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蛟龙探海     
李赞 《科学世界》2011,(4):74-78
法国著名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曾在《海底两万里》中塑造了一个颇具悬念的尼摩船长,他带领我们漫步海底平原、饱览海洋生物、尝试海底森林打猎。在100多年后的今天,曾经的一些梦想已经照进现实。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降,自从科学和幻想注入文化中,就产生了各种类型的科幻作品。科幻作品即把科学用大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正如鲁迅所说的:科幻即精于科学,委以人文[1]。当代,科幻作品中对社会大众影响最广的是科幻电影。科幻电影与一国的科技实力关系密切,也对科技创新具有预见和启发的效果,是当代科普的一种有效媒介方式。  相似文献   

3.
从21世纪初,具体地说是公元1903年10月,鲁迅先生把儒勒·凡尔纳的《月界旅行》译介到我国以来,我国的现代科幻文学已有近百年历史。到今天,中国的科幻文学作品仍不能说是真正地成了大气候,无法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科幻文学作品相比。欧美科幻文学传统的源头,有人认  相似文献   

4.
童艳 《科技资讯》2007,(30):148-149
动漫是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动漫的本质是夸张和想象,创造出未曾出现的世界,是动漫设计师们的梦想和设计理念.近年来,随着科技产业和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幻题材成了动漫作品的宠儿,其中科幻题材动漫作品的场景设定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科幻作品不仅是一个民族科学精神风貌在文学上的投影,而且是人类想象力的盛宴。构成科幻小说魅力的元素,诸如精彩的故事、宏阔的视野、高迈的思想、瑰丽的想象、丰腴的人性等,可从王晋康“新人类”系列科幻小说中得到体会。  相似文献   

6.
 近日,中国科幻界传来了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科幻巨作《三体》三部曲--《三体》、《黑暗森林》、《死神永生》的英文版将于2014年10月开始,陆续在美国出版发行。《三体》三部曲是一部想象中的未来史诗,以恢弘大气的笔触描述了地球文明以外的“三体文明”,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的“天才之作”,堪称现今国内科幻文学的巅峰,其整体性的思维和超越性的视野,足以与世界其他国家杰出的科幻作品相媲美。此次英文版在美国上市,无疑释放出重磅信号,标志着中国长篇科幻作品开始进入国际视野(7月15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7.
正影片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流浪地球》,讲述了在未来的某一天,太阳即将爆炸,人类准备推动着地球离开太阳系,成为比邻星的卫星。太阳为什么爆炸?人类能否推动地球?引力弹弓效应和洛希极限到底是怎么回事?趣味科学编辑部提醒您:科幻千万本,科学是根本。想象无依据,读者两行泪。  相似文献   

8.
贴图部落     
《科技知识动漫》2009,(3):F0003-F0003
《贴图部落》现大量征集科幻想象卡通画及手工小制作。作品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意。请一定要注意写上邮政编码、学校、班级、作者及指导教师姓名哦!  相似文献   

9.
贴图部落     
《科技知识动漫》2009,(6):F0003-F0003
《贴图部落》现大量征集科幻想象卡通画及手工小制作。作品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意。请一定要注意写上邮政编码、学校、班级、作者及指导教师姓名哦!  相似文献   

10.
贴图部落     
《科技知识动漫》2009,(5):F0003-F0003
《贴图部落》现大量征集科幻想象卡通画及手工小制作,作品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意,请一定要注意写上邮政编码,学校,班级,作者及指导老师姓名哦!  相似文献   

11.
 绳子从他的指间松脱,就像上面涂了油一样。林恩·罗克罗斯以一种缓慢、从容、优雅的姿态,沿着没有摩擦力的镜面滑了下去。"这是美国科幻作家杰弗里·A·兰迪斯的作品《镜中人》中的片段,该作品呈现了主人公在落入一个"零"摩擦的镜面大坑中后靠着智慧自我拯救的故事。"零"摩擦这样一个奇妙的假设曾勾起许多科幻爱好者的无限遐想,成为诸多科幻作品描写的要点。近20多年来,"零"摩擦不再仅仅是科幻界的宠儿,也成为了科学家研究的热点,是纳米技术时代一个横跨物理、化学、力学、材料、机械、精密制造等诸多传统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科学家用"超润滑"(superlubricity)来形容两个界面之间摩擦力几乎为零的状态,有关概念于1990年提出,经历了2004年和2012-2013年实验方面的两次突破,其中中国学者做出了重要贡献。超润滑这样一种奇妙现象的原理是什么?如何被实验证实?"零"摩擦在哪些领域可能导致技术的突破、或催生前所未有的新技术?未来的主要挑战有哪些?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力图带给读者一个较清晰且激动人心的答案,并触发更多的奇思妙想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综观古今中外的名家,在他们成才之前或成才的过程中,笔记对他们的帮助是很大的。几乎所有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历史学家都坚持长期学习和认真作笔记。科学家也不例外.被称之为“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儒勒·凡尔纳,在他一生中写过一百多部科学幻想小说,是举世闻名的多产作家。他之所以能写出这样多的科学幻想作品,是跟他读书作大量笔记分不开的。凡尔纳读过大量的自然科学著作,绝大部分都作了详细的笔记。据人们统计,他一生作了二万五千多本的笔记,这个数字是十分惊人的。这些笔记中的宝贵资料对他写作科学幻想小说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以《月球探险记》一书为例,凡尔纳为了写好这一著作,阅读和研究过五百本有关月球的科学著作。  相似文献   

13.
朱平 《创新科技》2003,(9):58-58
<正> 想像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培养跨世纪的创新型人才,要求我们建设一个开放性的立体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认为我的想像力最初是由科幻小说培养的。记得我少年时曾喜欢一本叫《科学画报》的杂志,特别迷恋其中的科幻栏目,后来又迷上另一本叫《科幻世界》的期刊。科幻作品以怀疑意识、批判思维、谦恭态度(看似张扬,因为它多使用夸张的陈述和描写)为要素,用浪漫情怀演绎着科学理念与人文精神完美融合的乐章,激发着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科幻学”正在成为一门日渐完  相似文献   

14.
日前有位朋友来串门,见书架上有本五十年代初出版的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集,说是要借去给儿子看。不料一借就是数月,原来是朋友之子把书带到学校看,颇受同学们的欢迎,轮阅了一  相似文献   

15.
致命武器     
本月科幻作品总推荐篇数:60篇作品所在书籍、报纸、刊物、网站等媒体:33家推荐人数:518人本月最佳科幻《致命武器》得票数:368票本期刊载的月度最佳科幻被推荐次数最多的原载媒体:《科学画报》获奖理由:情节引人入胜;形象高度鲜明;结尾的画面一刹那定格在阅读者心头,久久不散;全篇读完感情复杂—震惊、伤感、痛苦、兴奋、激动、哀愁……最应该阅读本期最佳科幻人群:青少年、士兵、美国总统布什阅读指数:  相似文献   

16.
科普漫画     
“幻想”,意为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科幻漫画在漫画创作中也是独树一帜的。80年代的《幽默大师》中就已开辟了“拍脑袋发明”栏目,专门发表幻想类作品。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幻的思想者--王晋康科幻创作研究文集》一书不仅是王晋康创作科幻作品20年的回顾,也是科幻发展在中国的一个缩影。因为,如果有一个人理解20年前在中国写科幻有多难,那这个人一定是王晋康;如果有一个人一直怀揣着历史感写出了科幻感,那这个人也一定是王晋康。在他创作的20年里,从中年的王工程师一直写成了“老王”,创作了无数的科幻精品。从较早创作的《生命之歌》《类人》一直写到了《蚁生》《逃出母宇宙》,他的科幻创作过程就像是一场科幻长征路。用微博贴出自己一时的科幻点子很容易,但是连续20年笔耕不辍很难;随意写写心灵鸡汤容易,提笔写出《与吾同在》难。这长年累月类似长征的创作,足显出“老王”对于科幻的热爱和执着。  相似文献   

18.
《弗兰肯斯坦》不仅是一部构思精巧的科幻小说,更是一部包含着深刻哲学意义的作品。围绕宗教信仰和科学理性的关系这个哲学主题,作者玛丽·雪莱抒发了自己对上帝和科学的困惑情感,表现了科学理性对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体系的冲击。从哲学的意义上审视该作品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人物个性以及该作品在科幻文学领域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风俗史家,巴尔扎克的创作力求真实,法国社会将成为历史家,他只愿当它的秘书,他从追求细节真实入手,进而达到整体真实。但因为他的文学家的身份,他的作品的整体构思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整合又有着浓郁的想象的因素,这就把他打造成了一个真实与想象并蓄的风俗史家。真实与想象这一组矛盾的概念,却在巴尔扎克这里达到了统一,他的创作力求最大程度的真实,同时又靠超常的想象支撑起了他的异乎寻常的文学大厦。  相似文献   

20.
洪耀明 《海峡科学》2012,(3):111-112
本文从美国科幻大片《阿凡达》在中国引起巨大反响的现象出发,分析了我国科幻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并对如何创新和提高文学类科幻作品的理念和创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