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HDPE NBR共混物 ,采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其流变特性。结果表明 :此共混体系属于假塑性流体 ,表现粘度随剪切速率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随NBR和增容剂含量的降低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采用机械共混、化学交联工艺制备高聚合度聚氯乙烯(HMWPVC)/聚甲醛(POM)/丁腈橡胶(NBR)三元共混弹性体合金。重点讨论了HMWPVC/POM/NBR共混比、PVC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NBR橡胶的丙烯腈含量、硫化体系等因素对弹性体性能的影响。HMWPVC/POM/NBR共混弹性体的力学性能、耐油耐溶剂性能优于PVC/POM/NBR共混弹性体。采用动态粘弹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现代分析技术研究了HMWPVC/POM/NBR三元共混弹性体的微观结构,结果显示HMWPVC/POM/NBR(10/10/80)三元共混弹性体的tgδ-T谱上只出现一个峰值,其对应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0.8℃,三元共混弹性体具有较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3.
用自制增韧母料(E-TMB)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热机械共混制得增韧HDPE(2200J HDPE/E1-TMB和5000S HDPE/E2-TMB)共混物,研究了E-TMB中弹性体质量分数(E)对增韧HDPE力学性能及熔体流动速率(MFR)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系列共混物熔体的MFR随母料中E的增加大体呈增大的趋势;当E为44%时,2200JHDPE/E1-TMB共混物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当E为36%时,5000S HDPE/E2-TMB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胶乳共沉法和直接共混法制备了丁腈橡胶/聚氯乙稀/有机蒙脱土(NBR/PVC/OMMT)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NBR/PVC/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其力学性能、耐油性能、耐热老化性能、硫化特性和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复合材料是插层纳米复合材料;有机蒙脱土能够明显地促进NBR的硫化反应,使焦烧时间和硫化时间明显缩短;胶乳共沉法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中的蒙脱土的分散更为均匀,其力学性能、耐油性能和耐老化性能明显优于直接共混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提高双螺杆挤出机螺杆转速的方法,研究了双螺杆挤出机的高剪切应力作用对聚丙烯(PP)、PP-滑石粉和PP-高密度聚乙烯(HDPE)-滑石粉共混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螺杆挤出机的高螺杆转速、高剪切应力作用,可促进材料中滑石粉颗粒的均匀分散、促进HDPE均匀分散于PP基体的乙丙共聚物的相态之中,可引起PP或HDPE的断链反应、引起HDPE大分子自由基与PP基体中的EPR相以及与滑石粉表面偶联助剂之间的结合反应,引起共混材料缺口冲击强度的显著增大;少量极性烯类单体的加入和较低的挤出反应温度条件(180℃)有利于形成的大分子自由基与极性烯类单体的接枝、嵌段反应、界面间的偶联结合反应及其原位增粘作用,并引起PP-HDPE-滑石粉共混材料缺口冲击强度的进一步增大.  相似文献   

6.
以NBR/PA为基体,采用动态硫化法制备具有较高强度、硬度及耐溶剂、耐老化等性能的热塑弹性体。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加工行为对比,证实了TPV确具有树脂为连续相,交联了的橡胶颗粒为分散相的形态特征。流变实验表明,共混物属非牛顿切敏性粘流体,可用于注塑加工。  相似文献   

7.
通过牌号为5000s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与较高相对分子质量高密度聚乙烯共混,研究了共混物及其纤维的性能.结果表明,共混物的流动性能变差,共混物纤维的强度由6.21 cN/dtex提高到8.8cN/dtex,共混有效地改善了纤维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用丁腈橡胶(NBR)作增容剂研究了PVC和聚烯烃弹性体(POE)共混体系的结构与性能,发现NBR的增容效果良好,采用动态硫化的加工方法效果更佳。借助于DSC和扫描电镜(SEM)对体系的结构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体现了不相容聚合物共混体系中的增容-交联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系统研究了P-2500 HMWPVC/PVC/P-4002部分交联粉末NBR的共混配比与工艺-亚微相态-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硬度相同的条件下,NBR用量增加,共混体系压缩永久形变降低,作者从结构和亚微相态给予了解释;同时,体系的冲击回弹降低,强度和伸长率呈单峰形变化.NBR/HMWPVC=40/100时,体系的综合性能最佳.除了共混配比与体系压缩永久形变性能密切相关之外,剪切作用越强,部分交联粉末NBR在HMWPVC中分散越好,亚微相态中近似网络结构越多,体系压缩永久形变越低.作者提出了该体系的亚微相态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动态拉伸形变支配的叶片式混合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在该混合装置及商品化的以剪切形变为主的Brabender转子密炼机上进行PS/HDPE熔融共混实验,分析了转子轴转速和混合时间对共混物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与Brabender转子密炼机类似,叶片式混合装置制得的PS/HDPE共混物的拉伸强度随混合时间的延长和转子轴转速的升高先增加之后基本保持不变;与Brabender转子密炼机相比,叶片式混合装置的转子轴转速对共混物分散相粒径的影响较小,且转速相同时达到相同的分散相粒径叶片式混合装置需要的混合时间较短;随转子轴转速升高和混合时间延长,利用转子密炼机共混所得共混物表观黏度基本保持不变,而叶片混合装置共混得到的共混物表观黏度降低.叶片混合装置比Brabender转子密炼机的混合效率高,混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不同增容剂对动态固化PP/EPDM/EP 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动态硫化技术应用于环氧树脂(EP)增强聚丙烯(PP)/三元乙丙橡胶(EPDM)体系中,研究了不同增容剂对动态固化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马来酸酐接枝PP(PP-g-MAH)增容的动态固化PP/EPDM/EP共混物是三相结构,即EPDM分散相、EP颗粒分散相和PP连续相.共混物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弯曲模量,冲击强度变化不大.马来酸酐接枝EPDM(EPDM-g-MAH)增容的动态固化共混物是“核-壳”复合分散相和PP连续相结构,其中EP颗粒为核,外面包覆着EPDM-g-MAH和EPDM.这种“核-壳”结构变相地提高了EPDM橡胶的体积分数,使得共混物具有较高的冲击强度,同时保持一定的强度和模量.  相似文献   

12.
根据实验得到的HDPE,SBS及HDPE/SBS共混体系的流变曲线,讨论了不同共混方式(直接掺和法、母粒稀释法、两阶共混法)对共混体系流变性质的影响和不同SBS含量对共混体系流变性质的影响。此外,还从理论上做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13.
乙烯基酯树脂的增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PMMA、PVAc、NBR和聚丙烯酸丁酯(PBA)等线型聚合物增韧乙烯基聚酯树脂。其中NBR和PBA使树脂的拉伸断裂延伸率,由1.47%分别提高到4.58%和6.25%;使冲击强度由11.5 kJ·m~(-2)分别提高到20.3 kJ·m~(-2)、15.0kJ·m~(-2)。利用SEM、动态力学粘弹谱仪等测试了韧化树脂的相结构和动态力学性能。乙烯基酯树脂的增韧,主要靠橡胶相阻止裂纹发展。韧化树脂的固化性能与原树脂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丁烯–1/聚丙烯(PB-1/PP)共混合金,利用偏光显微镜观察了共混合金的结晶形态,使用动态力学分析仪和旋转流变仪研究了共混合金的动态流变性.结果表明:PP的加入导致PB-1晶体尺寸略有减小,合金固体的储能模量以及损耗因子增大;随PP含量的增加,熔体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复数黏度和剪切变稀敏感性逐渐下降;在熔融状态下,共混合金的两相具有一定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5.
以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基体树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衣康酸(ITA)为主接枝单体、苯乙烯(St)为共接枝单体,进行熔融接枝反应制备衣康酸接枝LLDPE/HDPE共混物.利用红外光谱表征了接枝反应,并探究了LLDPE/HDPE不同配比、引发剂及接枝单体添加量对接枝产物的熔体流动性、与钢板的黏结性以及热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测试分析,表明衣康酸确实接枝到了PE大分子链上;研究结果表明:将LLDPE和HDPE以一定配比作为基体树脂,HDPE质量分数为40%~60%时,获得的接枝物的流动性、黏结性和耐热性等综合性能较好;确定了最佳的接枝配方为HDPE质量分数为50%的LLDPE/HDPE,m(ITA)∶m(St)=1∶1的ITA/St复配接枝单体添加量为1.50%,DCP添加量为0.15%,所制备的PE接枝产物的熔体流动性和黏结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16.
DCP硫化NBR/PVC共混胶压缩永久变形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丁腈橡胶(NBR)与聚氯乙烯(PVC)橡塑共混胶(以下简称NBR/PVC)在DCP硫化体系中,分别以单纯DCP、DCP与硫磺并用、DCP与三烯丙基异氰酸酯(TAIC)并用作为硫化体系的结果,分析了压缩永久变形性能随硫化体系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硫化性能与压缩永久变形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DCP单独硫化NBR/PVC时,DCP用量较大,NBR/PVC压缩永久变形性能较差,最小值为41.9%;DCP与硫磺并用时,硫磺参与聚合物自由基反应,提高硫化速度,并使交联效率提高,NBR/PVC压缩永久变形性能优良,DCP 4.5份和硫磺1.0份配合,NBR/PVC压缩永久变形最小为22.0%;DCP与TAIC并用时,有效降低了NBR/PVC压缩永久变形,TAIC用量的增加对NBR/PVC压缩永久变形性能影响较小,当TAIC用量为1.0份时,NBR/PVC压缩永久变形最小为28.9%。  相似文献   

17.
以2,5-二甲基-2,5-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DHBP)为引发剂,3-异丙基-α,α-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TMI)为接枝单体,苯乙烯(St)为共单体,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在HAAKE熔体流变仪中熔融共混,制备HDPE-g-TMI接枝共混物,讨论在接枝反应过程中不同条件对TMI在HDPE上接枝率([TMI]g)的影响.研究发现:TMI成功接枝到HDPE分子链上;在熔融共混过程中,随着w(TMI)的增加[TMI]g也逐渐增大,当w(TMI)为7.5%时,[TMI]g达到最大值为0.101 2mmol/g;当w(DHBP)较少时(≤0.5%),其含量的增加对[TMI]g影响不大,当w(DHBP)较高(0.5%)时,[TMI]g与DHBP加入量呈线性关系增加;随着加工温度的升高,[TMI]g先增加后下降,加工温度为180℃时,[TMIg]达最大值为0.368 2mmol/g;共单体St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TMIg],当w(St)含量为7.5%时[TMI]g达最高值为0.405 0mmol/g.  相似文献   

18.
利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与尼龙54(PA54),并加入一定量的增容剂锌中和乙烯丙烯酸三元共聚物(Zn-EAA),熔融共混制备阻隔型HDPE/PA54共混体系.讨论了W(PA54)含量、增容剂W(Zn—EAA)含量、加工温度及共混时转子转速对共混体系熔体力矩、甲苯的阻隔性能及拉伸屈服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加W(PA54)含量,共混体系的熔体力矩有所降低,对甲苯的阻隔性能有所上升,但拉伸屈服强度降低,过高的W(ZnEAA)对阻隔性能不利;升高共混温度,共混体系的熔体力矩下降,阻隔性能先上升后下降,拉伸屈服强度基本不变;增加共混时转子转速,共混体系的熔体力矩升高,阻隔性能有所下降,拉伸屈服强度略有上升.当W(HDPE/PA54)一60/40、Zn—EAA相对于PA54质量含量为15%、共混加工温度为180—190℃、螺杆转速为80-95r/min时,HDPE/PA54共混体系的阻隔性能和力学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9.
采用提高双螺杆挤出机螺杆转速的高剪切应力诱导引发方法和添加引发剂与提高螺杆转速复合诱导方法,研究高密度聚乙烯(HDPE)、三元乙丙橡胶(EPDM)共混物与马来酸酐(MAH)的官能化反应及产物(HDPE/EPDM)-g-MAH对复合薄膜A l/胶层层间剥离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螺杆挤出机的高螺杆转速、高剪切应力作用可直接引起大分子链的断链反应,形成大分子自由基,引发HDPE/EPDM共混物的官能化反应;挤出反应温度越高、螺杆转速越快,则官能化产物接枝(嵌段)率的提高越显著;添加少量引发剂具有进一步促进官能化反应的作用,官能化反应过程易控制;官能化产物(HDPE/EPDM)-g-MAH的接枝率越高,熔体流动性越好,复合薄膜A l/胶层层间剥离强度越高.在310℃的反应温度和800 r/m in的螺杆转速条件下,25 mm宽的复合薄膜A l/胶层层间剥离强度可达145 N.  相似文献   

20.
水润滑轴承的摩擦性能取决于橡胶轴瓦的润滑状态、硬度、动态粘弹性等.选取坡缕石(AT)纳米粉体,经硅烷偶联剂KH-550表面改性处理后,加入NBR制成AT/NBR橡胶轴瓦硫化胶试件与AT/NBR水润滑轴承试件.检测表明,AT/NBR橡胶轴瓦硫化胶试件的综合力学性能、硬度提高.动态力学分析仪DMA测得,NBR,AT/NBR橡胶轴瓦硫化胶试件0℃时的损耗因子大约相等,表明两者的湿滑能力基本不变.通过轴承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出AT/NBR轴承试件的水润滑摩擦噪声、摩擦系数与磨损量降低.以上实验表明,AT/NBR轴承试件比NBR轴承试件的摩擦磨损等性能指标有所提高,并达到了美军标(船舶)MIL-DTL-17901C(SH)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