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中西传统绘画艺术作了比较,在内在因素方面,中西绘画艺术起源的文化背景不同,在空间事物的观察方式上不同。在审美追求方面,西方绘画重“写实”,中国绘画重“写意”。在艺术表现方面,表面形式和表面手法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审美感受力在绘画艺术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体现了画家的审美取向和审美理想。审美感受力的强弱影响着画家作品的品位与价值,独特的审美感受力直接影响画家的创作风格,对绘画创造性美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运用西方当代视觉艺术理论及中国当代语言学理论,对吴冠中绘画作品与语言作品的具体分析和比较后,可以看出,作为一个风格成熟的画家,吴冠中先生的绘画与文字作品在形式因素、表现手法和审美“图式”三方面存在某种共通性,其绘画与文字作品在总体风格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欣赏评述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隋唐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全面发展的时期,透过隋唐的绘画艺术可以直观地捕捉到这段时期绘画的审美特征。本文从审美文化的视角宏观地分析了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分别从隋唐绘画艺术之根——和、隋唐绘画艺术之气质——风骨、隋唐绘画艺术之诗意——意境、隋唐绘画艺术之外显——趣四个方面来具体阐述隋唐绘画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6.
“味”是中国古代审美体验的基本方式,这种源于《老子》哲学体道方法的审美体验方式具有心灵感受性、新颖独特性、主客共感性及思维想象性等特征。“味”所揭示的审美体验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对于古今文学艺术的创作都具有普遍的实用性。因而,在今天,“味”这种审美体验方式仍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军 《科技信息》2010,(26):I0263-I0263
本文主要谈论中国传统绘画形式在现代设计中的影响。通过具体的中国绘画审美情趣,表现方法,绘画外在形式等来阐述对现代设计的借鉴和运用。  相似文献   

8.
审美情感对于广告创作具有特珠价值,它是沟通广告与消费者的一个重要桥梁和纽带。审美情感对于广告创作之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满足受众的情感需求,激发消费动机;二是营造优美意境,引发受众的审美愉悦;三是沟通物性与人性,变商业化为人情化。广告所传递的审美情感主要表现在人性、人文关怀、暧昧的怀旧情结、亲情爱情友情、恋家思乡情怀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现代社会人们对于视觉图像越来越重视,图像广泛应用于各种媒介之中。产生于印刷时代的插画艺术,在新的科技的影响下,也拓展自身空间,蓬勃发展起来。作为绘画艺术的一种,插画艺术具有传统的审美特征,依附于书籍内容,形象而又有针对性;当代社会,插画艺术与现代科技融合,又充分体现了商业价值,深入在社会的多个领域,无论是对绘画艺术本身,还是人们的审美需求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绘画在此时也与不同地区的画法交融,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唐朝绘画仍以人物画为主流,仕女画又是这个黄金时代的点睛之作。这与妇女地位的提高有关,与妇女生活束缚较少有关,更与女子形象直接成为艺术的审美对象有关。  相似文献   

11.
唐宋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又一鼎盛与重要转折时期,其绘画也是瑰丽多姿。而文人是社会意识的代表,他们所体现出来的审美追求,最为充分地表现中国绘画的社会主流审美情趣。中国的艺术精神,可说由唐代水墨淡彩山水的出现而完成了它自身性格所要求的形式,才完成了文人进入绘画主流审美意识的舞台。随着社会思潮的不断变迁,山水画取代了人物画却在其后不远的北宋时代迎来了它的高峰。  相似文献   

12.
以"雅"俗"观念来评品中国画,是文人画独有的标准.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画也经历了一个由贵族化到平民化的发展历程,我们的审美观念也要及时"转型",才能使中国画跟上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人画之所以崇尚笔简形具的逸品,是因为文人画家绘画的目的不是为了再现物象,而是为了在绘画中寄寓、消解心中由怀才不遇所激发出的郁勃不平之气,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文人画家这一寄兴寓意的创作心理机制赋予了文人画逸品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4.
元四家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融合笔墨的写意精神,通过对物象描绘表达画家的主观心绪,忽略物象的形似而重神似,逐渐形成了尚逸、尚意的山水画风。文人画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追求“脱俗”和“自娱”的美学思想体现了文人画家之“隐”与山水画之“逸”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写意元素一直是传统绘画中一种重要的表达手段,为历代文人士大夫所推崇,在不同朝代、不同画科里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通过对这些风格的了解和学习我们可以进一步把握当下文人写意元素的地位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明朝中后期,壁画艺术由盛而衰,但徽州圣僧庵壁画保存了唐宋传统,融入了世俗化及文人画因素,出现了适应徽商审美需求、传达徽州人文价值、寄托民间精神信仰的壁画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风景油画为什么要切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进行论述,提出传统文入画“写意性”是中国当代油画审美领域拓展的新命题,继而论述了风景油画创作中如何运用传统文人画的表现方式,即“写意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晚唐五代起.禅宗在中国思想史上发挥了巨大的影响,文人画和禅宗平行发展,互相交流,文人画会不断从禅宗那里受到感染。禅宗渗入到文人画中来,使中国绘画更多地赋予了想象的成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水墨表现能力。但它也真实反映了一些文人士大夫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所持的逃避、颓唐、虚伪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9.
随着西方图式的形式审美观念的传入,传统文入画的形式美附庸于内容美的观念发生了极大变化。尤其是从高剑父、高奇峰“岭南画派”的折衷中西开始,到徐悲鸿、林风眠等各不相同的中西融合,再到吴冠中等人对形式美的推崇,开创了文人画形式美的新传统。通过对文人画形式美发展脉络的再梳理,可以认为在西学东渐时代背景中,形式美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意识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20.
工笔画在画史中的尴尬处境,实乃文人画语境下的一元论所致。工笔画不等同于画工画,与画工画最大的区别在于画工画只描摹客体而无主体,而工笔画既有客体又有主体,在追求画外意境、诗性的同时,更注重画内的功夫,最求细节与意境、诗性的统一,故传统工笔画的审美,遵循着绘画性、社会性、文学性与精神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