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解决以往草原公路曲线段诱导标志设置时忽略驾驶员心生理状态问题,探讨在草原公路特殊线形条件下曲线段诱导标志个数对驾驶员脑电信号的影响,针对四段草原公路曲线指示标志,通过室内模拟试验采集驾驶员的脑电信号,基于脑电信号的时频分析方法,具体研究了驾驶员β波、(θ+α)/β指标与曲线指示标志的关系。结果表明:不设诱导标志的曲线路段对驾驶员的初始影响程度不大,使得驾驶员在曲线段潜在驾驶危险程度增加;曲线段设置诱导标志与不设诱导标志对驾驶员β波、(θ+α)/β指标均有显著影响,随着诱导标志个数的增加,驾驶员获取的道路信息越充分,对驾驶员的心生理状态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2.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主要依靠视觉获取相关的道路交通信息。基于草原公路特殊的线形特点,通过在草原公路进行实驾试验,利用眼动仪采集驾驶员眼动指标。分别提取各驾驶员在不同半径平曲线路段行车时的试验数据,探讨驾驶员在草原公路平曲线段行车过程中的眼动规律,分析驾驶员的眼动特性与道路平曲线半径之间的关系。得到平曲线半径对驾驶员的注视持续时间和扫视幅度的影响非常显著,对眨眼持续时间的影响较为显著。驾驶员在小半径曲线行车时,注意力高度集中,紧张感较强;在大半径平曲线行车时,行车感较为舒适,心理较为放松的特点。建议可以适当合理增加不同半径的平曲线来调节驾驶员的驾驶状态,缓解驾驶疲劳。  相似文献   

3.
为定量描述驾驶员视觉搜索模式与公路平面线形的相关性,基于眼动试验展开对驾驶员视觉搜索模式的研究.首先通过室内试验获得驾驶员在不同公路平面线形条件下的眼动指标;其次,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分析驾驶员视觉搜索模式与平面线形的相关性;最后,通过室外试验分析验证室内试验的有效性和结论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不同平面线形条件下,驾驶员注视持续时间具有显著差异性.此外,平曲线半径、缓和曲线A值与驾驶员注视持续时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应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发现,当平曲线半径R>1.5 km或直线段结束前100 m时驾驶员注视持续时间变化显著,即为驾驶员视觉搜索变化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自由流状态下驾驶人在山区高速公路直线段和曲线段的驾驶行为特性,在西汉高速公路秦岭段进行了实地勘测试验,获得了65个路段的连续车速数据,对车辆在山区高速公路直线段和曲线段的车速控制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区高速公路直线段和曲线段的驾驶人车速控制行为明显有别于平原区高速公路,应针对不同线形路段设置不同的诱导标志,以利于驾驶人的安全行车.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比分析草原公路不同路段驾驶人精神负荷的差异性,选取15名驾驶人开展典型草原公路实驾试验,针对草原公路直线、弯道、交叉口及超车等四种行驶工况,采集驾驶人注视、眨眼、瞳孔直径等数据,通过K-means聚类及高斯拟合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驾驶人眨眼持续时间(Blink Duration,BD)、眨眼频率(Blink Rate, BR)、平均瞳孔大小(Average Pupil Size, APS)等表征驾驶人精神负荷的典型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较于直线行车路段,驾驶人行经弯道、交叉口、超车等行驶工况下眨眼持续时间(BD)短、眨眼频率(BR)较慢,且超车行驶段变化最明显,而瞳孔面积变化规律则相反,超车段平均瞳孔面积最大,直线段最小;驾驶人在直线段、弯道、超车、交叉口、超车段各指标的突变率指标对比结果显示,超车工况下突变率最大,交叉口次之,弯道最小,安德鲁斯降维可视化调和曲线反映的规律与之完全一致。可见驾驶人在草原公路行驶环境中超车时其精神负荷突变性最大,交叉口次之,进入弯道时精神负荷变化最小,安德鲁斯曲线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多指标下驾驶人精神负荷的差异的可视化对比。  相似文献   

6.
为定量分析新老驾驶员在不同线形诱导信息量的草原公路弯道行车时的视觉特性,建立了5种不同层级线形诱导信息量的草原公路弯道虚拟场景,信息量水平分别为Q0、Q1、Q2、Q3、Q4,并进行了模拟驾驶试验,对驾驶员视野分区,分析不同信息量条件和驾驶熟练程度对驾驶员视觉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熟练驾驶员注视分布区域比非熟练驾驶员更远也更分散,非熟练驾驶员对近距离区域的关注程度远高于熟练驾驶员;非熟练驾驶员行车过程视觉负荷较高,对有效信息的感知和处理能力较弱,视觉搜索策略需要改善;两组驾驶员在Q2条件下的视觉强度特征表现最佳,认知和视觉搜索策略更为灵活;提出表征驾驶员眼动强度的回归模型,并分别求得两组驾驶员受信息量影响的眼动强度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山区高速公路不同路基形式下门架式标志牌处的驾驶人眼动特征,通过多条高速公路的实车试验,利用Smart Eyepro5.7眼动仪采集和记录驾驶人的眼动参数和注视行为。通过对行车录像的逐帧分解,得到了路堤和路堑的段数,并分别筛选出路堤和路堑的门架式标志牌路段数。采用视野平面法划分驾驶人行车视域,分别统计路堤、路堑和门架式标志牌各视域的注视分布情况;并对应驾驶人的眼动数据进行视觉适宜性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位于不同路基形式上,门架式标志对驾驶人眼动特征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在路堤段的视觉适宜性要高于路堑段,而路堑段的视觉敏感性要高于路堤段;路堤和路堑的右侧近处是驾驶人视觉较为敏感的区域;路堑段右侧近处的信息量较大,而路堤段右侧远处的信息量较大;道路前方是最敏感区域,信息量也最大。门架式标志牌是驾驶人的视觉适宜和敏感目标,驾驶人视点明显抬高,前方上侧是敏感区域。在同等条件下,门架式标志牌宜设置在路堑段。  相似文献   

8.
戚春华  卢姗  李航天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30):13515-13520
为定量分析长时程驾驶条件下,驾驶员视认草原公路直线段上不同信息量交通标志设施时,视觉特性的变化,以信息量化理论为基础,通过开展草原公路重复驾驶实验,分析不同标志信息量和驾驶时间耦合作用下驾驶员视认行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标志信息量的增加,两次重复实验中驾驶员扫视持续时间与注视持续时间都呈波动上升趋势,扫视平均速度都呈波动下降趋势;对于标志中的重复道路信息,驾驶员的视认行为会发生与以上相反的变化趋势;进行多项式拟合,依据拟合结果,进一步利用相关分析方法与独立样本检验,探究驾驶员视觉特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基于驾驶视觉需求的山区公路平曲线安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EMR-8B眼动仪,在平曲线半径连续变化的山区道路进行行车实验研究.以视点分布指数、水平视角变化均离系数、驾驶员注视强度等指标对不同平曲线条件下驾驶员的视觉需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小半径、小交角组合下路段行车时驾驶员接受到的道路信息量较大,驾驶员的视点及水平视角不能很好地适应线形组合变化,论证了小半径和小交角组合平面线形时平曲线半径应大于125m,道路中心转角应大于120°.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与公路中线检测点对应的公路设计中线点的判定准则以及寻找对应设计中线点的算法即步长压缩摆动趋近法;分析论证了基于判定准则及步长压缩摆动趋近法,即将公路平面线形偏差分解为垂直于路线方向的横向偏差以及沿路线方向的纵向偏差;讨论了步长压缩摆动趋近法与公路平面线形计算机辅助计算结合中的公路平曲线类型编码以及平面线形曲线段的区间判别等问题.依据路基设计高程种类、超高旋转方式及超高缓和各阶段,公路中线路面高程与路基设计高程有所不同,对公路纵断面检测偏差进行了修正.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公路平纵线形施工偏差计算机辅助检测方法,并予以应用.  相似文献   

11.
固氮细菌─植物根际联合固氮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氮细菌与植物根际的联合固氮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查阅和整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此项研究的情况作了一个简单的概括.介绍了联合固氮作用的测定方法:分析了联合固氮作用的影响因素;并着重介绍了几种联合固氮体系(包括宿主与固氮菌两个方面).本文还注意到联合固氮作用的研究已不限于禾本科植物,木本科植物的根际联合固氮作用也已被发现.  相似文献   

12.
应用热力学函数研究不同钙基固硫试剂的固硫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热力学数据分析了炭酸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下的固硫能力,由于固硫反应是一个放热过程,钙基因硫剂的固硫能力随着温度升高逐渐降低。高温条件下硫酸钙会发生再分解,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硫酸钙的分解压力逐步增大,因此,钙基固硫剂的适用温度一般不这1200℃。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燃煤催化剂的种类及其特点,探讨了燃煤催化剂的作用机制,并从经济和技术应用角度出发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与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6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53例患者采用微创DHS内固定治疗为对照组,53例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优良率、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DHS内固定与PFNA内固定均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其中PFNA内固定的效果更佳,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可显著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驾驶员的注意力分配对行车安全至关重要。目前基于驾驶员注意力分配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定性的,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结合实际道路场景,借助眼动仪进行实车试验,记录并统计驾驶员在不同道路环境及驾驶环境(直行路段、掉头路段、人行横道(非路口)路段、超车、起步、靠边停车)下眼动数据,分析其注视点、注视时间及注视区域的特性,并得出在不同道路环境及驾驶环境下注意力的分配模式,揭示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注意力分配特点。本文研究结果对驾驶员安全驾驶、车辆辅助系统、无人驾驶系统及驾驶员驾驶培训考核标准的改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试验采用两种固氮菌肥与氮肥配合施用,用正交实验方法,探讨了各种肥料配比对白肋烟产量和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肋烟每株施氮15g,肥力高牌菌肥2g,肥老大牌菌肥1g时能获得理想的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小鼠在体肺灌注制样方法体重依赖的最适灌注量。通过采用在体肺灌注制样并根据体重从0至0.2ml/20g探索灌注量,固定后进行切片HE染色观察固定效果。结果表明在0.2ml/20g,肺组织灌注均匀,切片后组织结构清晰,人为假象较少。可见小鼠在体肺灌注制样灌注量为0.2ml/20g可取得良好的组织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生命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研究的新进展,包括第二代人造血的开发、生物应答变更因子类新药的研制、延缓人体衰老的研究以及生物固氮能力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陈旧性骨折的疗效和优点.方法:对2001-06~2006-06收治的43例股骨干陈旧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采用切开复位、扩髓、植骨、带锁髓内钉静力型固定.术后根据骨痂情况改为动力型固定.结果:术后随访36例.随访时间9-23个月,平均随访13个月,其中32例12~16周后骨性愈合,4例10~12周动力化,三个月后愈合.本组无感染、断钉等并发症.结论:带锁髓内钉固定能控制旋转、分离、短缩,属于轴心固定,并发症少,是治疗股骨干陈旧性骨折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地木耳改变土壤含氮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地木耳分别混于土壤中和置于土壤表面,让其进行作用,并与空白对照,取土样用常规扩散吸收法测其速效氮含量,结果表明,施用地木耳可增加土壤加的含氮量,证实它具有固氮作用,其中若无作物,混于土壤中比置于土壤表面含氮量增高明显,若有作物则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