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有这样一个特点:凡调查事项,均有统计数字作依据。可以说,《才溪乡调查》中这些大大小小的数据统计,使毛泽东关于苏维埃基层政权建设、群众关系、经济建设与革命战争之间的关系等重要观点、重要结论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才溪乡调查》为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作的报告和结论提供了重要依据,特别是关于革命战争与经济建设问题。《才溪乡调查》是毛泽东关于社会调查的典范之作,闪耀着实事求是的光辉,有着永恒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十一次赴闽西、三进才溪,开展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广大苏区干部积极投入到调查工作中去。通过调查研究,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促使土地革命路线、方针、政策更趋完善,初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正确回答了在国内革命战争的环境下,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这一重大问题,推动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并在铸就中国统计之魂,开创红色调查统计事业新局面,开辟中国调查统计发展新路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历久弥新的重要贡献,成为中国统计人赓续红色基因,再创“第一等”统计工作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三进才溪,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的光辉实践,展现出注重科学理论的引领、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和坚持党的领导等鲜明特征。《才溪乡调查》为党加强思想建设,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提供了成功范例,为党科学制定有关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石。在新征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理论引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坚持群众路线,注重调查研究,不断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取得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4.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经过调研写下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从统计视角看,《才溪乡调查》是经典的典型调查报告,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翔实的统计数据、丰富的调查方法、客观的实践记录、严谨的研究结论等五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5.
苏区时期,毛泽东为了解决当时党内出现的教条主义,先后三次深入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进行社会调查。毛泽东通过才溪乡调查,为全党探索出一套“从群众中来”的工作方法和“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群众”的执政理念和“一切依靠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为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形成与确立奠定了基础。研究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旨在倡导全党发扬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这也是中共十八大要求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毛泽东《才溪乡调查》中调查统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统计学方法,聚焦新时代才溪乡村振兴发展现状。通过两阶段抽样对才溪镇6个村进行再调查,共获取110户村民基本情况,具体包括各村在经济生活、产业发展、文化教育、医疗条件、生态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数据。建立衡量才溪镇各村乡村振兴发展程度的指标体系,通过熵权TOPSIS模型对样本村进行综合评价,为才溪实现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提供政策建议,助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才溪样板”,赋予才溪乡调查所蕴含的精神实质以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毛泽东作《才溪乡调查》70周年。土地革命时期,才溪妇女在各级苏维埃政府的号召下,冲破封建旧礼教的束缚,积极参加政权建设、生产建设、扩大红军、支援前线等各项运动,在80%左右的青年男子外出参加红军和做工的情况下,妇女们勇挑生产和保家卫国的重任,在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得到中央苏维埃政府的高度赞扬。我们重温《才溪乡调查》中关于妇女同胞们在革命时期如何开展各项工作,将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开展妇女工作,充分调动她们的积极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早日到来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井冈山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从这里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历程。井冈山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创时期,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等各方面建设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在农村根据地艰苦的条件下形成了丰富的党建思想,在艰难的革命环境中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思想不仅为井冈山时期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保证中国革命走上正确道路,最终赢得革命胜利,同时也为今天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毛泽东作<才溪乡调查> 70周年.土地革命时期,才溪妇女在各级苏维埃政府的号召下,冲破封建旧礼教的束缚,积极参加政权建设、生产建设、扩大红军、支援前线等各项运动,在 80%左右的青年男子外出参加红军和做工的情况下,妇女们勇挑生产和保家卫国的重任,在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得到中央苏维埃政府的高度赞扬.我们重温<才溪乡调查>中关于妇女同胞们在革命时期如何开展各项工作,将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开展妇女工作,充分调动她们的积极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早日到来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毛泽东"民本思想"是受儒家民本主义政治思想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于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的,正是因为毛泽东的"民本思想"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充分调动了士兵、农民的积极性,才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东固会师的原因主要是为安置伤兵计,为我有党有群众的休息地计,为救援井冈山计,东固的地理条件和毛泽东对东固山早有所闻,也是重要原因。东固会师的意义在于直接促进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使东固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奠基石;为毛泽东提出建立全国苏维埃政权奠定了思想基础;促进了全国第一个省级苏维埃政权——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在吉安成立;促进了红六军、红二十军的诞生,东固成为红六军、红二十军的发祥地;使东固革命根据地成为红军三次反围剿的主战场,是红军战略战术原则形成的基地;促进了我军的经济文化建设,成就辉煌;使东固革命根据地成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接力站;使东固经验影响到湘赣等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2.
统计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实事求是为核心。学习《才溪乡调查》立场观点方法,夯实实事求是思想根基,培育坚守统计调查生命线的道德情操,厚植弘扬统计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础,讲好红色统计故事,涵养“以求真务实为天职、视数据质量为生命”的统计生态,担负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统计保障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3.
东固会师的原因主要是为安置伤兵计,为我有党有群众的休息地计,为救援井冈山计,东固的地理条件和毛泽东对东固山早有所闻,也是重要原因。东固会师的意义在于直接促进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使东固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奠基石;为毛泽东提出建立全国苏维埃政权奠定了思想基础;促进了全国第一个省级苏维埃政权——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在吉安成立;促进了红六军、红二十军的诞生,东固成为红六军、红二十军的发祥地;使东固革命根据地成为红军三次反“围剿”的主战场,是红军战略战术原则形成的基地;促进了我军的经济文化建设,成就辉煌;使东固革命根据地成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接力站;使东固经验影响到湘赣等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4.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同志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它像一盏不灭的明灯指引着革命。彭德怀同志正是在这盏明灯的照耀下率部来到井冈山,与朱毛会师,在危难之际又顾全大局固守井冈山,后来再度挥师井冈山,对巩固和发展井冈山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1927年,在中国上地上掀起的规模空前的大革命,由于国民党蒋介石和汪精卫的背叛而遭到失败。在中国革命处于逆境,革命形势处于低潮,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的生死考验之时,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湖南的秋收起义。在进攻长沙受挫后,他果断地率领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在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道路迈出了开拓性的一步。毛泽东决定引兵“上山”,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这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实际认真分析思考而…  相似文献   

16.
1927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进入井冈山,开辟了农村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两起两落”,井冈山的经验和广州起义的失败,证明了中国革命“以城市为中心”是不能取得胜利的。客观形势  相似文献   

17.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同志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它像一盏不灭的明灯指引着革命。彭德怀同志正是在这盏明灯的照耀下率部来到井冈山,与朱毛会师,在危难之际又顾全大局固守井冈山,后来再度挥师井冈山,对巩固和发展井冈山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秋收起义过程中,毛泽东的莲花决策引兵井冈是继文家市会议之后又一次重大的战略转折,它为秋收起义部队找到了落脚点和栖身之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发展的经验直接为我党其它革命根据地所借鉴,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形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引兵井冈为我党在力量弱小的时候选择在山岳地带展开革命指明了方向,一批又一批的共产党人效仿毛泽东在山岳地带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形式,建立红色政权,从而孕育和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赣东北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我党创建的根据地之一。在方志敏邵式平等同志领导下,积极开展土地革命与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被毛泽东同志称誉为“模范苏维埃”。根据地土地税收具有重要地位,它直接影响着根据地的建设、存在与发展。赣东北根据地土地税收开始于1928年12月,它与井冈山根据地土地税法同时形成,是我党革命史上出现的最早土地税收之一。  相似文献   

20.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位于闽、浙、皖、赣四省边界。苏维埃区域和游击区有50余县,人口达100余万,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是中央苏区坚强有力的右翼。1930年1月,毛泽东把这块根据地称之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与“朱德、毛泽东式”相并称。1934年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称颂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在全国苏维埃运动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在“血战东南半壁红”的武装割据斗争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