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蛇藤果中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从南蛇藤果实中分离的16株内生真菌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进行液体培养,将发酵产物中的发酵液用高压蒸汽湿热灭菌,菌丝体晾干研磨后用丙酮提取.用发酵处理液和丙酮粗提物对一些常见的植物病原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发酵产物的抑菌率在50%以上的活性菌株有13株(占81.2%).说明南蛇藤内生真菌中的抗病原真菌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抑菌活性最强的发酵处理液的抑菌率高达90.5%,菌丝粗提物的抑菌率达89.2%,但活性菌株的抗菌谱比较狭窄.  相似文献   

2.
一株茶树内生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茶树内生真菌芒果球座菌(Guignardia mangiferae)的菌落表面分离获得1株放线菌菌株BF-01,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序列分析及抗菌活性测定,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卡伍尔链霉菌(Streptomycescavourensis).对其代谢产物进行了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发现该菌发酵产物对除1株木霉外的7株茶树内生真菌及6株植物病原真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发酵液氯仿萃取物对供试的5种病原细菌、1种白假丝酵母菌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对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孢子萌发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表明菌株BF-01及其代谢产物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郁金茎叶提取物抑制植物病原真菌抑制效果及活性成分,以95%乙醇浸提的浸膏依次用正己烷、乙酸乙酯和甲醇萃取,比较其抑菌活性.并采用GC/MS分析郁金茎叶正己烷萃取物和醇提物的化学组分.结果表明:醇提物与正己烷萃取物对小麦赤霉菌、油菜菌核菌、山葵墨入菌和辣椒灰霉菌均有较强抑制效果;正己烷萃取得率最高(64.68%)、抑菌活性最强;GC/MS分析结果显示正己烷萃取物中的11种成分含量增加,其中莪术烯醇(curcumenol)的含量最高(24.46%),其次是棕榈酸甲酯(hexadecanoic acid,methyl ester;13.84%);醇提物含28种化合物,正己烷萃取物含23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采用ITS序列分析对从南蛇藤中分离到的一株内生真菌Y4进行了鉴定,并对其液体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和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Y4是子囊菌门的炭疽菌属(Colletetrichum)真菌,其菌丝体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相萃取物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都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抑菌活性成分可能为生物碱、内酯、香豆素和有机酸.  相似文献   

5.
从贵州省黔东南地区土壤分离到一株能产生杀菌活性物质的菌株ZY105,其代谢产物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抗菌谱较广.其中对烟灰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达到85%以上,通过稳定性的研究,无论是在连续传代过程中,还是不同温度条件保存下,培养特征和抑菌活性基本没有变化.发酵液中抗菌物质对热及酸、碱也都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稳定的生防制剂,对能够有效抑制致病疫霉的拮抗菌梨黑斑病菌LH-03和白菜黑斑病菌BH-09混合发酵的可行性及发酵条件进行了确定和优化,同时对混合发酵产物的抗菌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2种真菌之间无桔抗作用,可进行混合发酵,并且发现混合发酵后可有效提高2种真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混合发酵的最佳...  相似文献   

7.
瑞香狼毒根中抑菌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了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L.)对病原真菌石膏样毛癣菌的抑制作用,并对其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采用无水乙醇浸提瑞香狼毒根粉,并用不同极性溶剂进行依次萃取,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312.5mg.L-1.然后采用硅胶柱对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段柱层析,并结合活性跟踪获得一高活性化合物,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9.8mg.L-1.  相似文献   

8.
以95%乙醇提取郁金制得的浸膏经正己烷萃取后得郁金萃取物,研究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并初步分析其作用机理与化学组分.研究结果表明其药基浓度为1.0 mg/mL的郁金正己烷萃取物对油菜菌核菌、苍白青霉、疣孢霉、轮枝孢霉等都具有较强的的抑菌效果.药基浓度为0.5 mg/mL的郁金正己烷萃取物作用后的油菜菌核菌,经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细胞内线粒体出现严重肿胀,嵴大面积断裂,部分细胞壁缺失.郁金正己烷萃取物的GC-MS分析结果显示其所含成分108种,含量较高的为土青木香烯(23.91%),其次是1,2-去氢睾  相似文献   

9.
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带毒平板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2016NX1对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甘蔗凤梨病菌Ceratocystis paradoxa、贡柑链格孢菌Alternaria citri、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水稻胡麻叶斑病菌Cochliobolus miyabeanus等9种不同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2016NX1及其发酵产生的代谢产物对供试病原真菌生长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铜绿假单胞菌2016NX1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确定最优的发酵条件为:接种量为2%,摇床转速为100r/min,发酵温度为37℃。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无花果(Ficus carica L.)的叶为材料,采用酸碱法对其酚类物质进行了提取、分离,以苹果腐烂病菌等5种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菌种,对该酚类物质的农用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酚类物质对苹果腐烂病菌等4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EC50均低于100μg/ml,对桔炭疽病菌也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菌活性与无花果叶的粗提液相比,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红树林内生真菌K38和E33混合发酵代谢产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混合发酵技术应用于来自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E33和K38的培养,其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有较强抑制活性,从该提取物中分离到deoxyscytalidin(1),1-甲氧基-2-羟基-3-甲基蒽醌(2),5-丁基-2-吡啶甲酸甲酯(3),5-(3-丁烯基)-2-吡啶甲酸甲酯(4),sescandelin(5)五个单独培养未能得到的代谢产物,其中化合物1,2,3,4为首次从海洋真菌里得到。  相似文献   

12.
郁金提取物对山葵墨入菌(Phoma wasabiae)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用清水、95%乙醇溶液提取郁金获得的水提物、醇提物对山葵墨入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为1.0×10-3 g/mL时,郁金95%乙醇热搅拌提取物对山葵墨入菌的菌丝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为67.08%;将其95%乙醇粗提物依次用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萃取后测定其生物活性,结果表明郁金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物质主要在正己烷萃取物中,在供试浓度为1.0×10-3 g/mL时,对山葵墨入菌的抑菌率达到79.70%,其EC50为0.3299×10-3 g/mL,在供试浓度为10.0×10-3 g/mL时,郁金正己烷萃取物对墨入菌孢子萌发抑制率为97.2%.郁金正己烷萃取物对常见的植物病原真菌:小麦赤霉菌、油菜菌核菌、番茄灰霉菌均有较高的抑菌率,其EC50分别为0.2517×10-3 g/mL、0.2809×10-3 g/mL、0.1749×10-3 g/mL.  相似文献   

13.
【目的】短小芽孢杆菌LYMC-3菌株对稻瘟病、黄瓜枯萎病及棉花黄萎病等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测定LYMC-3菌株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检测其抑菌谱,为其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LYMC-3菌株对松球壳孢菌(Sphaeropsis sapinea)、松树脂溃疡病菌(Fusarium circinatum)、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拟茎点霉(Phomopsis macrospora)、七叶树壳梭孢菌(Fusicoccum aesculi)、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theae)、山茶炭疽菌(Guignardia camelliae)、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orella)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筛选出抑菌活性最强的病原真菌,进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试验。【结果】LYMC-3菌株对8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抑菌带长度及抑菌活性大小依次为:拟茎点霉>拟盘多毛孢>葡萄座腔菌>松球壳孢菌>七叶树壳梭孢菌>金黄壳囊孢菌>松树脂溃疡病菌>山茶炭疽菌。LYMC-3菌株发酵滤液对拟茎点霉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70.36%,对其分生孢子24 h萌发抑制率为88.16%。【结论】短小芽孢杆菌LYMC-3菌株抑菌谱广,其发酵滤液对拟茎点霉有较强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苹果腐烂病菌等14种植物病原菌为供试菌,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Ehrenberg)Cohn)XM16菌株及其代谢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该菌对供试植物病原菌均表现出强烈的拮抗作用,其代谢物对供试的苹果炭疽病菌等11种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分泌物滤液和粗蛋白的抑菌试验进一步证实了XM16菌株抗生物质的存在,这表明XM16在培养过程中的确产生了某种对病原真菌具有强抑菌活性的抗生物质.  相似文献   

15.
酰胺类化合物是最重要的农用杀菌剂之一. 为了获得具有高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的新型酰胺类化合物,本论文设计、合成了20种结构新颖的含二芳胺结构的2-甲基-3-呋喃甲酰胺类化合物,并通过了1H NMR的结构确定.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抗四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油菜菌核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表现出显著抑菌效果. 化合物1i对油菜菌核病菌的EC50值为1.9229 mg/L,优于商品杀菌剂啶酰菌胺(2.6736 mg/L)和先导杀菌剂甲呋酰胺(9.9667 mg/L),显示出较好的抗菌活性,为进一步以此类新型杀菌剂进行先导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对一株土壤中筛选出的可以产抗菌活性物质的链霉菌进行了研究,测定了该菌的抗菌谱,发现该菌株对多种植物病原性真菌及细菌有拮抗作用,但对植物病原性真菌的抑制效果低于植物病原性细菌.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抑菌谱等系列比较,发现该链霉菌菌株与链霉菌属的黑胡桃链霉菌(Streptomyces nogalater)的特征基本相符;通过16S?rDNA序列比对,发现该菌株16S?rDNA与黑胡桃链霉菌的16S?rDNA同源性达99%.根据多项分类原则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分析,将该菌株暂归入黑胡桃链霉菌类.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川芎萃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以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为萃取溶剂,依次对川芎80%乙醇提取物的水溶液进行萃取,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各萃取物(含萃余物)对白菜黑斑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和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从中选取抑菌效果最好的萃取物进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毒力测定,并进行盆栽防病试验.结果表明,川芎石油醚萃取物抑制菌丝生长作用最强,其浓度为10 mg/mL时,对白菜黑斑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和稻瘟病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3.46%、75.25%和68.19%;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对白菜黑斑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57 mg/mL和10.25 mg/mL;在抑制菌丝生长的IC50浓度下,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对白菜黑斑病的盆栽防治效果可达51.7%.  相似文献   

18.
凤尾菇深层发酵液抗细菌抗真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凤尾菇(Pleurotus sajor-caju)深层发酵液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的抗细菌抗真菌活性进行了检测,包括对细菌、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凤尾菇深层发酵液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具有较高抑菌活性,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对6种供试细菌有抑制效果,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在3.125~25.00 mg/mL;正丁醇萃取物对5种供试细菌有抑制效果,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在6.25~12.5 mg/mL.两种萃取物对5种供试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乙酸乙酯相的ρIC50普遍低于正丁醇相.因此,乙酸乙酯相抑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强于正丁醇相.  相似文献   

19.
凝结芽孢杆菌TQ33产抗疫霉物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凝结芽孢杆菌TQ33是从脱脂奶粉中分离出来的,发现其发酵液中活性代谢产物对甜瓜疫霉菌(Phytophthora drechsleri Tucker)、灰葡萄孢霉菌(Botrytis cinerea)、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甜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e)植物致病真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甜瓜疫霉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对抗甜瓜疫霉物质特性进行了研究,将具有抑菌活性的发酵液分别经过调节pH、加热、蛋白酶处理后发现,凝结芽孢杆菌TQ33发酵液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在pH,5~6时具有最大抑菌活性,发酵液经胰蛋白酶、中性蛋白、蛋白酶K处理后失去部分抑菌活性,初步分离纯化实验表明其中一种抗菌物质可能是苯乳酸,这表明凝结芽孢杆菌TQ33发酵液中可能含有苯乳酸,以及其他蛋白类抑菌物质.  相似文献   

20.
山鸡椒提取物不同组分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鸡椒为植物材料,测定其乙醇提取物不同组分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为1mg/mL时,各个组分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尤其对番茄灰霉病菌和杨树溃疡病菌的抑制效果较为明显,特别是组分2对所有供试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中对苹果霉心病菌抑制率达到90%以上。有望从组分2分离得到抑菌活性强的有效成分。山鸡椒作为植物源杀菌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