服务组织不健全、科技人才匮乏、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完善等方面问题。建议从创新、推广、服务、人才、政策5个子体系,建立需求导向型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1.
贫困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在党的领导下,实施积极的扶贫政策,我国减贫成效世界瞩目。特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思想,加快了我国减贫的步伐,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在减贫方面再创辉煌,并力争在2020年全社会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社会之际,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如期脱贫。  相似文献   

12.
13.
深度贫困村联团村脱贫攻坚面临人才匮乏、产业发展缓慢、基础设施缺乏和公共服务不到位等现实困境.吉首大学在2015-2017年驻村帮扶联团村的实践中,通过抓规划引领、提人力素质、破基础瓶颈、兴特色产业、补公共服务、强基层组织和美人居环境等对策,使联团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2 000余元增加到2017年的1万余元,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水平显著提高,2017年实现了整村脱贫退出.  相似文献   

14.
交通运输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是贫困地区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的关键。交通运输部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强化组织保障,突出规划引领,从严督导考核,多措并举持续加大政策资金倾斜和工作力度,精准扎实开展交通扶贫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交通扶贫成效显著,"行路难""运输难"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基本建成了"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5.
16.
2020年我国彻底解决了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问题,但脱贫后如何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实现高质量减贫仍面临挑战。2020年后实现高质量减贫具备持续减贫的制度优势、帮扶优势以及减贫基础优势等发展优势,但脆弱性脱贫返贫的风险挑战依然存在,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扶贫举措有待优化,中西部农村的减贫发展环境仍需升级,贫困边缘人口的脱贫致富能力尚需提升等因素制约着2020年后的高质量减贫。为破解2020年后实现高质量减贫的制约因素,需构建以防止致贫返贫为底线的长效防贫机制,注重以标本兼治为原则的持续减贫举措建设,重视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础的减贫环境建设,增强以志智双扶提能力为核心的脱贫能力建设。而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还探讨了实现2020年后高质量减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战略优势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7.
18.
"十四五"开局之年,既需要总结扶贫的科学经验,也要直面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使命.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法、调查研究法、文献分析法等方法以广西大新县扶贫产业培育为例,分析扶贫产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通过对大新县扶贫产业培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提出扶贫产业在乡村振兴视阈下实现转型和升级的现实性.从产业规划引领、长效机制建立、生产要素驱动三个方面着手,为进一步实现全面可持续脱贫,乡村全面振兴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9.
文章回顾了吕梁地区3年来扶贫攻坚的主要战绩,指出了扶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对下一步工作进度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毕节医专已就业的医学生就业前后家庭情况调查,以及毕业后未就业选择继续读书的医学生家庭情况调查,可以看出医学职业教育扶贫在毕节实验区脱贫攻坚过程中有很强的实效性。为促进医学职业教育扶贫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更大作用,我们从招收医学生的方式、培养医学生的过程、医学生就业三个方面对医学职业教育的可行性路径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