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威绿洲区花绒寄甲防治光肩星天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科技》2020,(3)
在武威市绿洲区释放天敌昆虫花绒寄甲进行光肩星天牛防治试验,通过寄生率和种群数量调查发现,在天牛羽化前期释放花绒寄甲成虫,释放3个月后寄生率为54.24%;花绒寄甲主要寄生蛹期的光肩星天牛虫体,寄生率为79.87%;花绒寄甲在武威绿洲区释放当年繁殖周期为1~1.5代,平均1对花绒寄甲成虫可繁育子代在12只以上,种群数量增长显著。试验表明,在武威绿洲区通过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方法,是安全有效可持续的防治光肩星天牛技术。 相似文献
2.
在武威绿洲区开展花绒寄甲越冬试验,通过入冬前将不同生物型的花绒寄甲成虫分别投入到土壤、落叶、木段、树木上,使其以自然方式进行越冬。翌年春,对越冬成活率进行调查。同时,调查投放自然生长繁育1年后花绒寄甲种群越冬存活情况。试验表明:不同生境中让其自然越冬,入冬前投入树木上的花绒寄甲成虫越冬存活率最高为17.49%,其中松褐天牛生物型、星天牛生物型和光肩星天牛生物型越冬存活率分别为12.37%、15.09%和25.01%;3种不同生物型花绒寄甲平均越冬存活率为12.65%,其中光肩星天牛生物型花绒寄甲越冬存活率为17.37%,抗寒能力优于另2种生物型。经过近一年自然生长繁育的花绒寄甲越冬存活率为17.28%,比入冬前投入花绒寄甲成虫越冬存活率高,具有较好的抗寒性强。试验表明:光肩星天牛生物型花绒寄甲在武威绿洲区越冬抗寒性较好,应在防治中优先使用;自然生长繁育种群,形成了一定区域环境适应性。通过研究为进一步利用花绒寄甲有效控制光肩星天牛危害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分别通过室内、林地蒲螨防治试验以及利用肿腿蜂释放管、肿腿蜂喷剂等不同试验防治光肩星天牛,研究了利用蒲螨、肿腿蜂等天敌制剂防治光肩星天牛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利用蒲螨或肿腿蜂释放管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肿腿蜂喷剂防治效果尚可,且提高肿腿蜂防治效果的关键在于正确的防治时间。 相似文献
4.
张芝芳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35):172-174
在介绍光肩星天牛不同时期的特点及防治方法基础上,通过对光肩星天牛木质部幼虫采用打孔注射药剂的试验,得到了新的防治方法,防治效果可达到97%。 相似文献
5.
6.
7.
光肩星天牛与黄斑星天牛分类地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关于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和黄斑星天牛A.nobilis(Ganglbauer)的分类地位一直争议较大,为了区分和辩识这两个种是否为同一种,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RAPD(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天牛科2亚科7属11种昆虫(包括这两个近缘种)成虫的RAPD图谱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多次引物筛选试验,选择6种对多数天牛都能出带的引物(S4,S8,S22,S24,S105和S823)进行了RAPD扩增。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翅斑白色)和黄斑星天牛(翅斑黄色)及其过渡型(翅斑黄白相问)的谱带一致,同属一种。黄斑星天牛应订正为光肩星天牛的同物异名。因此,可在光肩星天牛这个种下根据翅斑颜色划分为三个型:白斑型(form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黄斑型(forma nobilis Ganglbauer)和黄白杂合型(forma mixturae Tang)。 相似文献
8.
9.
黄岩县森林病虫防治站应用肿腿蜂防治果木害虫星天牛,取得成功。他们从1985年开始,三年来在该县上墙乡放蜂防治柑桔星天牛和金清镇沿海一带防治木麻黄星天牛,效果显著,星天牛幼虫校正死亡率均在90%以上。星天牛是梨、桃、柑桔、枇杷、法国梧桐、白杨、柳树,以及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等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室内饲养产卵期光肩星天牛成虫并采集其产卵分泌物,对光肩星天牛产卵分泌物进行组分分析。利用烘干法、Bradford法、蒽酮比色法、茚三酮试剂显色法、SDS-PAGE对其组分中水、蛋白质、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及蛋白质组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产卵分泌物组分中含水量为81.98%,蛋白质含量为4.14%,可溶性糖及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依次为0.51%和0.06%(均为质量分数),蛋白质组分中主要蛋白的分子质量为107.1、86.7、62.2、47.5、39.0 ku,其中107.1~86.7 ku与47.5 ku为强谱带区。 相似文献
12.
13.
触破式微胶囊剂对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用触破式微胶囊剂防治西北地区杨树毁灭性害虫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的试验结果表明,该剂型不仅对天牛击倒快、药效高,而且具有持效期长的优点。该剂喷施于杨树树干上38d后,对两种天牛出孔成虫的药效仍达到90%~100%。 相似文献
14.
15.
黄斑星天牛是我省杨树的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分布在我省9个地区45个县市。为了有效地保证杨树成林成材,控制黄斑星天牛发生,为害,根据《黄斑星天牛防治技术的研究}成果与《黄斑星天牛防治试验示范》的验证,对危害较轻,有利用价值的中、幼杨树林进行药剂防治,控制该虫的发生、蔓延,达到有虫不成灾的经济允许水平,特制定以下防治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光肩星天牛及其近缘种mtDNA序列和基因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光肩星天牛及其近缘种mtDNA的7个基因片段的测序,分析了光肩星天牛mtDNA的特点。结果表明,所测的光肩星天牛mtDNA7个基因序列与其近缘种差异达11.3%以上,光肩星天牛种群及个体间碱基差异小于3%,大部分基因基本没有差异,光肩星天牛mtDNA的这一特点说明这些基因在种内较为保守,可用于该虫的鉴定和系统遗传分析;光肩星天牛与黄斑星天牛在这些基因上差异很小,有可能为同一个种。在COI,Cytb等基因测序中,发现部分个体出现差异大的序列,有的为其近缘种基因。 相似文献
17.
18.
黄斑星天牛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广伟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2-35
综述了黄斑星天牛的发生情况、危害特征及发生规律等方面的研究,着重论述了近几年来在植物检疫、林业措施、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五个方面治理黄斑星天牛取得的进展,提出了防治黄斑星天牛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臭椿提取物对光肩星天牛的驱避作用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利用自制的驱避测定装置,以蒸馏水作对照,测定6种剂量(0.05,0.10,0.25,0.50,1.00,2.00mL)臭椿嫩枝叶、幼果的乙醚提取物对光肩星天牛的驱避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提取物的驱避作用明显,嫩枝叶提取物比幼果提取物的驱避效果好;驱避作用强度与提取物剂量有关,适宜的驱避剂量为1.00mL;剂量与驱避率间呈对数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黄斑星天牛的形状及生活史、主要分布的地区,以及对杨树危害性。从造、管、除、治几方面来综合防治黄斑星天牛对杨树的危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