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机构投资者对股市稳定性的作用,以证券投资基金为机构投资者代表,引入股权分置改革和深化体制改革作为中国股市两大情绪转换期的分隔点,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个人投资者情绪指数,使用EGARCH模型(exponential 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model,指数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实证研究在不同股市情绪下机构投资者对股市波动性及个人投资者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股权分置改革时期,机构投资者行为系数η_1小于0,杠杆指标β大于0,交互项显著,表明机构投资者减弱了股市波动性,且存在正杠杆作用,此时机构投资者对个人投资者影响较大;在情绪平淡期,η_1值远小于0,个人投资者指标十分显著,表明机构投资者对股市波动性和个人投资者的正向影响最大;在深化体制改革时期,η_1的估计值为30.216,此时交互项不显著,表明此时机构投资者加剧了股市波动,但对个人投资者的影响作用不大。可见,机构投资者并不能在任何时候都起到稳定股市的作用,也不能对个人投资者行为起到持续的正向影响,因此监管当局需根据不同股市情绪灵活制定相应政策。  相似文献   

2.
机构投资者操纵股市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防范机构投资者操纵股市的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提高证券市场效率,利用信息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通过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对中国证券市场中普遍存在的机构操纵股市行为产生的条件、机制、制约因素,以及对证券市场效率的影响作了分析.最后依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股市个人与机构投资者的羊群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检验中国证券市场个人与机构投资者的羊群效应及其市场影响,把市场上的投资者分为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两类进行研究。选取的数据样本为2001年8月27日到2002年3月25日中所有上海证券市场A股667支股票所进行的交易。研究结果显示,个人投资者在羊群效应上表现明显。中型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交易额变化对市场价格因素没有依赖性,也不存在羊群效应。因此,我国证券市场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政策是值得推广和坚定实施的。  相似文献   

4.
机构投资者变现成本的最优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连续时间框架且证券价格服从几何布朗运动的情况下,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变现成本的最优控制问题,并利用控制理论中的欧拉方程得到了最优变现策略的解析解.通过对最优策略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在变现时,最优变现策略几乎都近似为线性策略,它完全不同于算术布朗运动下得到的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5.
6.
选取2015-2017年109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无显著相关性;相比于国有企业,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对非国有企业绩效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该文应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广义货币流动性(M2/M2)作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广义货币流动性具有内生性因而是不可控的,但它与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最后用误差修正模型揭示了它的短期调整规律.  相似文献   

8.
货币流动性过剩和城乡收入差距是困扰我国经济运行的两个主要问题。本文采用1991-2007年的数据,对货币流动性过剩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联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货币流动性过剩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长期的正相关关系,且互为因果关系,但城乡收入差距对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影响远大于货币流动性过剩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此,逐渐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是解决货币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从信息效率维度对信息与流动性溢价关系进行研究,并从机构持股比例角度进行验证,进一步讨论市场流动性冲击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股票市场存在明显的流动性溢价;低信息效率下流动性溢价更高,低机构持股比例股票由于信息效率低表现出更高的流动性溢价;在市场流动性冲击下,流动性溢价在低信息效率情形下跳跃式增加,信息效率与流动性溢价关系明显增强.研究结论对完善和丰富信息与流动性溢价关系研究有一定理论价值,为投资者配置符合自身风险偏好的投资组合、监管机构对市场进行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机构投资者的角度出发论述其对公司治理结构产生的影响,系统全面地对比分析了古典--经理主导--机构股东主导的三种公司治理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外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成熟经验并结合中国的现状和国情,阐述了通过发展中国机构投资者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沪深股市2010~2018年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就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方式(价值筛选和价值创造)及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且对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在不同时间点上的能力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短期时间里只能表现出价值筛选能力,只有长期持股才能体现出其价值创造的能力.本文同时分析了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各类型机构投资者在筛选价值和创造价值的能力上存在着显著异质性.短期内,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的价值筛选能力更强;中长期内,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可以更好地发挥出价值创造能力.最后,鼓励机构投资者对企业进行长期投资,积极发挥其价值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证券市场近年来市场成交量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其中交易时间模式和运作模式的发展,提出了一种我国机构投资者新的交易模式,即网上交易模式.这对规范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活动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股市的发展过程中,庄家起着特殊的作用,而政策的变化是造成股市异常波动的首要因素。本文建立了一个庄家与政府博弈模型,政府的决策目标是股市的健康发展,庄家的决策目标是追求最大收益,通过对博弈模型的求解,说明入市资金的稳定增长是我国股市健康发展的关键。在结论中对政府改善管理和庄家的操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应用丹尼尔·F·斯普尔伯等提出的博弈模型,分析了散户与散户之间及散户与庄家之间的股票交易情况,以及庄家确定股票价格时有不改变基本面信息和改变基本面信息等2种情况.模型显示了庄家在活跃股票交易方面有积极的意义.求解模型得到庄家使得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说明庄家若在短期内获利就必须改变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信息.模型对股市中部分股票的运行情形作出了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15.
股票市场价格行为的复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个动力学方程,论述了股票市场所具有的复杂性特征,以基于主体(agent)的仿真模型得出结论:技术交易者的行为是引起市场价格波动的一个主要因素;机构交易存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并不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0—2012年A股市场的面板数据,从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趋同的视角,分析了机构投资者趋同交易行为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在其间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的趋同交易行为与股价同步性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且2者之间的正向关系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提高而减弱。结论表明,机构投资者既有降低股价同步性的一面,同时又有提高股价同步性的另一面,这一发现对客观认识机构投资者对股价同步性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内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每季度公布的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对比分析在牛市、熊市开始和结束时,基金持有股票的相关性,得出国内机构投资者有非理性的特性,并且在牛市期间,小规模基金的非理性程度要比大规模基金严重,熊市期间,则相反。  相似文献   

18.
选取我国A股上市公司在2008~2010年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全面地实证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不同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机构投资者一定程度上扮演了\"价值发现者\"的角色,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具有一定的改善能力.此研究结果为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和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和正反馈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对羊群行为和正反馈交易行为基本理论进行了综述,对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和正反馈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统计检验结果表明:从整体上讲,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存在羊群行为,羊群行为程度高于美国,且卖方羊群行为明显大于买方羊群行为;在整个研究期间,前期市场中存在正反馈交易行为,后期市场中存在负反馈交易行为.通过分析得出,当股市呈上涨趋势时,证券投资基金存在正反馈交易行为;当股市低迷时,证券投资基金呈负反馈交易行为.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分析了证券投资基金交易行为存在的原因,并给出了消除羊群行为和正反馈交易行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