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棘是大漠里的一宝。其又名酸刺、黑刺、白圪针,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它喜光,抗寒、较抗干旱、适应性强。其根系发达,有根瘤,萌蘖能力强,可在石质山地、沙地上茁壮生长,也可在裸露的土壤、粘性耱砾质土壤等荒山、沟坡繁衍而生。它是保持水土、固沙造林、改良土壤和防止沟坡侵蚀的极好树种。大面积开发沙棘有助于恢复土壤肥力。将沙棘和油松混交绿化荒山,是很理想的伴生树种。在矿场的废石上用沙棘进行星覆造林时,可以有效在固定废石堆表层,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沙棘叶营养丰富,可以配制饲料、兽药。按棘是良好的蜜源,可养蜂酿蜜…  相似文献   

2.
沙棘(Hipopophae rhamnoides L.)又名酸柳、酸刺、黑刺、沙枣。为胡颓子科酸刺属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干遍布棘刺,叶子呈条形至条状披针形,两端趋尖,背面密被淡白色鳞片,叶柄极短;花先于叶开放,雌雄异株;花小,淡黄色;果实近球形,直径5~10毫米,呈红色、或橙黄色。每到秋末,沙棘果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一片灿烂的黄色,讨人喜爱。早在2000多年前,沙棘的药用疗效就引起了中、蒙、藏医的重视,杰出的藏医学家宇妥·元丹贡布著的《四部医典》记载,沙棘具有祛痰、利肺、化湿、壮阴、升阳的作用,书中60余处记述了沙棘健脾养胃、破瘀止血的功用。唐…  相似文献   

3.
沙棘别名酸刺,胡颓子科沙棘属的落叶灌木,沙棘是一种极其宝贵的生物资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的首选树种,也是一种优良的生态经济型树种。陇两县历来将其作为抗旱造林的先锋树种。陇西县现有人工沙棘林约10万亩.其主要分布在渭河北部干旱山区;天然分布约有1万余亩.其主要分布在渭河南部山区。  相似文献   

4.
沙棘是大漠里的一宝。其又名醉刺、黑刺、白圪针,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它喜光,抗寒、较耐干旱、适应性强。其根系发达,有根瘤,萌蘖能力强,可在石质山地、沙地上茁壮生长,也可在  相似文献   

5.
沙棘又名醋柳、酸棘、墨刺、酸不溜等,是一种生长能力很强的落叶灌木,属胡颓子科,原产亚洲,引入欧洲后作为高级营养果树栽培。沙棘原系野生,它耐干旱瘠薄、耐水湿盐碱,根系发达,分蘖力强,自带根瘤有固氮本领。我国沙棘资源十分丰富,晋、冀、  相似文献   

6.
沙棘是一种野生灌木或小乔木,它耐干旱、耐贫瘠,生命力极强,即使在极为恶劣的生态环境下也能生长。它根系发达,水平根可达10米以上,能从土壤中充分吸收水份和养份;它虽不是豆科植物,但根系有根瘤,可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并依靠固氮作用保持旺盛生长,成林速度快。沙棘独特的生理结构使得它还耐干热风、耐盐碱,可以在PH6.5~9.5的环境中生长良好。沙棘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改良土壤肥力的作用,而且,沙棘的嫩芽、叶、花、果被各种野生动物所喜食,从而对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发挥  相似文献   

7.
干旱胁迫对沙棘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沙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同时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结果显示:长期轻度及中度干旱胁迫下SOD活性能高于正常水平,POD活性在轻度干旱胁迫时大幅上升,重度干旱下二者均能在胁迫初期缓慢上升,表明干旱胁迫时沙棘酶促防御系统活性高,能有效清除体内活性氧减轻膜脂过氧化伤害.沙棘幼叶SOD同工酶谱带有五条,轻度及中度胁迫下SODⅢ、SODⅣ两区带酶活力明显增加,但胁迫未导致新的谱带产生.  相似文献   

8.
以肋果沙棘(Hipphae neu-rocpa)的盆栽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处理对肋果沙棘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膜透性及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肋果沙棘叶片含水量稍有下降;叶片叶绿素a、b及总叶绿素含量总体均呈现上升的趋势;MDA含量和膜透性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遭受干旱胁迫时,肋果沙棘可迅速作出响应,在一定的干旱胁迫程度下通过保持较高的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并使膜透性和MDA含量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从而保证了在重度胁迫以前细胞质膜的稳定性以及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9.
中国沙棘是西北高寒干旱区的抗旱型植物,HB类转录因子是参与植物干旱胁迫的重要基因。为发掘沙棘抗旱相关基因,文中以转录组测序获得的HD-Zip家族的中国沙棘转录因子HB15基因为研究对象,采用qRT-PCR技术研究中国沙棘HB15基因在干旱胁迫下的时空表达模式。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增强,HB15基因的表达量在干旱胁迫的中国沙棘的根、茎、叶3个部位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于复水后急剧降低,且3个部位均为上调表达,但表达情况又有所差异。研究结果说明中国沙棘HB15基因受干旱胁迫的诱导表达。  相似文献   

10.
《科技园地》2004,(3):25-25
沙棘是一种野生植物,胡颓子科沙棘属,俗称酸棘、酸柳、灌木或小乔木、刺、枝叶银白色,叶条形至条状披针形,两面被银白色磷片,果实球形,桔红色,果味酸,常生于山坡,进我市生态治理的主要乔木品种。  相似文献   

11.
《呼和浩特科技》2007,(1):14-16
一、沙棘产业概况沙棘又名醋柳,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一种神奇和特殊的野生植物。主要生长在中国、俄罗斯、蒙古等国海拔1000米——4000米的高原地带。中国沙棘林目前已超过两千万亩,占世界沙棘林面积的90%以上。沙棘根系发达,串根萌蘖,具有耐干旱、耐瘠薄、生命力强的特点,可在恶劣环境下生长。其根部的根瘤菌,具有极强的固氮能力,是根治土地沙漠化、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优良植物。沙棘也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早在一千多年前已有记载被藏医、蒙医入药使用;1977年被录入国家药典,同时也是国家卫生部规定的药食同源物种。  相似文献   

12.
沙棘是大漠里的一宝.其又名酸刺、黑刺、白圪针,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它喜光,抗寒、较抗干旱、适应性强.其根系发达,有根瘤,萌蘖能力强,可在石质山地、沙地上茁壮生长,也可在裸露的土壤、粘性耱砾质土壤等荒山、沟坡繁衍而生.它是保持水土、固沙造林、改良土壤和防止沟坡侵蚀的极好树种.  相似文献   

13.
沙棘叶水溶性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获得了沙棘叶水溶性粗多糖,再经酸性乙醇分级,将沙棘叶水溶性粗多糖分为3个级分(即SJ1,SJ2和SJ3),经PC和GC分析,各级分都含有Xyl,Ara,G lc,M an,Gal,GalA.抑菌实验表明:沙棘叶多糖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四叠菌都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对白葡萄球菌呈阴性.  相似文献   

14.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又名酸刺、醋柳,是水土保持、固沙造林和改良土壤的优良树种。它具有适应干旱和寒冷气候、耐瘠薄土质和水湿、盐碱等特点,是绿化黄土高原和沙丘地带的先锋树种。但是,沙棘的可贵之处远不止于此,它的果实在食品和医药中所具有的特殊用途和珍贵价值,至今还鲜为人知。沙棘的果实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营养成份。其中如维生素C(抗坏血酸)、维生素E  相似文献   

15.
沙棘属胡颓子植物,又名酸刺,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因适应性很强而分布很广,广泛分布在渭源县南北。渭源是我国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栽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6.
干旱陕北赤壤土是浅山地带或半浅山地带的气候干燥、降雨量少、地表蒸发量大的情况下,于第三纪红土上发育的土壤.风化厚度往往不足一米,土壤最大的特征是干时龟裂,湿时泥泞,土质干燥坚硬,渗水性差,植物适应性也差,全剖面质地为粘土,碎块状或大块状结构.水土流失特别严重,陕西甘泉县有宜林荒山荒坡25593公顷,其中干旱陕北赤壤土有4837公顷,占宜林荒山的18.9%,多为荒山秃岭,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寸草不生的裸露地.本试验旨在研究陕北赤壤土上用柠条苗,柠条种子,沙棘苗三种材料造林,通过成活率、保存率和干物质合成量选择出最适地树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沙棘又叫醋柳,酸刺、黑刺,是胡颓子科,沙棘属雌雄异株的灌木或亚乔木。沙棘具有较高的食用和医疗价值。在我国分布广泛,我们要加大沙棘的种植和利用,实现沙棘经济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叶底珠中一叶萩碱和别一叶萩碱在各部位中的含量。结果表明,一叶萩碱在各部位的质量分数w根皮>w细根>w枝干皮>w木部>w嫩叶芽(济南) >w枝叶>w>w嫩叶芽(临沂)。别一叶萩碱在各部位的质量分数w根皮>w细根>w木部>w枝干皮>w>w嫩叶芽(临沂)>w嫩叶芽(济南)>w枝叶。本实验为叶底珠生药成分中一叶萩碱和别一叶萩碱的定性和定量测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东北剌人参     
人参及其药用价值,自古以来无人不晓。中医认为,“一碗参汤有起死回生之效”。然而它的“一母同胞”——同科不同属的植物东北刺人参,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东北刺人参(Oplopanax elatus)是一种小灌木,高1—3米。树皮灰黄,髓大呈白色,地下茎发达多分枝。茎密生针刺,尤其节部刺特多。叶柄长5—17厘米,叶掌状5—7裂,叶片上有细锯齿,叶基部心形,长15厘米,宽35厘米,叶脉上有刺毛,叶缘有刺芒,花腋生,微形花序,小花黄绿色,花瓣5,雌蕊5,子房2室,花梗密布褐色毛。8月中旬开花,9月下旬成熟,浆果状核果,球形,熟红色或黄红色,顶端有宿存花柱,2粒种子。  相似文献   

20.
不同沙棘品种的抗逆性与形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四个沙棘品种的茎叶进行了形态解剖学研究。实验表明,中国沙棘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叶、茎具有耐大气干旱、高温的特性。从俄罗斯引种的巨人、卡图尼礼品、89-1-1三个品种的沙棘和野生的中国沙棘的茎叶比较表明,引种品种和中国沙棘在形态解剖上并无明显的差别。引种品种果实大,9月份果实成熟,自然落果,是非常好的果树栽培品种。如果和中国沙棘进行杂交选育,可以选育出抗逆性强、产量高、果大,适合北方寒冷特点的沙棘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