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所谓追诉时效,是指依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当事人追究行政处罚的有效期限。超过了行政处罚法所规定的期限,就不能再对违法当事人追究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行政执法工作的实际,作者虚拟了一案例来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在1997年修订时虽然明确规定了单位犯罪,但几年的司法实践表明,单位犯罪的一系列制度,如时效制度、累犯制度、自首和立功制度立法上的缺失,已经严重地削弱了刑法的科学性,引起了我国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极大关注,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将直接导致我国刑法关于单位犯罪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图书超期罚款是目前各高校图书馆执行的保护读者平等权利的手段。针对有人认为图书超期罚款不合理的观点,从法理的角度分析了图书超期罚款的依据,并提出了完善图书超期罚款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陈慧文 《科技资讯》2012,(17):255-256
高校图书馆超期罚款是目前各高校图书馆执行的保护读者平等权利的手段。针对高校实行超期罚款制度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矛盾,提出了完善图书馆超期罚款政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校图书馆读者借阅超期问题,指出图书馆应开展多元化、人性化的流通服务,采用多元化、人性化的图书超期处理方式,建立读者诚信档案,以加快图书流通,提高文献利用率,促进图书馆工作良性循环,而图书馆学五定律给图书馆超期处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追诉时效制度作为刑事责任免除的法定事由之一,体现了刑法对于国家求刑权和量刑权的限制。追诉时效起算制度作为整个追诉时效制度的起始,旨在为其确立具体、明确、可操作的时间标准,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刑法》第89条第一款对于追诉时效的起算做出了相应规定,然而立法术语的模糊,使得理论界对其理解莫衷一是,实践中也常引发适用标准混乱的局面。在综述不同学说有关追诉时效起算问题的理解后,通过分析犯罪之日立法语义及合理界定特殊状态犯罪,在明确行为与罪的关系的基础上,从求刑权的限制和犯罪人人权保障的角度,遵循罪刑法定原则对追诉时效起算制度进行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7.
笔者通过分析普通高校图书馆读者的超期现象和原因,探讨了解决超期现象的传统方法及评价,提出应对决策,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高校图书馆超期罚款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图书超期罚款是目前国内外通行的对超期占用图书的一种处罚方式。在分析超期罚款存在不足之处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总结出一些更具有人性化的办法,以期引起同行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高校图书馆借阅超期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图书馆借阅超期较为普遍,通过问卷调查得知读者的借阅超期大多无恶意行为。针对这种情况以及高校图书馆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实施"告知服务"可减少借阅超期行为,以此提高图书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图书超期不还的原因,提出了防止图书超期现象产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修改后《刑诉法》涉及多处公诉制度改革,在扩大公诉环节法律监督职能的同时,给公诉工作赋予更严格的标准和证明责任。基层检察机关出庭支持公诉案件明显增多,公诉任务量加大。在强调司法程序正义的同时,公诉工作要从诉讼及时性原则出发,用好刑诉法赋予的程序、措施和手段,着力提高司法效率。  相似文献   

12.
诉讼处分权是私法领域意思自治理念的衍生物,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当事人只有在自诉程序中才享有处分权。犯罪侵犯法益的可处分性是自诉程序中当事人处分实体权益的理论基础。由于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因而有必要厘清当事人处分实体权益的范围。我国当前刑事诉讼实体处分权制度还存在诸如忽视被告的能动性、处分形式缺乏多样性等弊端,这是我们必须正视并力求改进的方面。  相似文献   

13.
侦查阶段的证据收集是刑事诉讼活动的首要环节,刑事诉讼法的新规定从公诉活动角度对证据收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侦查工作中采取相应措施可解决证据收集所存在的缺陷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微罪不起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不起诉应当是一种无罪的决定,但刑事诉讼法对微罪不起诉的规定实质上是一种有罪的规定,而实践中却要按无罪来对待,这就导致了行为人没有犯罪却要写明是"犯罪"或者行为人已经犯罪却要以无罪来对待.这说明我国的法律还不够完善,因此有必要对其加以修改.  相似文献   

15.
单位犯罪诉讼程序问题是我国刑法确立了单位犯罪主体之后所产生的一个程序问题。但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单位犯罪的诉讼程序 ,这一问题的研究就是要解决我国刑事诉讼法在单位犯罪诉讼程序上与刑法的失衡问题。就单位犯罪诉讼程序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同时对单位犯罪诉讼程序所应当包含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论纲式研究。  相似文献   

16.
对于部分刑事自诉案件,检察机关依一定条件将其转化为公诉,既符合起诉便宜主义精神,又利于维护公益与私权的平衡,自诉转公诉制度已被许多国家的立法所吸收。我国刑法虽有这方面的规定,但刑事诉讼法却没有相应的程序规范,需要在考虑我国国情和借鉴外国立法的基础上,通过修法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不同的法制背景和价值衡量,各国立法对行政诉讼法中起诉是否停止问题采取了两种对立的立场,其中以德国的起诉停止执行原则和日本的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最具代表性。通过对德日两国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在理论基础、具体内容方面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德国的起诉停止执行原则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诉讼时效"是罗马法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概念,其客体的界定也经历了一个从诉权到实体权利的发展过程。根据诉讼时效适用范围的理论划分标准可以看出,将请求权作为诉讼时效的适用对象是最为合理的,而且目前也已在学界和立法界达成了共识。但是对于各种请求权的适用问题应当区别对待,具体分析。债权请求权应当纳入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除损害赔偿请求权以外,其他人身权请求权均不宜适用诉讼时效。而且就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物权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也是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19.
暂缓起诉制度具有节约司法资源,有利于实现刑罚目的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了暂缓起诉制度的定义、特征和其所体现的价值,进而论证了在我国建立暂缓起诉制度的必要性。在将来,暂缓起诉制度必将在刑事诉讼法中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