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绿泥石化是铀成矿作用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蚀变类型,针对采自相山南部地区的花岗斑岩岩石样品研究发现,绿泥石化是这一花岗斑岩中常见的热液蚀变现象。选择相山南部地区花岗斑岩中绿泥石进行岩相学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研究,测定各个地区花岗斑岩中绿泥石的化学成分,计算了绿泥石中Al~Ⅳ、Al~Ⅵ、n(Al)/n(Al+Mg+Fe)及n(Al~Ⅵ+Fe~Ⅱ)-n(Mg)等相关指数及其形成温度。讨论绿泥石特征及其形成环境。研究表明:1)相山南部花岗斑岩中绿泥石主要由黑云母蚀变而来,绿泥石主要为蠕绿泥石和铁镁绿泥石,少数属于鲕绿泥石;2)相山南部上南地区花岗斑岩中绿泥石主要来源于铁镁质岩石或富铁、镁的流体,而下堡地区主要来源为泥质岩;3)南部花岗斑岩中绿泥石的形成温度变化于217.91~278.45℃之间,平均温度256.09℃。  相似文献   

2.
在江西省朱溪矿集区张家坞地区发现了黄铜矿化花岗闪长斑岩,岩石中w(SiO2)为66.60%~66.84%,ω(Al2 O3)为15.64%~16.70%,w(K2 O+ Na2 O)为8.76%~9.60%,表明其为过铝质花岗闪长岩类;∑REE为(85.55~101.77)×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  相似文献   

3.
绿泥石化是白水寨地区重要的成矿期蚀变类型。根据绿泥石的形貌特征,该地区绿泥石主要有4种产出形态:第一类为沿裂隙充填呈脉状分布的绿泥石;第二类是由云母类矿物蚀变而成的绿泥石;第三类是由长石蚀变而来的绿泥石;第四类是与铀矿物紧密共生的绿泥石。主要利用电子探针分析技术,对绿泥石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绿泥石主要为铁镁绿泥石、蠕绿泥石以及密绿泥石,指示其形成于还原环境,温度范围为172.81~228.49℃,平均为202.08℃,属中-低温热液蚀变;具体形成机制主要有"溶蚀-结晶"和"溶蚀-迁移-结晶"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七宝山花岗斑岩岩体产于湖南浏阳境内,出露面积约2 km2,其形态十分复杂,铷、锶、钾、氢同位素年龄为(184~227)×106 a,岩石具斑状结构.其矿物成分主要由石英(约35%)、正长石(约30%)、钾长石(约28%)及黑云母(约7%)组成.化学成分中,SiO2偏低(w(SiO2)=70%),CaO含量极低,富钾贫钠(m(K2O)/m(Na2O)=4.2),铝过饱和(w(Al2O3)=15.83%);岩体分异指数高(DI=80),稀土元素总量偏低,w(REE)=(158.31~176.97)×10-6,轻稀土含量大于重稀土含量,w(LREE)/w(HREE)=16.97~19.02,δEu为0.88~1.02,无异常,与同熔型花岗岩相当,成矿元素Cu平均含量为1*!800 g/t,为世界花岗岩平均含量的90倍,总体富铷贫锶,w(Rb)/w(Sr)=4;岩体Co,Cr,Ni等元素含量高于世界花岗岩中的平均值,岩体属壳幔同熔型成因花岗岩.  相似文献   

5.
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及地质调查,深入了解相山矿田含矿断裂构造特征,选取成矿差异较大的邹家山和云际铀矿床的含矿断裂构造进行研究探讨,运用电子探针技术发现邹家山主要铀矿物为:沥青铀矿、钛铀矿、钍铀石、铀石;云际矿床铀矿物主要为:钛铀矿、铀石。对两个铀矿床同种主要铀矿物微区进行化学分析及对比,发现除U含量有起伏外,Ca、Fe、Zr的含量,邹家山矿床均低于云际矿床;受邹石断裂控制的铀矿床铀矿物中U与Zr含量成负相关,而受火山颈东部北东向断裂控制的铀矿床则相反。  相似文献   

6.
宝山铜多金属矿是九瑞矿集区发现的又一个中型规模以上的矿床,与成矿密切相关的宝山岩体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其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含相对较高的Si O2(65.46%~70.96%,平均为67.34%)、Al2O3(14.84%~16.9%,平均15.67%);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Sr,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具有较高的Sr/Y比值(22.78~57.63,平均39.91);轻稀土明显富集(LREE/HREE=7.87~16.72),具有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同时含有较高含量的成矿元素Cu,Au,Mo等。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宝山岩体属壳幔熔融的产物,为成矿有利岩体。  相似文献   

7.
平远仁居—黄畲地区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和花岗斑岩为本区风化壳稀土矿床的成矿母岩,与国内其它地区(以江西省为例)和国外(如英格兰)著名含稀土花岗岩相比,以富含轻稀土副矿物、岩石酸度较低、稀土总量和轻重稀土比值高以及铕含量高为特征.特别是本区黑云母花岗岩的稀土总量、轻重稀土比值和铕含量特别高,是形成本区风化壳富铕轻稀土矿床最重要的母岩.  相似文献   

8.
相山矿田斑岩型铀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山矿田北部多数铀矿床在时空和成因上与超浅成侵入相的花岗斑岩密切相关,可归属为斑岩型铀矿床.以横涧—岗上英、沙洲矿床为例,通过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及C,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铀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演化及成矿机制.研究表明,相山矿田火山岩系具同源性,是陆壳物质熔融的产物,火山岩浆在通向地表途中受到高度分馏的结晶作...  相似文献   

9.
滇西地区沿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广泛发育新生代富碱斑岩及相关多金属矿床.以六合正长斑岩中与暗色深源包体共存花岗岩包体和马厂箐赋矿斑状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相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及锆石稀土元素分析.研究表明,六合花岗岩浆活动起始时间约为(42.8士1.6)Ma B.P.,包体结晶成岩时间与主岩(正长斑岩)年龄一致(38.63 Ma B.P.±0.52 MaB.P.);马厂箐含矿富碱岩浆起始活动时间约为(38.51士0.52)MaB.P.,结晶成岩时间为(35.80士0.20)Ma B.P..结合花岗岩包体的液态不混溶现象和锆石稀土元素特征分析,初步揭示研究区富碱岩浆起源、演化及成岩成矿作用过程为:来自交代富集地幔源区的硅不饱和富碱岩浆伴随互不混溶含矿地幔流体同步上升运移;该富碱岩浆以其底劈作用和地幔流体交代作用引发地壳深熔形成长英质岩浆.此后的2类岩浆过程分为2部分:一是富碱岩浆直接捕获少量长英质岩浆以不混溶方式继续同步运移至地壳结晶成岩,形成含花岗岩包体的硅不饱和富碱斑岩;二是富碱岩浆与长英质岩浆发生同化混染形成混合岩浆运移至地壳,其中所含不混溶含矿地幔流体伴随其结晶成岩进行自交代蚀变,形成硅过饱和的赋矿斑状花岗岩.  相似文献   

10.
河南栾川矿集区燕山期成矿小岩株与不成矿岩基在岩石学特征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含矿的早白垩世早期南泥湖、上房沟岩株和不含矿的早白垩世晚期老君山岩基为例,通过研究其黑云母特征,综合探讨岩体成岩环境和成矿条件。研究表明,南泥湖和上房沟岩体结晶压力为38~115MPa,结晶深度为1.4~4.4km;3个岩体物源较深且相近,成岩背景与区域俯冲作用密切相关;南泥湖、上房沟岩体属于I型花岗岩,老君山岩体属于具有I型特征的S型花岗岩;南泥湖、上房沟岩体结晶温度为950~1 016℃,氧逸度为10-11.3~10-10 Pa,有利于成矿;老君山岩体结晶温度为870~940℃,氧逸度为10-12.4~10-11.5 Pa,不利于成矿。  相似文献   

11.
基于当代红旗营子群是否应该解体这一观点,研究了崇礼红旗营子群中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原岩为泥质沉积岩,其特点为SiO2〉56%,Al2O3〉MgO,Na2O〉K2O,Na2O/(Na2O+K2O)〉0.5,且其他氧化物与SiO2含量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随着岩石中SiO:含量的增加,TiO2,AL2O3,FeO,Fe2O3,MgO,CaO,Na2O和K2O呈明显下降趋势。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分离程度较高,LREE/HREE的值为5.16~7.98,La。/Yb。的值为4.28~8.62,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分布,稀土配分曲线表现出中等程度的负Eu异常,δEu的值为0.73~0.83。稀土元素Ce基本无异常或略显负异常,表明其形成环境可能为一浅海相或边缘海或被陆地封闭海。  相似文献   

12.
为加深对北山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的认识, 选取位于甘肃北山南带、敦煌地块北缘的桥湾北花岗岩体进行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桥湾北角闪石花岗岩体锆石LA-ICP MS年龄为303.7±2.4 Ma, εHf(t)为-1.2~5.8, εNd(t)相对较高(-0.40~-0.06), (87Sr/86Sr)i =(0.704524~0.705062)。 桥湾北花岗岩体K2O含量为4.09%~5.58%, 属高钾钙碱性岩石, A/CNK值在0.92~1.04之间, 为I型花岗岩; 微量元素较富集LILE, 相对亏损HFSE, 有明显的Nb, Ta负异常。岩体具相对富集的微弱分馏的轻稀土元素, 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 基本没有Eu异常。由Hf, Nd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特征判断, 桥湾北花岗岩体为壳幔混合成因, 其形式可以是底侵的幔源岩浆再分异, 上升过程中遭受地壳物质混染。根据区域构造背景及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 可以认为桥湾北岩体是北山南带后碰撞过程岩浆活动的产物, 反映出在晚石炭世北山地区的碰撞拼贴已经完成。  相似文献   

13.
阿拉善地块属于中亚造山带中段的多板块结合部位,是研究古亚洲洋闭合过程及中亚造山带晚古生代演化的理想窗口。阿拉善地块北缘的乌力吉花岗岩处在宗乃山-沙拉扎山构造带中,与恩格尔乌苏蛇绿岩带和查干础鲁蛇绿岩带构成完整的沟弧盆体系。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对乌力吉岩体的岩石类型、年代学、源岩特征以及构造背景进行了研究,同时为古亚洲洋的拼合碰撞时限提供年代学约束。实验结果表明:样品岩石类型主要为碱性-钙碱性准铝质花岗岩和闪长岩;单颗粒锆石中获得两组相对独立的岩石年龄:(236.1±1.1) Ma和(248.6±0.8) Ma,表明岩体成岩时期主要为印支期早期且具有多期侵入的特征。乌力吉花岗岩源岩主要为I型花岗岩,源于地壳火山弧区和同碰撞区,表明由于洋壳俯冲作用,研究区在早三叠世内发育了岛弧花岗岩侵入体。随着俯冲作用深入,以恩格尔乌苏蛇绿岩带为代表的古亚洲洋在早三叠世-中三叠世内完成闭合碰撞,并在研究区形成同碰撞花岗岩,碰撞时间应早于(236.1±1.1) Ma。  相似文献   

14.
对西藏冈底斯西部措勤县打加错地区粗粒二长花岗岩、中粒二长花岗岩、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法定年、锆石同位素组成、主量元素测定,获得年龄值分别为(43.5±1.5)Ma、(44.2±2.6)Ma及(44.2±1.7)Ma,结合区域岩浆侵位规律,根据侵入岩地质特征、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化学等特征,将研究区出露的花岗岩划分为喜山早期侵入岩,属冈底斯-念青唐古拉中酸性杂岩带南亚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物质来源与上地壳变质泥岩的部分熔融有关,所形成的构造环境与区域构造背景息息相关,是始新世末喜马拉雅陆块同冈底斯陆块碰撞,陆-陆碰撞造山结束后相对松弛阶段的产物,构造环境同碰撞花岗岩。  相似文献   

15.
粤北诸广山岩体为印支-燕山期形成的多期多阶段复式岩体,其南部发育浅层次热隆伸展构造。本文根据该岩体密下水地区出露岩性的宏观韧性变形与镜下微观证据、岩石学特征及构造年代学约束,认为区内燕山期花岗岩为同构造侵位岩体,能为区域热隆伸展构造的形成与演化提供可靠的年代学约束,可准确限定热隆伸展构造活动的时间下限。研究表明,区域热隆伸展运动启动于燕山早期(~160 Ma),较前人利用中基性侵入脉岩限定的时限提早了约20 Ma;区域铀成矿时代从早期(~150 Ma)至晚期(~40 Ma)与区域伸展构造活动的时间具有高度耦合性,揭示出区域热隆伸展构造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对区域铀成矿具有控制作用;同时,该期同构造花岗岩与构造前花岗岩的接触带是早期高温铀成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6.
对相山铀矿田山南矿区围岩、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矿区基底片岩∑REE平均值与火山岩系岩石∑REE平均值大致相当,自围岩、普通矿石到富矿石,∑REE不断增高。围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呈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火山岩系岩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彼此平行一致,火山岩系具同源性,是同一岩浆房脉动事件的产物。火山岩系围岩及矿石Eu亏损明显,结合稀土组分比值特征及岩、矿石轻、中、重稀土三角图解和LREE/HREE-(Eu/∑REE)×100图解特征,表明火山岩浆在通向地表途中受到高度分馏结晶作用,U及REE富集于岩浆期后热液,为铀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矿区火山岩系成岩事件与铀成矿事件均是受制于火山岩浆活动的地质事件。成矿流体富含F,Cl,CO2等挥发分,在还原环境下成矿物质卸载,成矿温度可能不大于250℃,富矿石成因更为复杂,可能经历了多期次成矿叠加。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地面伽玛能谱和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组合在河元背铀矿床近外围地区普查找矿中的应用效果;在对异常解释、推断的基础上,结合区内铀成矿地质背景及地面伽玛能谱和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异常与已知矿床间的对应关系,圈出了4个找矿靶区;对其中的3号和4号靶区所在区域开展了进一步的铀矿普查工作,通过勘探在深部发现了受南北向苦命山-小陂断裂带控制的铀矿带,表明这两种方法组合可以较好地提供深部铀矿化信息,是该地区寻找隐伏铀矿体的一种有效的勘查方法组合.  相似文献   

18.
高温后花岗岩密度及波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试了25块花岗岩试件在经历不同高温前后的密度、纵波波速等物理特性常数,并由测得的纵波波速间接计算出花岗岩的弹性模量,同时应用力学的常规压缩方法直接测试计算了岩石的弹性模量,分析了经历不同高温后花岗岩密度、纵波波速和弹性模量的变化情况.测试结果表明,经历高温后花岗岩的密度和纵波波速等物理特性常数与常温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而且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减小的幅度增大,但是纵波波速的变化幅度要比密度的变化幅度大得多;根据物理特性常数计算的弹性模量的变化幅度要远大于根据力学常规压缩方法测试计算的弹性模量的变化幅度,这说明经历高温后岩石物理性质(纵波波速等)的变化比力学性质的变化更剧烈.  相似文献   

19.
滇东南薄竹山地区是矽卡岩型白钨矿矿床的重要汇集区之一。研究薄竹山地区典型矿区矿床地质特征,总结出矽卡岩型白钨矿矿床受花岗岩与碳酸盐岩地层接触带构造控制,花岗岩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碳酸盐岩地层为成矿提供了钙源。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下的土壤理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区土壤调查与实验的基础上,对土壤理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因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质地太粗,土壤养分的全量与速效含量都很低,全P和速效P的含量尤为明显,要使植被得以恢复,施肥特别是施用磷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各种土壤养分含量均随土壤侵蚀程度的增强而呈递减之势.裸露坡地土壤养分各指标均明显低于研究区的平均水平,不同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均促进了土壤肥力的提高,以园地对坡地土壤肥力的提高作用尤为明显.种植草被对磷素含量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土壤养分各指标含量都随之呈现增大之势,水土流失区种植草被是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