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海南岛东北部东寨港、清澜港、新盈港等地区红树林沉积物常量元素含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红树林沉积物中常量元素组成差别较大,说明沉积物的物源对沉积物中常量元素成分组成的横向分异具有很大影响;且元素的分异特征与元素化学性质和人类活动有关.相关性分析表明,海南岛东北部红树林地区沉积物中常量元素含量相关性明显,其...  相似文献   

2.
对海南岛东寨港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沉积物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含量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因子分析进行元素组合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常量元素平均含量具有AlFeNaKMgCaP的特征,K和P元素含量波动性较大,可能与保护区周边养猪场以及以虾、鸭为代表的养殖业及周边农业活动有关;重金属平均含量值都在国家标准之内,整体环境质量良好,但重金属Cr和Ni元素样品有超标现象,可能存在点源污染物的输入;相关性分析表明,Al与As、Cu、Fe、K、Mg、Mo、Na、Ni、Pb、Sr、V、Zn之间呈现强正相关关系,Fe与Co、Mn、Ni之间具有强正相关性,Pb与Zn正相关性较好,Ca与Sr相关性显著.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的物质来源主要是细粒陆源碎屑沉积组分与海洋碳酸盐生物介壳碎屑物质及其他生物,其中细粒陆源碎屑沉积组分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海涂上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组成的植物群落,它由红树型植物(如红树Rhizophora apiculata、红茄苳R.muconatn海桑sonnera-tiacaseolaris)等组成,故称红树林.我国福建、广东、广西沿海均有红树林分布.海南岛东寨港是我国第一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东寨港位于海南岛的东北部琼山县境内,红树林分布在三江、丰演、演海、塔市四个乡的40多个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1993,(2)
1992年12月,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鸟类研究课题组在海南岛的两个自然保护区进行越冬鸟类资源调查和有关雉类的研究工作,我随同前往,并对这两个保护区进行采访.海南岛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有人说,她是一座天然的种类繁多的热带动、植物大观园.这话一点不假.来到海南岛,我立即被她那千姿百态的植物和鸟儿不绝于耳的鸣叫声吸引住了.海滩上的绿色长城按计划,我们首先要去的是东寨港红树林国家  相似文献   

5.
根据大量的岩心观察、钻测井资料、野外剖面观测及分析化验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事件沉积及与致密油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存在地震事件、火山事件、缺氧事件和重力流沉积4种典型的事件沉积现象,对各个事件沉积的共生组合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存在4种典型的组合关系,其中深水重力流沉积中的多期砂质碎屑流及多期浊积岩的垂向叠置最为常见,地震、火山诱发浊流沉积形成震浊积岩,并可见油页岩与浊积岩和凝灰岩的组合配置关系;研究表明研究区在长6—长7期主要发生5.5~6.5级地震;三角洲前缘斜坡至半深湖—深湖区是记录事件沉积的重要区域,其中前缘斜坡坡脚处滑塌砂体的事件沉积记录最为丰富,深湖区是震浊积岩主要发育区域;缺氧事件形成的优质烃源岩是致密油藏的油源,重力流砂体是研究区致密油的重要储集层,同时地震事件及火山事件对储层也进行了有益的改造,砂质碎屑流沉积的储集层物性及含油性最好。  相似文献   

6.
湖泊沉积是历史时期气候波动与流域环境变化的记录器.采集黄河源区希门错沉积物,对岩芯的有机质和地球化学元素进行了分析,得到该地近1 720年以来的环境变化记录.结果显示希门错沉积物47cm柱状岩芯的环境演化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32cm以下(900AD之前),该阶段为气温变冷阶段,降水多;32-20cm之间(900-1300AD),该阶段为气温变暖阶段,和中世纪暖期相对应,降水减少;20-3.5cm之间(1300-1900AD),该阶段为气温变冷阶段,和小冰期较为吻合,降水较多且逐步减少;3.5-0cm(1900AD至今),这个时期为20世纪暖期,降水较少.磷元素含量在近20多年来增加较大,说明人类活动对流域的影响不断增强.在此之前的磷元素沉积含量低且稳定,指示该区域磷的背景值.  相似文献   

7.
川西坳陷蓬莱镇组沉积体系时空配置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4条露头剖面和部分钻井岩芯、测井及地震剖面资料,从川西坳陷蓬莱镇组中划分出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和湖底扇6种沉积体系,并对各沉积体系的主要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分析和总结、归纳了各沉积体系的时空展布规律及其与湖泊扩张、收缩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塔中和满西地区石炭系层序地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地震、钻井、测井、岩芯及分析化验资料,将塔里木盆地塔中和满西地区石炭系划分为3个地震地层层序与6个沉积层序,其中CⅠ与CⅡ层序为Ⅰ型层序,CⅢ~CⅥ层序为Ⅱ型层序.与标准的Ⅰ型层序比较,区内Ⅰ型层序低位体系域以河流沉积体系为特征,缺失盆底扇、斜坡进积复合体等深水沉积体系;Ⅱ型层序中陆架边缘体系域不发育,主要的沉积体系以浅水碳酸岩台地和海岸平原为特征.石炭系早期层序形成在起伏不平的剥蚀面之上,以填平补齐的充填沉积为主,中后期层序则发育在宽阔平坦的盆地内.这种层序格架明显不同于被动大陆边缘经典型的层序格架,反映了稳定地块内坳陷性盆地的层序特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野外剖面观测以及钻测井资料、分析化验数据的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事件沉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地震事件、火山事件、缺氧事件和重力流沉积事件;通过对各事件沉积物基本特征的认识以及这些事件沉积之间的时空组合关系的详细研究,发现这些事件沉积并非独立存在,彼此之间联系紧密:时间上,它们的高潮期均发生在长7早期,空间上,它们互相共生并与延长期湖盆的充填史有关;自湖盆边缘至湖盆中心,这些事件沉积被很好地记录下来,深湖区发育缺氧事件形成的优质烃源岩、因地震事件及火山事件而触发形成的重力流沉积事件砂体,它们形成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重要的岩性油气藏。结合盆地的构造史分析认为,这些事件沉积是秦岭造山事件的响应。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华池地区长6-3厚层块状砂岩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的白豹-华池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长6-3亚段以发育厚层块状砂岩为特征,对其成因的认识分歧很大.作者在众多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区内钻井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对长6-3厚层砂岩特征进行研究,认为它是由正常沉积与事件沉积所形成的砂体相互叠加而构成的.其中正常沉积为三角洲前缘砂体,事件沉积为地震作用所形成的砂体以及由地震作用导致三角洲前缘滑塌再搬运而形成的浊积砂体.2种作用、3种成因类型砂体在垂向上相互叠置、在平面上相互交叉,构成了该地区广泛分布的厚层砂岩.  相似文献   

11.
水环境背景值是水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研究乌江及赤水河两水系稀土元素水环境背景值的基础上,对两河流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区域分异规律等环境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讨论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恶化,使人类面临生存和发展危机。本文以地区环境为例,试图讨论景观地球化学在环境工作中的应用。它从人类活动与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出发,运用地球化学方法,研究环境中的地球化学景观系列,进行景观地球化学区划,揭示环境质量变化的规律,为环境质量评价、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地区出露有大面积的中生代白音高老组凝灰岩。凝灰岩时代为晚侏罗世与早白垩世,岩石类型主要为流纹质凝灰岩。通过主量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确认该区凝灰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钾玄岩系列的偏碱质A型火山岩。稀土元素总量高,轻稀土略为富集,具较强的负Eu异常,稀土元素分配曲线相似;微量元素组表现为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Sr、Zr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凝灰岩形成于非造山板内张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区沉积地球化学特征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长江口区32个表层样的28种元素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并结合该区的水文、地貌和沉积环境等背景资料,探讨长江口区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可划分为四大沉积地球化学区,R型因子分析揭示了控制长江口区元素来源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与碱性玄武岩有关刚玉巨晶的多阶段成因—包裹体的证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山东昌与碱性玄武岩有关的刚玉巨晶不同部位的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包裹体组成。刚玉巨晶的主体以大量流体-熔体包裹体、锆石、铌(钽)铁矿包裹体为主,而巨晶中的“晶核”部位则以大量的熔体包裹体为主,反映研究区的刚玉巨晶是在不同的阶段形成的,刚玉“晶核”以及“铜皮刚玉”形成于熔体相为主的体系中,而主体刚玉则形成于熔体-流体过渡的急剧变化的不均一的地球化学环境中。  相似文献   

16.
Liu  Ming  Fan  DeJiang 《科学通报(英文版)》2011,56(6):552-561
Based on studies of the geochemical elements of core sediments collected from the subaqueous Yangtze River delta front, combined with 210Pb and 137Cs nuclide dating, element recording profiles were set up and anthropogenic impacts on the sedimentary records were consider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1) The core formed since 1945, of homogeneous clay and silt sediments. (2) The content of most elements underwent little change, but the content of S and Nb increased gradually. In particular concentrations of these elements and heavy metals increased rapidly and were maintained at high levels in the surface and sub-surface layers (i.e. since the 1990s). The elements S, As and Nb and principal factor 4 (F4), which were sensitive to anthropogenic impacts, could be used as indicators of human activities. (3) The value of each indicator has increased gradually since 1945, with a sharp increase over the last 20 years. When divided according to changing values of the indicators at 185 cm (1955), 97 cm (1978), 47 cm (1992), and 7 cm (2003), five periods of the geochemical elements records were obtained. These corresponded to the ages of from the Chinese Civil War to the early stages of planned economy, the implementation of planned economy,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eriod, the market economy establishment phase and the environment control and protection stage after 2003,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7.
焉耆盆地侏罗系煤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焉耆盆地侏罗系煤层的微量元素研究,分别探讨了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赋存特征及其成煤环境意义。研究表明,焉耆盆地煤中微量元素总体含量较低,但P、V、Ti等元素则明显富集,属于内陆湖泊盆地;微量元素在盆地边缘和煤层的顶底板及夹矸中明显富集;P元素具有明显的有机亲和性,Cu、Ti等元素主要赋存于粘土矿物中;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沉积物的颜色,以及西山窑组粗碎屑的出现表明,焉耆盆地侏罗系水体由淡水向微咸水逐渐过渡,古气候由潮湿向干旱转变。  相似文献   

18.
宁夏灵武直罗组植物化石及泥岩地球化学特征记录了灵武龙生活时代直罗组沉积期的地质信息。通过对灵武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孢粉和植物化石的采集分析,对直罗组泥岩的常量及微量元素分析,针对该区古气候、古盐度、古氧化还原环境进行探讨并简要分析古沉积环境演化。直罗组孢粉类型以湿生为主,茎秆类植物化石大都为湿生蕨类植物,反映了当时温暖湿润的气候,相比延安组植物化石组合,直罗期开始向炎热干旱气候演化。泥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显示从直罗组沉积早期到晚期,古气候由温湿气候逐渐变得干旱,整体处于弱还原环境,沉积环境氧化作用减弱而在直罗晚期氧化作用具增强之势,同直罗组呈微咸水相的淡水环境并且晚期水体古盐度增大一致,揭示直罗组沉积晚期相比早期气候更加干旱,且相比延安组气候开始向炎热干旱气候演化,直罗组沉积时期处于由温暖潮湿变得炎热干旱的过渡期。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贺兰山北段晚石炭世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以研究区内10个泥岩样为统计对象,分析泥岩中所含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变化规律,探讨两者对沉积环境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同一微环境中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相近,不同微环境中微量元素含量差异明显;泻湖相泥岩中微量元素与潮坪相泥岩中微量元素分布明显不同。该区在晚石炭世为滨岸过渡环境,古气候条件温暖潮湿,这与古生态学、古生物化学相标志表征结果一致。该研究可为贺兰山地区的油气地质勘探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二连盆地川井坳陷白垩系地层元素地球化学特性及其地质意义,借助C3钻孔选取二连组到腾格尔组的20个白垩系地层样品进行研究,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方法分析了样品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据此探讨了其对源岩属性,构造背景及古沉积环境重建的意义,并通过元素垂向特征演化图的高度耦合性,证明了气候干湿变化与古盐度及氧化还原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