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海草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它拥有全球最大的海草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31.1%),以及最丰富的海草种类(38种,占全球已知种类的52.8%)。澳大利亚海草支持了全球碳储量最大的滨海碳库,以及全球最大的儒艮种群(占全球儒艮总数的3/4)。澳大利亚的海草监测、恢复与研究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是海草资源第一大国和海草研究强国,是海草保护和研究事业的典范。本研究对澳大利亚海草的资源现状、恢复、监测与研究进行汇总分析,以期借鉴其先进经验,为我国海草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丁兰平  王展  黄冰心 《广西科学》2014,21(6):561-568
对北部湾大型海藻物种多样性、地理分布、资源研究成果、研究现状以及开发利用等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北部湾在大型海藻资源调查、开发利用和生态修复等方面还有巨大的研究空间,提出大力发展海藻生态养殖业,加大对大型海藻科研的支持和投入,扶助海藻产业链建设的观点,以期为北部湾海洋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蓝文陆  黎明民  覃秋荣 《广西科学》2013,20(2):176-180,182
2001~2011年现场调查和监测广西合浦沙田镇附近的榕根山海草床,研究小型海草床的群落演替及其保护和修复.结果发现,从2001年到2005年,榕根山海草床的面积从13.3 hm2增加到17.1 hm2,但是2006年以后海草床的面积开始减少,至2011年面积已减少到不足1 hm2.海草的群落也由矮大叶藻(Zostera japonica)单一优势种群落演替为贝壳喜盐草(Halophila beccarii)优势种群落,引起海草的盖度、生物量和茎节密度明显变化.榕根山海草床衰退主要是由于海水水质变化、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以及鸭子放养引起,保护和修复榕根山海草床要控制海草床周边互花米草扩散和整治岸边的畜禽养殖及污水排放,同时还要加强对海草床的监测和保护及修复研究,探索海草与互花米草的竞争机制及互花米草控制方法,为小型海草床的保护和修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闽南气候条件优越,药用植物种类丰富,有地道药材、闽台草药、药膳植物以及国家重点保护药用植物物种.但引种栽培较少,尚未建立规范化的中草药种植基地,且综合开发和保护管理药用植物资源的经验不足,使用中草药时存在品种混淆现象,由此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海南新村港、黎安港、文昌和琼海(潭门)等地的优势海草种类海菖蒲(〖WTBX〗Enhalus acoroides〖WTBZ〗)、海神草(〖WTBX〗Cymodocea rotundata〖WTBZ〗)及泰来藻(〖WTBX〗Thalassia hemperichil〖WTBZ〗)中氮、磷及铁的含量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海南潮间带海草对养分的吸收与海水营养水平及沉积物氮、磷、有机碳、铁有关.相对于氮,海草叶片磷含量受海水和沉积物的影响更明显.海水磷、沉积物有机碳和铁均能促进海草组织对磷的吸收.海草叶片的氮磷比为新村港(21.73)>黎安(14.25)>文昌(9.53)≈潭门(10.29),与海水中溶解性总氮和溶解性无机磷的比值呈线性正相关,说明海水的富营养化影响了海草叶片的氮磷平衡.  相似文献   

6.
广西沿海海兽种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1978年到1998年广西沿海的海兽进行调查,采集,研究,共鉴定出2目5科12种,其中一种为中国的首次记录,3种为南海的新记录,文中对各种的主要外形特征及其分布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吴兴亮  郭建荣 《贵州科学》2000,18(4):260-266
报道了海南岛的灵芝科真菌78种,分属于4个属,3个亚属,2个组。分析了灵芝在不同的热带植被类型中,其种类的组成不同。种类多样性变化呈:常绿季雨林〉热带雨林〉低山雨林〉中山雨林〉热带半落叶季雨林〉人工林〉河谷雨林〉稀树划原〉山项矮林〉红树林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在介绍广西药用植物种类的基础上,分析广西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依据药物发展的趋势和广西药用植物资源的特点,提出广西今后发展植物药产业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北部湾广西沿海地区属于平均水深不足20 m的浅海海域,如果遭遇台风,暴潮位与天文潮高潮位重叠,尤其是与天文大潮期的高潮位重叠,极易因破坏性极强的风暴潮致灾.本文主要从ENSO现象产生的机理及作用出发,探讨其对北部湾广西沿海地区风暴潮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方礼钦 《科技信息》2011,(28):274-274,27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体育与旅游的关系,阐述北部湾滨海旅游业发展现状,进一步探讨北部湾滨海发展体育旅游的资源潜力,充分发挥现有丰富体育旅游资源、特色文化体育和喜庆时节类等资源底蕴优势开发,解决北部湾滨海旅游景点普遍存在的功能单一问题,增加体育旅游的功能,推动北部湾滨海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广西海岸沙生植被的类型及其分布和演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海岸沙生植被由热带耐盐性的植物组成,主要有厚藤群系的沟叶结缕草、飘拂草—厚藤群落,中华补血草、铺地黍—厚藤群落,鬣刺、单中蔓荆—厚藤群落,绢毛飘拂草、麦穗茅根—厚藤群落;露兜勒群系的露兜勒、仙人掌—沟叶结缕草群落;薄果草群系的薄果草、岗松群落和沙生灌木群系的酒饼勒、变叶裸实、仙人掌—沟叶结缕草群落。这些群落在沙滩上的生态分布是由盐性不同的建群种,依上述群落顺序,大致从潮汐带之上的潮湿至湿润—高盐度沙滩的以厚藤群系分布为主的沙生植被为前带,经湿润至于燥—中盐度沙滩的以露兜勒群系分布为主,兼有厚藤群系的沙生植被为中带,至干燥—完全或基本脱盐沙滩、沙地的蒲果草群系和灌木沙生群系至陆域上的季雨林沙生植被为后带。广西海岸沙生植被主要以湿润度、干燥度和盐度为演替外力。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2002-2021年发生的20次赤潮灾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广西近岸海域赤潮平均每年发生1次,发生面积约为384 km2,持续时间为3.65 d,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近10年(2012-2021年)相对前10年(2002-2011年)赤潮发生面积增加(18倍)。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共有10种,其中次数最多的是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其次是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和红海束毛藻(Trichodesmium erythraeum),但近10年不断有新的赤潮藻种出现。赤潮发生总数中,有毒或有害赤潮11次,分别为球形棕囊藻4次,夜光藻和水华微囊藻各3次,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1次。广西近岸海域赤潮发生的分布范围广,2008年以前主要发生在北海市涠洲岛海域,2008年以后钦州市三娘湾和三墩岛海域、北海市廉州湾及防城港市防城湾陆续开始发生赤潮。通过综合分析近20年北部湾近岸海域赤潮发生和分布的基...  相似文献   

13.
广西北部湾珍稀海洋哺乳动物的保护及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广西北部湾海域有儒艮(Dugongd dgon)、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江豚(Neo phocaena phocaenoides)及其它海豚等珍稀海洋哺乳动物,过度捕捞、人为伤害、生存环境的人为缩小及海草的破坏使得儒艮、中华白海豚已经成为濒危物种。建议开展基础性科学研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及加强管理工作来保护北部湾海域的珍稀海洋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14.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洋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突出,而海洋文化对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这个区域的文化研究不可避免地把目光投向海洋,海洋文化逐渐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就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洋文化资源数据库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广西北部湾海域的海水养殖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但是随之而来的病害暴发、渔药滥用、养殖污染、优质种苗不足、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严峻。本文分析了广西北部湾海域海水养殖现状和病害情况,就未来广西海水生态养殖与病害防控技术体系的构建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了解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营养盐与富营养化程度,于2021年8月和2022年1月在珍珠湾、钦州湾、廉州湾、铁山港和涠洲岛海域共27个站位采集表层水,分析营养盐浓度,并运用营养盐限制因素评价方法和富营养化指数法分析营养盐结构特征和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夏季表层水体溶解态无机氮(DIN)、磷酸盐(PO43--P)和硅酸盐(SiO32--Si)均值分别为0.177 mg/L、0.019 mg/L和0.578 mg/L,冬季三者分别为0.162 mg/L、0.021 mg/L和0.324 mg/L,营养盐浓度均为SiO32--Si>DIN>PO43--P;其中DIN和SiO32--Si平均值在夏季高于冬季,而PO43--P为夏季略低于冬季。各海湾营养盐浓度大小依次为铁山港和钦州湾>廉州湾>...  相似文献   

17.
陶晓娉  吴淼  刘熊  雷富  何喜林 《广西科学》2022,29(3):532-540
为全面了解广西北部湾海域水质污染状况,根据广西北部湾海域2021年8月(夏季)和2022年1月(冬季)表层海水调查数据,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有机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广西北部湾海域进行水质污染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广西北部湾海域表层海水夏季和冬季pH、溶解态无机氮(DIN)、溶解态无机磷(DIP)和溶解氧(DO)存在不同程度超标,主要污染物为DIN和DIP,钦州湾和铁山港是各单因子主要超标海域。有机污染方面,仅夏季钦州湾湾内存在1个重度污染站位,在钦州湾和铁山港湾内出现中度污染,夏和冬两季分别占18.5%和13.6%,其余受污染海域同时出现在钦州湾、廉州湾和铁山港,夏和冬两季良好水质仅占3.7%和22.7%,均位于涠洲岛海域。综合污染方面,未发现严重污染水域,仅钦州湾在夏季出现中度污染,轻度污染在夏和冬两季分别占40.7%和31.8%,夏季除涠洲岛外其他海域均受到综合污染,冬季仅钦州湾和铁山港受到综合污染。整体而言,单因子超标率、水体有机污染和综合污染程度在夏季高于冬季,在湾内高于湾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