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模糊推理中用到比较多的蕴涵算子都是正则蕴涵算子,具有许多良好的性质。本文讨论了基于正则蕴涵算子的三I方法的支持度理论。  相似文献   

2.
针对正则蕴涵算子,从分析学的角度研究了其连续性,得到了正则蕴涵算子是连续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当x≥y时,满足(x→y)→y=x;仅在(0,0)间断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当x≥y,y≠0时,(x→y)→y=x,而对任意x∈(0,1),(x→0)→0≠x,同时研究了与这些蕴涵算子相伴随的三角模。  相似文献   

3.
三I算法的统一形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给出了正则蕴涵算子的概念,证明了Lukasiewicz算子、G del算子、乘积算子和R0 算子都是正则蕴涵算子.针对这种正则蕴涵算子建立了FMP和FMT的三I算法的统一形式,相应地三I解可用一般的伴随对( ,R)中的左连续三角模 和正则蕴涵算子R统一表达;指出在G del的意义下,Zadeh关于FMP的CRI算法可以纳入到这种统一形式之中;给出了α 三I算法的统一形式,得到了关于FMP和FMT而言的α 三I算法的对偶性结论.  相似文献   

4.
三Ⅰ算法的统一形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给出了正则蕴涵算子的概念,证明了Lukasiewicz算子、Godel算子、乘积算子和R0-算子都是正则蕴涵算子-针对这种正则蕴涵算子建立了FMP和FMT的三Ⅰ算法的统一形式,相应地三Ⅰ解可用一般的伴随对((×),R)中的左连续三角模(×)和正则蕴涵算子R统一表达;指出在Godel的意义下,Zadeh关于FMP的CRI算法可以纳入到这种统一形式之中;给出了α-三Ⅰ算法的统一形式,得到了关于FMP和FMT而言的α-三Ⅰ算法的对偶性结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一些蕴涵算子性质的的研究得出:伴随对是三角模的蕴涵算子一定是正规蕴涵;若正规蕴涵的伴随对是三角模则其导出算子是其自身;正则蕴涵算子的导出算子是其自身.这些结论对建立多值逻辑的语义理论有重要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则FI-代数上的伴随算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正则FI 代数的性质,并证明了对于正则FI 代数(L,→,0)的蕴涵算子→,存在惟一满足条件(a b)→c=a→(b→c)的算子 ,使得( ,→)成为伴随对.所得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正则剩余格内部结构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直觉模糊集理论基础上,结合模糊蕴涵的概念,构造了一个新的蕴涵算子,证明了该算子满足边界性、正则性、单调性等一些重要性质.在此基础上,证明了该蕴涵算子和直觉模糊交运算可构成直觉模糊剩余格.  相似文献   

8.
在重新定义补运算和构造新蕴涵算子的基础上,证明了偶序对〈R,~R〉不仅可以构成蕴涵格、格蕴涵代数、剩余格,而且可构成正则剩余格和MV-代数。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基于常见正则蕴涵算子的反向三I算法,给出了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王昭海 《河南科学》2012,(5):532-533
讨论了基于常见正则蕴涵算子的反向三Ⅰ算法,给出了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正则Fuzzy蕴涵代数的理想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入正则Fuzzy蕴涵代数的理想概念,并给出它的若干等价刻画; 获得了由非空子集生成的理想的表示定理; 证明了一个正则Fuzzy蕴涵代数上全体理想之集在集合包含序下构成一个分配连续格,从而构成一个Frame.  相似文献   

12.
中国汉字结构种种,其中正三角形造型的"金字塔组构"体现了古人造字的丰富蕴涵和诗意化特点,使中国古代人"心智"本质力量对象化.这类字强调动态,表现了气韵美;强调某种特殊状态,体会崇高美、喜剧美;强调意味,体验"以少总多"之美,同时也兼顾到中国古代传统理念"天人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13.
关于CFI代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可交换FI代数(简称CFI代数)的特征进行系统研究,获得(正则)FI代数和CFI代数的一些新的性质;探讨CFI代数与HFI代数、格蕴涵代数及R0代数等逻辑代数之间的关系,得到CFI代数成为正则HFI代数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正则HFI代数与格H蕴涵代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明了正则HFI代数类与格H蕴涵代数类是范畴等价的.  相似文献   

15.
王昭海 《河南科学》2011,29(7):757-760
给出了基于常见正则蕴涵算子的三I算法的计算公式,并考虑算法的还原性.  相似文献   

16.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保障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和阐述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主要任务及所培养人才的基本特征、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层次,并在此基础上,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进行了构建和研究,对该模式的实现保障条件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