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12"大地震后,甘肃陇南山区地质环境急剧恶化,崩塌、落石、滑坡和地裂缝频发,导致燕儿沟流域内山体更加破碎,为泥石流发育提供了充足的物源条件。在强降雨条件下,极易形成泥石流,严重威胁灾区的生产生活。根据现场调研,对燕儿沟泥石流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并对泥石流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结合燕儿沟泥石流形成发育特点,提出了以稳定沟床和排导为主;主、支沟治理相结合;工程治理及生物水保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建议,也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山区泥石流特点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杨科  李楠  何琼 《科技信息》2013,(25):498-499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60%,泥石流十分发育,每年因泥石流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巨大,泥石流灾害防治需求迫切。掌握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和运动过程,提前预测和防治泥石流的发生,对于合理组织山区泥石流的治理和下游人民的转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我国山区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为泥石流的预防和治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了减少祁连县拱北槽沟泥石流频繁活动造成的灾害,文中从地质条件、地形地貌、降水、物源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了该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查明了泥石流形成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以"拦挡为主、排导为辅、生物工程相结合"的治理措施,改变了泥石流防治对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为泥石流防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因其特殊的地质环境背景,泥石流成为盆地内地质灾害主要灾种。为系统地总结分析研究该灾种,通过充分收集资料,结合实地调查和已实施的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总结出了该地区泥石流特征,分析了泥石流形成机理,并对泥石流防治工程进行了论述评价。泥石流类型以粘性泥石流为主,水石流次之,规模为中小型,易发程度为低-中等易发。形成机理主要受地形地貌、物源条件、水动力条件、植被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因素控制。在泥石流沟中、上游采取拦挡坝稳拦固体物质和下游采取排导渠保畅等是工程治理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霍山峪口村1982年的一场泥石流成因的分析,对泥石流形成的条件及其危害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九绵高速沿线泥石流分布较广,以工棚沟为例,根据对沟域的野外调查,分析工棚沟的形成条件,认为工棚沟沟内物源量丰富、纵坡降大、丰沛的水源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前提条件。通过研究工棚沟高位泥石流的发育特征,进而分析其演化历史及成灾类型。根据泥石流的动力学计算,对泥石流堆积范围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流域在遭受50年一遇泥石流时,将形成一定规模泥石流,泥石流对在建九绵高速及省道205的安全造成威胁。对工棚沟进行危险性分析,旨在为后续施工及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两岔沟泥石流为一大型潜在危险性泥石流,由于地震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在现场踏勘和分析两岔沟泥石流流域分区特征的基础上,从形成泥石流的地形、水源、物源等主要方面着手研究.通过经验公式估算及实测计算相结合的多种分析方法,来综合评定泥石流的流体重度、流量、流速及一次泥石流流过总量.一方面,验证了经验公式的适应性,另一方面,揭示了泥石流的发展趋势,为后续的防护和治理提供了可靠的基本物理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8.
银厂沟是一条多期次的老泥石流沟,对湾东电站的引水压力管道及电站厂房的建设和运行带来直接的威胁。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银厂沟泥石流形成条件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分析预测了暴发大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及其危害性。研究表明,银厂沟属中度危险的泥石流沟,危险度值为0.52。基于以上认识,提出了以拦挡为主,拦排结合的治理工程措施,为湾东电站建设和运行中的泥石流防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位于秦岭山地的陕西佛坪县城为研究对象,对其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状况进行研究。研究采用地质灾害防治方法,通过野外考察,即对各条沟泥石流的形成机理、运动和致灾方式等搜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并结合室内分析整理,提出防治措施。认为在实施中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根据泥石流形成条件、运动规律,致灾方式等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并结合水土流失治理,改变生态环境,控制泥石流发展。防治中应以工程防治为主,进而达到综合治理,工程措施应在泥石流沟的形成区采取拦档措施,堆积区采用排泄措施,即上栏下排的工程治理,这样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陕西省洋县毕机沟暴发的特大型泥石流灾害进行现场调查走访,从毕机沟特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形成的地形地貌条件、物源条件、水源条件入手,分析了泥石流堆积体分布的分区特点、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通过对形成泥石流灾害的各影响因素进行逐一调查、评分、求和,运用判断泥石流易发性的泥石流沟易发程度数量化评分法和泥石流容重与数量化评分关系法对泥石流的易发性进行了判断,结果表明这2种定量方法评价结果十分接近,同时,采用单沟泥石流公式预测了再次发生泥石流时堆积最大危险范围和危害程度,并采取相应的工程治理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1.
泥石流是一种威胁较为严重的山地灾害之一,但由于其爆发频率低、爆发前兆不易识,一旦爆发泥石流,就容易造成较为严重的灾害。该文在对金斗乡泥石流进行实地调查所获取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泥石流的流域特征、形成条件、动力学特征、发展趋势等,并对其危险性做了定量评价,为金斗乡泥石流的治理及防灾减灾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后期玉树重建建设过程中对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治理,对典型泥石流灾害区域泥石流的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区内泥石流多为小型中易发,补给方式为沟底再搬运,且因侵蚀方式不同,分为沟岸坍塌堆积和人类采石砂料形成废石堆积,堆积厚度均小于1.5 m,岩性多为含砾碎石、粗砂粉砂类亚砂土层。根据泥石流特征和威胁对象,将泥石流危害程度划分为高危险、中危险和低危险3个区。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泥石流的发生进行地质预测,并提出了"以拦挡+排导并重、生物工程为辅"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查明果波隆沟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及形成原因。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泥石流的发育特征、成因分析、动力学特征参数的计算及危险度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处泥石流属暴雨沟谷型水石流,规模为小型,易发程度为中易发,泥石流容重为1.51 t/m~3,流速为3.8 m/s,泥石流洪峰流量为30.12 m~3/s,整体冲击力为2.93 t/m~2,危险度0.441,属中度危险的泥石流沟。通过研究提出"上游固源稳坡拦挡、中下游排导"的工程治理措施,为同类泥石流研究提供了实例经验。  相似文献   

14.
针对色龙沟泥石流多次发灾对下游造成的威胁,且已有防治工程无法有效避害的问题,通过野外勘查,在查明色龙沟泥石流的形成背景条件及灾害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色龙沟泥石流的发灾成因,对泥石流的运动特征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评价其易发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工程建议。结果表明:色龙沟泥石流容重为1.49 t/m~3,性质属稀性泥石流,利用雨洪法计算该泥石流主沟沟口流量为37.73 m~3/s,一次泥石流冲出固体总量为5 455.53 m~3/s,下游整体冲击压力为25.06 kPa,主沟易发程度评分为88分,属易发泥石流。根据泥石流发育特征并分析其特征参数、危害特征及发展趋势,提出了"拦、排结合,以排为主"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汶川震后清平镇长期受到泥石流灾害影响,本文通过调查震后清平镇18条泥石流沟的暴发情况和治理工程状况,研究了震后清平镇泥石流灾害的演化规律特征。结果表明,清平镇泥石流灾害在震后三年内暴发规模大,危害严重,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渐恢复和泥石流形成区有限的崩滑体物源被带走,今后泥石流起动方式也由坡面松散崩滑堆积体起动为主逐渐转变为沟道起动,同时结合了治理工程的有效阻挡,泥石流规模明显减小。今后泥石流的主要威胁逐渐转移至沟道下游及主河的清淤和疏浚问题。而震后地质灾害区的规划重建也需要考虑适当避让地质灾害高峰期的影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6.
美姑河流域牛牛坝公路泥石流灾害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牛坝公路泥石流属于粘性泥石流,沉积区洪积扇典型,沉积物淤埋厚度12~25 m,泥石流在沉积区冲淤变动、加积特性显著,爆发周期3~5a.提出了泥石流隧道治理技术,拟定了治理结构方案,并进行了结构计算.以泥石流隧道附近的泥石流沟为对象,运用流-固耦合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泥石流初始状态及峰值流量状态泥石流隧道及邻近泥石流沉积物内大主应力的变化规律,发现泥石流隧道顶部泥石流峰值流量出现8s以后沉积物及隧道结构内的大主应力才达到峰值.治理工程于2003年底修建完成,4a来经历了2次泥石流检验.现场观测发现,该防治工程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计算黑水县俄瓜热十多沟泥石流运动参数,分析震后泥石流运动与堵溃特征、成因,为合理选择治理方案提供依据.计算表明,主沟流速为4.2~9.4m/s,峰值流量279.55m^3/s.该区域泥石流发生的主要成因由于泥石流流通过程中发生堵溃,堵溃之后泥石流流量急剧增加,具有迅速扩大效应.针对该沟泥石流现状,提出了合理的治理方案,并达到了预期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汶川MS8.0震发生6年来,震区泥石流数量增多、性质复杂,而强震-暴雨叠加区的泥石流尤为特殊.小岗剑泥石流位于龙门山断裂带极重灾区绵竹市,且处于四川省两大暴雨区之一的鹿头山暴雨区中心,其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与震前常规泥石流存在显著差异.在对比震区大量泥石流沟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类泥石流沟在形成、活动及危害等方面的典型特征,提炼了其独特的治理难点,并在防治设计实践中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通过竣工后的运行监测,证明各项防治新技术具有较好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可为强震扰动区泥石流治理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5.12”汶川地震引起崩塌、滑坡、不稳定边坡大量发育,形成的大量固体物质堆积于山坡及沟道中,形成了大量石流物源,震后泥石流暴发的临界降雨量大大降低,其启动和运动方式发生明显改变泥石流活跃期可能持续10~20 a,这将是影响灾区恢复重建的最大地质灾害隐患,应高度重视.介绍了地震灾区某泥石流沟发育特征并进行性了危险性评价,计算出不同频率条件下的泥石流流量,为日后该泥石流的治理工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广河县祁家集镇四家沟及三甲集镇马赞沟的下游村民居住区遭受山洪泥石流侵袭,沟道两侧部分居民院落受山洪浸泡,村道内山洪泥石流横流,公路、街道山洪、泥流漫溢,居民生活、交通、集市受到严重影响。加之近年来漳县降雨量明显加大,在强降雨等条件影响下,沟谷内滑坡、滑塌大量发育,物源剧增,存在严重的泥石流灾害隐患。本文着重分析了四家沟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为该泥石流灾害的防治、预警和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