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针对青海人口年龄结果变化所形成的红利问题进行的分析,并对于维持人口红利期及促进经济的发展提出的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谢远松  熊辉 《科技信息》2011,(5):228-229
近年来,随着产业西进的步伐加速,中西部用工需求激增,各地企业春节期间提前遭遇用工荒。原为东部源源不断输出农民工的中西部劳务大省,开始与东部沿海地区展开夺人大战。本文从今年春节后各地出现用工荒现状出发,找寻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用工荒的一些建议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农民转变为市民的城镇化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进城农民工与原有市民难以融合的区隔现象,这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之一。其产生的历史根源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现实根源是社会系统运行中的排斥机制。透过现象看本质,区隔现象表明了农民工与市民之间存在着权益的不平衡。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社会治理体制,逐步缩小不同阶层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位差,才能实现阶层融合,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农民工和农民工市民化的概念。结合重庆市农民工向城市居民转化过程中由于户籍制度、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影响造成的诸多障碍,提出了推进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指出: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三衣”问题的途径之一;农民工市民化不仅仅是身份、户口、居住地、职业的简单改变,它反映了思想观念的转变、价值体系的认同、社会福利和权益的保障、知识层次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农民工的现实农民身份决定了其不能享受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居住、医疗、就业、社会保障及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权益和权利。研究认为,只有增强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能力,逐步给予农民工享受市民待遇,他们才能尽快地完成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这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关键所在,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消除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障碍因素,探寻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策,成为让进城农民“进得来、留得住、扎得根”的关键.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必须大胆创新,循序渐进.要通过深化户籍、土地、就业、社保等制度改革,加强权益保障,提升整体素质,增强市民意识,合理有序地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中国城市化面临着新的问题。在"两栖式"城市化背景下,通过对典型乡镇外出农民工的实地调研,探讨了农民工市民化的条件、现状及意义,由此提出了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已然成为当今农民工的主体。虽然社会政策越来越多地考虑到农民工利益,但是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来说,他们的利益诉求随着社会经济文明的飞速进步也发生着变化。为了更好的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实现社会政策范式的转变是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用工荒"在近年日益凸显,成因复杂,但与往年不同的是,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日益扩大,因诉求增多而导致的"用工荒"日渐明显。除了薪酬待遇问题外,他们想和城市工人一样,成为有保障、有尊严劳动者的诉求也越来越强烈,他们渴望实现体面的劳动。为缓解"用工荒"政府、企业应当一起努力,尊重农民工的权益诉求,为新生代农民工构建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促进其实现体面劳动。  相似文献   

10.
在对"民工荒"现象进行探究后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民工技能转型不能同步发展是造成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的深层次原因。于是,对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民工技能转型的因果逻辑进行了梳理,并以此为基础对它们不能同步性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发现:农民工技能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因弹性"及"相对成本"在改革开放的40年来经历了从"相对同步"到"背道而驰"的发展历程。基于此,文章围绕如何增强企业与农民工之间的"用工粘性"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建议,希望以此降低农民工技能转型的"动因弹性"和"相对成本",使之尽可能缩小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发展的"非同步性"程度,以减轻劳动力市场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后通过终身体育获得二次人口红利的问题.通过积累人力资本能有效地延缓人口红利消退速度;健康资本是人力资本的主要内涵,终身体育是构筑国民健康的支柱;通过学校体育夯实健康基础,以个性体育确保持续就业,以终身体育实现老有所为;国家以全体国民的终身体育确保实现二次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12.
劳动力市场整合与福建省经济转型升级紧密相关。劳动力市场被整合为创新型人才、专业型人才和普通人才,经济转型升级从生态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和企业结构五方面来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劳动力市场整合与经济转型升级间的耦合机制,并从个人、企业和政府三个方面构建劳动力市场与福建省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总体上还存在受教育程度低、产业分布不合理等问题。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进程,需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力就业结构,推动劳动力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人口转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利用1990-2013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相关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人口转变带来了2个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红利效应,一是劳动力数量的充足供给,二是老年人口增多导致社会储蓄增加带来的资本积累,这2个效应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在此基础上,将人口年龄结构与教育水平相结合,进一步研究了人口红利作用下的人力资本效应.从全国层面来看,人力资本效应显著,从地区层面来看,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效应显著,而中、西部地区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人口红利是人口转变的特定阶段形成的,即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的阶段;通过对重庆市从1997-2011年间的人口储蓄余额和国内生产总值、少儿抚养系数、老年抚养系数的数据分析,得出后3个因素对人口储蓄水平的影响,进而分析得出重庆市人口红利也即人口年龄结构是造成储蓄水平波动和变化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陈会星  李开宇  徐欢  李璨 《河南科学》2014,(11):2418-2422
在探讨陕西省人口老龄化现状与经济增长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储蓄、人口结构比重、经济增长率作为研究指标,利用陕西省1990—2013年相关统计数据,对陕西省人口结构、储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ADF检验和Johansen模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人口老龄化水平与储蓄有着较显著的负线性关系,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老龄化的加剧不利于人口红利的实现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对近年来多发生于中小企业的“民工荒”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中小企业劳资关系冲突产生的原因,从政府、企业和农民工三方角度出发,提出了在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公正的监察体制下,缓解劳资关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太原铁路局GSM-R网络的现状,分析了GSM-R网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GSM-R网络核心网设计改造方案,此方案的成功实施为今后全国核心网的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镇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镇江工业经济的现状和特点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镇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路径进行研究,提出了镇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论劳动力商品与劳动者主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阐述了各社会制度下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既是商品而劳动又是主人二是个有机统一体,中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的特定内涵;第一次提出“劳动力是商品与劳动是主人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的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