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运用城市间铁路客运联系数据和社会网络分析、空间结构指数等,从流空间的角度研究高铁对城市网络空间结构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①高铁发展对中原城市群交通联系的方向、对象改变不大,但显著地增加了交通联系的强度,使中原城市群网络密度在低水平基础上得到增加.②铁路客运优势城市或劣势城市仍延续其地位,如郑州、...  相似文献   

2.
基于网络分析OD成本矩阵,运用引力模型获得2009年和2022年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经济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高铁对中原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1)伴随高铁线网的不断延伸和加密,中原城市群城市程度中心度呈现上升趋势,城市间组团发展模式更加显著,网络的核心地区由中部向西部呈动态扩展的变化趋势.中介中心度呈现下降态势,其空间分布特征显著,中介城市从郑州和菏泽逐渐向徐兰高铁线的郑州、开封、洛阳和商丘迁移,区域内个体城市中介能力呈现均衡发展态势.(2)高铁建设提升城市网络整体密度,但仍处于弱连接状态.核心-边缘结构逐渐弱化,核心区范围扩大,边缘区范围减小.随着高铁网络推进,凝聚子群结构发生剧烈变化,石武高铁轴线子群成为中原城市群经济联系的核心组团.  相似文献   

3.
李金峰 《河南科学》2019,37(12):2041-2048
运用熵权法对中原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区位基尼系数、区位熵剖析了物流业发展空间演变特征,运用修正引力模型测度了城市物流联系强度,并进行了城市聚类及物流空间网络结构分析.研究表明,中原城市群物流业整体发展由"中心-外围"向"南北中高,东西部低"空间格局转变,呈现一定的空间邻近性特征,整体空间分布比较分散,集聚态势不显著,城市物流集聚水平差异变动较大.中原城市群城市物流网络呈现明显的功能性层级特征,整体联系强度明显增强,物流联系总量差距较大,空间联系不平衡,由"十"字形向"H"形空间格局演变.  相似文献   

4.
城市群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与分工的基本经济单元,而城市群内部城市网络联系特征对城市群内部产业布局、城市间功能分工、城市群整体集聚经济的实现程度均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文章以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网络联系特征,并据此对城市群内部城市的等级结构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强度受交通时间距离支配;各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网络联系特征差异明显;各城市群内部城市的等级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断层。  相似文献   

5.
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城市职能强度模型和修正的空间引力模型对城市群内各城市空间联系强度及结构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显示:(1)中原城市群各城市职能强度、综合发展质量及城市空间关联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核心-边缘”特征明显,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和断层现象;(2)中心城市存在单极化发展、职能弱化和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的问题;(3)城市联系强度表现出强烈的城市发展质量水平特征、交通可达性与空间集聚性.  相似文献   

6.
城市群作为我国区域创新发展的主体空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针对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创新的研究对于推动京津冀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京津冀13个城市的合作申请专利数据进行分析,首先构建京津冀城市群创新合作网络,剖析其动态结构、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融入创新知识元素,建立城市-知识耦合网络,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创新程度,揭示协同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及动态演化,为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优化、创新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河南科学》2016,(3):424-430
借助熵权灰色关联模型、改进引力模型和复杂网络模型,采用构建的城市网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产业视角评价2013年中原城市群网络结构.得到以下结论:1中原城市群城市网络以郑州为极核、以洛阳为副中心辐射覆盖全区域,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两极化差距较大促使总体网络差距加大.2中原城市群城市网络形成3个联系密切的三角区:郑州开封新乡、洛阳济源焦作、平顶山许昌漯河,总体网络及分产业网络联系以微弱联系或弱联系为主.3网络节点程度中心度:总体网络与第二产业网络格局一致,第三产业网络由于济源地位提升出现微偏差.4网络中城市集聚与辐射能力的变化与城市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从而影响从业人员分配比重.5网络中节点聚类系数与程度中心度不存在线性关系,城市在总体网络中集聚能力的强弱,并不代表在分产业网络中集聚能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8.
以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原城市群的区位商、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进行计算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原城市群内城市之间外向服务功能差异不很明显,城市群发展空间较为集中,城市分工重叠,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郑州与其他城市联系不紧密,对整个城市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明显;城市群的交通仓储邮电业发展不理想。中原城市群的发展需注意以下几点:郑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应加大对整个城市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明确城市群内各城市分工;重点发展区域副中心城市,避免城市群内部等级明显分化;大力发展城市群的交通仓储邮电业;平顶山亟待提升对外服务功能,增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增强黔中城市群空间网络联系,对锚固贵州“强省会”战略定力与行动能力,辐射引领省域城乡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黔中城市群2020年和2021年的城乡统计数据,通过修正的空间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测度并解析其空间网络联系特征。结果表明:黔中城市群的城市发展质量呈现出明显的五级梯度差异;贵阳、遵义“双核”驱动下的空间网络引力效用日益凸显;整体空间网络联系表现为“中心-节点”特征;突破行政区划壁垒,互联共享区域基础设施,是增强该城市群空间网络联系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中原城市群发展特征及空间焦点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从城市群的概念入手,论述了中原城市群的五个特征,提出城市格局不均衡与一体化程度低是中原城市群所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需要河南省的全面发展。在全省的总体发展布局上,适当加强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对增强全省的综合实力意义重大。而在中原城市群建设过程中,宜优先发展龙头城市郑州。郑州是中原城市群发展的空间焦点,其成功构建与发展对中原城市群内部其它城市,尤其是复合型大城市的形成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1.
立足区域多维联系的网络视角,建立了多维网络空间结构的理论分析框架,对我国五大城市群多维网络空间结构、关联特征、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在网络空间结构方面,五大城市群多维网络具有明显的极核特征,层级结构比较显著,网络联系强度呈现明显的地理衰减规律;2)在网络整体结构方面,城市多维网络呈现出多线程、多城市、跨区域的网络分布态势,具有显著的“局域网”和小世界特征,网络联系的稳定性和叠加效应还需加强;3)在网络中心性方面,五大城市群信息联系网络的外向程度中心性>高铁联系>科技联系>资金联系,高铁联系的内向程度>科技联系>资金联系>信息联系;4)在网络相似性方面,五大城市群多维网络整体呈现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不同城市群与不同维度网络间的关联强度具有一定的差异;5)在影响因素方面,五大城市群多维网络均不同程度受地理空间、经济差异、制度差异、认知差异的影响,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和作用大小表现出较大的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黄河中下游城市群旅游经济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差异,以黄河中下游四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结合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了城市群政策实施前后旅游经济网络结构发展特征及差异.研究发现,城市群政策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各城市群内部的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结构整体呈现出“中游弱下游强”、“以点带面”的发展特点;城市群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各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网络格局表现出“整体稀疏,局部紧密”的特点;四大城市群整体网络密度较低但持续快速增长,城市群政策实施后四大城市群网络密度增长2.7倍以上;城市群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内部各节点城市旅游经济的均衡发展,兰州、西宁、西安、郑州、开封、青岛是支撑黄河中下游城市群旅游发展的核心节点城市;结构洞与核心-边缘分析发现,兰州、西宁、西安、郑州、开封、洛阳、青岛、潍坊等8个城市受到限制最小,竞争力最强.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5-2018年中原城市群29座城市的空气质量数据,对中原城市群空气质量进行空间关联网络建模,利用网络指数和社团检测方法探索城市群空气质量个体作用和整体发展态势.结果 显示:1)中原城市群空气质量影响中心分为以晋城为核心的北部带状中心集群和以郑州为核心的中部块状中心集群,其中北部集群代表了自然环境条件和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改进熵权法的中原城市群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新时期城镇化的新内涵,中原城市群城镇化综合评价系统由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四个子系统构成,并据此设计城镇化水平的分指标与综合评价指标,利用改进的熵权法,从时间和城市两个方面对中原城市群的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的测度和评价.分析认为,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更能体现新时期城镇化的特征;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的城镇化水平体系合理,但经济结构亟待调整;经济和社会指标是影响城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影响城镇化水平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5.
城市网络已经成为分析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流动方式的重要方法.利用传统地理学引力模 型法以及信息时代的百度指数法绘制城市网络,划分网络中的主干结构,并对比分析京津冀城市群中的网络结构特征和 城市层级分布.研究发现:百度指数网络的主干结构呈现出以北京为中心的伞型模式,引力模型网络则呈现出以北京、天 津为双核心的发散模式;引力模型网络相对稳定,随时间的增长变化较小,而百度指数网络对时间和城市功能定位的响 应更加明显;根据各城市在不同模型中的总联系值占比差,将城市群内城市分为虚拟空间指向型城市(石家庄、保定、秦 皇岛、张家口、承德),实体空间指向型城市(天津、唐山、廊坊、沧州),以及虚实均衡型城市(北京、邯郸、邢台、衡水).   相似文献   

16.
苏建军  关丽 《创新科技》2022,22(4):31-42
利用2011—2019年相关数据,采用区位熵、地理集中度系数和面板回归法深入分析了中原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从空间角度来看,中原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体空间集聚结构较差,专业化水平较低,且具有比较优势的城市变化不大,并按集聚度将中原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划分为低、中低、中高和高水平4种类...  相似文献   

17.
中原城市群的功能联系与结构的有序升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于历史、区位、交通、资源、产业基础等原因,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内城市间功能联系的现状;借鉴国内其他城市群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原城市群城市功能结构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参照中地论、极化—涓滴理论、规模—顺序法则、比较利益原理等城镇发展论提出了中原城市群结构有序升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网络城市模型,以城市首位度,城市群序位规模分布为参数,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体系特征.结构表明,长株潭城市群网络划分为5个节点等级,节点城市培育方向为将四级节点城市如宁乡、望城等发展成为三级节点城市如湘乡、浏阳等.从节点互补、交通优化、节点增长、城市协调等方面提出了长株潭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体系发展设想.该模型和设想对中等规模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体系的构建,合理规划中等规模城市群空间格局,加强城市间的协作以及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多中心、网络化"作为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在成为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强大动力,并将推动其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我国经济增长"第三极".借助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构成城市间的经济联系网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5年间,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网络密度显著提高,城市间经济联系频繁而密切;北京与天津、唐山等次中心城市交流与合作加强,京津冀多中心发展格局初具雏形;石家庄依托其省会城市的优势,在城市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群内部其他城市间经济联系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20.
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经济联系潜力可以反映经济区的发育程度.利用2012年河南省的省会、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郑州和周边8个城市的非农业人口、地区生产总值、高速公路距离,运用引力模型来计算城际经济联系潜力.利用资本形成总额、国内生产总值、地区职工工资总额、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第二产业总产值、第三产业总产值数据,根据测度地区间地缘经济关系的方法—欧式距离,分析郑州市地缘经济关系对开展区域合作的重要作用,对郑州与中原城市群其他8个城市的地缘经济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得出:从经济联系潜力上看,周边8个城市与郑州市均呈强度等级.从地缘经济关系上看,许昌、漯河、济源三市与郑州表现为强互补型地缘经济关系;平顶山市与郑州表现为弱互补性地缘经济关系;焦作市与郑州市具有不明确型的地缘经济关系;开封、新乡两市与郑州具有一般竞争型地缘经济关系;洛阳市与郑州市具有强竞争型地缘经济关系.最后提出区域合作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