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科技企业的产生和发展是我国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从80年代中关村的第一家民营科技机构的诞生到现在,在17年的风雨历程中,民营科技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已成为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成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在今天,民营科技企业又开始进入了以  相似文献   

2.
黄山市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但农业仍是经济的基础."九五"期间,黄山市农村经济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把夯实农业科技工作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  相似文献   

3.
安徽皖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素有"天造黄山,佛造九华"之美誉。闻名世界的黄山和九华山已成为安徽皖南旅游城市发展最耀眼的名片,毫无疑问,旅游产业也成为黄山市和池州市经济发展的支柱和龙头。如何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推进科技支撑旅游城市经济发展,笔者在认真总结这两城市近年来推进自主创新的实践基础上,客观分析其劣势和不足,探索提出有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黄维荣 《科技潮》2000,(6):156-157
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民营科技企业也和全国民营科技企业一样取得了迅猛发展,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县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民营科技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按照自筹资金、自由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原则创办和经营的以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为主  相似文献   

5.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持别是近年来科技体制改革速度的不断加快,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要求不断强化,与其他民营企业一样,我国民营科技企业也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企业界一支活力较旺、竞争较强的成长性群体。然而与国际上不少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一些民营科技企业相比,我国的民  相似文献   

6.
王淮建 《安徽科技》2001,(10):27-27
淮北市民营科技企业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探索,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全市各类民营科技企业已达160家、职工总数1900人、技工贸总收入2.67亿元、企业资产总额3.63亿元、上缴税金1700万元,民营科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已逐渐发展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一、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十六大以来,由于进行结构调整、市场开拓和企业改制等一系列改革和创新,民营科技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据有关部门资料统计,截止2002年底,我省民营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非国有成分均超过了70%,非国有民营科技企业比例高达93%以上。就安庆来说,去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总数达650家,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0.9亿元,利税3亿多元。民营科技企业不仅在数量上占有优势,而且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成为推动我们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8.
加快科技创新是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促发展的根本之策。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结合黄山市黄山区的特点,笔者认为应在以下方面.积极作为,“危”中寻“机”,在科学发展中实现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黄山市始终坚持把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不断提高创新能力,2016年1-11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76.2亿元,同比增长16.6%,实现增加值41.2亿元,同比增长15.4%,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长足发展。一、抓政策培训,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政策宣讲制订了《黄山市创新驱动发展工程实施方案》,主动深  相似文献   

10.
《今日科技》2004,(5):50-50
“科教兴国”、“科技强省”、“科技兴企”、“科技创新提升产品”,这一系列的口号显示着科技在社会企业中的作用是如此的重大。企业尤其是传统企业要走出国门,通过科技提升产品质量和形象是必须之道。在国门敞开之际,国内的传统产业是否已经将自己的产品做到国际品位的富含科技内质的品质与形象结合体?是否真正意识到产品科技创新在国际竞争中的利弊得失、机遇及危机?在举国的沸沸洋洋的“注重科技”的宣传中,企业和企业家们是否真正将“科技”放在心里,思在脑里,落到实处,将“科技”二字真正融入到“产品”,使自己的产品成为无论在国内国际的任何同类产品面前都可以站得直立而无畏?  相似文献   

11.
《今日科技》2002,(10):18-20
近年来,桐乡市按照“建园区,扶大户,育新品,促发展”的民营经济工作总思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结构调整为重点,科技创新为手段,不断改革科技管理方法,增强科技服务,狠抓民营科技企业的培育工作,使民营科技企业成为桐乡市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到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羊毛衫、皮革、化纤、丝织等块状特色经济,涌现出一批如巨石、桐昆、天女、新澳等大型企业集团和玻璃纤维丝、化纤丝、白厂丝、稀土永磁等“全国单打冠军”。2001年,全市民营个私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06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占全部工业比…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综观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科技企业已经成为发明创造、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各国政府都将着力培育科技企业发展环境.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战略。  相似文献   

13.
在“科教兴新”战略的指引下。加快新疆科技改革已成为各方共识。新疆大中型企业的科技发展现状反映出新疆的科技发展存在不少问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企业为载体,加大科技开发力度,建立适应经济发展的科技投入体系,提高专利技术转化率是解决诸多问题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4.
范宿培 《安徽科技》2003,(11):40-41
自1984年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诞生至今,安庆市民营科技企业已发展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科技产业大军,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亮点.到2002年底,全市民营科技企业总数已达650家,技工贸总收入30.9亿元,利税3亿多元,从业人员22000人,科技人员4600人.企业总数、总收入和从业人员数3项指标分别是1996年的2.5倍、8.6倍和4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晋中地区民营科技企业取得了显著效益,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保持志营科技企业的良好发展势头并增强其科技创新能力,应建设一支较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队伍,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其科技开发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6.
安徽三信化工有限公司是2001年12月成立的民营企业,其前身是原池州三元化工总厂.改制后,公司通过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技术创新,持续稳步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全国有机颜料重点生产企业,国内最大的丁二酸(琥珀酸)系列产品生产企业,被授予"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民营科技企业"称号,拥有自营进出口权.  相似文献   

17.
民营科技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新事物,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之必然。本主要分析了我国当前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并把产权不清作为制约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加以重点阐述。此外,也说明了当前国际上掀起的知识经济浪潮、中小企业发展热潮,国内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等为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8.
佘宏远 《安徽科技》2012,(12):16-18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黄山市科技工作围绕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坚持"创新引领、产业提升、开放合作、绿色发展、支撑转型",在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机制等方面狠下功夫,着力构建黄山特色科技创新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黄山市跻身"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市级以上科技成果142项,获省科学技术奖15项,其中二等奖以上5项;国家创新型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2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7家,参与和组建省产业技术创  相似文献   

19.
"九五"回顾 "九五"期间,党的十五大确立的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安徽民营科技企业带来十分有利的发展机遇,民营科技企业实现了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在"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实施"科教兴皖"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安徽省科技进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建设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制 机制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人类已进入以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和使用为重要因素的崭新时期,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而科技创新是科技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实力竞争的关键,也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尤其是科技型企业,是知识经济的挑战者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必须建立与企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因为,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在市场中处于竞争优势的关键环节所在。所以,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管理体制、机制的问题。本文作者参考有关学者的研究和结合个人工作思考,从建立四项管理体制、七种运行机制探讨"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