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司晓莲 《科技咨询导报》2011,(14):218-218,220
本文以汉字构形学和字体学理论为指导,对<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中所收的两汉隶书字形中的异体字进行分析,比较西汉异体字形和东汉异体字形的数目,经统计,西汉平均异体字形数为3.097,东汉平均异体字形数为2.128,证明随着隶书的定型,异体字形的数量在逐渐减少,进一步探讨了汉初异体众多的原因,以及两汉隶书异体字逐渐减少的过程体现出来的汉字发展中字形的优化选择规律.  相似文献   

2.
宋本《玉篇》异体字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本《玉篇》的异体字根据形体关系可分为"改换音符、改换义符、改换音符和义符、使用不同的造字方法、增加义符、使用两种字形、简省音符、简省义符、改变构件的相对位置"9类。究其原因,第一二三四类缘于汉字构形方式的开放性,其中有些是随语音变化调整音符。第五六七八类缘于人们的文化心理。第九类主要因为书法艺术的影响。异体字不是一成不变的,比较《玉篇》和《说文》,可见5种变化形式:异体字增加(减少)、狭义异体字变成部分异体字、狭义异体字成为音义(或意义)不同的字、音义(或意义)不同的字成为异体字。  相似文献   

3.
六朝与隋唐五代时期的石刻楷书中存在着大量异体字,它们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采用基于语料库的方法,分别从异体字数量、异体字形、字位主形三个方面对"六朝石刻楷书语料库"与"隋唐五代石刻楷书语料库"中所贮存的异体字展开比较调查。调查表明:从数量上看,与六朝相比,隋唐五代石刻楷书的形体渐趋规范定型;楷化过程中,组成汉字的构件与笔画数量、汉字出现的频率、历史的传承与积淀是影响异体数量的共同因素。从字形上看,两段时期的异体字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传承性,同时,隋唐五代石刻楷书中也出现了一部分具有时代特征的变异形体,其代表即"武周新字"。从字位主形上看,简易、区别、表义性、系统性原则是汉字楷化过程中楷书异体的选择标准及优化原则。  相似文献   

4.
在讨论水书异体字的翻译特点和形式化描述的问题后提出水书异体文字机器翻译的一种自动获取方法SSRA(语义相似性规则算法).该方法运用词类关联性和语义相似性原理并引入机器学习技术,然后对水语形式化描述后进行语言计算,最后构造决策二叉树,使系统能够在词类获取后进行异体字自动识别翻译,在现实中本方法与水汉电子字典系统的结合运用表明此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5.
战国时代秦、楚简文构形比较是古文字研究中的一个前沿课题.本文以秦、楚简文直接构件作为考察范围,整理出二者相对特异者.在此基础上,完成这些特异构件实际参与构字的精确计量,并从不重复字形层面来完成两者差异的量化评估,从而揭示出二者在此层次上的构形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不重复字形层面,秦、楚特异构件在系统中的影响力都不大,秦、楚文字系统的差异度很小.  相似文献   

6.
对异体字的定义作出简单界定:异体字是为记录同一词而造的,在使用过程中功能没有发生分化的或同一个字由于书写变异而形成的一组形体不同的字符;也特指跟通常写法(即规定的正体)有同音同义关系而写法不同并被淘汰的字。  相似文献   

7.
对异体字的定义作出简单界定:异体字是为记录同一词而造的,在使用过程中功能没有发生分化的或同一个字由于书写变异而形成的一组形体不同的字符;也特指跟通常写法(即规定的正体)有同音同义关系而写法不同并被淘汰的字。  相似文献   

8.
异体字造成使用与传播上的讹误和混乱以及识认上的困难,但也为我们考音考义提供了更多的形体,因而在训诂方面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作用主要有:明本义、考文字,破通假、求词源.  相似文献   

9.
汉魏六朝墓志文字材料真实,字形丰富,其构件讹混现象十分普遍,既有规律性,又有特殊性,有必要进行归纳考察,以便为碑刻异体字研究、汉字构形研究、古籍整理和汉字发展史等研究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10.
记录汉语的汉字系统里存在着大量的异体字,对异体字的研究可以是多角度和多层面的。将《说文解字》中记录动词的异体字比较其意符差异,可以看出汉字意符的选择是多渠道多侧面的,所以构成异体字的形符不同的原因也是多样的,远远不限于义近或者形近形符的通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篆、隶、草、真四体分析,说明汉字是从新旧形体演变的矛盾冲突中发展起来的。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也就是对字源的否定过程。对字源的否定,是汉字内部否定因素发展的结果。对字源的否定,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只有正确认识这种变差,才能正确理解文字的构形和本义。  相似文献   

12.
纳西东巴文主要是纳西族东巴用于记录东巴教经典的文字,东巴文是自源型文字,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分析《纳西象形文字谱》,得出异体字共489组,具有字形1172个,约占整个文字体系的一半。文章从三个方面对东巴文异体字关系特征进行归纳,梳理记录同一个词的异体字之间的关系类型。并旨在通过这些探讨对东巴文异体字以及东巴文体系的特点、性质、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据目前所见出土古文字材料,春秋时期新造汉字593个,汉字系统进一步趋向完善和稳定,表意构件系统已比较成熟。汉字构形方式系统进一步调整与优化,表意类构形方式的功能趋向更加衰弱,形声构形方式的优势地位继续加强。汉字字形演变存在省简、增繁、替换和讹变等多种形式,有少数字形经变异后成为定型而进入文字系统传承,不过大多数汉字形体结构相对稳定。汉字的发展演变既表现为时代性的演进,同时又开始形成地域性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4.
汉字在其发展过程中,从篆书以来,也已两千多年,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由于时间与地域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成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却形成了一大批形体差别很大的异体字,给我们阅读古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和麻烦.所谓异体字就是音义和用法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字.从古书上可以知道,异体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两个字并驾齐驱,它们都是常见的字.例如:咏咏 睹睹 线线 岳岳 叹叹 俯俯 鸡鸡 雁雁 剩剩 烟烟另一类是一个字常见,另一个字罕见.例如:驱驱 地(?) 俯(?) 软软 时时 蚓蚓 坤堃 哲喆 笑笑 野野解放前出版的字典辞书里的所谓俗字可以看作是后起的异体字.例如:裤裤 秘秘 杰杰 梦梦 却却 泪泪 岩岩 点点  相似文献   

15.
信阳楚简是我国早期发现的一批重要的楚简实物,其中含有一组竹书,近半个世纪以来,学者们对其进行了多角度综合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从信阳楚墓墓葬年代与墓主人身份、竹书性质及文字研究等方面对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加以归纳、述评,有助于楚简和楚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语言和文字的关系简称言文关系。它是任何语言中都存在的一对关系。汉语和英语中都存在异体词,对于异体词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它是一个语言问题还是一个文字问题.因为它包含语言和文字两方面的因素。本文试图用语言和文字的关系这一方法,分析汉英异体词的异同点,并找出二者存在不同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信阳楚简是我国早期发现的一批重要的楚简实物,其中含有一组竹书,近半个世纪以来,学者们对其进行了多角度综合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从信阳楚墓墓葬年代与墓主人身份、竹书性质及文字研究等方面对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加以归纳、述评,有助于楚简和楚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江永女书是音节文字,但是出现大量异体字和多音字。这是文字自发发展的结果,不影响音节文字性质的主流。  相似文献   

19.
汉字是表义文字,从汉字的体制看,汉字有语素字和非语素字,从汉字的字音看,汉字不光有单音字,还有许多多音字,从汉字的形体看,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有不少汉字的形体相近或相似,构成了形近字。这些语素字、非语素字、多音字和形近字出现在普通话水平测试(PSC)的单字试题中,用来检测应试者的普通话水平,应试者的错误率极高,严重影响普通话测试目标的实现。本文根据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提出改变试题的形式,以期真正实现测试目标。  相似文献   

20.
《潍坊学院学报》2016,(1):37-41
《说文》中有关叡字的解释有些难解,睿字构形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近些年来,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公布,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契机。金文中■、■二字的释出,使我们对、二字的构形有了新的认识。由此,我们认为睿就是的省变体。睿在战国时期不同地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楚文字中睿字发生了讹变以至当时难以释出。本文在讨论睿字构形的同时,对楚文字中睿字发生讹变的原因也试做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