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框架与技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国土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基本依据。在梳理国土空间规划既有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框架和技术体系,理论框架将“空间的理论”与“规划的理论”按照“以人为本、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持续发展”等4大理念进行整合,将人居环境科学的5项原则、5个系统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的五级三类体系进行统筹;技术体系涵盖国土空间规划中非常重要的国土资源“双评价”、“三线四区”划定以及规划管理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2.
刘宝  张杰 《甘肃科技》2024,(2):75-79
村庄规划是法定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详细规划,是乡村地区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工作的法定依据。文章以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牡丹镇篆嘴村为例,从目标定位、国土空间总体布局、居民点布局与管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发展规划、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安全和防灾减灾等方面对村庄规划进行编制,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提供新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是城乡发展与转型新时期中的重要规划变革.要从城乡关系与全域规划的角度,来对国土空间规划中有关于城乡关系治理方面的内容建立新的认识.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城乡的协调关系既不是相互独立,也不是简单融合,而是将城乡差距不断缩小直到完全消除城乡在社会中的不平等观念,以此达到城乡协调.本文以国土空间规划中城乡协调的新含义为指导背景,对城乡协调度的基本单元与评价标准进行了新的界定,并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城乡发展情况构建城乡协调度的评价体系,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乡协调发展研究提供可靠的建议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三区三线”工作被认为是规划改革空间管制的核心内容,也是近年来我国国土资源和综合治理制度的体系逐渐演变的一个必然结果,是现代国土资源开发和综合治理制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为了实现统筹多规融合、整合国土资源有关的空间性规划而设计和实施的,用于管控分区的重要手段。该文整理和分析比较多规的各种数据的差异,依托ArcGIS软件实现多规的基础数据的统一,实现了国土空间规划资料数据叠加综合诊断,为后续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一张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区域开发保护格局是指导区域开发的总抓手。新时期国家治理体系逐步完善,五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不断健全,省级层面的国土空间开发须要尊重国土空间发展的脉络和规律,综合评价影响区域发展的各类影响因素的“守”与“变”。明确在国家两个一百年目标体系下,省域国土空间开发要体现战略性和协调性,注重科学性,具有操作性和调控性。  相似文献   

6.
以嘉峪关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为基础,选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探讨了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相关规划间的关系、规划的期限、规划中地类的统一和城市开发边界与其他规划中相关边界的衔接等若干问题,可以为其他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嘉峪关市国土空间规划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任,规划期限应为2030年,嘉峪关市弹性城市开发边界为105.97km2,刚性城市开发边界为249.56km2,研究制定适用于各个部门的国土空间分类体系是国土空间规划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立足现行“县 乡镇 村”三级行政构架,我国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需要注意几个关键点:一是在规划层级方面,除个别城乡高度融合的县市可按全域“一个层级”编制规划外,其他大部分县市仍应执行“全域 中心城区”两个层级;二是除高度城市化地区可将县级 乡镇级规划合并编制外,其他大部分县市宜按两个或多个乡镇联合开展规划编制,给乡镇预留更多的自由裁量权;三是县级规划应重点加强对县域村庄总量控制、分类引导、刚性传导等方面的顶层设计,其他事权可交由下层级规划落实。建议尽快出台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规范各级国土空间规划成果编制,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为出发点,分析了“双碳”目标下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控的理论转型、关键途径以及相应的碳中和管理策略,提出了未来适应“双碳”目标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和规划应对的难点和重点,指出为实现“双碳”目标,应建构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双碳”责任区域分工体系、探索从“空中”到“落地”的减排增汇规划理论体系、研究助力碳中和精细化管理的关键规划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数字化技术浪潮推动和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双重影响下,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必然面临思维、技术等方面转型升级的挑战。为将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全过程、全方位融入国土空间规划,梳理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和要求,研究了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数字化技术框架,从加快转变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数字化思维、探索形成转型发展模式、搭建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时空数据资源中心、形成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电子“一张图”和健全一体化共建共享机制等方面,对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如何数字化转型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潘涛  杨宇  潘裔莎 《江西科学》2023,(3):482-485
在梳理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历史演进的基础上,分析了“两规”运行存在的矛盾,阐明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融合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融合发展的建议,使国土空间规划真正上下贯通,结构优化,深度融合,成为“一个平台,一张蓝图”的全域全要素综合规划。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作为全国第一个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试点城市,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了大胆的、系统的论证和研究,形成的规划草案正在上报审批中.本文结合最新的政策和技术标准,参考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有关内容,总结各类规划的优缺点,从"编什么,怎么编"入手,对区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内容和重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监督实施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为进一步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做好监督实施工作的有效措施.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可准确反映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及房屋建筑、道路、构筑物、地理单元名称等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与变化情况,为评估指标数据提供一种可靠、高效且连续的现状空间数据来源.针对当下的研究现状及问题,通过建立与评估指标匹配程度更高的数据监测分类体系,开发“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指标计算器”,形成符合地方实际且可推广的工作模式与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城市低碳发展方向及“双碳”战略内涵,审视国土空间规划在碳技术系统集成、碳效益量化评估、碳目标有效实施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在规划目标、规划尺度、规划视野、规划技术、规划对策等5个方面适应性转变的要求;结合新时代空间规划全域全要素全过程用途管制的特点,指出应以空间结构优化和空间治理为抓手,从资源足迹核算、全空间整体统筹、多层级有效传导和全周期系统监管4个维度探索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国土空间规划的响应路径。  相似文献   

14.
 乡村人居环境的韧性是抵御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能力。基于乡村生态韧性、经济韧性和社会韧性的概念,阐述了乡村突发公共生态事件、经济事件和社会事件的类型特征,提出了在当前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中,村庄规划要综合考虑乡村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策略,强调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三生空间”的规划协作,将乡村应急自救和预防控制相结合,以乡村人居环境韧性的能力提升作为村庄规划的建设目标,从而为实现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乡村人居环境韧性”“乡村突发公共事件”“三生空间村庄规划”三者关系的理论框架,以指导村庄规划和乡村建设行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构建一个包含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思想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并向地方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具有底线思维的生态基础设施体系与绿色版图设计,提出了长时间序列演进下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电路理论的国土空间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新方法.以南宁市为研究区域,取2000—2020年为研究时间段,首先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  相似文献   

16.
大尺度区域国土空间监测指标体系是引导国土空间有序开发、提高国土空间管控能力、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针对大尺度区域国土空间监测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建立了行政区分类与岸线功能区的分类方法,构建了国土空间、自然资源、社会经济与岸线保护四个评价维度的国土空间监测指标体系;基于开源地理空间处理技术设计开发了一套多模块、高效率的指标计算系统,提高了大尺度区域国土空间评价的效率,对推进"多规合一"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研究中的完整法定体系,解决编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对城市地下空间系统内在功能耦合机制的认识出发,提出了功能耦合规划思想理论,确定了将方案中城市系统的整体功能耦合作为规划核心目标;针对规划编制研究的实际需求,设计了包括资源评估、规模规划、布局规划和方案评价4个方面为主要内容的规划基本流程及其技术方法体系,制定了包含总规、控规和修详3个层次规划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体系,明确了各层次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各类其他城市规划的相互关系以及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定位,并建立了各层次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内容框架,初步构建了一个层级完整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8.
围绕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对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数据资料的获取与建库、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国土空间规划优化4个关键问题,以延安市延川县为研究区,提出了基于短板-边际-风险理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基于负面清单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并以土地斑块为评价单元,完成了延川县的双评价.结果显示:延川县不可接受超载区和容许超载区总面积分别为34.8、42.5 km2,分别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14%、1.75%;水资源经济承载力已处于不可接受承载力状态;国土空间"限制、约束、影响"三级不适宜区总面积为1 262.55 km2,占全县国土空间的66.28%.依据调查和评价结果,对延川县现有"三区三线"及相关国土空间规划进行空间叠置分析、土地功能重新定位以及边界合并、调整与优化,形成了延川县新的"三区三线"边界和全类型国土空间的"一张蓝图",实现了空间上的"多规合一".  相似文献   

19.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存在同一空间不同规划"打架"现象,给城市规划的实施、项目落地带来了诸多问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我国空间规划体系问题中最为重要的3种规划,我国空间规划体系问题则主要体现在3种规划的矛盾上.通过对株洲市天易科技城规划实践进行问题分析与规划建议,逐步推进株洲市的"三规合一".  相似文献   

20.
 通过介绍地理科学的基础研究核心--地理系统,梳理了地理系统的组成要素:地理要素、地理空间以及人地系统,说明其独特的系统结构与系统功能。结果表明,地理系统包含了地球表层系统、土地利用系统、人类活动系统与人地耦合系统。地理科学应用研究核心是地理治理。地理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调查评价、规划设计、地理模拟、地理工程、监测预警。地理治理目前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应用体现在国土空间治理方面,主要有自然资源调查、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生态修复等。中国地理科学需要创新发展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