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山脚树矿22189工作面回采对22155运巷支承压力影响为工程背景,根据工作面的工程地质情况及煤层群上下工作面开采关系,分别采用压力测量仪测量的方法和利用FLAC3D软件对采后运输大巷所处位置应力分布情况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山脚树矿22189工作面回采对22155运巷的支承压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受22189回采工作面的采动影响,上部22155运输巷前方支承压力大致呈抛物线分布,在距煤壁大约15 m位置处,支承压力达到峰值,并且22155运输巷支承压力峰值稍微滞后22189回风巷压力峰值.  相似文献   

2.
1018工作面为南一采区右翼第三个区段,上部F6断层保护煤柱,下部为1016工作面,已经回采结束,左翼为1017工作面,已经回采完毕,其左侧以大巷保护煤柱为界,右侧至-340m回采上限。改造后1018机巷650m,风巷580m,切眼178m,共计1408m。本工作面煤层全部可采,煤层赋存情况较为复杂。10煤位于山西组中部,上距一、巷道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跨上山开采下煤层工作面回采巷道控制技术,本文以贵州松河煤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采一区11122工作面11122回风巷为背景,提出分区支护巷道的方案,工程实践验证了该方案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希望可以给类似条件下的巷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根据石台煤矿C351工作面大角度俯采条件下的技术实践,对回采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大角度俯采条件下综采的合理工艺技术措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对类似条件下的工作面开采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赵杨 《安徽科技》2014,(3):47-47
正一、背景概述E3211工作面位于钱营孜煤矿东一采区西部,为该采区首采工作面。根据实测资料,工作面机巷长2207.7m,底板标高-235.728~-629.156m;风巷长2252.0m,底板标高-233.123~-647.533m,底板最大落差约414.41m,机巷最大倾角18°,两巷方位角206°;开切眼长280m。工作面内32煤层平均倾角约12°,煤层走向WE,倾向SN。工作面内煤厚在1.70~4.8m之间,平均煤厚3.14m,煤厚变异系数γ=20%,属于稳定煤层,煤层可采性指数K=1。采用综合机械化俯采方式回采。由于工作面落差较大,工作面供水系统是确保工作面正常回采最大问题。该矿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平顶山煤业集团责任有限公司十矿已22160采面的变形Y型通风方式试验,探讨了采面通风方式对采漏风和采面瓦斯涌出的影响,发现变形Y型通风方式通过降低机巷进风量可以减少回采工作面的采空区漏风,降低采空区的瓦斯涌出量,同时,由于中间巷的掺新风流对回采工作面上段及上隅角瓦期积聚带的冲洗,大大降低了回采工作面上半段沿倾向的瓦斯浓度递增梯度和上隅角瓦斯浓度,能有效地防止高瓦斯综采工作面的瓦斯积聚,为高瓦斯综采工作面的高产高效提供了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7.
屈永森  王海成 《科技信息》2012,(30):396-397
本文以新集一矿131303首采被保护层工作面的回采实践为工程背景,分析了被保护层工作面回采时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和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同时,针对131303工作面回采期间的瓦斯治理目标和综放工艺特点,采取了合理有效的局部瓦斯防治措施和自然发火防治措施,取得了宝贵的经验。首采被保护层工作面的成功开采以及围绕该面所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对相似条件下综放工作面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龙湖二矿是年产50万吨的高产高效矿井。主要以综采为主,炮采主要开采地条件复杂,受构造影响以及不宜布置综采的边角块段,一般走向较短,采用长壁回采不仅工作面单产低,万吨掘进率增高,制约了炮采高产高效,针对这一情况,矿井在采区上部边界两断层之间开采S311工作面时,采用对拉工作面进行双面联采,在采区受河床冲刷和断层影响的N418工作面时采用将上下区段工作联系,进行双机单风巷双面联采缓解了炮采接替紧张的矛盾,实现了稳定、高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丰岩 《科技信息》2013,(19):421-422,429
通过对榆家梁煤矿43307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分析,建立工作面回采计算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工作面推进与工作面压力分布情况,并给出矿压显现的几何量值,为工作面安全生产和巷道合理支护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同时,通过多种矿压观测手段分析了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的采场来压规律及过应力集中煤柱的矿压规律,对该矿区其他相同条件工作面及类似条件下回采采场围岩控制具有工程决策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结合赵家寨煤矿建设期间及投产后的防治水实践,阐述了预测预报、新型物探设备对富水区底板注浆改造层位的确定、综合分析顶板含水层的富水性等防治水技术在赵家寨煤矿滹沱背斜轴部合理的应用,确保背斜轴部首采工作面安全回采的实践经验对类似矿井防治水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工作面回采期间粉尘的分布规律,在山西某煤矿X1324工作面回采期间测定了呼吸性粉尘、全尘和其他粒径粉尘的浓度。得出如下分布规律:进风巷各类粉尘浓度在30 mg/m3左右;粉尘浓度在采煤机组下风侧5 m处达到最大值,其中呼吸性粉尘浓度最大值453.7 mg/m3,粉尘全尘浓度最大值550.09 mg/m3,其余粒径粉尘浓度最大值在550~600 mg/m3之间;回风巷处各类粉尘浓度明显降低,但比进风巷粉尘浓度高,辅回风巷粉尘浓度先增加后减小,在距离工作面330m处浓度达到极值,在此之后逐渐降低。主回风巷中分成浓度在很小范围内波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平沟煤矿020902工作面回采巷道受020901工作面采动影响巷道围岩控制技术问题,通过合理的锚杆支护计算,确定了常规支护参数,对采动影响范围内采取单体液压支柱+π型钢梁的方式进行加强支护,能有效抵抗临近工作面采动支撑压力影响,保障回采巷道围岩控制稳定。煤矿加快生产、提高产量是当前追求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针对炮采工作面不规则布置条件,研究探讨转向回采技术方案,确定大角度转向回采采用捎场回采工艺,此项工艺避免了迁巷或其他系统改造造成采面停产的弊端,能较好的解决采面转向推进的技术难题,对类似条件下的开采有一定的借鉴性。  相似文献   

14.
赵杨  邵磊 《安徽科技》2013,(12):50-50
一、风巷倒拉皮带跑偏 充填工作面CT101是五沟煤矿首个充填开采工作面。位于南一采区东翼。该面机巷布置四条皮带机出煤系统.风巷布置三条皮带机为充填进料系统,其中风巷第二条皮带为倒拉皮带。长度580m,为矸石仓下方皮带与工作面后运机上料皮带的转载皮带。随着工作面的回采,皮带机要不断的回收,皮带机头体积大、质量重且需要固定,因此,皮带机头只能设置在背离工作面老塘的方向,这样皮带机必须倒转才能把矸石输送到工作面。经安装调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在大采高综放工作面、运输系统、风巷等地点利用不同的防尘技术对粉尘进行防治的情况,指出综放工作面防尘工作是确保工作面安全生产和降低职工患矽肺病风险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李莉  刘滨  郭雷 《科技信息》2013,(18):350-350
工作面正常回采,回采至溜尾距上拐点5~10m的时候,计算溜头、溜尾需要回采进尺的比例,按该比例调采溜头,该工作面按5:1~6:1的比例调采。在调面过程中,每完成3~5个循环平推2刀,对工作面溜子及支架进行调整,防止出现支架咬架、支架顶梁不垂直于工作面溜子,拉不动架子等现象。按该方法回采,直至平推回采,工作面溜子及支架不出现上移、下滑现象为止,调面过拐点结束。  相似文献   

17.
根据许疃煤矿7_2 314工作面里段有张庙台背斜、向斜之间破碎带的地质特征及临近工作面未能有效控制破碎带顶板大面积冒顶的教训,制定了破碎顶板预注浆加固方案及回采期间的顶板加强管理方案,有效地保证了工作面在破碎带顶板条件下的回采效率,为条件类似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瓦斯综采工作面瓦斯含量高、瓦斯涌出量大、开采强度大等特点,提出在回采巷道掘进和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进行瓦斯立体抽采的治理方法,巷道掘进期间通过底抽巷穿层钻孔与掘进工作面顺层钻孔形成立体抽采系统;工作面回采期间利用底抽巷穿层抽采、工作面顺层抽采和高抽巷组成立体抽采系统,确定了瓦斯立体抽采的主要技术参数;结合赵庄煤矿1307工作面实际的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进行了瓦斯立体抽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瓦斯立体抽采大幅度降低了工作面的瓦斯含量,瓦斯抽排率达到69.28%,瓦斯抽采效果显著,是一种良好的瓦斯治理方法,实现了工作面掘进和回采期间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9.
采场超前支承压力的分布情况直接影响巷道稳定性。根据双鸭山矿业集团公司新安煤矿六采区综三工作面概况,采用顶板相对位移观测、锚杆锚索受力观测、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阻力观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综三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与回采巷道稳定性。结果表明:工作面超前移动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为工作面前方35 m,峰值点位于工作面前方20~25 m处;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的条件下,上下回采巷道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该结果为类似条件下确定工作面合理超前支护范围和分析回采巷道稳定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宋慧 《科技资讯》2011,(17):33-33
回采工作面衔接布置时,不可避免会出现顺槽邻近采空区,回采期间采空区顺槽受相邻已采面采空压力及本工作面采动的二次动压影响,巷道发生严重变形,严重制约回采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