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为了深入了解润湿热、粘附功和吸附焓变在采油中的地位、应用和相互关系,从概念、相互关系和测量方法等方面探讨了3个量的意义,分析了它们在采油中的作用和应用。分析表明,粘附与润湿均与吸附有关,二者关系密切,在采油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油在岩石表面的粘附功、润湿热越大,越不容易被驱走;驱油剂在岩石表面的润湿热越大,越有利于自发渗吸,提高洗油效率;驱油剂在岩石表面的吸附焓变越大,吸附能力越强,越有利于改变岩石表面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膨胀珍珠岩对甲基叔丁基醚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探索新的水体净化剂材料为目的,对一种以二氧化硅为主体的颗粒状膨胀珍珠岩对甲基叔丁基醚(MTBE)的吸附性能、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TBE在膨胀珍珠岩中的吸附行为可用Freundlich模型描述,吸附过程可用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对不同温度下的吸附数据分析发现,膨胀珍珠岩对MTBE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由吸附热力学计算可得等量吸附焓变△H>0,吸附自由能变△G<0,表明膨胀珍珠岩对MTBE的吸附为一吸热过程,且可自发进行. 相似文献
3.
通过Blake-Kozeny方程推导了聚、油两相渗流时聚合物有效粘度计算公式,并通过兰格缪尔方程引入了相对渗透率下降因子。将有效粘度及渗透率下降因子代入广义达西公式获得了考虑剪切变稀和吸附滞留的稳态法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计算公式。室内通过物理实验对比了新方法与传统稳态法聚合物驱相渗曲线区别,以及水驱和聚合物驱相渗曲线的区别。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稳态法相比,受不可及体积和吸附滞留的影响,新方法计算的油相和聚合物相相对渗透率值均较低,其中油相相对渗透率主要受吸附滞留的影响,较传统稳态法下降了12%,聚合物相相对渗透率受不可及体积和吸附滞留的共同影响,较传统稳态法下降了44%。由于新方法不仅考虑了聚合物剪切变稀的非牛顿流体特性,还考虑了聚合物不可及体积和吸附滞留引起的渗透率下降,结果更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研究重金属(Pb(Ⅱ)、Hg(Ⅱ))在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细胞上的吸附和竞争吸附.实验结果表明,Pb(Ⅱ)、Hg(Ⅱ)在两海藻上竞争吸附时,Pb(Ⅱ)在海藻细胞表面的竞争吸附平衡快于Hg(Ⅱ).竞争吸附平衡时,藻细胞表面Hg(Ⅱ)对Pb(Ⅱ)的影响小于15%,Pb(Ⅱ)对Hg(Ⅱ)的影响大于50%.96h培养后,两金属竞争环境下的海藻细胞吸附(吸收)的重金属量明显高于单一重金属作用的海藻细胞的吸附(吸收)量. 相似文献
5.
Asphalten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ositions in oil reservoirs, while it is also a major factor that causes difficulties
in oil recovery and oil post-processings. Up to date, study on asphaltenes in oil recovery is still a bottleneck problem.
In this paper, the advances of studies on asphaltenes are reviewed, and some directions for further studying are suggested.
What is reviewed in the paper includes the precipitation studies of asphaltenes, the degradation studies of asphaltenes and
the applications of asphaltene’s studying in oil recovery; furthermore, it is regarded as a promising direction to study the
possible applications of asphaltene’s selectively decomposing by chemical reagents in oil recovery. 相似文献
6.
支持向量机算法用于烷基苯的热容和标准焓值的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有关烷基苯结构和它们的热容、标准焓值之间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根据烷基苯的分子结构式,其每个结构分别采用含有6数字的编码来表示。本文建立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分别采用了多元线性回归、多元非线性回归和支持向量机算法。所有的化合物被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对每个模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的相关系数、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差进行了计算,并对三个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了对比讨论。在烷基苯的热容、标准焓值的预测上支持向量机算法略优于另两种方法,显示出了支持向量机算法在预测化合物物理化学性质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延长稠油油藏的水驱后含水率上升的问题,通过室内实验方法,在原有聚表二元驱的基础上,研究一种适用于延长油田的有机碱,优选三元复合体系的配方;并通过物理流动驱油实验对三种化学驱油体系的驱油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油藏的原油酸值为1.95 mg/g,适合进行三元复合驱的研究;筛选出的有机碱是乙醇胺,其能有效减低油水界面张力并对复合体系的黏度几乎没有影响,试验优化的三元复合体系的配方是:1 500 mg/L聚合物2 000 mg/L表面活性剂+3 500 mg/L乙醇胺。驱油实验表明:在均质岩心和三层非均质岩心模型中,与聚合物驱和聚表二元驱相比,三元复合驱都能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其中模拟油藏条件的三层非均质岩心条件下,采收率增值达13.38%,达到了控水增油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巴51断块油藏条件及流体性质,对华北油田研究院提供的CY2、CQ2、LC及JH四株菌进行了室内分析评价。通过对四株菌代谢及乳化降黏情况分析,CQ2菌在发酵的过程中产生气体,CY2菌对原油作用效果较差,LC菌和JH菌能产生表面活性物质,使表面张力和原油黏度降低。菌种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LC菌和JH菌驱油效果较好,与乳化降黏实验结果相符。在物理模拟驱油过程中,利用剩余油果收率作为物理模拟驱油平行实验的评价指标能减小效果评价的误差。实验证明,LC菌和JH菌在巴51断块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胜利埕岛油田如何提高布设围油栏回收溢油方法中的溢油回收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晓光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Z1)
胜利油田于97年7月成立了海洋应急中心,配备了相应规模的溢油回收设备。但是,国油栏的乘波性不理想,影响了拦档溢油的效果,在撇油器工作效率相同的情况下,降低了溢油回收率。为适应胜利埕岛油田开发建设的需要,保护海洋环境,解决围油栏的乘波性,提高溢油回收率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针对以三角洲前缘相沉积为主的油藏,结合沉积微相特征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分析了层间、层面、层内剩余油分布特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三角洲前缘相储层的剩余油分布规律,主要有水下分流主河道及主体席状砂体侧缘剩余油、断层遮挡型、注采不完善型、层间干扰型,并根据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对应的挖潜对策,井网加密、注采系统调整、注水井调剖、酸化等。 相似文献
11.
沥青与矿料粘附性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采用粘附功试验表征沥青与矿料粘附性的可行性,以润湿-吸附理论为基础,讨论了沥青与矿料的粘附性与粘附力的内在关系;分析了沥青矿料表面润湿性能对界面粘结强度的影响,提出了以粘附功作为沥青与矿料粘附性的表征指标,设计了以沥青表面张力γ以及沥青在矿料表面接触面θ为基本参数的试验方法;最后对微观分析和水煮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粘附功试验表征沥青与矿料粘附性是可行的,试验数据精确,可达到0.01×10-3 N/m. 相似文献
12.
芽孢杆菌L-32发酵条件优化及提高原油采收率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筛选得到了一株能以原油为碳源进行生长繁殖的菌株 ,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 (L 32 ) ,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 ,确定出最佳的发酵条件 ,并确定了厌氧条件下以原油为碳源时的培养基成分。通过补加葡萄糖使其浓度保持在8g/L的方法可以提高菌体的浓度。实验结果表明 ,L 2 3可以以原油为碳源生长 ,并能在降低原油粘度的同时使原油培养基内水相的pH值下降。L 2 3能提高实验岩心的原油采收率 ,即在关井 96h后 ,L 2 3可使原油采收率提高 9.6 %左右。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国锅炉总装机容量分析了回收锅炉排污热量的节能潜力,采用物料衡算法计算回收锅炉排污热量的烟尘和SO2减排效果。以渭化集团动力车间220 t/h硫化床蒸汽锅炉技术改造工程为例,介绍了采用JRW-DN100型汽-水混合器回收锅炉排污热量的技术方案,实践证明,该技术是余热回收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