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三个方面对“白蛇传传说”口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进行了阐述,提出只有动员全社会力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合力打造这张神韵镇江的烫金名片。  相似文献   

2.
白蛇传传说现代作家文学书写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五六十年代“文艺为政治服务”号召下的“大我”宏观政治语境书写和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下的“小我”人性化审视书写。这两种书写范式实践了由宏达叙事向日常生活叙事的转型,表明了不同时期人们遭遇的不同困惑以及应对的态度。两者在创作理念和表现方式上差别巨大,在整个传说的传承中发挥的价值功用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3.
论希腊神话传说中女性形象的演化及社会认识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希腊神话传说虽是对现实一种幻想的反映,但是毕竟曲折地表现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而希腊神话传说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女性形象。希腊神话传说中女性形象的变幻,恰巧能够非常有力地证实女性形象的演化是随着人类的社会历史、生产劳动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对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女女地位由母权制下的“女神”,过渡到与父权制相抗衡的“女人”,直到处于私有制地位被奴役的“女奴”地位的演变过程就是认识人类童年时代女性形象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和梁山泊与祝英台这四部作品,享有“汉族四大民间传说”的美誉。这四大传说在畲族中广泛流传。在畲族地区,这几部作品与畲族的文化传统、民族性格、地方景物和风俗习惯等结合,在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情节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异。讲唱者记忆力和表达能力的差异性、再创作的随意性以及畲族所处历史条件和区域的不同,是汉族四大民间传说在畲族地区发生变异的内外在原因。  相似文献   

5.
饶有新意的重写--我看李碧华的《青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女作家李碧华将古老的话本小说《白蛇传》进行重写,从崭新的第一人称角度,以多重角色复合的叙述者身份,还原被古老的男权文化压制和漠视的女性欲望,从两性在爱情纠葛中迥异的心理层面,揭示女性在长期失衡的两性关系中的觉醒与挣扎;同时将现代都市职业女性形象投影于白蛇与青蛇身上,借以承载作者对现代女性人生困境的思考,揭露当代“女权神话”之虚妄。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 ,随着我国民俗学的复兴 ,在东南沿海的江苏、浙江、上海一带 ,一批民间文 学、民俗学和群众文化工作者 ,立足于吴语地区民间文学、民间文化的采集、整理和研究 ,并以《民间文 艺季刊》为阵地 ,先后围绕“白蛇传传说研究”、“孟姜女传说研究”、“梁祝传说研究”、“吴歌研究”、“新 故事研究”等课题 ,多次组织召开了全国性及国际性研讨会 ,在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在数 年间 ,迅速成长起一个成果累累、个性鲜明的民俗学研究群体。由于这一群体基本上是“吴越学者”研究“吴越文 …  相似文献   

7.
2011年上映的《白蛇传说》是对传统白蛇传故事的改编和重演。影片却用一个经典的故事拍出了一部伪经典的电影。本文从这部电影的内容和文化意义的分析,研究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刘仙娘信仰是广西富川梧州瑶地区流行的一种信仰。透过刘仙娘的传说可以窥探梧州瑶民众的鬼魂崇拜、图腾崇拜、巫术崇拜与法术崇拜及道家的女性崇拜。文章运用文化人类学、宗教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刘仙娘传说所体现的宗教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李碧华女士的中篇小说《青蛇》依托民间的“白蛇传说”,对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发挥演绎,其颠覆性是空前的.小说以第一人称叙事,增强了叙事的功能与效果;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小说进行了弱化妖性、强化人性的处理;在创作主张上,作者打破了劝世警世的传统,宣扬了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0.
李孝梅 《科技信息》2009,(26):I0007-I0007
苗族人民没有自己的文字,不过他们的口头传说却非常的丰富,这些传说反映出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是他们现实生活的理论抽象和升华。这些传说富有丰富的想象力,而且他们的拟人化和夸张化的表现手法让我们为之惊叹和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11.
作为同一神话传说"白蛇传"的"神话重述",李碧华的《青蛇》与李锐的《人间》在依据原神话题材的基础上做了突破性的尝试。重述过程就是再创作的过程,重述作品也必然带有重述者对现实生活的当下思考。《青蛇》与《人间》对"白蛇传"的演绎是不同的,但两部作品都充满了对自由与秩序的困惑,也正是这一困惑决定了人物的前途命运以及文本的内蕴走向。  相似文献   

12.
《白蛇传》的故事,流传已久。这则故事的发生地,主要有“杭州西湖-镇江金山”说,也有“河南鹤壁”说。从明代冯梦龙的拟话本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起,“杭州-镇江”的说法就基本上已经定型。冯作中的故事发生于南宋,杭州西湖为南宋都城内的游览胜地,镇江金山寺为江南名刹,大运河贯通南北,勾连杭州,这中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白蛇传》故事流传演变的历程中,青蛇一直是不受关注的角色。早期传说中青蛇仅只是蛇妖,后发展为一个聪明善良且富有同情心的充满人性关的人物,在香港这一特定环境中李碧华对她进行再阐释,显示了青蛇形象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王宁 《科技信息》2007,(24):158
该文从人们对惩恶扬善的大团圆结局的追求与反抗压迫、追求自由爱情两个方面来分析《白蛇传》故事演变中蕴含的情感寄托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小波分析与Snake模型的图像边缘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小波分析理论和GVF(梯度矢量流)Snake动态轮廓模型方法,提出了一种图像边缘检测的新方法-WVF(小波变换矢量流)Snake模型。计算机模拟表明,该方法克服了小波分析方法得到的边缘不连续的缺点,同时比GVFSnake模型具有更好的抗噪性。从而提高了动态轮廓模型方法检测复杂图像边缘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种改进Snake模型的边缘检测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心脏核磁共振图像分割研究中,针对传统的Snake模型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Snake模型及其二阶段贪心优化算法。对人工合成图像和真实心脏MRI图像实验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具有如下特点:内部能量项物理意义直观清晰,且易于实现;对初始轮廓不太敏感,收敛范围扩大,且收敛速度提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白兔记》为明人称为"四大传奇"之一,在南戏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关于它的创作年代,学界一般认为是元代,然也有学者认为它或成书于宋。经考证,《白兔记》不可能早于元灭南宋、统一南北,即公元1279年。一是《白兔记》的情节内容完全承袭《刘知远诸宫调》而来;二是"刘知远故事"自北宋始一直在北方流行;三是《白兔记》中的爱情套路与《拜月亭》《琵琶记》等如出一辙;四是《寒山堂曲谱》《白兔记》中的"刘唐卿改过"的小注,恰暴露了南戏改编者借鉴了刘氏的同题材杂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古代文化与蛇有着密切的关系,蛇崇拜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涵义。蛇的象征符号功能往往足对立的、二元的,如:1.水神/旱神;2.男性/女性;3.地主和社神;4.冥神/邪祟;5.飞升/入地;6.重牛/死亡;7.智慧/阴险;8.祥瑞/灾异。蛇崇拜也是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楚文化的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有很多蛇的资料。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楚文化对蛇的信仰和恐惧。楚文化中的蛇崇拜具有以下特色:1.楚人先祖与蛇有着密切的关系;2.蛇为冥神——保护神;3.蛇为邪祟——破坏者;4.蛇与鸟——死与生。蛇在楚文化系统中散发出独具魅力的风采,也让我们对楚先民的智慧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相似文献   

19.
D.H.劳伦斯(1885—1930)的诗歌《蛇》是其诗歌中的上乘之作。这首诗讲述了人与蛇遭遇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这一过程是人与自然相处的历史进程的缩影。诗人在描述人与蛇遭遇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表现出极强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