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据《地质信息报》1990年第1期报道:成都地质学院古生物硕士研究生兰晓东在长江三峡巫山县长江南岸笃坪乡进行第四纪地质调查时发现了一颗早期猿人——巫山人的左上内侧门  相似文献   

2.
1988年6月,成都地质学院博物馆在四川江油县马角坝采获一具水生爬行动物化石骨架。该化石是由在此地进行普地实习的咸阳师专的师生发现的。化石产于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上部的黄灰色钙质白云岩之中。经修理、鉴定,确认为一保存不够完整的幻龙个体。背椎系列  相似文献   

3.
贵州首次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2年在贵州桐梓县发现古人类化石以来,陆续在水城、兴义又有所发现,但均是下颌骨和一些牙齿。1982年10月,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贵州省博物馆、普定县文化馆组成的联合发掘队,对普定县穿洞进行第三次发掘。发现一个较为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这是贵州首次发现的较为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查布地区不久前发现大量恐龙足迹化石,其中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在我国是首次发现。在该地区,有两个地点还发现了蜥脚类和兽脚类恐龙的足迹混在一处,这一“两足并存”的发现在我国也是首次。今年,50多岁的鄂托克旗查布蒙古族牧民吉尔嘎拉,在家乡的一条小河边上发现了许多“大象”的脚印,然后将此事告知有关部门。随后,北京自然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馆、鄂托克旗文物管理站的有关专家和美国科罗拉多洲大学著名科学家马  相似文献   

5.
贵州工学院地质系教授税哲夫、副教授宋兆昌,在黔西南州进行冰洲石及宝玉石矿物地质踏勘期间,于本年4月20日~5月25日,在某冰洲石矿床首次发现冰洲石巨晶群体。经过计算,多数单晶达数吨重量,大者一般都在10吨以上,最大单晶竟达25吨重。如此巨大冰洲石单晶及其成群出现,在国内国外尚未有过报  相似文献   

6.
7.
鱀豚总科(Platanistoidea)是一个衰落中的类群,现存的四个科各自生活在遥相隔离的地区。白鱀豚科(Lipotidae)生活在中国,鱀豚科(Platanistidae)分布于南亚次大陆。另两个科生活在南美,亚鱀豚科(Iniidae)生活在亚马逊和奥里诺科水系;海鱀豚科(Pontoporiidae)在中大西洋的南美沿岸海域。化石研究表明鱀豚类在中新世和上新世时曾广泛分  相似文献   

8.
1976年1月上旬,广州钢铁厂职工在厂区内开挖工程中发现,于离地面13米深的红层中有一窝恐龙蛋化石。我校地质专业和市博物馆、省地质局等的有关人员立即进行了现场调查,并对标本作了初步鉴定。由于厂房掩盖,地表露头不清楚。根据化石产地附近的ZK_12钻孔资料,对化石一段地层的岩性、层序、化石层位概述如下:第四系砂质亚粘土厚4.85米不整合2、暗紫红色钙质粉砂岩及含砾粉砂岩,中夹薄层纤维石膏,底部夹8层厚8—24厘米的浅夹色钙质粉砂岩。厚112.37米恐龙蛋化石产于此层下部100米的暗紫红色含砾粉砂岩中。1、砖红色含砾粉~细砂岩与砾岩、砂砾岩互层。砾石成份主要有脉石英、石英岩、砂岩及花岗岩,并含少量灰岩砾石。砾石呈棱角状。岩层夹薄层纤维石膏。厚71.16米以下仍为红层。对收集的恐龙蛋化石标本经初步鉴定属于如下两种类型:园形蛋一窝,已取回完整的蛋7个,仍胶结于岩石中的有5个,其中两个只保存一部分。此外,还有属于同一窝的蛋皮一批。蛋壳外观呈园饼形,正面观近园形,侧面观呈厚纺锤形。壳内面不甚光滑,表面为浅丘点状。壳的厚度变化相差很大,壳厚范围在1.00~2.55毫米之间,平均1.73毫米。蛋壳长径从90.15~103.00毫米,横大径83~94.5毫米,横小径从54.0  相似文献   

9.
1958年,我国工程地质专家曾何清在陕西蓝田考察时,从灰白色的砂层里拾到了几块"龙骨",后经著名地质学家刘东生教授考证,是三趾马和鬣狗化石.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杨钟健先生获得这一信息后,着手组织科学考察队,前往蓝田考察.考察队于1963年6月下旬出发,张玉萍任队长,队员有  相似文献   

10.
鲎类化石(节肢动物)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报道并描述了发现于云南罗平中三叠世安尼期的节肢动物鲎的化石.通过对比研究证实这一化石为中鲎科一新属种,其形态特征与现生的鲎十分相似.这是该类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这一发现扩大了已知中生代鲎类的分布范围,也为研究鲎类的演化、生态变迁等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部科技》2011,(36):79-79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邓涛研究员和他的科研团队近两年在藏北伦坡拉盆地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地层学调查和脊椎动物化石考察,不仅在丁青组原有鱼类化石报道的基础上发现了更多的层位和材料,而且还发现了对时代确定和古高度判断有重要意义的犀科化石。该化石发现于在藏北班戈县论波日地点丁青组上部,经研究确认为近无角犀  相似文献   

12.
1976年南大地质系师生,配合福建地质八队草测1/(2万5千)地质图时,在中甲铁矿—坑道内,于铁矿层顶部白色硅质岩中,首次发现了古生物化石,其生物构造清晰可辨,经鉴定为(虫筳)类:Fusulinella及海百合茎;Cyclocylicus。时代属中石炭世。这个发现,有助于该铁矿时代的确定,并为讨论马坑式铁矿床成因提供了线索。虽硅质岩有沉积成因和热液交代等类型,但该处发现的硅质岩有稳定的地层层位,系沉积成因无疑,可从中甲至下经畲测制的中石炭统地层剖面中得到证明。该剖面上覆地层为上石炭统船山组,产Triticietes等。中石炭统  相似文献   

13.
1990年,瞿塘村村民在老君庙附近的山坡上开挖积水池时,发现许多古象的骨骼。经奉节县白帝城博物馆魏靖宇等精心收集保护,199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三峡考古队指派专人帮助博物馆对骨骼进行清理,发现这批古象骨骼化石为一具比较完整的老年个体,以及稍年轻个体的零散遗骸。据初步统计,这具老年个体的骨骼,除头骨全部破损无法修补外,其他部位骨骼都比较完整;一对下颌骨带有磨蚀很深的第三臼齿;肱骨虽无完整的一侧,但尚有部分断块供修复;左侧尺骨已破碎,  相似文献   

14.
他把人类的历史从一二十万年拓展到四五十万年,是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的发现者;他确认石器、用火灰烬等的存在,为周口店是古人类遗址提供了重要依据;他主持山顶洞人遗址发掘,获得了大量极有价值的山顶洞人化石及其文化遗物;他开创和推动了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第四纪哺乳动物学……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史前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裴文中。“上帝和女娲会不会打架”1904年1月19日,裴文中出生在河北省丰润(现丰南)县纪各庄一个清贫的教师家庭。父亲裴廷楹是小学教员,裴文中从小就跟着父亲识文断字。“人穷穷肚皮,不穷脑…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描述了一件产自辽西建昌九佛堂组的甲龙类化石,代表这一地区的首次记录。化石为一幼年个体骨架,体长约300 mm,以前颌齿发育、下颌关节窝低于齿列、末端尾椎前关节突拉长、指/趾爪背视呈三角形等为特征。依据这些特征,将其归入辽宁龙。辽宁龙化石大量发现于义县和凌源等地区的义县组,之前仅有一例九佛堂组的化石报道。本次发现进一步表明辽宁龙在辽西地区可能具有更为广泛的古地理分布和时代延续。同时,辽宁龙成体化石的缺失和幼体化石的大量发现,暗示了以森林-湖泊为主的热河生态系统或许更适于幼年甲龙的生存。  相似文献   

16.
十月的香山,满山红枫、黄栌树叶在微风中摇曳,金色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撒向大地,仿佛是伸手就可拨动的缕缕金弦。此时,中国美术馆画家林连增先生和他的两个孩子正在香山写生,当他们攀上香山北面的一座山峰选景时,忽然在路旁的一堆乱石中,发现了一块带有植物印痕的石块。林先生小心翼翼地捡起了这块石头,那上面清晰地显露出植物的茎、叶、叶脉。林先生心想,这大概就是远古时代的植物化石了。两个孩子也被这块不平凡的石块吸引了,他们放下写生工具,仔细地在附近搜寻起来。不一会儿,就找到了一些同样带有植物印痕的石头。面对这批写生之外特殊的收获,三个人都兴奋极了。  相似文献   

17.
《科技潮》1999,(7)
继发现山西保德、内蒙古通古尔两个古生物化石重点产区之后,科学家在甘肃省和政县发现了又一个中国古生物化石宝藏。中科院、甘肃省博物馆的科研人员最近对和政县文化馆收藏的1055件古脊椎动物化石进行了鉴定。这批化石是文化馆近年来陆续从当地私人手里征集来的。通过鉴定,科研人员对和政化石的珍贵程度感到大为惊讶。据古生物学家推算,已发现的和政古脊椎动物化石数量还不到当时活体动物数的1/10~6。据此估算,形成1055件化石,起码得有10亿头以上的活体动物。  相似文献   

18.
三峡及其邻侧的长江沿岸,包括巫山及其附近的大溪、大昌等地,曾发现若干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文化遗物。文化大革命以来,考古工作者又在宜都红花套等地发现一系列完整的遗址,作出了显著的成绩。1972年9月,巫山县人民医院在修建人防工程时,在与原已发现的文化层相当的层位内,发现了人类头骨化石、石器和一些哺乳动物化石,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一组考古科学家在以色列北部一处穴居人洞穴中,发掘出了5.5万年前现代智人的头盖骨化石。科学家称,这说明现代人与穴居人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共同生活过。根据科学家的判断,这个头骨的主人生活的时期,正是非洲现代智人向其他大洲迁徙的时代。据悉,此次发现这块头盖骨的地方位于以色列北部一处洞穴中。此前就有考古学家发现,这块区域正是史前文明聚居的场所,他们在这里发掘到了大量的燧石和用骨  相似文献   

20.
《前沿科学》2011,5(3):88-88
下面我们谈论一下一片古老的森林。一些新近描述的化石将树木出现的时间至少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这些化石——其中包括在法国发现的具有4.07亿年历史的岩石——保存了大约1 2公分长的树干的遗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