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概念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拓宽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同时也为二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概念隐喻理论已运用于外语教学特别是词汇教学中。通过尝试性的实验研究,探究了概念隐喻理论对二语学习者词汇习得的有效性,证实了运用概念隐喻理论指导大学英语课堂词汇教学能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2.
隐喻概念系统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认识世界的手段。隐喻概念系统包括隐喻的概念、隐喻概念的系统性、隐喻概念的依据、隐喻概念的共性以及差异等五个方面。隐喻概念与民族文化以及认知手段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基于批评隐喻理论,以《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为语料,采用隐喻识别程序(MIP)与AntConc3.5.8对语料中的概念隐喻进行识别与统计,总结概念隐喻的主要类型,深入研究其映射过程及实现方式并探究概念隐喻的功能。研究发现,语料中共有10种概念隐喻类型,应用最频繁的有4种,即有机体隐喻、建筑隐喻、战争隐喻和疾病隐喻。通过对每种概念隐喻的意义构建和映射过程进行具体分析,发现这些隐喻类型的运用具有启发、修饰和社会功能,这些概念隐喻的使用有效地传达了中国共产党的反腐决心与态度。  相似文献   

4.
概念隐喻是一般隐喻的概括和总结,它反映人类认知与思维.英汉两种语言的概念隐喻既反映人类认识事物的共性,又反映两个民族观察事物和建立创造性联想的差异.本文从概念隐喻入手,通过对英汉语言中的时间概念隐喻、空间概念隐喻以及动物概念隐喻对比,分析两种文化在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用语篇分析的认知连贯理论与概念隐喻理论相结合,对由概念隐喻实现的不同类型语篇进行分析。概念隐喻以其跨域映射的工作机制将语篇的信息纳入其统辖范围内,构建了语篇结构。概念隐喻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使语篇在概念和语篇两个层次上具有连贯性;语篇的衔接手段主要通过概念隐喻的隐喻表达式,特别是词汇衔接来实现,隐喻表达式的隐喻义突显了语篇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讨论语法隐喻与概念隐喻二者之间的关系。论文首先分别简单介绍语法隐喻和概念隐喻的基本理论,然后重点论述二者的异同。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结论,认为语法隐喻和概念隐喻在运作机制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7.
韩礼德首创了语法隐喻的概念,以探究语言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并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概念隐喻又称为及物性隐喻。为了达到特殊的文体效果,在语言表述中常常使用与实际及物性过程不一致的过程。根据对10篇叙事散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语法隐喻在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事实,及物性过程的转换并非任意,具有不同的文体效果。  相似文献   

8.
隐喻在经济语篇中极为普遍,经济领域里的抽象概念往往通过隐喻概念来再现。经济隐喻的种类很多,主要结合所收集到的语料,对英语经济新闻报道中的金融危机概念隐喻进行调查,揭示自然灾害、疾病、战争和意外事故等四个领域与金融危机之间的相似性与认知关系,并从批评的角度探讨金融危机隐喻作为概念隐喻在新闻报道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英汉经济新闻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经济新闻中都存在大量的概念隐喻,并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隐喻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英汉经济新闻中的概念隐喻也具有基于文化差异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隐喻的本质是指通过一种概念理解另一种概念。战争隐喻指利用与战争有关的概念来理解和表达其他概念,在汉英体育新闻中大量存在。概念隐喻对探究汉英新闻语篇中战争隐喻的共同之处有着很强的解释力;新闻语篇中战争隐喻的使用对读者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不但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语言现象,而且它还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可以用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隐喻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映射,即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爱情,人类情感永恒的主题,其隐喻的表达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比比皆是。研究爱情隐喻在两个概念域(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跨域映射问题,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爱情隐喻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概念隐喻在我们的语言中无处不在。本文从认知的视角出发,对概念隐喻和表征进行了阐释,分析了英语新闻中概念隐喻的六个主要表征性质,即系统性、普遍性、相似性、经验基础性、文化性和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民间童谣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当地民众的思维方式、文化观念等抽象概念。文章借助概念隐喻理论,分析了宁波童谣中蕴含的概念隐喻与隐喻表达式,指出概念隐喻有助于解读宁波童谣中的社会文化信息,对于建构和实现宁波童谣的语义连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郭巧懿 《科技信息》2011,(22):I0187-I0187
According to the cognitive approach,metaphor is not only a matter of rhetoric language but a matter of thought,a point that is fully construed in Lakoff’s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Based on the theor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ructural metaphors of tim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相似文献   

15.
色彩是上帝的杰作。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表示颜色的词汇,颜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特殊的物质形态。颜色词作为一个特殊词类,是探讨语言与认知关系的重要途径。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体系,一种思维方式。而概念隐喻也称为隐喻概念,是通过认知主体的思维在两个认知域(概念)之间建立认知联系,或者概念领域间的相互转换。本文首先介绍了概念隐喻的特征;其次分析了颜色的概念隐喻特性,最后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中色彩的隐喻意义异同,得以为更好的顺畅的为英汉交流服务。  相似文献   

16.
隐喻作为人类的基本语言形式经历了长期的演变,无论是西方的隐喻理论研究还是中国的隐喻现象探索都对人类语言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发展到上世纪70年代,西方现代语言学家发展的隐喻认知系统已经将隐喻提升到了认知的高度,本文试图借鉴莱考夫及约翰逊所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对莎士比亚名作《哈姆雷特》及其中文译作中的隐喻进行认知层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王岚 《科技咨询导报》2011,(25):247-248,250
本文根据认知翻译观,从概念隐喻角度分析了总统演讲辞中常见的概念隐喻,总结了总统演讲辞中隐喻的翻译方法,得出以下结论:旅行、有机体、家庭、建筑、水流、交通工具的意象为完全映射,适应SMC的翻译情况,可采用直译,改译明喻的翻译法;商业、音乐等意像为不完全映射,适应DMC的翻译情况,可采用换译,增译的翻译法。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中抽象情感是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表达。日常语言中用“火”词语来表达情感在英汉两种语言相当普遍,探究其意义产生和拓展的理据是揭示两种语言情感概念系统异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研究隐喻,介绍了由Lakoff和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由于人类具有相同的认知体系和相似的生活体验,不同文化的隐喻具有相似的认知基础,本文拟从英、汉语中概念隐喻所包含的结构、方位、本体隐喻三个方面来比较其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