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吉林地区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吉林地区384例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按HBeAg阴性的不同模式分为6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HBV-M.结果HBeAg阴性乙肝患者HBV-DNA阳性率为48.7%.结论HBeAg阴性不同模式的乙肝患者间HBV-DNA阳性检出率的差异较大.HBeAg阴性乙肝患者中仍有部分患者存在乙肝病毒颗粒复制.  相似文献   

2.
研究HBeAg阴性乙肝患者肝组织HBV-DNA与血清HBV-DNA以及肝脏组织学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选HBeAg阴性乙肝患者60例,行肝脏穿刺病理学检查,并进行肝脏内和血清HBV-DNA定量检测。HBeAg阴性乙肝患者肝脏组织的HBV-DNA与血清HBV-DNA定量以及肝脏组织学的改变呈相关性。肝组织HBV-DNA可作为HBeAg阴性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获得HBV标志物(HBV-M)多种组合结果模式.其中少见结果模式难以免疫学的一般原理解释,也不易判断其临床意义.本文5000余例样本例证了少见结果模式的存在,并从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对重要的结果模式进行了综合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父亲精液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对其新生儿发生HBV父婴垂直传播的影响,以期寻找阻断HBV父婴垂直传播的有效方法.方法: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以丈夫血清HBsAg阳性、孕母HBsAg及HBV-DNA均阴性的52个家庭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父母及其新生儿的相关资料及血液标本和父亲精液标本,检测血液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HBV-DNA载量与精液HBV-DNA载量.依据其新生儿脐带血HBV-DNA检测结果作为分组标准,HBV-DNA检测为阳性11例为病例组,阴性41例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为21.2%(11/52),52份精液HBV-DNA阳性率为26.9%(14/52);精液HBV-DNA阳性父亲其新生儿发生HBV父婴垂直传播的危险性高于精液HBV-DNA阴性者(P0.01);精液与其血清的HBV-DNA载量存在正相关关系,精液HBV-DNA载量低于其血清载量;ROC曲线分析显示,精液HBV-DNA载量在预测HBV垂直传播发生风险的效果优于血清HBV-DNA载量.结论:父亲精液HBVDNA载量是HBV父婴垂直传播的危险因素;HBsAg阳性的男性在计划孕育前降低其血液及精液中HBV-DNA载量水平能降低HBV父婴垂直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HBeAg及HBV-DNA之间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eAg及HBV-DNA的关系.分析前S1抗原在临床诊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前S1抗原,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五项指标,PCR法检测HBV-DNA.结果:400例HBV—DNA阳性的乙肝患者中,HbeAg阳性率为86.0%,前S1抗原阳性率为75.5%.其中:前S1抗原阳性率在HbeAg阳性患者中为75.6%、在抗-HBe阳性患者中为75.0%.HBV-DNA阳性情况下,Hbe鲰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两组经χ^2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前S1抗原是诊断乙肝病毒复制的有价值的一项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DNA、谷丙转氨酶(ALT)、总胆汁酸(TBA)与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水平的相关性,以求证实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损伤肝细胞,引起慢性纤维化和肝硬变乃至发生肝癌的疾病进程中,NO和NOS所起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42例慢性持续性肝炎(CPH)患者,3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患者,3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HC)患者,19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癌(HCC)患者;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分别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化学分析法对上述病例的血样同时进行乙肝病毒DNA含量、ALT、TBA、NO和NOS水平的检测。结果:对照组、HBV-DNA阴性组与HBV-DNA低浓度水平组之间的NO、NOS的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HBV-DNA低浓度水平组与中、高浓度组之间的NO、NOS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活动性肝炎组,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癌组与对照组间HBV-DNA、ALT、TBA、NO、NOS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持续性肝炎组的NO水平则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HBV-DNA的含量(取对数值)与NO水平呈正相关(r=0.687)。结论:NO在乙肝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一系列连锁疾病的多个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不同类型的乙肝患者中NO水平的高低与病毒复制强弱和肝细胞损伤程度有关。在检测ALT,TBA的同时,连续监测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及NO、NOS的水平对了解乙肝患者病情的演变和预后以及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 Ag与HBV-DNA、ADA及ALT浓度的相关性。方法用时间分辨荧光技术定量检测10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清HBV-DNA含量,同时检测ALT、ADA的浓度。结果 HBV-DNA载量在"HBs Ag+HBe Ag+HBc Ab"和"HBs Ag+HBe Ab+HBc Ab"两种HBe Ag相关血清标志物模式中的分布不同(p0.01)。在"HBs Ag+HBe Ag+HBc Ab"组,HBV-DNA的水平及ADA、ALT的浓度显著高于"HBs Ag+HBe Ab+HBc Ab"组(p0.01)。"HBs Ag+HBe Ag+HBc Ab"组,HBe Ag含量与HBV-DNA载量的对数值低度相关(rs=0.3,p0.05),与ADA、ALT浓度不相关(rs均小于0.1,p0.05)。在"HBs Ag+HBe Ab+HBc Ab"组中,HBe Ag含量与HBV-DNA载量的对数值、ADA、ALT浓度不相关(rs均小于0.1,p0.05)。结论在"HBs Ag+HBe Ag+HBc Ab"组,HBV-DNA的水平及ADA、ALT的浓度显著高于"HBs Ag+HBe Ab+HBc Ab"组,但两种e抗原相关血清标志物模式中HBe Ag含量与HBV-DNA载量、ADA、ALT浓度相关性低。  相似文献   

8.
体外观察s1RNA对HepG2 2.2.15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HBV)HBV-DNA分泌的影响。设计并合成针对HBV S区的三条siRNA,构建含上述siRNA的表达载体pSilencer ZYl、pSilencer ZY2和pSilencer ZY3,测序及酶切鉴定后用脂质体介导重组质粒转梁HepG2 2.2.15细胞,用酶免分析法对HepG2 2.2.15 细胞上清中HBV-D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成功构建了针对HBV S区的siRNA的表达载体,三条s1RNA 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HepG2 2.2.15细胞上清中HBV-DNA,转染72 h抑制效果最好,分别为62%、31%、63%。说明针对HBV S区的siRNA能明显抑制HBV-DNA。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及与不同类型肝脏疾病间的关系,并分析感染者血清谷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与RBP4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临床已确诊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LC)18例、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LF)15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25例及健康体检者(Con)30例(对照组)用ELISA检测血清RBP4含量,RT-PCR检测血清中HBV-DNA载量,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ALT和TBIL含量,并分析RBP4与HBV-DNA、ALT、TBIL的相关性。结果 LC、LF及CHB组患者血清RBP4含量与Co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患者血清RBP4含量与血清HBV-DNA载量呈负相关(P0.05);LC、LF组患者血清RBP4含量与ALT、TBIL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HBV感染者血清RBP4水平可反映HBV的感染程度与肝损伤的程度,监测HBV感染者血清RBP4水平对于及时诊断治疗HBV感染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联合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血清前S1(PreS1)抗原和乙肝e抗原(HBeAg)两项指标,判断其与HBV-DNA定量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两步法)检测PreS1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法(一步法)检测HBeAg,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BV-DNA.结果:在335例慢性HBV携带者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率为42.7%,HBeAg阳性率为36.4%,HBV-DNA阳性率为53.4%.在179例HBV-DNA阳性患者中,HBeAg阳性109例(60.9%);156例HBV-DNA阴性患者中,HBeAg阴性143例(91.7%).在179例HBV-DNA阳性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89例(49.7%);在156例HBV-DNA阴性患者中,PreS1抗原阴性102例(65.4%).PreS1和HBeAg双阳性的感染者HBV-DNA阳性率为93.8%( 45/48);在PreS1和HBeAg双阴性的感染者中,HBV-DNA阳性率仅为22.0% (26/118).结论:HBeAg与HBV-DNA的相关性比PreS1抗原与HBV-DNA的相关性高.PreS1和HBeAg双阳性的感染者HBV的复制程度高,而双阴性的感染者复制程度较低.因此,PreS1抗原与HBeAg联合检测可用于预测HBV-DNA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甘肃省慢乙肝患者血清学标志(HBVM)中抗原阴性抗体阳性者HBVDNA之间的关系,我们选择了86例抗原阴性抗体阳性慢乙肝患者进行HBVDNA检测及错配PCR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mp-PCR-RFLP),对我省慢乙肝患者中发生前C区1896位点突变的情况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填补了我省该项研究的空白。1 材料和方法1.1 检测对象收集兰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传染科门诊和住院慢乙肝患者抗原阴性抗体阳性血清86份。其中男性49例,女性37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32岁。根据抗体阳性的不同组合,将其分为4组:1组 抗-HB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定量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关系。方法:对335例乙型肝炎患者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血清HBV-D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三阳组HBV-DNA阳性率及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小三阳组HBV-DNA阳性率及含量显著低于大三阳组(P<0.01),但与HBsAg、HBcAb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P<0.01)。结论:只有将HBV-DNA定量检测和乙肝病毒标志物有机的结合,才能为乙型肝炎的临床感染、病毒复制、传染性强弱以及抗病毒药物的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Pre-S1)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用酶联免疫分析(enzymelinkedimmuno-adsorbedassay,ELISA)法对22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及1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Pre-S1蛋白及HBV标志物检测,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法(fluorescencequantitativepolymemsechainreaction,FQ-PCR)检测HBV-DNA。结论:在急性乙型肝炎中,Pre-S1转阴,提示疾病的预后良好;Pre-S1蛋白和HBV-DNA相关较大,能反映HBV复制,有可能作为体内HBV复制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Pre-S1)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用酶联免疫分析(enzyme linked immunoadsorbed assay,ELISA)法对22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及1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Pre-S1蛋白及HBV标志物检测,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法(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检测HBV-DNA.结论在急性乙型肝炎中,Pre-S1转阴,提示疾病的预后良好;Pre-S1蛋白和HBV-DNA相关较大,能反映HBV复制,有可能作为体内HBV复制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分型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0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阳性的标本,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测定HBV基因分型,同时检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GGT)。结果 105例HBV-DNA阳性的标本中B型、C型、非B非C型各为45例、45例和15例,分别占42.9%、42.9%和14.2%。各型在病情和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GG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分型与病情严重程度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价本实验室建立的快速全血凝集法检测HBsAg的效果,检测了河北省不同人群534份全血样品,得到了满意结果.来自不同人群的369份样品(其中62份来自乙肝患者,180份来自献血者,127份来自正常人群),经快速全血凝集法和国家认证的市售ELISA试剂盒平行检测后,总符合率为96.7%,灵敏度为90.99%,特异性为98.7%.乙肝患者、献血者和正常人群中阳性率分别为52.6%,4.3%和8.9%.实验结果说明快速全血凝集法不仅简单快速、不需要特殊设备,而且具有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基层卫生机构和临床HBsAg的检测,尤其适用于病人的床边诊断.  相似文献   

17.
组合导航系统故障检测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组合导航系统常用χ^2检验法检测故障,本文通过对一SINS/GPS组合导航系统的仿真分析了残差、状态2种χ^2检验法对各种故障的敏感性,把2种χ^2检验法相结合,建立起简单的故障检测/隔离专家系统,提高了导航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红、白细胞在-35℃反复冻融后查乙肝(HBV)五项血清学指标,为预防成分输血后肝炎的发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采用这种方法在国内尚未见报道。作者整群抽样调查,门诊疑为乙肝患者全血80份。经EDTA—K抗凝后,用白明胶提取分离得纯白细胞,再经-35℃反复冻融三次,采用ELISA法检验HBV五项血清学指标,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皮革缺陷形态多样、检测难度高的问题,提出卷积神经网络与显著性特征组合的检测方法。以9种常见的皮革缺陷为检测目标,应用卷积神经网络方法对其进行初步检测,结果表明此方法对其中几种缺陷的检测准确性不够。对皮革缺陷的几何和灰度特征进行数理统计,归纳出缺陷显著性特征描述,提出以卷积神经网络为主、显著性特征为辅的组合检测方法。通过试验验证得出,组合检测方法的准确率可达90%以上,相比卷积神经网络法,检测准确率有所提升且平均处理时间的增幅很小,可满足实际皮革缺陷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20.
探讨HBV感染模式与肝硬化及肝癌的关系,为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ELISA法对原发性肝癌、肝硬化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乙肝五项标志物作定性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DNA定性检测.[结果]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硬化患者乙肝病毒感染率在66.7%以上,临床意义的乙肝恢复模式对肝细胞依然有很大的损害.[结论]长期HBV感染是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诱因之一,对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员应定期做肝功能检查,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