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结构控制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多层房屋结构屋顶水箱作为TMD&TLD装置系统来达到减震的目的;进一步对屋顶水箱作为减震装置的构造设计.并用仿真算例验证屋顶水箱作为减震装置系统设计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新型变阻尼式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并将该阻尼器安装在两层单跨的钢框架模型结构上.通过对比无控状态、传统TMD控制状态、变阻尼式TMD控制状态下钢框架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了变阻尼式TMD在Kobe波、Taft波和兰州波激励下的减震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变阻尼式TMD可降低结构的自振频率并延长周期,采用变阻尼式TMD减震装置后,加速度响应最大可降低41.32%,位移响应最大可降低62.07%,最大减震效果较传统TMD提高了9%,且随着地震动峰值的增加,减震装置的控制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电磁阻尼单元代替经典调谐质量阻尼器中的黏性阻尼单元,引入惯质概念,提出一种具有结构减震功能的新型电磁调谐双质阻尼器(EM-TMID).方法依据达朗伯原理,建立EM-TMID与单自由度耦合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学模型;然后基于蒙特卡洛-模式搜索法数值优化理论,分别以主结构位移和加速度峰值最小为目标函数,对EM-TMID进行参数优化,得到EM-TMID的结构频率比、电磁阻尼比和机电耦合系数的优化参数;最后通过频域和时域两种方法仿真分析了EM-TMID对结构的减震性能.结果在频域分析中,EM-TMID的主结构位移和加速度频响峰值优于固定点法的经典TMD;在时域分析中,EM-TMID对结构位移、加速度峰值和均方根的减震性能均优于经典TMD.结论 EM-TMID较经典TM D有更好的动态特性和鲁棒性,有效地提高了对结构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4.
考虑SSI效应的TMD减震特性振动台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并完成了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TMD减震控制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试验,分析了刚性地基和柔性地基上TMD对主体结构的减震效应,探讨了SSI效应对结构震控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柔性地基上结构-TMD体系中主体结构地震反应看作是SSI效应,TMD减震效应以及SSI和TMD的耦合效应三部分共同作用结果,分析了不同工况下三种效应对主体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大小。试验结果表明:SSI效应对TMD的减震性能有很大影响,这使得基于刚性地基假设设计的TMD系统在柔性地基上的减震效果不理想,甚至在某些时候可能产生负面效果,对刚性地基和柔性地基上影响TMD减震性能的一些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借助简化的竖向串联双自由度体系统一地描述了顶部隔震(TMD系统)、基础隔震、层间隔震三种减震控制方式力学特点,揭示了三者的减震机理.以上、下部分的质量比、频率比和阻尼比等参数,计算了复频响应函数模值的变化曲线,分析了这些动力学参数对隔震系统减震效果的影响.研究分析表明:根据质量比值不同可以区分三种隔震方式;顶部隔震结构频率比最佳为0.8~1.2,隔震系统的阻尼比越大减震效果越好;基础隔震结构的频率比最佳为1.2~2.0,隔震系统的最佳阻尼比为0.1~0.3;层间隔震质量比越大,隔震效果越好,最佳频率比为0.2~0.6.  相似文献   

6.
自调频调谐质量阻尼器及其减振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改善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对频率调谐敏感和使用过程中TMD的频率难以调节的缺陷,利用可调节质量的箱体代替TMD的质量块,并附加上伺服控制系统和驱动装置,即为自调频TMD.在特定的外界激励作用下,伺服控制系统能够自发地启动驱动装置改变TMD的质量,调节TMD频率至控制结构频率附近.通过对比自振频率偏离TMD频率的单自由度简支桥梁模型,在TMD启动变频率调节前、后两种情况下的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以等效阻尼比、加速度峰值和均方根值等作为评价指标,测试了该自调频TMD对原TMD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变频率调节有较好的收敛性,且相比启动变频率调节前,启动后能提高模型结构的等效阻尼比;多种人行荷载工况下,相比启动变频率调节前,启动后均能提高减振率.  相似文献   

7.
转动惯性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Rotational Inertia Double-Tuned Mass Damper,RIDTMD)是一种由调谐黏滞质量阻尼器(Tuned Viscous Mass Damper,TVMD)和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组合而成的新型减振控制装置.采用RIDTMD作为控制装置,建立了多自由度结构-RIDTMDs系统的减振控制模型,并对其减振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RIDTMD装置的工作原理分析,给出了RIDTMD装置单体的力学简化模型;然后,建立了任意数目的 RIDTMD装置对多自由度结构减振的控制模型;并以控制系统的H2范数为优化目标,将RIDTMD装置的参数进行优化;最后,以一个3层框架结构为例,对RIDTMD装置的减振效果及装置参数对结构响应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并与传统TMD装置进行对比,验证了RIDTMD装置减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结构的振动响应和充分利用屋顶花园,文章提出由多高层建筑屋顶花园结合叠层钢板橡胶垫组成屋顶花园TMD减震系统,并介绍了该减震系统的控制原理;对系统参数进行分析,得出屋顶花园TMD减震系统最优阻尼比、最优频率比;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利用屋顶花园进行减震控制的方法,并利用屋顶花园质量可调的优点,确定了合理的阻尼比、质量比,数值分析表明减震效果良好,系统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9.
研究采用质量调谐减震原理,将填充墙作为TMD的质量块,摩擦阻尼器作为其耗能原件提供刚度和阻尼,结合TMD和摩擦阻尼器属性,实现两者的共同耗能。为观察这种新型减震装置在框架结构中的耗能效果,本文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ETABS对安装有减震装置的钢框架以及未安装该装置的框架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下的时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安装有该装置的结构的顶层位移角最大能减小约70%,并且满足罕遇地震下规范位移角的限值,具有很好的减震耗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当前减震技术中,基础隔震效果较好,使用较多,但对建筑本身要求较高,使用范围受限;在强震下,具有消能减震体系的结构减震效果较好,但需要提供较大阻尼,经济投入较多.在充分结合橡胶支座基础隔震和TMD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非线性TMD的减震技术方法.在一高层框筒结构中采用该减震技术,并用有限元软件分析结构的地震响应,包括主结...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保温层的温度变形。干缩变形和冻胀变形的理论及试验分析,认为只要刚性防水屋面设计合理,按规范施工,保温层的小变形对防水层是没有不良影响的。并通过实验确定保温层的起始冻胀含水量,这对施工中控制含水量很有好处。  相似文献   

12.
屋面蒸发隔热及应用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屋面构造做法和材料的不同,本文对自由水表面被动蒸发屋面、多孔材料蓄水屋面以及吸湿被动蒸发屋面等3类屋面被动蒸发隔热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论证了各类被动蒸发隔热屋面的隔热机理、隔热效果以及适用气候条件或地区,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水的比热大且水分蒸发时能吸收大量的汽化潜热,各类被动蒸发屋顶都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工程实践中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资源环境状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严寒地区气温低、污水厂曝气池工作温度低的问题, 利用仿真模拟分析大棚内空气温度分布及流动特性, 对严寒地区冬季低温条件下污水厂利用大棚保温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季室外温度-22℃条件下, 通过外扣大棚对曝气池保温, 棚内空气平均温度达到4.0℃左右, 曝气池出口水温达到11.2℃左右;曝气池外棚保温膜材料以PO 材料保温效果最优, PVC 材料最不可取, PE 和EVA 材料居中;曝气池选用2.5 m 棚拱高度的外扣大棚保温效果较好;双层保温膜保温效果优于单层保温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建立了玻璃池窑保温层传热过程的两维稳态数学模型,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在Burroughs-6900计算机上进行计算,得到了保温层内的温度场和热流量,并用现场实测结果予以验证。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保温层的优化标准和优化方法,编制了优化程序,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保温层的优化设计,可得到不同情况下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5.
研发了一种与建筑一体化的新型高效平板太阳能集热体黑瓷复合陶瓷太阳板。该集热体以普通瓷土为原料配制泥浆注浆成型,表面喷涂以工业废弃物提钒尾渣为原料调配的钒钛黑瓷泥浆层,干燥后经连续辊道窑1 200 ℃烧制而成,阳光吸收比为0.95。介绍了陶瓷太阳板房顶集热系统的构建方法,该系统与建筑共用结构层、保温层、防水层,与建筑一体化、同寿命,隔热、保温效果优于普通房顶。通过建筑实例对该集热系统的集热效率与真空玻璃管热水器进行测试对比,得出集热系统日得热量为8.6 MJ/m2,远高于真空玻璃管热水器和国家标准的7.0 MJ/m2 ,可实现太阳能使用成本低于常规能源。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新型高效保温材料屋面的研究,以及原材料的选取、施工工艺制定、技术经济分析等,提出了环保、节能的现浇聚苯复合材料屋面保温技术·可将保温隔热层和找坡层两层合一,或将找平层、找坡层、保温层和隔气层等多层合一,不但简化了屋面构造和施工工艺,而且屋面热工性能好,经济合理·工业应用表明,该材料保温性能优良,节约材料成本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应用磁流变阻尼装置的顶层隔振控制方法.首先,对小质量比TMD的控制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将最优TMD参数的计算公式推广到大质量比范围.以大质量比TMD控制的减振机理为基础,对顶层隔振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对参数影响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合理的顶层隔振结构体系;其次,引入磁流变阻尼器对顶层隔振结构的隔振层进行控制,避免TMD控制范围较窄和隔振层变形过大等弱点;最后,对单自由度结构进行了顶层隔振控制,理论分析结果证明:以大质量比TMD理论为基础的顶层隔振控制方法是有效的,结合了磁流变阻尼器的控制后可以避免这种方法的一些弱点,在不增加结构自重的前提下,能够保证结构良好的控制效果,隔振层的位移和结构层的加速度都得到较好的控制,控制效果达到30%左右,以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控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结构物的储水装置常被设计成池式调谐质量阻尼器(池式TMD),液体的动力效应会影响调频阻尼系统的控制效果.结合调谐液体阻尼器(TLD)与TMD共同作用的原理,综合考虑池式TMD的总体控制效果,并提出运用最优动力方法对池式TMD进行设置.以结构物室内游泳池为例,研究不同池长设计值的池式TMD的控制性能.结果表明,运用最优动力方法设置的池式TMD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普通方法设置的池式TMD,并为适应结构物内部使用空间要求提供了更为宽松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采用Laminar层流模型对双层六直斜叶交替组合桨在甘油与水的混合物中进行中心及偏心搅拌的三维流场进行数值计算,得到了组合桨以恒转速200r/min在搅拌槽内转动时所产生的3种不同流场结构,对比分析了速度矢量图、速度云图以及轴向、径向和周向速度分布曲线,为层流搅拌槽的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