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平军举义之初,拜上帝会会员捐献的财产构成圣库物资的最主要来源。转战广西各地期间,太平军利用战场缴获和没收的官府库藏,部分解决了给养不足的问题。针对清军和团练的封锁,太平军通过发动群众捐献、罚没富户资产、自己生产经营和向外界购买等途径,拓宽了粮饷来源渠道。太平军在广西作战近两年,由于运用多种方式筹集给养,基本满足了起义初期的作战需要和军民食用。  相似文献   

2.
"摇头丸"中主要成分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C/MS作为检测工具在毒品检验中已得到应用,本文通过对缴获的摇头丸进行GC/MS检验,分析了其中的主要成分和添加物,对确定摇头丸的合成路线,非法来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北征太平军的人数,是史学界一直争论未决的问题。到达天津地区的人数,同样是众说纷纭,难于统一。太平军在天津地区的战斗,是太平军北伐的高峰,也是整个北伐从进军到退却的转折点。因此,弄清太平军在天津地区的人数、战斗力量,对北伐史的深入研究,将是很有意义的。目前关于太平军在天津地区人数的几种说法:(一)七、八万至十余万说,主要有:1.丁运枢等:《张公襄理军务纪略》卷二:“窃闻贼众云:二十八日占据天津,下月到京。约赋有七、八万之多,呼为新旧兄  相似文献   

4.
武装斗争贯串太平天国革命之始终,太平军的军事战略问题,在太平天国史的研究中,占重要地位。本文仅对太平军在广西的军事战略,作一初步探讨,以求得大家指教。一、广西的军事形势和太平军“团营”的战略任务公元一八五一年一月十一日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创建太平军。这支革命农民的武装,和广西各地的农民起义军一样,刚一出现,就立即遭到清朝统治者派兵镇压或“追捕”。不粉碎清军的“追捕”,幼小的太平军随时随地都有被消灭的危险性。太平军在  相似文献   

5.
种种现象表明,以色列正越来越多地加强在中美洲地区的活动,甚至卷入这个地区的冲突。目前,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和萨尔瓦多等国的军队都接受以色列的武器装备和军事训练。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领导人恩理科·贝穆德斯1984年宣称,他们部队用的苏制武器是以色列在黎巴嫩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冲突中缴获来转给他们的。哥斯达黎加在1983年就同以色列政府签订了安全协定,以色列帮助训练和改组哥斯达黎加的警察部队和国民警卫队。在危地马拉,它  相似文献   

6.
浅析曾国藩《讨粤匪檄》张强1852年,官至兵部侍郎的曾国藩因丧母回原籍湖南湘乡,闻得太平军人湘警报,便到长沙省城先办团练,后练湘军,从此步步高升,成为近代史上著名的"刽子手"、"中兴第一名臣"。《讨粤匪檄》是曾国藩在湘军练成后,出发征讨太平军之际颁布...  相似文献   

7.
1861年太平军在浙江之役中取得了大胜,这次胜利对于太平天国政权的延续起了很大的作用。胜利的原因主要是入浙太平军实力强大、措施得力、百姓拥护;而清军的腐败无能、实力弱小也加速了太平军胜利的进程。两兵相争强者胜。  相似文献   

8.
正噪声武器是处于可听声波频段的声波武器,与次声波和超声波相比,噪声武器伤害性较小、形体轻小实用且便于精确控制,因而已得到较多的应用,目前已经投入应用的噪声武器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噪声波炸弹、定向扬声器、声波驱散器等类型的噪声武器。  相似文献   

9.
四次进入闽西的太平军继续实施太平天国的各项政策措施,这使得太平军在闽西的斗争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具备相当声势。太平军南方余部的最后失败则是主客观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和太平军的关系中,冯子材扮演了一个被动的角色:他因报复刘八的掳掠勒赎而投入清军,在开始的十年中战功并不彰显,以致提拔较慢。在督办镇江军务的五年中,对太平军基本是采取守势。因此,无论是说他凶恶地镇压太平军或是同情太平军,都不符合事实。  相似文献   

11.
魏庆  史伟光 《科技潮》2006,(4):48-49
冷战结束后,低强度冲突、恐怖事件、贩毒活动频频发生,给世界带来的不安并不亚于战争。对付上述情况,强杀伤性武器如飞机、坦克、大炮、机枪等往往派不上用场,而非致命性的软杀伤武器却大有用武之地。因此,世界许多国家都积极开展非致命性武器的研充工作,使非致命性武器(也叫失能武器)异军突起。目前,世界上已经研制成功和正在研制的非致命武器功能各异,失能机理和作用对象也各不相同,比较典型的有:化学失能剂、刺激剂、幻觉武器、次声波武器、低能激光致盲武器、全向照射武器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赤道几内亚     
今年二月,赤道几内亚(又称“西属几内亚”)人民以莫尼河山区为根据地,展开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斗争。在莫尼河区东部蒙戈莫(Mongomo)县的瓜达利佩镇,赤道几内亚解放军已同西班牙殖民军交火,并从敌人那里缴获了一些自动武器。这是继刚果(利)和“葡属非洲”的殖民地之后,又一个拿起武器争取独立的非洲国家。  相似文献   

13.
第一部系统介绍太平天国时期广西壮族人民反清斗争的专著《太平天国时期壮族农民起义》一书,已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编著者是我院民族研究所教师覃高积。 19世纪中叶,壮族地区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这些起义为太平天国在广西首义创造了有利条件。壮族子弟纷纷加入太平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太平军离桂后,广西境内的壮族农民起义军仍然坚持反清斗争。作者在收集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民俗、地名等诸方面的研究成果,论述了广西会党与太平军的关系和影响,介绍并  相似文献   

14.
多管火箭随机发射与飞行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该文从武器全系统弹、炮、药、环境一体化的角度,在多管火箭发射与飞行动力学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多管火箭随机发射与飞行动力学数值仿真系统。对某多管火箭振动特性、动力响应及射击密集度等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得到了一系列试验验证。由仿真系统仿真得出的某多管火箭武器密集度试验方案减少了试验用弹量82.5%。  相似文献   

15.
在1860年太平天国东征苏南战役期间,太清双方在镇江的战斗是整个东征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太平军因为以苏南为主攻方向,以及在水师方面明显的战术劣势,对镇江的进攻便只能停留在战术牵制的水平。太平军虽然无法摧毁镇江清军的防御体系,但是仍然实现了他们的战术牵制任务。比较镇江在杨秀清时期,处于天京、镇江、扬州防御三角体系的焦点位置,此时镇江在太平天国战争中战略地位和战术价值之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在太平天国史研究中,史家多论太平军在广西的军事战略,本文则从清军的角度,论述了清军围攻永安州战略失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所谓“气象武器“是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人为地制造地震、海啸、暴雨、山洪、雪崩、热高温、气雾等自然灾害,改造战场环境,以实现军事目的的一系列武器的总称.随着科学和气象科学的飞速发展,利用人造自然灾害的“地球物理环境“武器技术已经得到很大提高,必将在未来战争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变天气为武器,让“雷公“、“电母“下凡参战,已不是异想天开.……  相似文献   

18.
1958年历史研究第三期刊载了王天奖先生“关于太平天国乡官的阶级成份”一文,说: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特别是其中的中、下层之对于太平军,并不象某些同志所认定的那样,一开始就对太平天国抱着完全对立的态度,而是在某种程度上,特别是在太平天国前期,还是曾经接近过,或试着接近过太平军的。另一方面,太平军对于地主阶级,主要是对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也并不是在一开始时就对他们采取敌视和排斥的态度,而是在一定限度内,大平军曾争取过他们的。”接着,王先生列举了一些地主阶级“郊迎”太平军的例子。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太平军的声势浩大,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由于太平天国反封建政策一时还未曾为人们所普遍理解;太平天国所发布的檄文中所强调的多是民族矛盾,有名的‘天朝田亩制度’也一直未为外人  相似文献   

19.
太平军在与清军作战过程中,广泛运用心理战这一战争特殊手段,在分化瓦解作战对象、凝聚己方军心士气、争取各方力量支援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精确制导、控制及超空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水下武器的命中精度和航行速度不断提升,对水下武器的高效毁伤能力提出了新的需求.水下武器攻击舰船目标时,爆炸冲击波、壳体碎片、气泡脉动、气泡射流以及空化效应等多种毁伤元共同对舰船目标造成毁伤破坏;此外,多发水下武器时空协同作战会对舰船目标造成耦合毁伤破坏.因此,研究多类型毁伤元、多发武器对舰船目标的耦合毁伤机理及模式是提升水下武器毁伤能力的关键.基于此,对比分析了水下接触爆炸、近距离爆炸以及中远距离爆炸时毁伤元耦合毁伤模式的区别.并从理论研究、仿真模拟以及试验验证等方面,对多类型毁伤元的耦合毁伤机理、典型舰船结构的耦合毁伤效应及基于时空协同的多发弹耦合毁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现阶段针对舰船目标的水下爆炸耦合毁伤研究结果,对水下武器高效毁伤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水下武器的高效毁伤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