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合成了尺寸均匀的CdTe量子点(QDs).考查了磷酸盐(PBS)缓冲体系中量子点与牛血红蛋白(Bovine Hemoglobin,BHb)之间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巯基乙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与BHb有较强的作用.BHb能使修饰后的CdTe量子点发生荧光淬灭现象,并且BHb的浓度以及酸度对荧光淬灭均有影响,并探讨了导致荧光淬灭的原因以及量子点与血红蛋白相互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在pH 6.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血红蛋白与水溶性的CdTe量子点作用生成聚集体,引起体系共振瑞利散射的显著增强,其最大散射峰位于460 nm.研究pH值、量子点浓度、离子强度等条件对体系共振瑞利散射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振散射光强度与血红蛋白的浓度在6.6~189.2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线性回归方程为△IRRS = 139.9 + 1.123 C,相关系数为0.992 8,检出限为0.5 mg/L.用于实际样品测定,回收率为97.0%~103.4%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为3.2%~6.1%.据此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测定血红蛋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在水溶液中使 Cd2+与NaTeH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上原位生长CdTe量子点(QDs),并与生物分子牛血清蛋白(BSA)偶联.通过电镜、荧光、紫外、傅立叶红外等技术,对量子点-碳纳米管异质结(CdTe-MWCNTs)及异质结-牛血清蛋白复合物(CdTe-MWCNTs-BSA)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活化的碳纳米管有微弱荧光,CdTe-MWCNTs异质结及CdTe-MWCNTs-BSA复合物均具有荧光性质,在碳纳米管壁上的CdTe量子点直径大约5 nm,它们具有不同的红外光谱特征. 相似文献
4.
巯基乙酸(TGA)是一种普遍的,用于水溶性量子点合成的带帽试剂,而二氢硫辛酸(DHLA)则很少有研究。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一种利用DHLA合成水溶性CdTe/CdS量子点的具体方法。外壳CdS和DHLA稳定剂在纳米晶里不但提供了有效的电子束缚和空穴波作用而且提高了光化学稳定性。这是量子点在生物标记和医学诊断中很重要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水相中长波长CdTe量子点的制备及其荧光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谷胱甘肽(GSH)和巯基乙酸(TGA)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制备长波长荧光发射峰CdTe QDs.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线粉末衍射和荧光光谱技术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不同水相合成条件对CdTe QDs荧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GHS为稳定剂制备得到的CdTe QDs为立方晶系纤锌矿结构,平均粒径约为5nm,分散性良好.在2h内能获得光发射峰为530~650 nm之间的任意波长量子点,具有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和较强的荧光强度;以TGA为稳定剂制备的CdTe QDs,平均粒径在10nm以下,其中在水热条件下制备的CdTe QDs分散性较差,但能加快量子点的生长速率和荧光半峰宽的窄化.而在加热回流(分别为空气和氮气)条件下制备的CdTe QDs,分散性较好.相对于氮气保护氛围下的合成,通过氧气参与作用,也能加快CdT QDs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在微波样品处理器中, 合成了量子产率为65%的CdTe量子点, 发射波长为510~670 nm. 该方法合成的量子点半峰宽较窄, 发光强度较高. 为了提高光稳定性, 在制备的CdTe量子点表面包覆了硅层, 得到尺寸分布较均匀的纳米粒子, 并对其进行毒性检验. 相似文献
7.
CdTe/CdS量子点荧光探针测定痕量汞(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溶液中合成巯基乙酸修饰的CdTe/CdS量子点(QDs),再基于Hg2+与CdTe/CdS量子点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用CdTe/CdS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检测微量汞的新方法,并用该方法测定水中汞的含量。研究表明,pH值为6.24的磷酸缓冲溶液中,量子点浓度为3.75×10-4mol/L时,Hg2+离子浓度在2.3~150μg/L范围与CdTe/CdS量子点荧光猝灭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5,检出限为0.87μg/L,回收率为99.0%~107.5%。该方法检测效果好,可用于实际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8.
分别合成了表面带正电荷和表面带负电荷且粒径相同的水溶性CdTe量子点,以及表面带有负电荷的金纳米粒子(AuNPs),考察了AuNPs对表面带不同种类电荷的CdTe量子点荧光的猝灭作用.结果表明:AuNPs对表面带正电荷CdTe量子点荧光具有更强的荧光猝灭能力,在pH=5~9时,AuNPs对表面带正电荷CdTe量子点的荧光猝灭率为0.640~0.846,对表面带负电荷CdTe量子点的荧光猝灭率为0.534~0.690.静电吸引可以增强AuNPs与CdTe量子点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佳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8-61
以谷胱甘肽为稳定剂水相合成了CdTe量子点,研究了恶霉灵对量子点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恶霉灵可使CdTe量子点的荧光猝灭,且猝灭的强度与恶霉灵的浓度呈正比.在最佳条件下,恶霉灵浓度在2.0×10-7mol/L~8.0×10-6mol/L范围内与CdTe量子点荧光猝灭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将CdTe量子点荧光猝灭法用于土壤中恶霉灵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这为恶霉灵的测定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成功地合成了水溶性CdTe量子点(QDs).考察温度对回流时间、荧光强度及粒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实验优化合成条件之后确定最佳反应温度为105 ℃.接着,本研究运用改进后的Stober法更为简易地合成了硅包CdTe量子点复合微球,该微球的粒径可通过改变正硅酸乙酯及水的含量控制在160~260 nm之间,同时根据复合微粒的电镜拍摄图初步探讨了SiO2在CdTe表面的生长模式.为了将来能运用到生物检测中,此实验加入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S),引入氨基团,并优化了 APTS 加入时间,得到的粒子表面氨基含量最高.这种复合微粒具有与原来量子点相当的量子产率,同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胶体稳定性、化学反应性,为量子点作为荧光标记物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选用巯基乙酸、巯基丙酸,以及两者一定比例的混合物作为稳定剂,分别在水相中合成表面带负电荷的水溶性CdTe量子点,并对其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以巯基乙酸和巯基丙酸混合物(摩尔比为1∶4)作稳定剂合成的CdTe量子点,比单独采用巯基乙酸或巯基丙酸作稳定剂制备的CdTe量子点具有粒径可控、尺寸均一,更易获得长波长的量子点,而且有相对较窄的荧光半峰宽和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 相似文献
12.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CdTe 量子点,用牛血清白蛋白改变量子点的表面修饰状态并通过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溶液pH、温度和离子强度对表面修饰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CdTe量子点在502 nm处有吸收,在538 nm处有荧光发射,经牛血清白蛋白对其表面修饰后,吸收峰位不变,但吸光强度升高;荧光发射峰位不变,荧光显著增强.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牛血清白蛋白质量浓度在0.05~1.0 mg/L范围内与荧光增加值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11 7 mg/L。以缓冲溶液为基底牛血清白蛋白含量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巯基丙酸作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合成了水溶性的CdTe量子点,并通过量子点外层包被的羧基实现了量子点与兔抗人癌胚抗原抗体和山羊抗兔免疫球蛋白的链接.把链接了兔抗人癌胚抗原抗体的量子点溶液和链接山羊抗兔免疫球蛋白的量子点溶液作为荧光探针,利用直接法和间接法分别对HeLa活细胞和固定细胞进行了标记.通过荧光显微镜成像观察到直接法和间接法均可以对HeLa细胞进行标记,但间接法具有更好的特异性,表明可以通过癌细胞表面的癌胚抗原与抗体之间的免疫反应实现对癌细胞的荧光标记. 相似文献
14.
在水相中优化合成CdTe半导体量子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巯基丙酸(MPA)作稳定剂,在氮气保护下,水相中合成了CdTe半导体纳米量子点.通过荧光光谱(PL)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线粉末衍射(XRD)光谱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时间、温度、pH值、Te2-和Cd2+的物质的量比及巯基丙酸与镉离子的比例,对CdTe量子点的粒径大小、粒径的分布和粒子...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三步法水相制备出高荧光的CdTe/CdS/ZnS量子点,并通过荧光,紫外光谱,TEM和XRD对其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合成一种新型纳米荧光材料并研究其在血手印显现方面的应用。方法合成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能的CdTe量子点水溶液,并使用荧光光谱法对该材料进行荧光测试;应用这种新型荧光材料在多种客体表面上对不同浓度、不同遗留时间的血手印进行显现。结果该荧光材料在365 nm紫外光激发下可发出很强的可见荧光;该材料对各种常见非渗透性客体上的血手印有较好的显现效果,并能适用于深色及黑色客体表面的血手印。该材料显现血手印荧光强度高、效果稳定,血手印纹线与背景形成较大反差。结论 CdTe量子点溶液在血手印显现领域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二项式态光场和负二项式态光场与耦合超导量子比特相互作用下的超导电流的时间演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在确定的二项式态或负二项式态光场中,耦合超导量子比特的初始量子态对穿过自身的超导电流的动力学行为几乎没有影响;但光场的量子态,尤其是光场参数对超导电流的动力学行为具有调控作用.因此,通过测量超导量子比特的输出电流,能够探测量子光场的统计性质. 相似文献
18.
19.
用几种光谱方法研究了n C60纳米颗粒与牛血红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用溶剂置换法制备n C60的水分散液,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n C60纳米颗粒进行表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谱、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研究n C60与牛血红蛋白之间的作用。结果表明,n C60纳米颗粒对牛血红蛋白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作用;n C60可猝灭牛血红蛋白的内源荧光,且最大发射波长发生明显的蓝移现象;随着n C60浓度的增加,酪氨酸残基和色氨酸残基的同步荧光强度降低,其中酪氨酸残基峰位发生蓝移,而色氨酸残基峰位基本保持不变。研究表明n C60与牛血红蛋白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n C60可引起牛血红蛋白构象的改变,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减小,n C60与牛血红蛋白的作用位置更接近酪氨酸残基。 相似文献
20.
基于苋菜红对CdTe量子点的荧光猝灭作用,采用CdTe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检测苋菜红的浓度,并分析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检测的线性范围为4.14×10~(-6)~9.10×10~(-5)mol/L,最低检出限为4.81×10~(-9)mol/L;荧光猝灭常数为1.91×10~(12)L/(mol·s),且高温小于低温Stern-Votmer曲线的斜率,结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知该过程为静态猝灭过程;苋菜红与CdTe量子点结台的焓变△H~θ=1.063kJ/mol,熵变△S~θ=91.36 J/(mol·K),自由能变△G~θ=-26.62 kJ/mol,即该过程为吸热和自发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