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樟子松因其耐寒、耐干旱、适应性强,在东北地区应用广泛,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适宜生长的优良树种。为缓解我市当前樟子松种子供需矛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本文作者探索研究了将樟子松用材林改建成母树林的方法,对促进母树结实,提高母树林种子产量和品质,十分必要且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志良  丁光武 《甘肃科技》2004,20(7):152-153
通过疏伐等措施将人工云杉幼林改建为母树林 ,对不同的疏伐强度进行对比试验 ,确定改建的定型株数 ,以提高母树林的产量利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缙云山国家级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主要建群种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种子的萌发特性。经测定,单粒栲树种子质量变化范围为0.21~1.29g;按照栲树种子单粒质量频数分布选择大种子(0.80~1.29g)、中种子(0.55~0.65g)和小种子(0.21~0.40g)进行种子萌发实验,探讨种内种子大小对萌发的影响;另外对种子进行表面消毒处理,探讨杀菌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1)栲树种子千粒重达到(582.21±16.14)g,超过缙云山绝大多数乔木植物,种子质量大;2)栲树种子整体萌发率达到75.1%,大种子为76.4%,中种子为85%,小种子为64%,大种子和中种子萌发率显著大于小种子(p0.05);3)种子经过表面杀菌处理其萌发率并没有显著提高;4)栲树种子起始萌发时间为4d,持续萌发时间为20d,没有休眠性,萌发格局属于过渡型。综合分析认为,栲树种子这些萌发特性有利于种群持续稳定的更新,以维持栲树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缙云山国家级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主要建群种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种子的萌发特性。经测定,单粒栲树种子质量变化范围为0.21~1.29g;按照栲树种子单粒质量频数分布选择大种子(0.80~1.29 g)、中种子(0.55~0.65 g)和小种子(0.21~0.40 g)进行种子萌发实验,探讨种内种子大小对萌发的影响;另外对种子进行表面消毒处理,探讨杀菌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1)栲树种子千粒重达到(582.21±16.14)g,超过缙云山绝大多数乔木植物,种子质量大;2)栲树种子整体萌发率达到75.1%,大种子为76.4%,中种子为85%,小种子为64%,大种子和中种子萌发率显著大于小种子(p<0.05);3)种子经过表面杀菌处理其萌发率并没有显著提高;4)栲树种子起始萌发时间为4 d,持续萌发时间为20 d,没有休眠性,萌发格局属于过渡型。综合分析认为,栲树种子这些萌发特性有利于种群持续稳定的更新,以维持栲树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5.
马蔺繁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观测马蔺生物学特性及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对马蔺进行了分株繁殖实验,并对种子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夏季采用2分株的方式进行移栽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经测定,种子千粒重为(22.37±1.06)g,有生活力的种子为78.5%,无生活力和瘪粒种子,分别为20%和1.5%。  相似文献   

6.
蒙古栎母树林营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时10 a对蒙古栎母树林营建技术进行了研究,确定出营建母树林适宜初始年龄为50 a,适宜林型为坡地蒙古栎林、台地漫岗蒙古栎林,适宜坡向为阳坡、半阳坡.郁闭度0.7以上,树种组成6成以上,坡度小于20°.蒙古栎母树林遗传测定表明:蒙古栎母树林子代树高、地径遗传力分别为0.586 8和0.567 1,遗传增益分别为7.53%和5.4%,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李晓艳 《海峡科学》2012,(4):12-13,16
该文在对柘荣县珍稀树种红豆树自然资源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楮坪乡、富溪镇、东源乡、宅中乡等地现有红豆树林分,营建红豆树母树林103 hm2,并从林分疏伐、整地与大苗移植、施肥、授粉、病虫害防治、种子采集与贮藏和技术档案建立等方面对红豆树母树林营建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总结.针对红豆树树种资源濒危现状,提出了相应的遗传改良策略.  相似文献   

8.
以千屈菜种子为材料,对其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千屈菜种子细小,千粒重仅为0.041 g,吸水率为48%;千屈菜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赤霉素浸种能促进千屈菜种子的萌发,以200 mg/L赤霉素浸种12 h效果最好;层积处理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青海地区香茶藨子的种子成分,本研究以香茶藨子种子为研究材料,对其主要内含物质、氨基酸和脂肪酸进行测定与分析,并将香茶藨子种子与6种东北地区茶藨子种子中的氨基酸和脂肪酸作对比分析,同时将其与4种青海当地野生茶藨子、产油林果及产油农作物的脂肪酸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香茶藨子种子的蛋白质含量较高,为10.90 g/100 g。(2)香茶藨子种子含有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9.51 g/100 g,其中谷氨酸、天冬氨酸和精氨酸含量较高,分别为1.78、1.07、0.92 g/100 g,但香茶藨子种子的多种氨基酸含量低于6种东北地区茶藨子种子的氨基酸含量。(3)香茶藨子种子含有13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较高,分别为40.50%、28%;对比不同品种茶藨子、产油林果及产油农作物种子中脂肪酸成分及含量发现,香茶藨子种子中的α-亚麻酸含量最高,为28%。本研究结果可为青海地区香茶藨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的研究纳塔栎的生长特性,特从美国易斯安那州引进种子进行种子育苗试验。通过种子检测发现,纳塔栎种子种子大小差异很大,单粒种子重5.09g~9.82g,平均百粒重为669.07g,种子长度为19.40mm~32.72mm,宽为17.05mm~22.39mm。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大小与当年生长量成正比,对发芽率无明显影响,发芽率均可达75%以上;湿砂层积贮藏可促进种子提早10d发芽。纳塔栎1年生播种苗高生长有2个高峰,分别出现在6月中旬和7月中旬,旬平均生长量均可达6.30cm以上;粗生长有1个大高峰和3个小高峰,其中最大峰值出现在8月上旬,旬平均生长量可达0.70mm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不同授粉方式和花序不同部位肉苁蓉种子质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工授粉方法,对结实的肉苁蓉种子进行分级和生活力等测定,研究肉苁蓉不同授粉方式及花序不同部位种子的质量差异。结果表明,肉苁蓉异株异花方式授粉的结实率为88.4%,同株异花方式授粉的结实率为43.4%,自花授粉不能结实;异株异花方式授粉种子质量(空胚率为25.67%,千粒重为0.088g,生活力为41.33%,粒径≥0.5mm的重量百分比为95.33%)优于同株异花授粉种子(空胚率为92.77%,千粒重为0.068g,生活力为0.67%,粒径≥0.5mm的重量百分比为1.33%)。同一花序不同部位种子中,花序下部种子质量最好(千粒重为0.114g,生活力为33.33%,空胚率为33.75%,粒径≥0.5mm的重量百分比为81.33%);花序中部种子次之(千粒重为0.086g,生活力为32.67%,空胚率为35.50%,粒径≥0.5mm的重量百分比为78.52%);花序上部种子质量最差(千粒重为0.078g,种子生活力为10.33%,空胚率为75.65%,粒径≥0.5mm的重量百分比占66.81%)。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蓝桉叶水提液(2%、5%、10%)、抽提后的蓝桉叶(2g、5g、10g)和阴干蓝桉叶(2g、5g、10g)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蓝桉叶水提液能降低紫茎泽兰种子发芽率、发芽速度、胚根和胚轴长度及幼苗生长,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2%水提液对发芽率的作用除外),但低浓度有时会促进紫茎泽兰种子的萌发和幼苗新生叶片数;以蓝桉作为竞争植物与紫茎兰竞争以抑制其生长,且蓝桉不会对当地其他植物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穗生长、穗与非穗部分比率的变化及种子重量等研究了氮沉降对虎尾草繁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穗数在对照组最小,2.5~10.0g/m~2施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施氮可显著增大穗长度;抽穗率在对照最高,但穗与非穗部分比率在对照和施氮20.0g/m~2处理组最大.穗重和种子重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从2.5g/m~2施氮处理开始增大,随后无显著变化,穗重量与种子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施氮对虎尾草穗和种子特性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初步研究了广东古兜山自然保护区内绣球茜(Dunnia sinensis Tutch.)的生物学特征(茎、叶、花、果实、种子)和种子繁殖特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茎、叶、果实、种子的形态和生长状况有较大差异;绣球茜花色鲜艳,花序美观,单株花期长达3~8周,测量得花粉胚珠比为612.46±275.31,具有虫媒传粉的特性;种子繁殖发芽率为11.33%~38.66%,发芽势为10.66%~36.00%,不同环境所采的种子或经不同处理后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选用200,100,80,50和30g级别的乌天麻箭麻进行室内盆栽生产有性种子,研究乌天麻(Gastrodia elata f.glauca)箭麻质量与有性种子生产的关系。主要结果显示:200g级别箭麻每千克箭麻有性种子产量最低,抽薹率最低,表现为抽薹困难,抽薹时间较晚,个体间抽薹时差较大,成本最高;100g级别箭麻抽薹率95%,无明显抽薹困难的现象,且每千克箭麻有性种子产量达5.700g,明显高于200,80g级别箭麻;80g级别箭麻抽薹率100%,抽薹时间集中,该级别箭麻成本远低于100,200g;50g级别箭麻抽薹率为100%,抽薹时间集中,单位质量有性种子产量最高,但部分果实偏小且甚至有不够饱满的现象,种子数量较少,有性种子的繁殖能力不确定;30g级别箭麻则表现出抽薹能力下降。研究认为实际生产中推荐采用质量为80~100g的箭麻进行有性种子生产。  相似文献   

16.
当归种子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提出当归种子的质量标准,规范种子供需市场,参考农作物种子的扦样、种子净度、千粒重、水分含量、种子活力、发芽率和健康度等检验规程,对岷归1号、岷归2号及其火药种子和野生当归种子进行品质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当归种子净度为93.43%~91.94%,千粒重1.5087~1.6888g,种子含水量12.19%~12.89%,种子活力48.50%~60.00%,发芽势33.00%~64.00%,发芽率65.50%~86.00%,病种率3.7333%~5.3300%,死虫和卵含量0.0362%~0.0806%;岷归2号种子、岷归2号火药种子和野生当归种子在千粒重、种子活力和发芽能力方面均优于岷归1号种子和岷归1号火药种子,其中野生种子中死虫和卵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种子,但病种率显著低于其他种子。通过对不同当归品种及不同种子对比研究,提出了供生产应用的岷归1号和岷归2号当归种子分级标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能转化阿魏酸生成香兰素的一株桑肠杆菌VL4-3的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条件、种子培养基和种子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液体发酵的最佳培养基:麸皮10g/L,豆粕1g/L,氯化钠0.5g/L,硫酸亚铁0.5g/L,pH=8;最佳发酵培养条件:接种量10%,摇瓶装液量10%,阿魏酸最大加入量10g/L,37℃,100r/min,避光培养12d;最佳种子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最佳种子培养条件:25℃,100r/min,24h.在上述优化发酵条件下,发酵液中香兰素最大浓度为2 262.43mg/L,最大转化率为28.87%.  相似文献   

18.
选用200,100,80,50和30 g级别的乌天麻箭麻进行室内盆栽生产有性种子,研究乌天麻(Gastrodia elata f. glauca)箭麻质量与有性种子生产的关系。主要结果显示:200 g级别箭麻每千克箭麻有性种子产量最低,抽薹率最低,表现为抽薹困难,抽薹时间较晚,个体间抽薹时差较大,成本最高;100 g 级别箭麻抽薹率95%,无明显抽薹困难的现象,且每千克箭麻有性种子产量达5.700 g,明显高于200,80 g级别箭麻;80 g级别箭麻抽薹率100%,抽薹时间集中,该级别箭麻成本远低于100,200 g;50 g级别箭麻抽薹率为100%,抽薹时间集中,单位质量有性种子产量最高,但部分果实偏小且甚至有不够饱满的现象,种子数量较少,有性种子的繁殖能力不确定;30 g级别箭麻则表现出抽薹能力下降。研究认为实际生产中推荐采用质量为80~100 g的箭麻进行有性种子生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因素实验、正交设计对链霉菌702种子培养基及其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优化后种子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0%、玉米粉2.0%、黄豆饼粉1.0%、酵母膏0.4%、碳酸钙0.6%、豆油0.4%;优化的种子培养条件为:20 mL种子培养基/250 mL三角瓶、接种孢子悬液(T660 nm=80%)体积比为2.5%、起始pH为8.0、培养周期为48 h。链霉菌702菌种在优化的种子工艺上培养、发酵后的抑真菌物质生物效价达到983.62μg/mL,比优化前的770.23μg/mL提高了27.70%。  相似文献   

20.
初步研究了广东古兜山自然保护区内绣球茜(Dunnia sinensis Tutch.)的生物学特征(茎、叶、花、果实、种子)和种子繁殖特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茎、叶、果实、种子的形态和生长状况有较大差异;绣球茜花色鲜艳,花序美观,单株花期长达3-8周,测量得花粉胚珠比为612.46275.31,具有虫媒传粉的特性;种子繁殖发芽率为11.33-38.66%,发芽势为10.66-36.00%,不同环境所采的种子或经不同处理后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