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顿炼金术:高贵的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牛顿从事炼金术研究的历程给出一种修正解释.牛顿的炼金术研究从一开始就是以波义耳微粒哲学为理论基础而展开的,不能认定牛顿到了1675年才开始尝试将炼金术与机械论哲学结合起来展开自然哲学研究.在牛顿而言,炼金术是其自然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炼金术研究进路上,波义耳重视考察微粒的空间性质以及作用剂的渗透性,而牛顿于1675年后则认为物体的内聚性是因为有种种粒子力存在,因此,他重视考察作用剂的腐蚀性,加强了对酸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的物理思想和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因斯坦是牛顿以后对物理学贡献最大的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创始了经典力学,爱因斯坦则在电动力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对论,否定了十九世纪经典力学统治一切的机械论观点,把力学现象和电磁现象的规律平等地统一在相对性原理之下。他对时间和空间革命性的新观点是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在量子理论方面,爱因斯坦从普朗克发现的当时并不为人们所  相似文献   

3.
在牛顿研究中,上帝与空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而持久的问题。柯瓦雷认为牛顿对上帝与空间的关系所持的观点与摩尔的观点具有相当的一致性。牛顿手稿《论重力》的发现使这一观点需要得到重新考察,麦圭尔与卡列罗分别提出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然而他们的解释并未成功建立上帝与空间观念的融贯性。尽管如此,从牛顿本人哲学与神学方面的思想背景来看,《论重力》中两个关于空间的论题与其神学及上帝观念是一致的,空间并不在任何积极意义上规定甚至限制上帝的实存,因此在牛顿的语境中其论证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康德以其先验哲学的视角指出以“作用因”为其先验根据的牛顿力学原理在解释生命之独特性时是不充分的。在对传统目的论思想进行批判性改造的基础上,他提出了把目的论与机械论结合起来的生命科学方法论,由康德倡导的方法论对生命科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钟表隐喻在科学革命中具有了本体论的地位。笛卡尔、波义耳、莱布尼茨等将世界视为钟表、上帝视为钟表匠。然而,钟表隐喻与新科学并不完全契合。牛顿等反对这种说法,他们认为钟表隐喻限制了上帝的能力,暗示了无神论、唯物论和决定论。钟表隐喻还被用来阐明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通过不同的阐释,钟表隐喻可以支持对知识前景的悲观看法或者乐观看法,方法论中的假说方法或者实验方法。牛顿学说的胜利暂时抑制了钟表隐喻,但是力学之后的发展反而顺从了钟表隐喻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6.
数学、物理学与形而上学原则是研究莱布尼茨实体学说的三种理论视角与思维层级。莱布尼茨承认数学意义的广延、必然性分析有其合理意义,但认为单纯的广延是不实在的复合物;他承认笛卡尔、牛顿物理学意义的绝对运动及运动量守恒有助于解释机械论,但认为运动是不实在的,是力的派生状态。他承认古希腊、经院哲学的形式对于终极因的意义,但形式不能用于解释具体的运动。数学、物理学与形而上学原则统一于莱布尼茨神秘理性主义之中。  相似文献   

7.
根据佩帕的根隐喻理论,机械论的根隐喻是机器。几个世纪以来,借助于机器隐喻,科学和技术的变迁已经几次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图景,同时机器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计算机是一种处理信息的机器,而当代计算主义把宇宙视作一台巨大的计算机,因此它是机械论的一个新版本。目前,计算主义的思想正向科学技术的许多前沿领域渗透,表明机械论的世界假设仍然具有很强的增殖力。  相似文献   

8.
牛顿在《光学》中提出了一种作为上帝感官的空间理论,它对于康德的先验唯心论的空间观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们之间有如下相似性:空间依赖于感知的心灵(神圣或人类的);空间是一种直观形式(神圣或人类的),而并非源于认知对象;作为直观形式,空间先于并独立于对象;空间是无限的、统一的,因为它与心灵(神圣或人类的)同延。康德在其私人笔记中非常关注牛顿的作为神圣感官的空间理论。他吸收了牛顿把空间看作依赖于心灵的观点,但否定空间依赖于神圣心灵,而认为空间只依赖于人类心灵。  相似文献   

9.
将基督教与科学的关系概括为"冲突"或"和谐"会带来掩盖历史细节的模糊性,我们应在尊重历史文献及人类生活世界的复杂性的基础上探索基督教与科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近代科学革命初期,西方自然观面临着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自然主义及机械论的自然科学三重力量的角逐。麦尔赛纳站在维护基督教义的宗教立场上认识到自然主义的异端性质及亚里士多德学说的缺陷;他果断地接受并传播机械论的自然科学以实现基督信仰与新自然观的融合,生动地体现了这一时期基督教与科学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诺伯特·维纳(NorbertWiener,1894-1964)是20世纪研究复杂性科学的先驱。他运用机体论思想冲决机械论,提出有机体是消息、信息就是负熵、世界是一个有机体等深邃见解。机体论思想既是维纳用以创立科学伟业的武器,也是当代"有组织的复杂事物的科学"研究在科学哲学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11,(10):1-1
一个盲人,小时候深为自己的缺陷烦恼沮丧,认定这一辈子算完了。后来一位教师开导他说:"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他很受鼓舞,从此把失明看做是上帝的特殊钟爱,开始振作起来,向命运挑战。若干年后,他成了一个著名的盲人推拿师,为许多人解除了病痛,他的事迹被写进当地的小学课本。把人生缺陷看成"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这个思路太奇特了,尽管这有点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可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七八,这个世界上谁不需要找点理由自我安慰呢?而且,这个理由又是这样的善解人意,幽默可爱。世界文化史上有著名的三大奇才——文学家弥尔顿是瞎子,大音乐家贝多芬是聋子,天才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是哑巴。如果用"上帝咬苹果"的理论来推理,他们也都是由于上帝特别喜爱,狠狠地咬了一大口的缘故。  相似文献   

12.
由于经典力学尤其是牛顿力学的成功,在物理学领域中的一些重要概念,甚至是整个物理学领域乃至于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都被深深地打上了力学的烙印。这是准确理解与传播以量子论为代表的微观思想的视阈陷阱。视阈的层次性与薛定谔之猫的后续工作和物理学的发展表明:(1)在新的事实或经验现象面前,原有视阈需要转换;(2)在物理学领域中的问题主题从来就不是经典意义上的关于"物质运动"及其规律的学问,而是揭示、描述经验现象及其所隐含的信息(属性等)的科学。假如上帝之手是一个实在之物,没有上帝之手就没有力学,而有了上帝之手就没有物理学。  相似文献   

13.
机械论自然观是基于某种实体来解释这整个自然界,"实体思维"构成以往机械论自然观的内在症结,此种抽象的实体思维造成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等一系列的二元对立,终将割裂人与自然之间的有机联系。在这一点上,马克思与怀特海同样批判了抽象概念的认识论滥用以及抽象的实体思维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所可能带来的影响。马克思立足人类感性的实践活动终结机械论自然观,以此来统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象性关系。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有一个发展的自然价值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人是处于中心的与必要的部分;怀特海从"机体实在论"的立场出发,将人与自然放在一个完整的经验背景当中,以美学与价值论来重构机械论自然观。在怀特海的著作中,有一个宇宙的积累价值体系,或者可以说是上帝。虽然马克思与怀特海的哲学体系不同,但二者都运用"机体思维"向我们诠释了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现象与本质、个体与整体辩证关系的过程原理,并且让我们能够根据各个机体所在的处境来摄取对自然环境生动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笛卡儿的思想是其后世生命科学发展的出发点。笛卡儿向他的追随者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机械论体系,他对大生存链的攻击引发了长达400的争论,从而留给后继者们两种可能性——机械论与活力论。近代以来的生命科学的形上观念基本上是沿着这两条道路前进的。他对于身体与灵魂间关系的确切本质的阐明,为生命科学提供了发人深思的材料。  相似文献   

15.
艾萨克·牛顿是世界公认的科学伟人。他的科学成就,特别是他所创建的力学原理,是近代科学大厦的基石。他的科学著作,尤其是他所撰写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高耸在近代科学史上的第一座丰碑。牛顿为建设人类的科学宝库做出了前人无与伦比的贡献,为发展人类的文化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因此,很自然地,牛顿的生平和业绩,他的思想和著作,就必定要成为人们饶有兴趣的研究对象,对于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更是必须加以研究的重要人物。事实上,研究伟大科学家的思  相似文献   

16.
机械论哲学本质特征概述迄今为止在物理学中所发展起来的机械论哲学的最一般形式的本质特征如下: 世界上所发现到的(日常经验中的和科学研究中的)各种事物的极其多样性统统能够完全地、理想地而且无条件地(即不带近似地并且在每一可能的领域中)归结为不外乎某些确定的而且有限的一般定律构架的产物。虽然这些  相似文献   

17.
上帝与自然     
本文评述了当代基督教自然的神学对上帝与自然的关系的看法。这一观点对克服生态危机具有实践意义。只有自然的神学才能使神学摆脱牛顿关于自然的机械描述。皮考克的自然的神学主要讨论20世纪神学自然观及上帝与自然的关系模式。上帝主要是信息的传输者。逻各斯的概念尤其适合于表达神圣的内在性。本文旨在表明,神学观念吸取科学概念表达方式。20世纪上帝观更多同自然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同自然对立。神学不可避免地受到新科学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圣经》对环境问题的态度首先是探讨这样一个基本问题 :地球属于谁 ?第一种回答是直截了当的。《诗篇》2 4:1说 :“地和其中所充满的 ,世界和居住其间的 ,都属耶和华。”上帝是大地的创造者 ,通过创造 ,上帝成为地球的拥有者。但这仅仅是片面的答案。《诗篇》1 1 5:1 6说 :“天 ,是耶和华的天 ,地 ,他却给了世人。”因而 ,正确的《圣经》答案是 :地球既属于上帝 ,也属于人———属于上帝 ,是因为他创造了地球 ;属于我们 ,是因为上帝把地球交给我们。当然 ,这并非说上帝完全彻底地把大地交给我们 ,以至不保留丝毫的权利 ,也不再控制它 ,而是…  相似文献   

19.
从古希腊宇宙论到上帝自由创世的偶在论的转变,给此世的人们的处境与心性结构都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其中便涉及到怨恨心理情态的滋生.从怨恨的现象学与历史社会学的角度看,怨恨的心理情态促使人们坚决凭靠自身的理性能力,通过技术手段欲求在此世构建一种技术合理性的新秩序,以求承纳偶在论语境下个体的平等、自由的追求梦想.  相似文献   

20.
康吉莱姆在《反射概念的形成》一书中,重新梳理了生物学发展史之中反射概念的形成历程,挖掘出被人们所忽视的威利斯-恩策尔-普罗恰斯卡一系的反射概念的传承史,从而驳斥了科学史上长期流行的一个偏见,即将笛卡尔视作反射观念的发明者.另一方面,对笛卡尔等人的机械论生命观进行了剖析和批判,并且对生命科学中的生机论和机械论加以考察,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