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PICC患者并发症的影响。将本院收治的98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9例给予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置管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留置导管时间。观察组置管不良情况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8%、24.4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45%、6.12%(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长(P0.05)。PICC置管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可明显改善置管情况,大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2.
探讨家庭自我护理在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将行PICC置管的9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引入家庭自我护理理念。对比两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导管护理情况。观察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10.87%较对照组的30.43%低(P0.05);观察组留管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冲管及封管次数、更换正压接头次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护理中引入家庭自我护理,可有效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3.
探讨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选择酒泉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120例行手术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对策,将针对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在2019年1月-12月实施,并选择12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以及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的性别占比及其年龄≥60岁、合并慢性病以及手术时间≥1h、术前备皮欠佳和术中低体温、预防性抗生素未使发生率。研究组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的男、女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的患者年龄≥60岁、合并慢性病以及手术时间≥1h、术前备皮欠佳和术中低体温、预防性抗生素未使用的发生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年龄大于60岁、合并慢性病与手术时间超过1h以及术前备皮欠佳、术中发生低体温、未使用预防性抗生素,给患者实施针对性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预防效果显著,能显著降低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比较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静脉留置针在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将九四O医院2018年9月~2019年8月行静脉化疗治疗的104例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A组与B组,每组各52例。A组采取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方式,B组则实施PICC方式。比较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带管舒适度及活动受限情况。A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92.31%与B组的96.15%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B组置管时间(156.74±16.59)d较A组的(3.68±1.83)d的长(P0.05),局部渗血及渗液、导管堵塞、导管脱落、静脉炎、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A组低(P0.05),活动受限比例亦较A组低(P0.05),其带管舒适度较A组高(P0.05)。PICC应用于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中,与静脉留置针相比可明显延长置管时间,显著减少静脉炎、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增加带管舒适度,且其对患者日常活动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普外科腹部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感染引起的经济负担。方法:前瞻性调查并随访2012年1月-2013年6月普外科收治并实施腹部手术患者,采用1:3配对病例对照方法进行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868例患者中共51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5.88%),剖腹探查、结直肠手术的感染率最高。回归分析结果示术前存在感染、急诊手术、切口类型、ASA分级、引流、非围术期预防用药为感染的危险因素。病例组住院时间长,住院费用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腹部手术部位感染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引起的疾病负担较重。应识别高危人群,针对可控因素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和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比较不同置管部位胸腔闭式引流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效果。将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自发性气胸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行锁骨中线第二肋间置管引流治疗,观察组行腋前线第三肋间置管引流治疗。对比两组治愈率、手术指标、术后疼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治愈率86.05%与对照组的81.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h、24h、48h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65%较对照组的20.93%低(P0.05)。对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腋前线第三肋间置管引流治疗的效果相当,但腋前线第三肋间置管引流具有术后疼痛程度低,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思维导图应用于早产儿PICC使用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探讨其使用效果。方法:选自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86例早产儿,均于住院期间行PICC置管,分组标准以患儿入院时间为参照,分为对照组(43例)和分析组(43例)。对照组研究对象仍沿用常规置管方法,分析组在常规方法中采取思维导图方式进行干预,就两组患儿置管情况及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和评定。结果:分析组早产儿在一次置管成功率中的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组早产儿的临床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非计划拔管出现率则显著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早产儿PICC应用过程中采用思维导图干预可明显提升置管成功率,并能有效降低PICC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选取接受LC术治疗且术后发生胆管损伤的9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同期接受LC术治疗但未发生胆管损伤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整理和统计两组患者基本病历资料、手术基本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病历资料方面(肥胖、Calot三角充血、Calot三角水肿、术前胆囊壁厚度≥3 mm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方面(胆囊三角解剖变异、术中未行胆道造影、术中出现操作不当、术者手术经验不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lot三角充血、Calot三角水肿、术前胆囊壁厚度≥3 mm、胆囊三角解剖变异、术中未行胆道造影、术中出现操作不当、术者手术经验不足为LC术后发生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上应针对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探讨Caprini评分在预防胃肠外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随机选取甘肃省酒泉市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胃肠癌行手术治疗患者90例,依据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Caprini评分,依据评分结果对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下至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患者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ICU入住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7d DVT发生率为11.11%、14d DVT发生率15.56%、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89%,观察组患者14d DVT发生率2.22%,两组患者DVT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对比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分别为82.22%和93.33%,观察组患者具有更高的护理满意度(P0.05)。胃肠癌患者术后护理中使用Caprini评分,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可科学的指导医务人员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在临床护理使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住院患者抗菌药相关性腹泻(AAD)的发生情况,探讨AA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在住院治疗期间发生腹泻的患者285例,根据患者病史和粪便检查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AAD组(188例)、非AAD组(97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接受其他治疗干预措施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分析AA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AAD组年龄≥60岁、监护室病例、住院时间≥21 d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AA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AD组患者使用抗菌药时间14 d、用抗菌药物数量≥2种的比例均明显多于非AA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AD组患者使用率前五的抗菌药物为:头孢类抗菌药164例(87.23%)、酶抑制剂复合物144例(76.59%)、碳青霉烯类102例(54.26%)、喹诺酮类85例(45.21%)、林可霉素类76例(40.43%);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好转率、死亡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抗菌药使用时间14 d、抗菌药使用种类≥2种、接受禁食、侵袭性操作等治疗干预措施是住院患者并发AA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长时间联合使用抗菌药、住院期间禁食和接受侵袭性操作的患者易发生AAD,临床治疗中对于上述患者应注意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预后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资料,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且治疗后发生HT,依据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预后(3个月)情况.收集患者各项资料,分析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并应用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在房颤、抗凝药物应用、入院时NIHSS评分、血小板计数、梗死体积、HT位置等因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抗凝药物应用、入院时NIHSS评分以及HT位置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而房颤、血小板计数、梗死体积不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抗凝药物应用、入院时NIHSS评分以及HT位置用于预测患者预后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2、0.770、0.592,各指标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801.结论 抗凝药物应用、入院时NIHSS评分以及HT位置为ACI患者静脉溶栓后HT的预后危险因素,及时识别有利于患者的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2.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后并发垂体功能低下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针对性护理对策。选取112例sTBI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并发垂体功能低下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82例)。调查患者基本资料及相关因素,对上述因素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观察组按随机信封法分为A、B两组,A组仅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护理,B组在其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6个月后评估护理效果。112例sTBI患者并发垂体功能低下30例,占26.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颅底骨折、GCS评分、脑疝、tSAH是sTBI后并发垂体功能低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护理后B组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优于A组(P0.05)。A组发生便秘3例,垂体危象1例,肺水肿1例;B组仅发生便秘1例,无垂体危象、肺水肿、心衰等严重并发症,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sTBI后并发垂体功能低下的风险较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颅底骨折、GCS评分(3~5分)、脑疝、tSAH是sTBI后并发垂体功能低下的危险因素;对sTBI后并发垂体功能低下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3.
分析结肠癌根治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选取在我院接受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3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术后SSI发生情况,对可能引发结肠癌根治术后SSI的相关变量(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术前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术前7d使用抗菌药、术前使用激素、手术方式、手术持续时间、有无切口裂开)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后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BMI≥25kg/m2、吸烟史、糖尿病、术前使用激素、术前7d使用抗菌药、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50min切口裂开与结肠癌根治术后SSI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BMI≥25kg/m2、糖尿病、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50min、术前7d使用抗菌药是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S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肠癌根治术后SSI发生与BMI、糖尿病、慢阻肺、开腹手术、手术持续时间和抗菌药物应用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分别在新生儿上肢静脉和下肢静脉留置PICC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收住630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上肢静脉组和下肢静脉组,记录并分析两组患儿的置管耗时、出血量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等指标。结果:下肢静脉组置管耗时为56.66±37.26,静脉炎发生率5.5%、发热发生率2.7%,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组(65.43±41.61,12.2%,8.6%);下肢静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77.8%)高于上肢静脉组(6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1,χ2=8.564、9.786、21.72;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下肢静脉留置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较高、并发症较少,建议新生儿留置PICC可优先考虑经下肢静脉途径,并将超声技术应用于PICC置管操作及临床使用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相关危险因素.将16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根据MoCA北京版量表分为Ⅱ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组95例及Ⅱ型糖尿病认知功能正常组7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与对照组比较,MCI组较对照组糖尿病病程长(P0.05),HbA1c、空腹胰岛素水平、TC、LDL-C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尿微量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BMI、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TG、HDL-C、肌酐、血尿酸、收缩压、舒张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病程长、高血压病史、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均是Ⅱ型DM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诊断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骨质疏松性骨伤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690例骨质疏松性骨伤患者,入院后24 h内行双下肢静脉超声筛查和D-二聚体浓度检测,并采取常规血栓防治流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骨折部位、合并内科基础疾病情况,分析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术前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41例(13.85%),明显低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5例,19.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后24 h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较高,19例(46.34%)股骨颈骨折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39例(52.00%)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之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明显降低.骨折后24 h内D-二聚体浓度300 ng/m L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300 ng/m L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贫血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术前合并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贫血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骨伤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应从急症诊断开始给予预防措施,避免危险因素,以降低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经肺动脉置管介入治疗肺栓塞(APE)的优势.方法选择确诊的APE患者共50例,根据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外周溶栓组(n=20)和介入溶栓组(n=30);介入溶栓组采用介入治疗,外周溶栓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动脉栓塞阻塞体积及肺动脉阻塞指数(PAOI),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恢复正常时间及平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_2)情况.结果治疗前,介入溶栓组与外周溶栓组血栓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后,两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血栓体积均明显下降,其中介入溶栓组下降幅度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介入溶栓组患者D-二聚体下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明显短于外周溶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介入溶栓组平均PaCO_2及PAOI明显低于外周溶栓组,PaO_2明显高于外周溶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介入置管溶栓治疗APE可彻底清除大部分肺动脉主干内血栓,较快缓解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功能失代偿,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心绞痛患者经PCI治疗后不良心脏事件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PCI的129例心绞痛患者,根据血清TBIL水平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行PCI的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情况,并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TG,T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指标(血糖、Scr、Hb、LDL-C、HDL-C、AST)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靶病变部位、慢性闭塞病变及LVEF≤4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入支架长度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PCI者所占比例、置入支架数和置入支架直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为24.1%,高于对照组的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BIL水平是心绞痛患者PCI后MACE的保护因素,置入支架长度则是危险因素.结论心绞痛患者PCI后血清TBIL水平越低其预后越差;血清TBIL水平是心绞痛患者PCI后MACE的保护因素,置入支架长度则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探讨PICC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30例乳腺癌患者使用PICC进行静脉化疗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体会。对上述所有患者进行PICC置管,其中一次穿刺成功25例,二次穿刺成功4例,三次穿刺成功1例;共发生相关并发症5例。其中静脉炎3例,发生感染1例,穿刺周围皮肤过敏1例,其他并发症未发生。PICC留置时间长,消除输液安全隐患,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左心房内径大小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0月到2018年9月在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住院患者850例,分为非脑卒中组510例和缺血性脑卒中3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并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然后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左心房内径大小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酗酒史、肌酐、D2聚体、AL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TG、CHOL、LDL-C、HC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卒中组左心房内径为(38.12±3.8),明显大于非脑卒中组(31.43±2.8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左心房内径大小、血脂异常、HCY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校正了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房内径大小仍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左心房内径大小与缺血性脑卒中呈正相关(r=0.618,P=0.000)。结论左心房扩大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