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子印迹技术于近十年内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原理以及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技术,并展望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了孔雀石绿分子印迹聚合物.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结合位点和识别机理;用扫描电镜对聚合物进行了表面形态分析;自制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研究聚合物对孔雀石绿的分离富集效果.结果表明,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通过氢键或离子键作用形成1:2型配合物;印迹聚合物粒径分布在45~80μm之间,表面富含微孔结构,有利于对孔雀石绿的吸附.实际样品测定表明,印迹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分离富集效果,可以满足痕量孔雀石绿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分子印迹作为制备对某一特定的分子(印迹分子或模板分子)具有特异性识别的聚合物的过程,在分离分析、仿生传感器和模拟酶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基本原理、制备和特性,以及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分子印迹作为制备对某一特定的分子(印迹分子或模板分子)具有特异性识别的聚合物的过程,在分离分析、仿生传感器和模拟酶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基本原理、制备和特性,以及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17β-雌二醇微球状分子印迹聚合物优化合成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建立了微球法合成17β-雌二醇分子印迹微球聚合物的方法,通过环境扫描电镜对所合成的微球的形态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了该分子印迹聚合物最优化的合成条件.实验所获得的微球粒径均匀,平均粒径在300~400nm之间,这比已经报道的文献关于微球粒径的记载要小很多.由于该法合成的微球状的MIP粒径均匀,分散性好,性质稳定,因此更有助于结合位点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17β-雌二醇的结合和释放.  相似文献   

6.
以bis[(3-甲氧基硅)丙基]乙二胺为功能单体,铅离子为模板分子,正硅酸乙酯为交联剂,无水乙醇与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液为络合溶剂,十二胺为扩孔剂,采用预组装方法结合二重印迹技术合成得到铅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了该聚合物对铅的吸附和选择识别能力,采用红外光谱及比表面测定仪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聚合物对铅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和选择识别能力,最大吸附量为1076μg/g,对铅离子的分配系数为172.4,是其它金属离子的10倍以上.填充有印迹聚合物的分离柱应用于痕量铅的处理,具有优良的分离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间苯二酚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静态平衡吸附实验和选择性实验考察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采用Scatchard模型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结合特性,并考察了印迹聚合物对同类底物吸附特异性.结果显示,该印迹聚合物对间苯二酚呈现出良好的吸附能力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以磺胺嘧啶为模板分子,运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微球形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Scatchard模型.求得分子印迹聚合物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为8.6μmol/L,最大表观结合量为185.7,μmol/g.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等温吸附线方程符合Longmuir方程.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吸附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而减小,表明非极性共价键在分子识别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制备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聚合物用于分离富集等目的,以三聚氰胺为模板分子,优化选择溶剂和致孔剂为甲醇,功能单体为丙烯酰胺,采用沉淀聚合法和本体聚合法制备对应的MIP和NIP,沉淀聚合法的MIP与NIP平均产率分别为57.48%和58.85%,本体聚合法的MIP与NIP分别为91.35%和92.71%.从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操作过程简便性考虑,沉淀聚合法为较优的合成方法.三聚氰胺与功能单体的结合实验表明:三聚氰胺与丙烯酰胺之间主要以氢键形成1∶3型结合物,产生特异性的选择性分子识别,结合常数K达到4.93×105,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分子印迹的发展及原理,综述了当前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进展,分析了分子印迹发展中的问题,并对分子印迹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其仿生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苯硝化反应的产物类似物对硝基苯酚作为模板合成了一系列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比表面分析和热分析等现代的分析方法对分子印迹聚合物予以表征。成功地将分子印迹聚合物用于催化NO2硝化反应,探讨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所用的功能单体种类、交联度等对甲苯的NO2硝化反应位置选择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分子印迹聚合物提高了甲苯的对位选择性硝化能力.并且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对位选择性最好.邻对比为0.89。  相似文献   

12.
作者以苯酚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在乙腈溶剂中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沉淀聚合方法合成了苯酚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聚合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溶液的pH,吸附时间及初始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发现溶液的pH为7.0时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苯酚的吸附量最大;吸附在20min左右达到平衡;随着溶浓度的增大,吸附量也随之增大,最后达到吸附平衡.实验结果表明苯酚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苯酚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可将其用于对苯酚的吸附.  相似文献   

13.
L-苯丙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L-苯丙氨酸为模板分子,口一甲基丙烯酸和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和1,4-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二甲亚砜为溶剂,分别采用本体聚合、乳液聚合和牺牲硅胶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氮气吸附实验测定聚合物颗粒的比表面积和孔容。激光粒度分布仪测定颗粒尺寸分布范围和分布曲线.实验表明:牺牲硅胶法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最大比表面积As=279m^2/g,颗粒分布与薄层层析硅胶-H相近,对L-苯丙氨酸最大饱和吸附量为33.89mg/g,静态分离因子口:1.68,动态分离因子a'=1.227.  相似文献   

14.
敌百虫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壳聚糖为聚合物基体.敌百虫为模板分子,制备在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上与敌百虫匹配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该聚合物的合成条件,包括壳聚糖与敌百虫的作用力.以及交联、洗脱条件.测定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敌百虫的吸附和选择识别能力,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敌百虫具有良好的吸附和选择识别能力,其中对结构类似的氧化乐果的分离系数达到3.57.  相似文献   

15.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因其具有构效预定性、特异识别性和广泛实用性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生物医药等领域,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也有重要的研究潜力.以毒死蜱为模板分子,采用原位逐步聚合法制备了具有良好识别性能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考察了毒死蜱、敌敌畏及甲胺磷在毒死蜱分子聚合物上的选择性分离富集特...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亲水性核-壳结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并考察其吸附、分离性能.以尿苷为模板分子,通过回流沉淀聚合方法(DPP)制备亲水性的核-壳结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研究了模板分子UR与功能单体MMA之间的相互作用,考察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吸附动力学、吸附平衡以及吸附选择性,评价了该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高效液相色谱柱填料时对尿苷及其类似物的分离能力.UR分子印迹聚合物对UR的吸附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Freund lich等温方程能更好地拟合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印迹分子尿苷的等温吸附数据;UR分子印迹色谱柱能够实现UR及其类似物的分离,对尿苷具有选择性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17.
双酚A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双酚A是近年来人们最为关注的一种重要内分泌干扰物,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危害.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双酚A为模板分子、2-乙烯吡啶为功能单体、聚三甲基丙烯酸丙三醇酯为交联剂,通过微球法合成了对双酚A具有高度选择性的纳米级印迹聚合物微球.平衡吸附实验表明:与空白聚合物相比,双酚A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和选择识别能力.通过Scatchard分析,该聚合物对双酚A存在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其中特异性结合的平衡结合常数达1.78×10s M-1,表观最大吸附量为7.23 μmol/g.同时比较了该聚合物对双酚A结构相似物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MIPs对双酚A具有更好的特异选择性和识别能力,为复杂介质中双酚A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茄尼醇为印迹分子,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制备了茄尼醇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和茄尼醇分子印迹复合膜(MIM).分别研究了它们的吸附和渗透特性,并用于烟叶样品中茄尼醇的分离富集.结果表明,实验制备的MIP的印迹因子可达2.20,其对混合标准溶液中的茄尼醇的吸附率达66.9%,明显高于其它组分,显示出良好的选择性分离富集茄尼醇的性能;所制备的MIM能阻碍印迹分子的渗透,显示出对印迹分子茄尼醇的渗透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以微囊藻毒素MC-LR为模板,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微囊藻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优化制备过程.通过电子显微镜、孔隙度分析、红外吸收等对其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反应机理和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单体∶模板∶交联剂配比为0.9×106∶1∶1.2×106,洗脱时间25 min时为优选条件,最大吸附量为153.7μg/g,此分子印迹聚合物对MC-LR具有显著的特异性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对药物多效唑有高选择性的模板聚合物.该聚合物以多效唑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为自由基引发剂.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研究MIP对模板分子的识别机理,并且考察了各因素对分离的影响.实验表明,该聚合物对多效唑呈现出高的选择性,有明显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