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菊》是约翰.斯坦贝克的优秀短篇小说,其主人公爱丽莎就像一朵菊花,而她的生活却像那套上"手套"的手,得不到自由。主要着眼于"手套"的象征意义,力图从象征视角探讨生活在男权社会中渴望自由生活的爱丽莎的心弦是怎样一步步被撩动,她那一"戴"一"摘""手套"的过程又是如何体现她的心灵波动。  相似文献   

2.
李小东  韦荣霜 《科技信息》2010,(30):I0168-I0168
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大师,她一生的创作成就以散文最为显著。"爱"和"美"的基调是渗透于她作品中的灵魂和文学精神。本文就其"爱"的真情和"美"的笔触所讴歌的母爱、童心和大自然略作探析,以感受其散文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唐梦楠 《科技信息》2010,(16):114-114
本文分别从"我们"和爱米丽的视角对福克纳著名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进行解析,并将原叙述顺序重新进行排列。同样的事情,站在不同的视角,产生不同的观点。"我们"代表着美国南方继承传统习俗的人们,尊视爱米丽为时代的纪念碑。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旧传统终究会被新意识所取代。他们对现代社会进行的无力反抗斗争是社会发展中必然的悲剧。然而,爱米丽以她自己的生活方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和愿望,获得了属于她自己的幸福。  相似文献   

4.
英语跨性别交际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甜 《科技信息》2009,(36):96-96
1.引入个案分析妻子:"把报纸放下,听我说话!"丈夫:"我正在听你说啊。"妻子:"不,你根本没有。"这个情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经常发生。妻子总是认为她的丈夫一直读报纸而忽视她的存在,所以,妻子认为她的丈夫一点也不关心她,甚至她的丈夫不再爱她了。然而事实上她的丈夫并不知道她的真正意思,而且仍旧爱着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男性和女性不同的语言表达方法经常导致误会,甚至导致很严重的冲突。如果在交际中,人们能够注意到这些交际差异,并且知道这些差异的原因,那么双方就会理解对方,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5.
陈显帅 《科技信息》2011,(13):142-143,107
"爱的哲学"是冰心作品中一根红线,这一哲学思想的建立与她的家庭及所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爱是一缕春风,温暖人心,唤醒人性的同时,也让社会充满温暖和希望。这是冰心人类之爱的大同理想,也是这个竞争日渐激烈的社会急需的。  相似文献   

6.
江意 《世界博览》2014,(22):62-63
在这个智能手机掌控生活的时代,即使是最私人的,最复杂的东西——爱情,都能找到方法变成应用软件。黄之燕在她一天的任何空闲时间都会下意识地掏出手机,那里有一个她和男友共同创造的虚拟的"家",这是由一款名叫"微爱"的手机情侣应用软件提供的一项服务,情侣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品位和喜好装饰一个房间,作为他们的私密空间。黄之燕承认她倾注了很大的心血,"像回到了热恋期,用什么样的窗户,什么样的壁纸,每个细节都能够讨论很久。"她说。她认为手机情侣应用确实提高了她和男友的亲密度。  相似文献   

7.
刘君 《科技信息》2011,(12):I0150-I0150
《还乡》一书主要是以男主人公回归故乡为契机展开情节,但是女主人公游苔莎却是作家着墨更多的人物。哈代赋予她"现代人"的烦恼、叛逆与追求。她厌恶爱敦荒原对繁华世界梦寐以求,对爱情婚姻朝秦暮楚、别有用心,最终难逃被雨夜吞没的命运悲剧。  相似文献   

8.
被誉为"孤独的猎手"的卡森.麦卡勒斯在她的一系列作品中发掘了人性中核心的东西———孤独与渴望,这是现代人的普遍情结,现代人挥之不去的体验。独孤的出口是沟通和爱,而沟通、爱是错位和最终不可能的。麦卡勒斯的写作呈现了这样残酷的事实:孤独没有出口,它成为现代人无法脱离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美国女性主义文学经典《觉醒》蕴含浓厚的存在主义色彩。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与承担责任等哲学理论,诠释了主人公爱德娜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创造,实现其"自为"本质的探求历程,并洞见了她以结束生命来超越自我,获得精神完美这一觉醒行为的深邃内蕴。  相似文献   

10.
对母女关系的探索是从古到今大量作家的写作主题。越来越多的女性作家试图在自己的作品中对母女之间的"爱"与"恨"的对立关系给出自己的答案,玛格丽特·杜拉斯更是对这个主题有着她独一无二的看法。笔者将以《厚颜无耻的人》、《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和《情人》为例,研究杜拉斯作品中的母女之间的疏离和对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爱"是教育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髓。为了继承和发扬好这个精髓,该园在教育教学上进行了"园本特色课程改革研究"的实践,并在全园推行自主式教学模式。这是我园一个大胆的跨越式的教育教学改革。这一教学模式改革的主题是:唱响爱的主旋律,用爱点燃孩子的梦想,让孩子们享受爱、拥有爱、传播爱。(1)以"爱"为主题,唱响"园本特色课程改革研究"的主旋律。(2)不断创新实践,让爱心树健康成长,枝繁叶茂。(3)爱的结晶:突出园本特色、园本教研、园本环境、园本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李效珍 《科技信息》2008,(1):281-281
我国汉语的词汇是很科学的,如"爱好",这个词也是很科学的,"好"的前提条件是"爱",只有"爱",才能达到"好","好"是"爱"的结果。那么,要"爱",就是要我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并保持浓厚的兴趣。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3.
《小城畸人》是美国现代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作品描绘了伴随现代文明的人类的高度异化给人类本身带来的痛苦,这种心灵的隔离和异化使得他们成为众多的"畸人"形象。凯特.斯威夫特就是舍伍德.安德森笔下的众多畸人之一。她对生活的洞见,对爱与理解的追求使得她在小镇上苦苦的寻觅知音。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隔离与异化使得她满腔的悲哀,失望和情欲无处诉说,成为寂寞无人识的现代社会荒原上的孤草。  相似文献   

14.
陈鸿 《科技信息》2010,(24):390-390
有原则的爱本身就包含了严格要求的精神,教育目标也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有高度原则的。"严"和"爱"都是教育的有效手段,教师只有对教育本质、教育规律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才会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自觉、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是冰心一生坚持的信念,她爱写作、爱生命、爱孩子、爱自由、爱自然、爱父母、爱家庭,爱祖国,她是一个和爱、善良、纯洁紧密相连的世纪伟人.简析冰心的爱,是对生命、孩子的纯洁的爱,是对大自然的有如大海般博大的爱,是对亲人对祖国的永远的爱,是对清丽脱俗的古典美的爱.她的散文体现出一种人生的真实的美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阐述"爱拼才会赢"精神的历史缘由的基础上,对"爱拼才会赢"的精神进行反思,提出"爱拼才会赢"精神必须与时俱进,其内涵应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升华,并对升华的思路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周玉亮 《科技信息》2010,(30):177-177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帮助人们更好更清晰地了解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重要的认知工具。本文通过分析莎士比亚作品《罗密欧和朱丽叶》中"爱是旅程"、"爱是植物"、"朱丽叶是太阳"的爱情隐喻模式,从认知角度来论证隐喻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战国初期,墨子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提出了"兼爱"为核心的理想社会方案。他主张通过"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的原则来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墨子认为"兼爱"是和谐社会思想的核心和总纲领,是和谐社会的道德追求和经济政治目标。"兼爱"要求视人如己,平等地爱一切人,树立公德心和利他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9.
"爱"这个促使我们关心他人的冲动,是我们得以在地球上生存与成功的原因。我相信随着我们持续深入未知的遗传学领域,这个冲动会守护我们的未来。"爱"深植于人类的本性中,所以我确信爱人的能力已经刻写在我们的DNA中。  相似文献   

20.
在文学意义上,东莞是可读可写的,但并非任何读写都能"说出"她自己,她向某些读写敞开,也向某些读写关闭,她一直在努力"说出"她自己,但不是作为话语的目的,而是作为话语的"出口"和"管道"。无论冉正万的长篇小说《进城》成功与否,它都向我们昭示着:东莞的读法和写法并不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对许多城市都同样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