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临床不良反应,并探究对策。回顾性分析民勤县中医院2015年1月-2018年7月民勤县中医院口服中药汤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73例,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不良反应累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其中消化系统发生率高于其他系统,全身性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为42.47%;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主要包括药物因素、配伍不当、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炮制方法不当、服用不当、个体差异、误服误用等8个方面,其中药物因素占比最大,其次为疗程过长与炮制方法不当;动物类中药所致不良反应有21例,占比为28.77%。植物类中药所致不良反应有52例,占比为71.23%,不良反应平均转归时间为(2.05±0.66)d。口服中药汤剂所致不良反应应得到临床医师重视,其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应从医师、患者、监管等多方面进行干预以预防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分析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并基于此制定合理用药干预措施。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天水市中医院2019年1月至12月各临床科室上报的老年人ADR报告进行分析,对患者性别、年龄、上报科室、致ADR的药物种类、给药情况、ADR累及器官或系统、ADR关联性评价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共筛选出314例老年人ADR报告,其中男性178例(56.69%),女性136例(43.31%),平均年龄(77.59±6.36)岁,60~69岁老年人发生ADR的占比最高(46.82%);内科上报ADR的比例最高(52.87%);致ADR最多的药物是抗感染药(27.71%),其次是中药制剂(22.61%);静脉滴注是导致ADR发生的主要给药方式;联合用药的患者发生ADR的比例较高,尤其是4种或≥5种药物联用;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是皮肤及附件(30.57%),其次是消化系统(22.61%)。老年人发生ADR的潜在风险较高,ADR涉及的药物品种较多,累及身体多个器官或系统。故应对老年患者规范用药,并加大用药监督力度,以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总结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易引起的不良反应,同时提出针对性更强的改善措施。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9年期间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78例因服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而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分布情况与相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归纳引发不良反应相关因素以及具体不良反应类型。178例患者服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合计8类,其中头孢替唑钠所引发不良反应占比最高;不良反应相关因素以下述三种最为突出:过敏体质(43例,占比24.16%)、饮食不规律(26例,占比14.61%)、服药后出现饮酒行为(22例,占比12.36%);具体不良反应类型涵盖下述5种类别:严重过敏反应(59例,占比33.15%)、消化系统不良反应(45例,占比25.28%)、神经系统不良反应(31例,占比17.42%)、血液系统不良反应(29例,占比16.29%)、其它(14例,占比7.87%)。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应通过提高专业化业务水平、有效规避危险因素、确切的应对方案等建立全方位不良反应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4.
调查分析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收集2014年10月~2019年10月医院上报的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37例,统计反应累及系统与症状表现,分析不良反应产生主要原因,同时调查涉及中药注射液品种。①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主要为全身性损害,占比35.14%(13/37),症状表现为发热、寒颤、水肿等。②不良反应产生主要原因为所用中药注射液为复方制剂,占比67.57%(25/37)。③不良反应发生率排名前三的中药注射液依次为: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应重视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加强监护,在不良反应发生第一时间准确干预,依据分析结果针对性制定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分析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不良反应的原因和应对方法。选取金昌市永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55例,起止时间是2017年1月~2019年6月。回顾患者的资料,对不良反应的症状表现、出现时间、发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制定合理用药措施。55例患者中,60岁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41.8%,其次依次为41~60岁(32.7%)、18~40岁(16.4%)、18岁以下(9.1%)。不良反应累及皮肤(36.4%)、肝肾(21.8%)、消化系统(18.2%)、血液循环系统(14.5%)、其他(9.1%);不良反应主要出现在24h以内(92.7%);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是溶媒选择不当(38.2%)、给药途径不当(27.3%)、输注速度快(18.2%)、个人体质问题(16.4%)。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时,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和年龄、溶媒、给药途径、滴速、个人体质等有关。提示医生制定合理用药措施,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统计分析中成药常见不良反应(ADR),并提出改善对策。回顾性分析陇西县中医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收集的112例中成药ADR报告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ADR发生时间分布、致ADR的药品类别、给药方式、用药情况、ADR累及器官或系统、ADR因果关系判断及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112例ADR报告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1.20,年龄60岁发生ADR的比例最高(32.14%);ADR5~30min内发生(41.96%);致ADR的主要中成药类别为活血化瘀类,构成比为56.25%;静脉给药所致ADR最为常见,构成比高达67.86%;联合用药所致ADR比例74.11%高于单药应用的25.89%;ADR累及最多的部位是皮肤及附件(33.93%),其次是神经系统(18.75%);停药或对症处置后,91例治愈,20例好转,仅1例遗留面部肿胀。结论:中成药所致ADR较为常见,考虑和患者年龄、中成药类别、给药途径、用药情况等因素有关。提示应做好ADR监测工作,并加强用药规范化管理,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临床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针对不良反应原因提出几点对策,以提高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静宁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该院)2010年6月到2014年6月收集的178例发生头孢菌素类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并统计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结果:本组178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主要为过敏反应,占33.71%,其次是药物原因,占23.03%,然后是患者用药后饮酒,占12.36%;涉及的药物种类主要有8种药物,其中引起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为头孢替唑钠,占29.77%,其次为头孢哌酮,占25.84%.其中在头孢菌素类药物中第三代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里较高,占87.64%.本组178例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变态反应,其次为恶心、呕吐等;其中累及系统——器官最多的为全身性损伤,占35.96%,其次为消化系统,占23.60%.结论:临床在对患者实施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中,应根据患者个体因素有针对性用药,同时还应该严格掌握药物适应症,严格控制用药方法和用量,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探析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选择甘肃省高台县人民医院接收的采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选取76例,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此进行深入分析。76例患者中发生病态反应情况占比69.74%(53/76),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情况占比11.84%(9/76),引起畏寒或发热情况占比6.58%(5/76),发生过敏性休克占比5.26%(4/76),出现明显头痛症状占比3.95%(3/76),引起静脉炎情况占比2.63%(2/76);采用口服方式发生不良反应情况(3例)明显低于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发生不良反应情况(18例);第1代、第2代、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后分别有7例、31例、27例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可见头孢菌素类药物第1代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第2代、第3代。临床在选择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时,应合理、规范用药,并针对潜在的不良反应情况做好相应的预防、应对策略,将不良反应程度最小化,用药安全性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分析帕博利珠单抗致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和规律。调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3月31日上报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23份帕博利珠单抗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其报告类型及来源、患者性别及年龄分布、既往ADR史和家族ADR史、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及发生时间、处理措施和转归、对原患疾病的影响等情况。结果显示:该药所致严重ADR发生率较高(占34.78%),涉及男性(占78.26%)明显高于女性(占21.74%),以皮肤表现为主(占43.59%),皮疹最为常见,且大部分症状并非在短期内发生,对症处理后情况均好转,对原患疾病影响较小,帕博利珠单抗用药期间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0.
调查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TCMI)临床应用现状,并分析其安全性。通过天水市中医医院管理系统调取2017-2019年活血化瘀类TCMI的应用信息,统计各种活血化瘀类TCMI的总用药金额、日用药金额(DDC)、用药频率(DDDs)、用药总天数,计算药物利用指数(DUI),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017-2019年销售金额位于前2位的活血化瘀类TCMI品种是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血塞通,并呈逐年增高趋势;DDDS位于前3位的活血化瘀类TCMI品种是血塞通、冠心宁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各年度DUI0.9、0.9~1.1、1.1分别有2种、6种、2种;活血化瘀类TCMI所致不良反应累及器官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39.34%),其次是消化系统(21.31%)。活血化瘀类TCM在临床应用量较大,部分品种在用药剂量上存在不合理现象,而用药不良反应多有出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受累为主。故临床应加大对此类TCMI使用的监管,规范临床用药,以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探究老年患者抗生素不良反应的特点,并对合理用药进行分析。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10月庆阳市中医医院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的84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对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进行总结,探究如何提高用药安全性。84例患者共分离出137株致病菌,革兰阴性菌构成比为48.17%,革兰阳性菌构成比为29.20%,真菌构成比为22.63%;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的药物中,头孢菌素类药物构成比最高(34.52%),其次为青霉素类、(17.86%)、大环内酯(14.29%);不良反应以皮肤过敏反应(30.95%)、消化系统反应(20.24%)居多;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适应症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用药时间过长偏多;不良反应多于给药后30min内发生,静脉给药的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老年患者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种类较多,临床医师应掌握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了解抗结核药物常见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影响因素作进一步调查分析。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安宁分院收治的65例结核病确诊患者,监测并记录治疗过程中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抗结核药物常见临床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对可能影响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加以分析。在65例患者中,其中41例发生了不良反应,占比63.08%。以泌尿系统异常、肝胆系统异常、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发生抗结核药物常见临床不良反应的41例患者中,轻度不良反应、中度不良反应、重度不良反应患者所占比例依次为85.37%、12.20%、2.44%。抗结核药物常见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在是否患有糖尿病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结核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偏高,以泌尿系统异常、肝胆系统异常、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合并糖尿病可在一定程度增加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以东莞市餐厨处理工程沼气发电项目为例,应用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分析了餐厨处理厂中温厌氧消化系统加热能量供给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项目中,总加热能量需求在不同的月平均气温条件下为25 000 MJ/d~38 000 MJ/d,主要为厌氧消化罐的增温保温(15%~35%)和有机肥烘干(65%~85%),其中厌氧消化罐增温保温的热量需求主要是物料增温(占比80%)、厌氧系统散热损失(占比20%)。分析可知,当厌氧系统不加保温层时,只厌氧系统热损失一项就占全厂热量需求的40%,所以加保温层是必要的。沼气产量达设计产量的60%以上时,可以达到全厂热平衡。通过整个系统能量供需平衡的分析得出该工程发电回收的余热能够维持系统全年连续运转,为广东地区大型沼气工程的应用及推广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ADRs)发生的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172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性别和年龄分布、给药途径、发生时间、药品分布、累及器官/系统、常见ADRs症状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统计和评价。结果在172例ADRs报告中,10岁以下的患者有56例,60岁以上的患者有62例。引起ADRs的抗菌药品有8个大类,47个品种。结论抗菌药物的ADRs发生与药物品种、给药途径、患者情况密切相关,完善ADRs监测和评价,能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643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近4年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项目包括:发生ADR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给药途径;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不良反应描述.结果:本组ADR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常见(44.79%),其次是输液样反应(15.40%)、消化系统(12.29%)及心血管系统损害(10.89%).结论:涉及的药物以抗菌药物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中成药.  相似文献   

16.
赵辉 《科技资讯》2014,(36):55-55
目的:研究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的不良反应原因与解决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4年11月治疗的162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通过Person分析法分析其中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情况。结果:在162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中,共有81例因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的不良反应,占总比例的50%,其中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药物为喹诺酮类,共35例(43.21%),β-内酰胺类共有25例(30.86%)。而患者主要发生不良反应的部位为皮肤或软组织,占总体比例的58.02%,而消化系统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为27.16%。通过Person分析后,给药时间长、浓度过高、滴速过快、剂量过大都会影响不良发应发生几率。结论:该院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必须采取严格的监管与改进措施,保证医务人员在使用药物时更加正规,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降低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7.
分析中药饮片调剂环节出现差错的预防措施。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中医院省委门诊中药房中药饮片调剂环节出现的差错现象,针对中药饮片调剂环节发生的差错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及措施。截至2019年10月前本门诊中药房共出现了中药饮片调剂环节差错事件269次,差错的发生率为17.93%(269/1500),影响中药饮片调剂环节差错的因素主要包括调配环节不仔细、医师处方未审核及核对、药剂师综合职业素养低下等。影响中药饮片调剂环节质量的因素包括调配环节不仔细、医师处方未审核及核对、药剂师综合职业素养低下等,为了最大程度上避免中药饮片调剂环节出现的差错,中药房应积极开展相应的预防差错管理,最大程度上减少中药饮片调剂环节差错现象的出现,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减少患者投诉及纠纷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采用数据回溯结合统计学方法,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筛选我院上报数据。通过整理、统计与分析,共筛选24例甲氨蝶呤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女性患者占87.50%,主要累及患者肝胆系统的损害。研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建议增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意识,拓宽诊疗思路,降低患者药源性伤害。  相似文献   

19.
护理干预对眼底血管荧光造影不良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我院2005年2月至2011年2月共2 436例眼底病行FFA检查的患者,按时间段分为A组(未使用护理干预)与B组(使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转归,以了解有效应对FFA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未应用护理干预前发生不良反应者占6.32%,经过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应用不同的护理干预后发生不良反应者占1.40%。结论:充分的护理干预对于减少或减轻FFA不良反应能起到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6年住院患者疾病构成,为医院管理、医疗服务及科研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方法依据ICD-10按住院主要诊断进行疾病分类,采用疾病构成的帕累托分析法对患者资料进行疾病谱和疾病构成分析。结果 2016年住院患者440774人,男性占47. 31%,女性占52. 69%,分析疾病构成情况,帕累托图分析结果显示,前三位病种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分别占比25. 30%、13. 60%和13. 33%。男性前10位疾病中,前三位病种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分别占比26. 05%、14. 86%和10. 58%。女性前10位疾病中,前三位病种为循环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结缔组织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占比分别是25. 30%、13. 60%和13. 33%。结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结缔组织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重点要防治的疾病,应根据不同性别疾病谱的变化,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策略,做好预防控制措施,满足不同患者的卫生服务需求,以降低和控制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